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四 (6)
卷十四 (6)
1. 蓄血門
香殼散,治蓄血暴起。胸脅小腹作痛。
香附(薑汁炒。三錢),枳殼(炒。二錢),青皮(炒),陳皮,烏藥,赤芍藥,蓬朮(醋炒。各一錢),歸尾(三錢),紅花(五分),甘草(炙。二分。生。三分)
為散。每服四五錢。水煎去淬。加童便半盞。空心溫服。更以桃核黑糖酒助之。不應。加延胡索、穿山甲。有外風寒。加桂枝、羌活。
白話文:
香殼散
功效: 治療蓄血暴起,胸脅小腹疼痛。
組成:
- 香附(薑汁炒,3錢)
- 枳殼(炒,2錢)
- 青皮(炒)
- 陳皮
- 烏藥
- 赤芍
- 蓬朮(醋炒,各1錢)
- 歸尾(3錢)
- 紅花(5分)
- 甘草(炙2分,生3分)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
- 每服4-5錢,水煎去渣。
- 加入童便半盞。
- 空腹溫服。
- 可佐以桃核黑糖酒助療效。
加減:
- 若無效,可加延胡索、穿山甲。
- 若伴有外風寒,可加桂枝、羌活。
復元通氣散,治閃挫氣血凝滯。腰脅引痛。
茴香(炒。一兩),穿山甲(炮),延胡索,白牽牛,陳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木香(七錢半。勿見火)
為散。每服二錢。砂糖調溫酒送下。日二服。
復元活血湯,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腹脅。痛不可忍。
柴胡(錢半),當歸(二錢),甘草(炙。六分),穿山甲(炮研。七分),大黃(酒浸。三錢),桃仁(五十枚。研),紅花(三分),栝蔞根(五分)
白話文:
復元通氣散,用於治療閃挫造成氣血凝滯,腰部和脅肋疼痛的症狀。配方包括茴香(炒)、穿山甲(炮)、延胡索、白牽牛、陳皮(去白)、甘草(炙)、木香(勿見火),共研為散。每次服用二錢,用砂糖調溫酒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復元活血湯,用於治療從高處墜落,導致淤血停留在腹脅,疼痛難忍的症狀。配方包括柴胡、當歸、甘草(炙)、穿山甲(炮研)、大黃(酒浸)、桃仁(研)、紅花、栝蔞根。
水二盞。酒一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以利為度。利後痛不止。三五日後痛尚不止。更作半劑與之。
當歸活血湯,治挾血如見祟狀。
當歸(三錢),赤芍(酒洗),生地黃(酒浸。別搗爛),桂心(各一錢半),桃仁(二十粒。研),茯苓,枳殼,柴胡(各八分),甘草(五分),乾薑(炮。四分),紅花(二分)
上除生地。水煎去滓。入地黃再煎數沸。加陳酒服之。不應。加穿山甲五分。又不應。加附子三分。有實熱難用附子者。須與大黃錢許同用。
白話文:
當歸活血湯 方劑說明
藥方:
- 水兩杯。酒一杯。煎煮至剩一杯。去渣,熱服。以排泄順暢為度。若排泄後疼痛不止,三五天後疼痛仍未止,可再服用半劑。
主治:
- 治血瘀阻滯經絡,導致的如受驚嚇般的症狀。
組成:
- 當歸(三錢)
- 赤芍(酒洗)
- 生地黃(酒浸,另搗爛)
- 桂心(各一錢半)
- 桃仁(二十粒,研磨)
- 茯苓
- 枳殼
- 柴胡(各八分)
- 甘草(五分)
- 乾薑(炮製,四分)
- 紅花(二分)
用法:
- 除去生地黃,將其他藥材水煎,去渣。
- 加入生地黃,再煎煮數沸。
- 加入陳酒服用。
加减法:
- 若無效,可加入穿山甲五分。
- 若仍無效,可加入附子三分。
- 若患者有實熱,不宜使用附子,可與大黃一錢許同用。
浚血丸,治肥人多年內傷。血蓄於胃。雜於痰涎。諸藥不效者。
人參,白朮(生),赤茯苓(各一兩),甘草(炙。四錢),半夏曲(七錢。炒),浮石(五錢。煅),牡丹皮(五錢),當歸身(四錢),桃仁(三錢。乾漆並炒。去漆),穿山甲(三錢),桂(三錢。病在脅下。用觀桂。在少腹。用肉桂)
白話文:
浚血丸用於治療肥胖者多年內傷,症狀為血液積聚在胃中,混雜著痰涎,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藥方包含人參、白朮(生)、赤茯苓(各一兩)、甘草(炙,四錢)、半夏曲(七錢,炒)、浮石(五錢,煅)、牡丹皮(五錢)、當歸身(四錢)、桃仁(三錢,乾漆並炒,去漆)、穿山甲(三錢)、桂(三錢,病在脅下用觀桂,在少腹用肉桂)。
為末。紅曲糊丸。溫酒下三錢。瘦人去半夏、浮石。加生地黃、蓬朮。蜜丸服之。
犀角地黃湯(傷寒門),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抵當湯(方祖),抵當丸(抵當湯下),下瘀血湯(抵當湯下),代抵當湯(抵當湯下),越鞠丸(郁門),平胃散(方祖),理中湯(方祖),變通抵當丸(抵當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白話文:
最後,用紅曲糊成丸子,溫酒送服三錢。體瘦的人去掉半夏和浮石,加入生地黃、蓬朮,做成蜜丸服用。
另外,還有犀角地黃湯、桃核承氣湯、抵當湯、抵當丸、下瘀血湯、代抵當湯、越鞠丸、平胃散、理中湯、變通抵當丸、補中益氣湯、錢氏六味丸等方劑。
2. 頭痛門
茸朱丹,治腎虛火炎頭痛。必先眼黑頭旋。
辰砂(另研),草烏頭(一作川烏頭),瞿麥穗,黃藥子(各一兩)
上除辰砂。以三味為粗末。用瓷碗一個。將薑汁塗烘數次。入砂在碗。鋪諸藥末。以盞蓋之。掘地一窟。安碗在內。用熟炭五斤。煅令火盡。吹去藥灰。取砂研細。用鹿茸一對。爁去毛。酒浸切片。焙乾為末。煮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人參湯或黑豆淋酒下。強者倍加。羸者量減用之。
白話文:
茸朱丹
功效: 治療腎虛火炎頭痛,患者通常會先出現眼黑頭旋的症狀。
配方:
- 辰砂(另研):1兩
- 草烏頭(或川烏頭):1兩
- 瞿麥穗:1兩
- 黃藥子:1兩
製法:
- 除去辰砂,將草烏頭、瞿麥穗、黃藥子三味藥研成粗末。
- 準備一個瓷碗,用薑汁塗抹碗壁並烘烤數次。
- 將辰砂放入碗中,鋪上藥末,用碗蓋蓋好。
- 地下挖一個洞,將碗放置其中。
- 用熟炭五斤,煅燒至火盡。
- 吹去藥灰,取出辰砂並研磨成細粉。
- 取鹿茸一對,燒去毛髮,用酒浸泡後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 將鹿茸粉末與棗肉混合,煮成梧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 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空腹服用。
- 可用人參湯或黑豆淋酒送服。
- 體質強壯者可加倍服用,體質虛弱者則減量服用。
羌活附子湯,治大寒犯腦厥逆。頭痛齒亦痛。
麻黃(一錢),黃耆(二錢),蒼朮(制。五分),羌活(七分),防風,升麻,甘草(炙各三分),生附子(一錢),白芷,殭蠶,黃柏(酒炒。各五分)
水煎去滓。食後溫服。有嗽。加佛耳草五分。
白話文:
羌活附子湯
用於治療大寒侵犯腦部,導致昏迷、厥逆、頭痛、牙痛等症狀。
藥方:
- 麻黃(一錢)
- 黃耆(二錢)
- 蒼朮(制,五分)
- 羌活(七分)
- 防風
- 升麻
- 甘草(炙,各三分)
- 生附子(一錢)
- 白芷
- 殭蠶
- 黃柏(酒炒,各五分)
使用方法:
- 將上述藥材水煎煮,去渣取汁。
- 飯後溫服。
- 若有咳嗽,可加佛耳草五分。
選奇湯,治風火相煽。眉稜骨痛。
羌活(錢半),防風(一錢),黃芩(酒炒。錢半),甘草(炙。一錢),生薑(一片)
水煎去滓。食後稍熱緩緩服之。冬月。去黃芩加香豉三錢。蔥白二莖。如痛連魚尾為血虛。加黃耆三錢。當歸一錢。日晡發熱為血熱。加白芍一錢五分。目赤。加菊花。鼻塞。加細辛。夏月近火痛劇為伏火。加石膏三錢。頭風疼熱不止。加石膏、麻黃。不應。屬血病也。加川芎、芽茶。
白話文:
選奇湯
功效: 治風火交織,引發眉稜骨疼痛。
藥方:
- 羌活 半錢
- 防風 一錢
- 黃芩(酒炒) 半錢
- 甘草(炙) 一錢
- 生薑 一片
用法: 水煎去渣,飯後稍熱緩緩服用。
加減:
- 冬天:去黃芩,加香豉三錢,蔥白二莖。
- 疼痛連及魚尾處,屬於血虛:加黃耆三錢,當歸一錢。
- 下午發熱,屬於血熱:加白芍一錢五分。
- 眼睛紅腫:加菊花。
- 鼻塞:加細辛。
- 夏天靠近火源,疼痛加劇,屬於伏火:加石膏三錢。
- 頭風疼痛劇烈,熱度不退:加石膏、麻黃。
- 如果以上藥方無效,屬於血病:加川芎、芽茶。
,羌活、甘草之辛甘發散。僅可治風。未能散火。得黃芩以協濟之。乃分解之良法也。黃芩雖苦寒。專走肌表。所以表藥中靡不用之。觀仲景黃芩湯、柴胡湯。及奉議陽旦湯可知。
川芎茶調散(局方),治久風化火頭痛。及偏正頭風。
川芎,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甘草(炙。各一兩),香附(童便浸。炒二兩)
白話文:
羌活、甘草辛甘性溫,可以發散風寒,但只能治療風邪,不能散除火熱。加入黃芩就能協調補救,這是一種有效的分解方法。黃芩雖然苦寒,但專走肌表,因此表證藥方中幾乎都使用它。看看仲景的黃芩湯、柴胡湯,以及奉議的陽旦湯就明白了。
川芎茶調散,出自局方,用於治療久風化火引起的头痛,以及偏正頭風。
配方:川芎、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甘草(炙,各一兩)、香附(童便浸,炒二兩)。
為散。食後茶清調服二錢。日三服。婦人產後。豆淋酒服。輕者三服。重者五七服效。
山牛湯,治黴瘡頭痛不止。
土茯苓(四兩),忍冬(三錢),防風,天麻,黑參(各一錢),辛荑仁,川芎(各六分),黑豆(四十九粒),芽茶(一撮)
水煎。溫服。
半夏蒼朮湯(即柴胡半夏湯),治素有風證。目澀頭疼眩暈。胸中有痰兀兀欲吐。如居暖室。則微汗出。其證乃減。見風其證復作。當先風一日痛甚。
白話文:
此方散劑,飯後用清茶送服兩錢,一天三次。婦女生產後,可用豆汁酒送服。症狀輕者服三次,重者服五到七次見效。
山牛湯,主治黴瘡頭痛不止。
土茯苓四兩,忍冬三錢,防風、天麻、黑參各一錢,辛荑仁、川芎各六分,黑豆四十九粒,芽茶一撮。水煎溫服。
半夏蒼朮湯(即柴胡半夏湯),主治素來有風證,眼睛乾澀頭疼頭暈,胸中痰多想吐,如果待在溫暖的房間,則微微出汗,症狀減輕。遇到風則症狀復發,往往在颳風的前一天疼痛加劇。
升麻,柴胡,藁本(各五分),茯苓,神麯(薑汁炒。各一錢),蒼朮(泔制),半夏(各二錢),生薑(十片。),甘草(炙。四分)
水煎。食遠稍熱服。
清空膏,治頭風濕熱上盛。遇風即發。
羌活(三兩),防風(二兩),甘草(炙。兩半),黃芩(三兩。酒炒),黃連(一兩。酒炒),柴胡(七錢),川芎(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五錢。盛盞內。以茶清半盞調勻。隔湯煮如膏。臨臥湯送下。(此即選奇湯加下三味也),
白話文:
升麻、柴胡、藁本各五分,茯苓、神麯(薑汁炒)各一錢,蒼朮(泔制)、半夏各二錢,生薑十片,甘草(炙)四分,用水煎服,飯後稍熱服用。此方名為清空膏,用於治療頭風濕熱上盛,遇風即發的病症。
羌活三兩,防風二兩,甘草(炙)兩半,黃芩(酒炒)三兩,黃連(酒炒)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共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盛在盞中,用茶水半盞調勻,隔水煮成膏狀,睡前用熱湯送服。此方即是在選奇湯的基礎上,再加入羌活、防風、黃芩、黃連四味藥。
芎辛湯,治熱厥頭痛。
川芎(錢半),細辛(半錢),甘草(炙。六分),生薑(五片)
水煎。食後熱服。有熱。加酒黃芩一錢五分。不應。更加生石膏三錢。烏頭二分。胃虛者。去白芷易白朮。使邪無內賊之患。兼犯客邪。加蔥白、香豉。產婦。用豆淋酒煎服之。
三因芎辛湯,治寒厥頭痛。
川附子(去皮。生用),川烏頭(去皮。生用),天南星(薑湯泡。去涎水),乾薑(生用)細辛(連葉),川芎(各一錢),甘草(炙。半錢),生薑(七片),芽茶(一撮)
白話文:
芎辛湯方劑解說
芎辛湯,用於治療因熱邪導致的厥逆頭痛。
藥方組成:
- 川芎:半錢
- 細辛:半錢
- 甘草(炙):六分
- 生薑:五片
使用方法:
- 水煎服,飯後服用。
加减方:
- 若患者伴有發熱症状,可加酒黃芩一錢五分。
- 若療效不佳,可再加生石膏三錢,烏頭二分。
- 若患者胃氣虛弱,可去白芷,用白朮代替。
- 若患者同時受寒邪侵犯,可加蔥白、香豉。
- 产妇服用时,可用豆豉淋酒煎服。
三因芎辛湯,用於治療因寒邪導致的厥逆頭痛。
藥方組成:
- 川附子(去皮,生用):一錢
- 川烏頭(去皮,生用):一錢
- 天南星(薑湯泡去涎水):一錢
- 乾薑(生用):一錢
- 細辛(連葉):一錢
- 川芎:一錢
- 甘草(炙):半錢
- 生薑:七片
- 芽茶:一撮
此方旨在驱寒祛邪,避免邪气入侵机体,保障患者健康。
水煎。放涼臥時服。面赤戴陽。加蔥白二莖。童便半杯。不應。更加酒炒黃連三分。
大追風散,治一切頭風攻注屬虛寒者。
川烏頭(炮),防風,羌活,川芎(各一兩),全蠍(去毒。醋泡。炒黃),地龍(去土。炒脆),南星(炮),天麻(煨。各五錢),荊芥,甘草(炙。),殭蠶(炒黃),石膏(煅。各八錢)
為散。每服二錢。臨臥茶清調服。局方。多白附子、白芷各五錢。乳香、沒藥、草烏、雄黃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用清水煎煮藥材,放涼後睡前服用。如果臉色發紅,屬於陽氣偏盛,可以加入蔥白兩根和半杯童尿。若效果不佳,再加入三分酒炒黃連。
大追風散用來治療各種因虛寒導致的頭痛,包含風寒侵襲頭部、經絡阻塞等症狀。
配方:川烏頭(炮製)、防風、羌活、川芎(各一兩)、全蠍(去毒,醋泡,炒黃)、地龍(去土,炒脆)、南星(炮製)、天麻(煨製,各五錢)、荊芥、甘草(炙製)、殭蠶(炒黃)、石膏(煅製,各八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睡前用茶水調服。
另外,還可以根據病情需要增加白附子、白芷各五錢,以及乳香、沒藥、草烏、雄黃各一錢五分。
千金大三五七散,治頭風眩暈。口喎目斜耳聾。及八風五痹。癱瘓腳氣緩弱。
天雄(三枚。炮。去皮臍),細辛(三兩),山茱萸肉,乾薑(炮。各五兩),防風,茯苓(各七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本方去細辛、乾薑、防風、茯苓。加薯蕷。即小三五七散。(局方。無天雄。用熟附子三枚)
頭風摩散,治大寒犯腦頭痛。
大附子(一枚。炮),鹽(等分)
為散。沐後以方寸匕摩痛處。
白話文:
千金[大三五七散],用於治療頭風眩暈、口歪眼斜耳聾,以及八風五痹、癱瘓腳氣無力等症狀。
藥方如下:[天雄](三枚,炮製後去皮臍)、細辛(三兩)、[山茱萸]肉、乾薑(炮製,各五兩)、防風、茯苓(各七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溫酒調服。若去除細辛、乾薑、防風、茯苓,加入薯蕷,則為[小三五七散]。(局方中沒有天雄,而是用熟附子三枚)。
頭風摩散,用於治療大寒侵犯頭部導致的頭痛。
大附子(一枚,炮製)、鹽(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洗頭後用方寸匕取少許塗抹在疼痛處。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目眩。
黃柏(薑汁炒。一錢),乾薑(炮。三分),澤瀉,天麻(煨切),黃耆(薑汁炒),人參,蒼朮(泔制),神麯(炒),白朮(各錢半),半夏曲(炒),橘紅,麥櫱(各七分),茯苓(八分),生薑(三片)
水煎稍熱。食遠服。
寶鑑石膏散,治風熱頭痛。
石膏(生。碎。一兩),麻黃(去節。泡。半兩),何首烏(生。曬乾),葛根(各七錢半)
白話文:
半夏白朮天麻湯用來治療痰厥頭痛、頭昏眼花。藥方包括:黃柏(薑汁炒,一錢)、乾薑(炮製,三分)、澤瀉、天麻(煨製後切片)、黃耆(薑汁炒)、人參、蒼朮(泔水浸泡)、神麴(炒)、白朮(各一錢半)、半夏曲(炒)、橘紅、麥芽(各七分)、茯苓(八分)、生薑(三片)。水煎後稍溫服,飯後服用。
寶鑑中的石膏散則用來治療風熱頭痛。藥方包括:石膏(生,碎,一兩)、麻黃(去節,泡製,半兩)、何首烏(生,曬乾)、葛根(各七錢半)。
為散。每服四五錢。入生薑三片。芽茶一撮。水煎服。取微汗效。春夏麻黃量減。不可執一。
透頂散,治偏正夾腦風。一切頭風遠年近日者皆效。並治鼻塞不聞香臭。
細辛(三莖),瓜蒂(七枚。熬),丁香(七粒),糯米(七粒。一作赤小豆),龍腦(半分),麝香(一分)
前四味杵為細末。入腦、麝同研。置小口罐中。緊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隨左右搐一豆大許於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後再搐。
蓖麻貼法,治氣攻頭痛不可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加入生薑三片和芽茶少許,用清水煎服,服用後要微微出汗。春夏季節可減少麻黃用量,不可一成不变。
透頂散可以治療偏頭痛、夾腦風,各種頭風,無論是多年的舊病還是近期的病症都有效,還能治療鼻塞嗅不到香味。
將細辛三莖、瓜蒂七枚熬製、丁香七粒、糯米七粒(或赤小豆七粒)、龍腦半分、麝香一分,前四味藥研磨成細粉,與龍腦、麝香一同研磨,裝入小口罐中,封緊罐口。讓患者含一口清水,然後用手指蘸取豆粒大小的藥粉,分別塞入左右鼻孔,等待一段時間後,藥液流出就會好轉。如果沒有效果,三天後再塞一次。
蓖麻可以貼敷治療氣攻頭痛,疼痛難忍。
篦麻仁,乳香(等分)
上同搗爛作餅。貼太陽穴上。如痛定。急於頂上解開頭髮出氣。即去藥。(一方。無乳香。多麝香一方)
一字散,治頭風。
雄黃,細辛(各一錢),川烏尖(生。三錢)
為散。不拘時茶清調服一字。日三服。
一滴金,治首風偏正頭風。
人中白(煅),地龍(曬乾。等分)
上為細末。羊膽汁為丸。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開滴鼻內。
火筒散,治頭風鼻塞不利。
白話文:
將蓖麻仁和乳香等量磨成粉末,做成餅狀,貼在太陽穴上。如果疼痛減輕,趕緊將頭髮鬆開,讓頭部散熱,然後取下藥餅。也有一種配方,不放乳香,而是放較多麝香。
一字散可以治療頭痛。
將雄黃、細辛各一錢,生川烏尖三錢研磨成粉末。不分時間,用茶水調服一字,一天三次。
一滴金可以治療偏頭痛和正頭痛。
將煅人中白和曬乾的地龍等量磨成細粉,用羊膽汁做成丸子,大小如芥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汲取的清水一滴溶化後滴入鼻孔中。
火筒散可以治療頭痛鼻塞不通。
蚯蚓糞(四錢),乳香(二錢),麝香(二分)
為散。用紙筒自下燒上。吸菸搐鼻內。
清震湯,治雷頭風頭面疙瘩。憎寒壯熱。如傷寒者。
升麻,蒼朮(泔浸。去皮。各四錢),薄荷(一大片)
水煎。食後熱服。
加味導痰湯(二陳湯下),黑錫丹(金液丹下),消風散(咳嗽門),芎歸湯(四物湯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白話文:
將四錢蚯蚓糞、二錢乳香、二分麝香混合在一起,製成散劑。用紙筒自下而上燒著,吸入煙霧,並用煙霧薰鼻孔。這是治療雷頭風,也就是頭面部出現疙瘩,並且伴隨怕冷發熱、症狀類似傷寒的清震湯方劑。
另外,升麻、蒼朮(用淘米水浸泡,去皮,各取四錢)、薄荷(一片)用水煎服,飯後熱飲。這是加味導痰湯方劑,可以參考二陳湯、黑錫丹、消風散、芎歸湯(可以參考四物湯)、六君子湯(可以參考四君子湯)等方劑。
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稀涎散(中風門),梔子豉湯(方祖),涼膈散(方祖),滾痰丸(痰飲門),既濟解毒湯(伊尹三黃湯下),吳茱萸湯(嘔吐噦門),當歸四逆湯(桂枝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四物湯(方祖),外臺茯苓飲(四君子湯下),羌活勝濕湯(濕門),瓜蒂散(痰飲門),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黃連解毒湯(伊尹三黃湯下),逍遙散(虛損門),越鞠丸(郁門),小柴胡湯(方祖),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玉真丸(金液丹下),導痰湯(二陳湯下),二陳湯(方祖),星香湯(方祖),蒼朮白虎湯(白虎湯下),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下),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大建中湯(保元湯下),葛根湯(麻黃下),桂枝湯(方祖),獨參湯(保元湯下),保元湯(方祖),崔氏八味丸(方祖),鹿茸丸(虛損門),歸脾湯(保元湯下)
白話文:
蘇子降氣湯、稀涎散、梔子豉湯、涼膈散、滾痰丸、既濟解毒湯、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小建中湯、補中益氣湯、四物湯、茯苓飲、羌活勝濕湯、瓜蒂散、藿香正氣散、黃連解毒湯、逍遙散、越鞠丸、小柴胡湯、錢氏六味丸、玉真丸、導痰湯、二陳湯、星香湯、蒼朮白虎湯、人參敗毒散、大柴胡湯、十全大補湯、大建中湯、葛根湯、桂枝湯、獨參湯、保元湯、崔氏八味丸、鹿茸丸、歸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