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四 (7)
卷十四 (7)
1. 面痛門
犀角升麻湯(中風門),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越鞠丸(郁門)
白話文:
犀角升麻湯(這個藥方在治療中風的章節有提到),補中益氣湯(這個藥方可以參考保元湯的相關內容),越鞠丸(這個藥方在治療氣鬱的章節有提到)。
2. 心痛胃脘痛門
金匱九痛丸,治九種心痛。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炙香。即狼毒芽),人參,吳茱萸(開口者。泡七次),乾薑(生。各一兩),巴豆(熬。杵淨。一錢)
上六味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溫酒送下。強人三丸。弱者二丸。日三服。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喻嘉言曰。九種心疼。乃客邪之劇證。即腎邪乘心。腳氣衝心之別名也。痛久血瘀。陰邪搏結。
溫散藥中。加生狼牙、巴豆、吳茱萸。驅之從陰竅而出。以其邪據胸中。結成堅壘。非搗其巢。邪終不出耳。
金鈴子散,治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鈴子(即川楝子。酒煮。去皮核),延胡索(醋炒。等分)
為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煮黃丸,治心胸腹脅。痰食痃癖。脹急冷痛。但屬熱結。唇口燥渴。小便赤澀者禁用。
雄黃(研。二錢),巴豆霜(去皮心。熬。杵淨。二錢)
入白麵二兩研勻。滴水為丸。梧子大。滾漿水煮十二丸。以浮為度。濾入冷漿水內沉冷。每服一丸。涼茶下。逐時服之。一日服盡。以微利為度。不必盡劑。
水煮金花丸,治食積痰飲結聚。年久不散。
煮黃丸去巴霜。加南星、半夏各一兩。天麻五錢。如前法制。每服五十丸。淡薑湯送下。日二服。
千金高良薑湯,治心腹絞痛如刺。兩脅脹滿。
高良薑,厚朴(薑製),當歸,桂心(各二錢),生薑(三片)
上五味。水煎溫服。若一服痛止。不須更作。虛人。加芍藥、半夏、甘草、人參、乾薑、蜀椒、黃耆。
崔氏烏頭丸,治風冷邪氣。入乘心絡。或腑臟暴感寒氣。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經久不瘥。
附子(炮。去皮臍),川烏頭(炮。去皮臍),赤石脂(各三兩),蜀椒(去閉口者。炒去汗),桂心,乾薑(炮。各二兩)
上六味。杵為細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冷酒下。覺至痛處痛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六丸。以知為度。若早服無所覺。至午再服三丸。若久心痛。每旦三丸。加至十丸。劑終不發。忌豬肉、生蔥。
清中蠲痛湯,治中脘火鬱。作發即寒熱。
山梔(薑汁炒黑。一錢五分),乾薑(炮。二分),川芎(童便浸。切),黃連(薑汁炒褐色),橘紅(各五分),香附(醋炒。一錢五分),蒼朮(童便浸。刮去皮。切曬。麻油拌炒。八分),神麯(薑汁炒。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擘)
水煎。食前熱服。
清中湯,治胃熱作痛。
黃連(薑汁。炒),山梔(薑汁炒黑。二錢),陳皮,茯苓,半夏(薑汁炒。各二錢),草豆蔻(研),甘草(炙。各七分),生薑(三片)
水煎。食前熱服。
手拈散,治中脘死血作痛。好飲熱酒人多此。
延胡索,五靈脂(酒研。澄定),草果仁,沒藥(等分)
為散。每服三錢。不拘時熱酒調服。或用熬熟砂糖作丸。溫酒送下。七十丸。
越婢湯(麻黃湯下),涼膈散(方祖),朮附湯(方祖),二陳湯(方祖),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理中湯(方祖),三物大建中湯(理中湯下),四七湯(二陳湯下),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小半夏茯苓湯(二陳湯下),半硫丸(金液丹下),導痰湯(二陳湯下),胃苓湯(平胃散下),五苓散(方祖),沉香降氣散(氣門),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代抵當丸(抵當湯下),四物湯(方祖),來復丹(金液丹下),歸脾湯(保元湯下),平胃散(方祖)
白話文:
金匱九痛丸,治療九種心痛。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12克),炙烤過的生狼牙(即狼毒的嫩芽)(12克),人參(6克),用開水浸泡七次的吳茱萸(6克),生的乾薑(6克),熬製過的巴豆(磨成粉末)(3克)。
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白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溫熱的酒送服。身體強壯的人每次服用三丸,身體虛弱的人每次服用二丸。每日服用三次。此藥還可治療突然發作的腹脹疼痛,導致人不能說話的情況。也能治療多年積累的寒氣導致的心胸疼痛,以及寒氣上衝導致的氣喘。對於從馬上摔下或從車上摔下導致的血瘀等疾病也有效。飲食禁忌和通常一樣。喻嘉言說,所謂的九種心痛,是外邪入侵導致的嚴重病症,實際上是腎邪侵犯心臟,也就是腳氣衝心的另一種說法。疼痛時間長了會導致血瘀,陰邪凝結。
在溫熱散寒的藥物中,加入生狼牙、巴豆、吳茱萸,是為了將邪氣從下陰排出。因為邪氣聚集在胸部,形成堅固的堡壘,如果不搗毀它們的巢穴,邪氣終究不會排出。
金鈴子散,治療因熱導致的心痛,這種心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長期不癒。
藥材:酒煮後去除皮核的金鈴子(即川楝子)(等量),醋炒過的延胡索(等量)。
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9克,用溫熱的酒調服。
煮黃丸,治療心胸腹脅因痰食積滯、結塊引起的脹痛、寒冷疼痛。但如果屬於熱結,出現口乾舌燥、小便赤澀等症狀則禁用。
藥材:研磨過的雄黃(6克),去皮心後熬製過的巴豆霜(磨成粉末)(6克)。
加入白麵60克,混合均勻後,滴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滾開的米漿水煮十二顆藥丸,以藥丸浮起為標準,撈出後放入冷米漿水中冷卻。每次服用一丸,用涼茶送服。隨時服用,一天之內服完。以稍微腹瀉為度,不必全部服完。
水煮金花丸,治療因食物積滯、痰飲積聚引起的,多年不散的病症。
藥材:在煮黃丸的基礎上,去掉巴豆霜,加入制南星(30克)、制半夏(30克),和天麻(15克)。其他製作方法同前。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薑湯送服。每日服用兩次。
千金高良薑湯,治療心腹絞痛如針刺,兩脅脹滿。
藥材:高良薑(6克),薑製過的厚朴(6克),當歸(6克),桂心(6克),生薑(三片)。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服藥一次後疼痛停止,就不必再服用。體虛的人,可加入白芍、半夏、甘草、人參、乾薑、蜀椒、黃耆。
崔氏烏頭丸,治療因風寒邪氣侵入心絡,或因臟腑突然感受寒氣導致的心痛,有時疼痛會牽引到背部,長期不癒。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12克),炮製過的川烏頭(去皮臍)(12克),赤石脂(12克),炒過的蜀椒(去閉口者)(去汗)(8克),桂心(8克),炮製過的乾薑(8克)。
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白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冷酒送服。如果感覺到疼痛部位減輕,就停止服用,如果疼痛沒有減輕,可以增加到五六丸。以知道藥效為度。如果早上服用沒有感覺,可以中午再服用三丸。如果長期心痛,可以每天早上服用三丸,逐步增加到十丸,直到病症不再發作。禁食豬肉、生蔥。
清中蠲痛湯,治療因中脘火鬱導致的發作時寒熱交替的病症。
藥材:用薑汁炒黑的山梔(4.5克),炮製過的乾薑(0.6克),用童便浸泡過的川芎(切片)(1.5克),用薑汁炒至褐色的黃連(1.5克),橘紅(1.5克),醋炒過的香附(4.5克),用童便浸泡後刮去皮的蒼朮(切片曬乾,麻油拌炒)(2.4克),用薑汁炒的神麯(3克),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掰開)。
用水煎煮。在飯前熱服。
清中湯,治療因胃熱導致的疼痛。
藥材:用薑汁炒過的黃連(6克),用薑汁炒黑的山梔(6克),陳皮(6克),茯苓(6克),用薑汁炒過的半夏(6克),研磨過的草豆蔻(2克),炙過的甘草(2.1克),生薑(三片)。
用水煎煮。在飯前熱服。
手拈散,治療因中脘死血導致的疼痛,這種情況在喜歡喝熱酒的人中比較常見。
藥材:延胡索(等量),用酒研磨後沉澱的五靈脂(等量),草果仁(等量),沒藥(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9克,不拘時間,用熱酒調服。也可以用熬製過的砂糖做成藥丸,用溫酒送服,每次服用七十丸。
此外,還提到了以下方劑,但沒有詳細解釋:越婢湯(麻黃湯下),涼膈散(方祖),朮附湯(方祖),二陳湯(方祖),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理中湯(方祖),三物大建中湯(理中湯下),四七湯(二陳湯下),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小半夏茯苓湯(二陳湯下),半硫丸(金液丹下),導痰湯(二陳湯下),胃苓湯(平胃散下),五苓散(方祖),沉香降氣散(氣門),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代抵當丸(抵當湯下),四物湯(方祖),來復丹(金液丹下),歸脾湯(保元湯下),平胃散(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