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21)
卷五 (21)
1. 頭痛
頤下左右如蚯蚓徐行入耳。頂上起疙瘩塊。冷則痛甚者。山牛湯。不應。作結毒治之。頭與腹俱痛有五。臭毒頭痛。則與腹俱痛。一味香附。煎成放涼服。傷酒傷濕。亦有頭腹俱痛但。傷酒食。則兼嘔逆眩暈。外臺茯苓飲加煨葛根。傷濕則腹隱隱痛。頭重不能舉。羌活勝濕湯。
外用瓜蒂散搐鼻。有不伏水土頭腹俱痛者。藿香正氣散。有瘡毒入腹。頭與腹俱痛者。黃連解毒湯加臘茶。有頭痛止則腹痛。腹痛止則頭痛。此屬脾陰血虛。胃中有火。隨氣輒上輒下而然。芎、歸、芍藥、黃連、木香。不應。加童便、香附、蔥白。
〔診〕寸口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緊急。或短或弦或浮皆頭痛。浮滑為風痰。易治。短澀為虛。難治。浮弦為風。浮洪為火。沉細或緩。為濕。寸弦曰頭痛。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
頭風,薛立齋云。偏正頭風。久而不愈。乃挾痰涎風火。郁遏經絡。氣血壅滯。甚則目昏緊小。二便秘澀。宜砭其血以開鬱解表。逍遙散。偏左。加黃芩、蔥、豉。偏右。加石膏、蔥、豉。郁甚。合越鞠。兼濕。瓜蒂散搐鼻。兼風火而發。選奇湯加石膏、蔥、豉、芽茶。夜甚。
加酒白芍。或川芎茶調散加細辛、石膏、甘菊。凡怒則太陽作痛者。先用小柴胡加茯苓、山梔。後用六味丸。常服以滋腎降火。永不再發。凡頭痛必吐清水。不拘冬夏。食姜即止者。此中氣虛寒。六君子加當歸、黃耆、木香、炮姜。煩勞則頭痛。此陽虛不能上升。補中益氣加蔓荊子。
頭風宜熱藥者多。間有挾熱而不勝熱劑者。消風散。或川芎茶調散加酒黃芩。輕者只用薑汁收入。陳茶葉內煎服汗。出即愈。此屢驗者。凡風熱頭痛。並宜用之。與選奇湯不殊。頭風多汗。當先風一日則痛甚。至其風日則病少愈者。半夏蒼朮湯。濕熱頭風。遇風即發。選奇湯加川芎、柴胡、黃連。
名清空膏。不拘偏正並用。偏正頭風作痛。痛連魚尾。常如牽引之狀。發則目不可關。眩暈不能抬舉。芎辛湯。每服加全蠍五個。覺上膈有熱。川芎茶調散加片芩。有痰濕頭痛。其人嘔吐痰多。發作無時。停痰上攻所致。導痰湯加減。或合芎辛湯尤妙。寒痰厥逆頭痛。三因芎辛湯。
一切偏正頭風攻注。屬虛寒者。大追風散。腎氣厥逆頭痛。四肢逆冷。胸膈痞悶多痰者。玉真丸。有腎臟陽虛之人。素有頭風。發動則挾濕熱上攻。頭面腫脹。項後兩向筋緊作痛。甚則牽引腰脊。其脈虛細而數。千金大三五七散。並用金匱頭風摩散。慎不可用清熱敗毒等藥。
有風痰頭痛。發時面頰青黃暈眩。目不欲開。懶言身體重。兀兀欲吐。此欲成頭風也。二陳湯加膽星、天麻、蠍尾。痰厥頭痛。兩寸脈滑而弦。眼重頭旋。噁心煩亂。吐清水。氣短促。心神不安。語言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露中。頭疼如裂。身重如山。胸滿嘔逆。四肢厥冷。
白話文:
頭痛
頸部下方兩側,感覺像蚯蚓在皮膚下移動,並往耳朵內鑽。頭頂上長出疙瘩或腫塊,遇冷時疼痛加劇,服用山牛湯無效,應以治療結毒的方式處理。
頭痛與腹痛同時發生有五種情況:若是由於毒素引起的頭痛,就會伴隨腹痛,此時用一味香附煎煮後放涼服用。因飲酒或受濕邪引起的頭腹同時疼痛,若是飲酒過多造成,則會兼有嘔吐、頭暈等症狀,可服用外台茯苓飲再加入煨葛根。若是因濕氣引起,則腹部會有隱隱作痛感,頭部沉重抬不起來,可服用羌活勝濕湯。
外用瓜蒂散吹入鼻中。若有因水土不服而引起頭腹同時疼痛者,可服用藿香正氣散。若因瘡毒侵入腹部,導致頭腹同時疼痛,可服用黃連解毒湯加入臘茶。若有頭痛停止後腹痛,腹痛停止後又換成頭痛的情況,這屬於脾陰血虛,胃中有火,氣隨之上下竄動所致,可服用芎、歸、芍藥、黃連、木香,若無效,可再加入童便、香附、蔥白。
診斷:寸口脈(手腕的脈搏)搏動微弱者,表示有頭痛。寸口脈搏動急促、短促、弦緊或浮動,都代表頭痛。脈浮滑表示是風痰引起的,容易治療;脈短澀表示是虛證,難以治療;脈浮弦表示是風邪;脈浮洪表示是火邪;脈沉細或遲緩表示是濕邪。寸口脈弦緊也代表有頭痛。寸口脈浮,表示是中風發熱引起的頭痛。
頭風(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頭痛),薛立齋認為,偏頭痛或正頭痛,久治不癒,多因痰、風、火相互夾雜,阻塞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嚴重時會出現眼睛昏花、視力模糊、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此時應以刺血的方式來疏通經絡、解除鬱結。
- 逍遙散:適用於一般頭風。
- 偏左痛:加黃芩、蔥、豆豉。
- 偏右痛:加石膏、蔥、豆豉。
- 鬱結嚴重:合併越鞠丸。
- 兼有濕邪:用瓜蒂散吹鼻。
- 兼有風火:選奇湯加石膏、蔥、豆豉、芽茶。
- 夜間疼痛加劇:加酒白芍。或川芎茶調散加細辛、石膏、甘菊。
- 發怒時太陽穴疼痛:先用小柴胡湯加茯苓、山梔子,後用六味丸,長期服用以滋養腎陰、降火,防止復發。
- 無論冬夏,頭痛必吐清水,吃生薑能止痛:此為中氣虛寒,可服用六君子湯加當歸、黃耆、木香、炮姜。
- 勞累後頭痛:此為陽氣虛弱,無法上升至頭部,可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
頭風多數適用溫熱藥物,但也有少部分體質不適合溫熱藥物者,可服用消風散或川芎茶調散加酒黃芩。輕微者,可將薑汁滴入陳茶葉中煎服,出汗後即可痊癒。此法多次驗證有效,凡風熱引起的頭痛,皆可使用,與選奇湯療效相似。
頭風患者若多汗,通常在發作前一天會疼痛加劇,到發作當天疼痛會減輕,此時可服用半夏蒼朮湯。濕熱引起的頭風,遇風則發,可服用選奇湯加川芎、柴胡、黃連。
清空膏:不論偏頭痛或正頭痛都可使用。偏頭痛或正頭痛發作時,疼痛延伸至眼角,感覺像被牽引,發作時眼睛無法閉合,頭暈無法抬起,可服用芎辛湯,每次服用可加入五個全蠍。若感覺上腹部發熱,可服用川芎茶調散加片芩。若有痰濕引起的頭痛,患者會嘔吐痰液,且發作無規律,這是因為痰液向上侵襲所致,可服用導痰湯加減,或合併芎辛湯效果更好。寒痰厥逆引起的頭痛,可服用三因芎辛湯。
一切偏頭痛、正頭痛,屬於虛寒性質的,可服用大追風散。腎氣厥逆引起的頭痛,伴隨四肢冰冷、胸悶多痰,可服用玉真丸。若腎陽虛弱的人,本身就有頭風,發作時會夾雜濕熱向上侵襲,導致頭面腫脹,頸後兩側筋絡緊繃疼痛,嚴重時甚至會牽引腰背,脈象虛弱細數,可服用千金大三五七散,並搭配金匱頭風摩散,切勿使用清熱解毒等藥物。
若有風痰引起的頭痛,發作時面頰青黃、頭暈眼花、眼睛不想睜開、懶言少語、身體沉重、想吐,這是要發展成頭風的徵兆,可服用二陳湯加膽星、天麻、蠍尾。痰厥引起的頭痛,兩手寸口脈搏動滑而弦緊,眼睛沉重、頭暈、噁心煩躁、吐清水、氣短、心神不寧、胡言亂語、眼睛不敢睜開,如同身處風中,頭痛欲裂,身體沉重,胸悶想吐、四肢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