《張氏醫通》~ 卷五 (30)
卷五 (30)
1. 腹痛
(小腹痛,腹中窄狹,當臍痛)
東垣云。腹中諸痛。皆由勞役過甚。飲食失節。中氣受傷。寒邪乘虛入客。陽氣不通所致。故卒然而痛。經云。得炅則痛立止。中脘痛屬太陰。理中湯。臍腹痛屬少陰。真武湯。小腹痛屬厥陰。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若夫熱病腹痛。熱則芍藥甘草湯、黃芩湯。寒則理中湯。若脾胃素虛人。
飲食不能消克者。六君子加香、砂。若兼外感宿食者。藿香正氣散。若但少腹硬滿而痛。小便利者。即是蓄血之證。桃核承氣湯。小便不利者。即是溺澀之證。五苓散。有心腹大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是名霍亂。急以鹽湯灌之。其或清痰留滯於胸膈之間。食積鬱結於腸胃之內。
皆能令人腹痛。痰則控涎丹。食積枳實導滯丸。
凡治腹痛。必用溫散。如臺芎、蒼朮、香附之類。白芍能治血虛腹痛。惟脈弦發熱者為宜。其性酸寒收斂。無溫散之功。若氣虛者服之。反傷脾胃也。綿綿而痛無增減。欲得熱手按。及喜熱飲食。脈沉遲者。寒也。理中湯加肉桂、香、砂。腹痛用溫藥不效。痛愈甚。大便秘者。
微利之。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紫蘇、木香、大黃。虛人。人參養胃湯。時痛時止。熱手按而不減。脈洪數者。熱也。二陳湯加厚朴、枳實、芩、連、山梔。腹中水鳴。乃火擊動其水也。二陳加芩、連、木香、枳實、木通。虛人。六君子加香、砂、豬苓、澤瀉。感暑而痛。或瀉利並作。
脈必虛豁。十味香薷飲。感濕而痛。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胃苓湯。如腹中常有熱而痛。此為積熱。調胃承氣湯下之。因客寒作痛者。脈必弦緩。小建中加炮姜。兼氣鬱脈沉者。更加臺芎、蒼朮、香附。因熱作痛。脈必數疾。二陳湯加芩、連、芍藥。痛甚。稍加炮姜從治之。
若時痛時止。口乾噁心頭眩。或瀉黃沫者。火也。前藥勿用炮姜。加大黃微利之。脈沉結或伏。必腹痛。痛引兩脅及肩背。皆不得俯仰者。氣滯也。二陳加川芎、木香、枳殼、香附。不應。有血也。加蓬朮、穿山甲。七情內結。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作時發。發即欲死。七氣湯選用。
酒積作痛。曲糵丸。食積作痛。保和丸。蟲痛者。懊憹作痛。上下不定。痛有休止。或有塊梗起。痛則嘔吐清水。當從蟲積治之。因疝致痛者。必引睪丸。或小腹有一條梗起。宜從疝治。因觸穢致痛。得熱湯飲轉劇者。是臭毒攻逆也。另詳本門。
小腹痛,小腹痛滿有三。皆為內有留著。非虛氣也。小腹正中為少陰任沖之分野。兩傍為厥陰肝經之分野。一屬燥結大腸。其證五六日大便不通。按之堅滿。繞臍攻痛。小便雖利而黃赤。其脈數實有力。為府邪實結而痛滿。大承氣下之。若因津血枯澀而結者。其脈雖數而不甚旺。
白話文:
(小腹痛,腹部狹窄,肚臍周圍疼痛)
李東垣說,腹部各種疼痛,都是因為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制,導致中氣受損,寒邪趁虛侵入,陽氣不流通所造成。所以會突然疼痛。醫書說,如果遇到溫熱,疼痛就會立刻停止。胃脘疼痛屬於太陰經,可以用理中湯治療。肚臍腹部疼痛屬於少陰經,可以用真武湯治療。小腹疼痛屬於厥陰經,可以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治療。如果是熱病引起的腹痛,熱症可以用芍藥甘草湯或黃芩湯,寒症可以用理中湯。如果脾胃原本就虛弱的人,飲食難以消化,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如果同時有外感或宿食積滯,可以用藿香正氣散。如果只是小腹脹硬疼痛,而且小便順暢,就是有瘀血的徵兆,可以用桃核承氣湯。如果小便不順暢,就是小便澀滯的徵兆,可以用五苓散。如果心腹劇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拉卻拉不出來,這叫做霍亂,要趕快用鹽水灌下去。或者因為清痰積存在胸膈之間,或是食物積滯在腸胃裡面,都可能讓人腹痛。痰可用控涎丹治療,食積可用枳實導滯丸治療。
凡是治療腹痛,必須使用溫熱發散的藥物,例如川芎、蒼朮、香附之類。白芍可以治療血虛引起的腹痛,但只適合脈象弦而且發熱的人。因為白芍性質酸寒收斂,沒有溫熱發散的功效。如果氣虛的人服用白芍,反而會傷害脾胃。如果是持續性的隱隱作痛,沒有加劇或減輕,喜歡用熱手按壓,也喜歡吃熱食,而且脈象沉遲,這就是寒症,可以用理中湯加肉桂、木香、砂仁。如果腹痛用溫熱藥物沒有效果,反而更痛,而且大便秘結,可以稍微用瀉藥通便,例如用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紫蘇、木香、大黃。如果是虛弱的人,可以用人參養胃湯。如果時痛時止,用熱手按壓疼痛沒有減輕,而且脈象洪數,這就是熱症,可以用二陳湯加厚朴、枳實、黃芩、黃連、山梔子。如果腹中出現水聲,這是因為火邪擾動體內的水液,可以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木香、枳實、木通。如果是虛弱的人,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豬苓、澤瀉。如果是因為暑熱引起的疼痛,或是同時伴隨腹瀉,脈象必定虛弱無力,可以用十味香薷飲。如果是因為濕邪引起的疼痛,同時小便不順暢、大便溏泄,可以用胃苓湯。如果腹中經常有熱感而且疼痛,這是因為積熱,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如果是因為外來寒邪引起的疼痛,脈象必定弦緩,可以用小建中湯加炮姜。如果同時有氣鬱、脈象沉,可以再加川芎、蒼朮、香附。如果是因為熱邪引起的疼痛,脈象必定數疾,可以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白芍,如果疼痛劇烈,可以稍微加一點炮姜來反治。
如果時痛時止,口乾噁心頭暈,或者拉出黃色泡沫狀的大便,這是火熱的表現,前面說的藥方就不要加炮姜,可以加一點大黃稍微瀉下。如果脈象沉、結或伏,必定有腹痛,而且疼痛會牽引到兩側脅肋和肩背,身體都無法彎曲,這是氣滯,可以用二陳湯加川芎、木香、枳殼、香附。如果效果不佳,就是有血瘀,可以加蓬朮、穿山甲。如果是因為情緒內結造成的絞痛,導致無法進食,時好時壞,發作時痛到好像快要死掉一樣,可以用七氣湯來選用。如果是因為飲酒過多導致的疼痛,可以用曲糵丸。如果是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疼痛,可以用保和丸。如果是因為蟲引起的疼痛,疼痛時好時壞,位置不固定,有時會感到腹中有硬塊,疼痛時會嘔吐清水,應當從蟲積來治療。如果是疝氣引起的疼痛,疼痛必定會牽引到睪丸,或者小腹有一條硬塊突起,應當從疝氣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接觸污穢之物引起的疼痛,遇到熱水會更加劇烈,這是因為毒氣上逆,應該另外參考相關的治療方法。
小腹痛,小腹痛滿有三種情況,都是因為內部有東西滯留,並非虛弱的表現。小腹正中是少陰、任脈、衝脈的交界處,兩側是厥陰肝經的範圍。一種情況是燥熱結在大腸,症狀是五六天大便不通,按壓腹部感覺堅硬脹滿,繞著肚臍疼痛,小便雖然順暢卻是黃紅色,脈象數而有力,這是因為腸府實熱結聚引起的疼痛,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如果是因為津液和血液枯澀導致的便秘,脈象雖然數卻不那麼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