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8)

1. 胸痹門

栝蔞薤白白酒湯(金匱),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白酒(七升)

上三味。合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栝蔞薤白半夏湯(金匱),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一兩),半夏(二兩),白酒(一斗。)

上四味。合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千金。無白酒。多枳實生薑)

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治胸痹心中痞結。脅下逆搶心。

枳實(四枚),厚朴(一兩二錢),薤白(三兩),桂枝(三錢),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納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茯苓杏仁甘草湯(金匱),治胸痹窒塞短氣。

茯苓(一兩),杏仁(五十個。研),甘草(炙。三錢)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橘皮枳實生薑湯(金匱),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吐沫。

橘皮(一兩),枳實(二枚),生薑(一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薏苡附子散(金匱),治胸痹緩急。

薏苡仁(五兩),大附子(一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桂枝生薑枳實湯(金匱),治心中痞逆心懸痛。

桂枝,生薑(各一兩),枳實(五枚。切)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日三服。

烏頭赤石脂丸(金匱),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蜀椒(熬。去汗。),赤石脂(各二兩),烏頭(一枚。炮),附子(一枚。炮),乾薑(一兩。炮)

上五味。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千金細辛散,治胸痹達背痛。

細辛,甘草(各六錢),枳實,生薑,栝蔞實,乾地黃,白朮(各一兩),桂心,茯苓(各兩半)

上九味。為散。酒服方寸匕。

前胡湯(千金),治胸中逆氣。心痛徹背。少氣不食。

前胡,桂心,半夏,芍藥(各二錢),黃芩,當歸,人參,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竹葉(一握)

上十一味。水煎。去滓。日三服。(一方。無竹葉。多茯苓麥門冬膠飴),方以前胡取名。取其下氣。氣下則寒熱諸邪。解散無餘。並開通經絡。使氣從外分解。心手之靈若此。非拘於繩墨者之可測識也。

下氣湯(千金),治胸腹閉滿。上氣喘息。

杏仁,大腹檳榔

上二味。㕮咀。以童子小便煎。日再服。

熨背法(千金),治胸背疼痛而悶。

烏頭,細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錢半),芎藭(一錢)

上七味。為末。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止。慎生冷物。

治中湯(理中湯下),人參湯(即理中湯方祖),生薑半夏湯(二陳湯下)

白話文:

胸痹門

瓜蔞薤白白酒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胸悶、呼吸急促,咳嗽時胸背疼痛。

藥材:瓜蔞果實(一個,搗碎)、薤白(三兩)、白酒(七升)。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煮,煮至剩二升,分兩次溫服。

瓜蔞薤白半夏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胸悶導致無法平躺,心痛延伸至背部。

藥材:瓜蔞果實(一個,搗碎)、薤白(一兩)、半夏(二兩)、白酒(一斗)。

做法:將以上四味藥材一起煮,煮至剩四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千金方》的版本沒有白酒,而是加了枳實和生薑。)

枳實薤白桂枝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胸悶、心中感覺堵塞不通,胸脅下方的氣逆上衝至心。

藥材:枳實(四個)、厚朴(一兩二錢)、薤白(三兩)、桂枝(三錢)、瓜蔞果實(一個,搗碎)。

做法:先將枳實、厚朴加五升水煮至剩二升,去除藥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幾次,分三次溫服。

茯苓杏仁甘草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胸悶窒息、呼吸短促。

藥材:茯苓(一兩)、杏仁(五十個,研碎)、甘草(炙烤過,三錢)。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一斗水煮至剩五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橘皮枳實生薑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胸悶,胸中脹滿,感覺像有東西堵住,又癢又塞,喉嚨乾燥,吐出黏沫。

藥材:橘皮(一兩)、枳實(兩個)、生薑(一兩)。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五升水煮至剩二升,分兩次溫服。

薏苡附子散(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胸悶,時而緩和時而急迫。

藥材:薏苡仁(五兩)、大附子(一個,炮製過)。

做法:將以上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一天服用三次。

桂枝生薑枳實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心中感到堵塞不通,心悸作痛。

藥材:桂枝、生薑(各一兩)、枳實(五個,切開)。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六升水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溫服。

烏頭赤石脂丸(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心痛延伸至背部,背痛延伸至心。

藥材:蜀椒(炒過,去掉汗液)、赤石脂(各二兩)、烏頭(一個,炮製過)、附子(一個,炮製過)、乾薑(一兩,炮製過)。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吃飯再服用十丸,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稍微增加用量。

千金細辛散(出自《千金方》):治療胸悶,疼痛延伸至背部。

藥材:細辛、甘草(各六錢)、枳實、生薑、瓜蔞果實、乾地黃、白朮(各一兩)、桂心、茯苓(各兩半)。

做法: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沖服一小勺。

前胡湯(出自《千金方》):治療胸中氣逆,心痛延伸至背部,呼吸短促,食慾不振。

藥材:前胡、桂心、半夏、芍藥(各二錢)、黃芩、當歸、人參、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竹葉(一把)。

做法: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用水煎煮,去除藥渣,一天服用三次。(另一個版本沒有竹葉,而是加了茯苓、麥門冬、膠飴),這個方子之所以以「前胡」命名,是取其能夠降氣的功效。氣降了,寒熱等各種邪氣就會消散,並且能夠疏通經絡,使氣從體表分解出去。心手的靈活運用就是這樣,不能被固定的條條框框所限制。

下氣湯(出自《千金方》):治療胸腹脹滿,呼吸急促。

藥材:杏仁、大腹檳榔

做法:將以上二味藥材搗碎,用童子小便煎煮,一天服用兩次。

熨背法(出自《千金方》):治療胸背疼痛而悶。

藥材:烏頭、細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一錢半)、芎藭(一錢)。

做法: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布包好,用微火烤熱後熨在背部,疼痛緩解即可停止。要忌食生冷的食物。

治中湯、人參湯、生薑半夏湯:指的就是理中湯、理中湯(的另稱)和二陳湯。

2. 腹痛門

調肝散,治鬱怒傷肝。腰痛。或小腹偏左結痛。

半夏(一兩),辣桂,木瓜,當歸,川芎,牛膝(各五錢),細辛,石菖蒲,酸棗仁(炒),甘草(炙。各三錢)

為散。每服四錢。入姜五片。棗二枚。水煎。去滓熱服。

理中湯(方祖),真武湯(朮附湯下),當歸四逆湯(桂枝湯下),芍藥甘草湯(桂枝湯下),黃芩湯(桂枝湯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五苓散(方祖),控涎丹(十棗湯下),枳實導滯湯(傷飲食門),平胃散(方祖),人參養胃湯(平胃散下),二陳湯(方祖),十味香薷飲(暑門),胃苓湯(平胃散下),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七氣湯(方祖),曲糵丸(傷飲食門),保和丸(傷飲食門),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下),麻仁丸(燥門),通幽湯(燥門),蜜煎導(燥門),豬膽導(燥門),豬苓湯(五香散下),代抵當丸(抵當湯下),濟生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當歸生薑羊肉湯(疝門),越鞠丸(郁門),逍遙散(虛損門),佐金丸(方祖),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治中湯(理中湯下)

白話文:

腹痛

調肝散: 用於治療因情緒鬱悶、發怒而損傷肝臟引起的腹痛,可能伴隨腰痛,或小腹偏左側有結塊疼痛。

藥方組成:半夏(37.5克),辣桂、木瓜、當歸、川芎、牛膝(各18.75克),細辛、石菖蒲、炒酸棗仁、炙甘草(各11.2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15克,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

**其他可選用的方劑:**理中湯、真武湯、當歸四逆湯、芍藥甘草湯、黃芩湯、六君子湯、藿香正氣散、桃核承氣湯、五苓散、控涎丹、枳實導滯湯、平胃散、人參養胃湯、二陳湯、十味香薷飲、胃苓湯、調胃承氣湯、小建中湯、七氣湯、曲糵丸、保和丸、大承氣湯、麻仁丸、通幽湯、蜜煎導、豬膽導、豬苓湯、代抵當丸、濟生腎氣丸、十全大補湯、當歸生薑羊肉湯、越鞠丸、逍遙散、佐金丸、錢氏六味丸、治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