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五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0)

1. 頭痛

(頭風,雷頭風,眉稜風痛,真頭痛,頭重,頭搖,頸項強痛,天白蟻)

經云。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頭痛數歲不已。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名曰厥逆。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

甚則入腎。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真頭痛。頭痛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難經曰。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則名厥頭痛。入連在腦者。名真頭痛。

按。頭者。天之象。陽之分也。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朝會於高巔。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運。皆能犯上而為災害。或蔽覆其清明。或墜遏其經隧。與正氣相搏。鬱而成熱。則脈滿而痛。若邪氣稽留。亦脈滿而痛。是皆為實也。若寒濕所侵。雖正氣衰微。

不與相搏而成熱。然邪襲於外。則血凝而脈縮。收引小絡而痛。得溫則痛減。是為虛也。因風而痛者。抽掣惡風。或汗自出。因暑而痛者。或有汗。或無汗。皆惡熱而耳前與額脹痛。因濕而痛者。頭必重。遇陰天尤甚。因痰飲而痛者。亦昏重而痛。憒憒欲吐。因寒而痛者。絀急惡寒。

因氣虛而痛者。遇勞則甚。其脈大。因血虛而痛者。痛連魚尾。善驚惕。其脈芤。或沉數。頭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風藥者。蓋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昇天者也。在風寒濕者。固為正用。即虛與熱者。亦假引經耳。

薛立齋云。按頭痛除風寒外。多主於痰。痛甚者。乃風毒上攻。有血虛者。有氣虛者。有諸經氣滯者。有六氣外傷。有勞役內傷。有可吐者。有可下者。當分虛實寒熱兼變而治之。痰多。加味導痰湯。風毒。消風散。血虛。芎歸湯加蔥、豉、全蠍。氣虛。六君子加蔥、豉。氣滯。

蘇子降氣湯。痰多宜吐者。稀涎散。或梔子豉湯加蔥白。火鬱宜下者。涼膈散加清酒。痰火俱盛者。滾痰丸。頭痛諸藥不效。其痛更甚者。此督脈為病也。宜茸朱丹。上熱頭痛目赤。下寒足䯒為甚。大便微秘。即濟解毒湯。大寒犯腦。內至骨髓。則頭痛齒亦痛。羌活附子湯。

頭痛乾嘔吐涎沫。吳茱萸湯。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項背惡寒。腦戶極冷。當歸四逆湯。因發散太過。頭痛轉劇。小建中加當歸、童便。風火相煽。額與眉稜俱痛。選奇湯加蔥、豉。徇蒙招尤。目瞑耳聾。肝虛風動也。六君子加鉤藤、羌、防、芎、歸、甘菊。頭痛耳鳴。

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或勞役動作則痛。此氣虛火動也。補中益氣加川芎、蔓荊子。胃熱火炎。動作則痛。煩渴引飲。面赤便秘者。川芎茶調散加酒炒芩、連、梔子、石膏。勢盛脈實者。酒炒大黃末五錢。濃茶調服。血虛痛連魚尾。四物加人參、細辛、蔓荊。有黴瘡毒發頭痛。

白話文:

頭痛

古書說,風邪之氣順著風府穴向上侵襲,就會變成腦風。剛洗完頭就吹到風,會變成首風。首風的症狀是頭面部容易出汗、怕風,在發病的前一天會更嚴重,頭痛到不能外出或進入室內,等到風邪發作的日子,病情反而會稍微減輕。頭痛持續好幾年都沒好,通常是因為曾經受過極度的寒冷,寒氣深入到骨髓。骨髓以腦為中心,腦氣逆亂,就會導致頭痛,甚至連牙齒也會痛,這被稱為厥逆。頭頂的疼痛是屬於下虛上實的情況,問題出在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

更嚴重的話,寒邪會侵入腎臟,導致心煩頭痛。如果病在橫膈膜,問題出在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頭痛伴隨耳鳴、九竅不通暢,通常是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真頭痛」是指頭痛到連腦都感覺疼痛,手腳冰冷到關節,這種情況很危險,難以治療。《難經》說,手三陽經脈受到風寒侵襲,寒邪潛伏不去,就叫做厥頭痛,如果寒邪侵入到腦部,就叫做真頭痛。

頭部象徵著天,屬於陽氣分布的部位。六腑的清陽之氣和五臟的精華之血,都會匯聚在頭頂。天氣的變化、六種外來邪氣(風、寒、暑、濕、燥、火)、人體自身氣機的變化、以及五運的影響,都可能侵犯頭部而造成危害。這些邪氣可能會遮蔽頭部的清明,或阻礙經絡的運行。邪氣和正氣相互搏鬥,鬱積產生熱,就會導致脈搏充滿而頭痛。如果邪氣停留不去,也會導致脈搏充滿而頭痛,這些都屬於實證。如果是因為寒濕侵襲,雖然正氣衰弱,沒有與邪氣搏鬥產生熱,但外來的邪氣會讓血液凝滯、脈搏收縮,導致經絡細小的部分被拉扯而產生疼痛,這種情況在溫暖時會減輕,屬於虛證。因為風邪引起的頭痛,會有抽痛、怕風或容易出汗的症狀。因為暑邪引起的頭痛,可能會有汗或無汗,都怕熱,耳朵前面和額頭會脹痛。因為濕邪引起的頭痛,頭會覺得很重,陰天時會更嚴重。因為痰飲引起的頭痛,也會感覺頭昏沉、想吐。因為寒邪引起的頭痛,會有緊縮、怕冷的感覺。因為氣虛引起的頭痛,勞累時會加重,脈搏會比較大。因為血虛引起的頭痛,疼痛會延伸到眼尾,容易驚嚇,脈搏會空虛或沉數。頭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古方常常使用祛風藥,是因為頭頂這個位置,只有風邪容易到達,味道比較薄的藥物,屬於陰中之陽,可以從地向上升。對於風寒濕引起的頭痛,使用祛風藥是很合理的。即使是虛證或熱證,也是借用祛風藥來引導藥效。

名醫薛立齋認為,除了風寒引起的頭痛外,多數是因為痰。疼痛劇烈的,通常是風毒向上侵襲。另外還有血虛、氣虛、各經脈氣滯、六氣外傷、勞累內傷等原因,有的是可以通過嘔吐來緩解,有的是可以通過排泄來緩解。治療時應當區分虛實、寒熱,以及兼夾的病證來進行。痰多可以用加味導痰湯,風毒可以用消風散,血虛可以用芎歸湯加蔥、豆豉和全蠍,氣虛可以用六君子湯加蔥、豆豉,氣滯可以用蘇子降氣湯。痰多宜吐的可以用稀涎散,或梔子豉湯加蔥白。火氣鬱積宜瀉的可以用涼膈散加清酒。痰火都旺盛的可以用滾痰丸。如果各種治療頭痛的藥都沒效,疼痛反而更嚴重,這通常是督脈的病變,可以用茸朱丹。如果上熱頭痛、眼睛發紅,下寒腳冰冷嚴重、大便微乾,可以用濟解毒湯。寒邪侵犯大腦,深入到骨髓,會導致頭痛、牙齒也痛,可以用羌活附子湯。頭痛、乾嘔吐出清涎,可以用吳茱萸湯。風邪沿著風府穴向上侵襲,就會導致腦風,後頸背部怕冷、腦戶穴非常冰冷,可以用當歸四逆湯。如果因為發散藥使用過多,導致頭痛更加劇烈,可以用小建中湯加當歸、童便。風火相互煽動,額頭和眉骨都疼痛,可以用選奇湯加蔥、豆豉。因為頭部蒙蔽、招致病患,眼睛昏花、耳朵聽不清,是肝虛風動引起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鉤藤、羌活、防風、川芎、當歸、甘菊花。頭痛、耳鳴、九竅不通暢,是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或是勞累活動後會疼痛,這屬於氣虛火動,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子。胃火旺盛、活動後疼痛、煩渴、想喝水、臉色紅、大便乾燥,可以用川芎茶調散加酒炒黃芩、黃連、梔子、石膏。如果病情嚴重、脈搏強勁,可以用酒炒大黃末五錢,用濃茶調服。血虛引起的頭痛,疼痛延伸到眼尾,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細辛、蔓荊子。如果因為梅毒發作引起頭痛,也要加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