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8)

1. 蓄血

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節,皆能使血瘀滯不行也。衄者,血蓄上焦,犀角地黃湯;心下手不可近者,血蓄中焦,桃核承氣湯;臍腹下腫大便黑者,血蓄下焦也,抵當湯丸、下瘀血湯,及代抵當湯,隨輕重選用。三焦蓄血,俱見左脈,以肝主諸血故也。

登高墜下、重物撞打、箭簇刃傷,胸腹積血不散,以童便同酒煎大黃,隨輕重下之;或香殼散加童便。腰脅滯痛,復元通氣散去牽牛,加枳殼、柴胡、牡丹皮。惡血留於腹脅,痛不可忍,復元活血湯。挾血如見祟狀,當歸活血湯。醉飽入房、竭力傷肝,蓄血在胃口者,韭汁、童便下越鞠丸;不應,合平胃散去蒼朮加桃仁、丹皮相和服。

虛人,理中、越鞠相和服。在少腹,代抵當丸加熟附子三分。虛者,必加人參錢許以助藥力。身有寒熱發黃,脈弦細而伏,服補瀉諸藥不應。千金用大黃、芒硝、歸尾、桃仁、人參、桂心為散,酒服二方寸匙,藉參、桂之力以攻之。膏粱肥盛,多味痰濕熱,血蓄胃口,或兼脅滿,或少腹結痛。朝用浚血丸,兼培胃氣;夕用變通抵當丸,專散蓄血,方得峻藥緩攻之妙。虛人雖有瘀血,其脈亦芤,必有一部帶弦,宜兼補以去其血。桃核承氣加人參五錢,分三服緩攻之,可救十之二三。又中氣虛人,胃脘有死血,每食薑湯必呃。宜人參、云術各二兩為末,桃仁一兩;同乾漆炒,去漆研細,蜜丸彈子大,早晚細嚼一丸,醇酒下。

石頑曰:「蓄血下黑如漆,最為危殆。但下後神氣稍寧,脈無變異,即為可療。若下後神氣昏憒,脈見虛脫,加以厥冷呃逆,多不可救。」如針工戚文郁,停食感冒後,大便下黑如漆,煩擾不寧,脈來弦勁而數。此瘀垢未盡,與歸、丹、苓、桂、牛膝、鯪鯉之屬,復下瘀黑升許而瘥。嚴文式泰山(失記姓氏),積勞發熱,七八日間,亦下黑如漆。兩日後神識稍安,脈來濡弱,知瘀黑已盡,與獨參湯、童便,調補而痊。目科鄒泰甫,怒氣傷肝,嘔逆不食,五六日後下血如漆。脈得弦小而疾,按之則衰;此瘀去而肝氣未平也,沉香降氣散疏之愈。禮科姜如農,氣竭肝傷,而下瘀血光亮如漆,三四日連綿不已,神識昏迷,時加微呃。脈來弦大而芤,此正氣告匱,脈隨虛陽鼓激而見虛大也。雖倉扁復生,奚益哉!

李士材治張鳴之:吐血兩年,面色痿黃,潮熱咳嗽,膈有微痛,脈數而沉且搏,其痛不可按,而甚於夜分。是堅血蓄積,非大下之不可;又以久病,未敢峻攻。用鬱金、降真、歸、地、山甲、蓬朮、人參,下血如漆者數次,而痛減。月餘復痛,此病重而藥輕也。乃以大黃、乾漆、蓬朮、鬱金、山甲、肉桂、歸尾、桃仁、虻蟲為丸。每日服參、耆之劑;午後服丸藥錢許。十日,血積大下,數次而安。

白話文:

[蓄血]

人們在飲食和生活作息上,一旦失去節制,都可能導致血液淤滯不流通。鼻出血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血液在上半身過多蓄積,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治療。如果心下部位無法觸碰,可能是中焦蓄血,可用桃核承氣湯。如果肚臍下方腫脹,排便呈黑色,可能是下焦蓄血,可選擇抵當湯、丸、下瘀血湯或代抵當湯,根據病情輕重來決定。

三焦蓄血的情況通常會在左手脈象中顯示,因為肝臟主管血液。從高處跌落、被重物撞擊、利器傷害等情況,胸部和腹部的積血不易消散,可以使用童便和酒一起煎煮大黃,根據病情輕重服用。或者使用香殼散加上童便。腰部和脅部疼痛不適,可使用復元通氣散,去掉牽牛成分,加入枳殼、柴胡和牡丹皮。如果腹脇有惡血,痛得難以忍受,可以使用復元活血湯。如果是血淤引起的精神恍惚,可使用當歸活血湯。醉酒飽食後進行房事,過度用力傷肝,胃部有蓄血,可以使用韭汁和童便服用越鞠丸。若效果不佳,可結合平胃散,去掉蒼朮,加入桃仁和丹皮一同服用。

對於體虛的人,可以將理中湯和越鞠湯結合服用。如果在下腹部,代抵當丸可以加熟附子三分。體虛者,必須加入人參,以增強藥效。如果身體出現寒熱交替、黃疸,脈象弦細且伏,服用補瀉類藥物沒有改善,可以使用大黃、芒硝、歸尾、桃仁、人參、桂心製成散劑,用酒送服二方寸匙,藉助人參和桂心的力量來攻病。飲食過於油膩,味道濃厚,容易造成痰濕熱,血液在胃口蓄積,可能伴有脅部脹滿。或下腹部結痛,早上可以使用浚血丸,兼顧胃氣的培養;晚上使用變通抵當丸,專門用於散去蓄血,這樣才能達到猛藥緩攻的精妙效果。即使體虛者有瘀血,脈象也會呈現空虛,但必然有一部分帶有弦象,應該同時補血,使用桃核承氣湯加上五錢人參,分三次緩慢服用,可以挽救一部分患者。對於中氣不足的體虛者,胃部有死血,每次食用薑湯後都會打嗝,可以使用人參、雲朮各二兩,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一兩桃仁,與乾漆一同炒制,去掉乾漆後研細,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早晚細嚼一丸,用醇酒送服。

蓄血排出呈黑色,形似漆色,是最危險的症狀之一,但如果排血後神氣稍微安定,脈象沒有異常,仍有治療的可能。如果排血後神志昏亂,脈象虛弱,加上四肢厥冷、呃逆,往往難以救治。如針灸師戚文鬱,因消化不良和感冒後,大便排出黑色如漆的血塊,煩躁不安,脈象弦硬而頻繁,這是瘀血未盡的徵兆,可以使用歸、丹、苓、桂、牛膝、鯪鯉等成分的藥物,再次排出黑色瘀血約一升,最終康復。

嚴文式泰山(姓名遺忘),因長期勞累發燒,七八天後,同樣排出黑色如漆的血塊,兩天後神志逐漸清醒,脈象變得柔和而虛弱,知道瘀血已經排盡,使用獨參湯和童便調補後痊癒。眼科醫生鄒泰甫,因生氣傷肝,嘔吐反胃,無法進食,五六天後開始排出如漆的血,脈象細小而快速,按壓則減弱,這是瘀血排出後肝氣尚未平復的徵兆,使用沉香降氣散疏導後痊癒。禮科官員姜如農,氣力耗盡,肝臟受傷,排出鮮亮如漆的瘀血,三四天內持續不止,神志混亂,偶爾打嗝,脈象弦大而空虛,這是正氣枯竭,脈象隨虛陽鼓動而呈現虛大的徵兆,即使華佗再世,也無能為力。

李士材治療張鳴之,吐血兩年,面色萎黃,潮熱咳嗽,膈部有輕微疼痛,脈象頻繁而深沉,且有搏動感,疼痛不能按壓,且夜晚更甚,這是堅固的血液蓄積,必須通過大下才能解決。由於疾病已久,不敢猛烈攻擊,使用鬱金、降真、歸、地、山甲、蓬朮、人參等成分的藥物,多次排出如漆的血塊,疼痛減輕。一個多月後再次疼痛,這是病情嚴重而藥力不足的表現,於是使用大黃、乾漆、蓬朮、鬱金、山甲、肉桂、歸尾、桃仁、虻蟲製成丸劑,每天服用人參、黃耆等補藥,下午服用丸藥,十天後,大量排出血液,數次後病情穩定。

盧不遠治療來熙庵廉憲的侄子,身材魁梧,患傷寒已二十八天,神志不清,無法說話,手腳揮舞,腹部脹大如鼓且灼熱,雙眼通紅,呼吸粗重,牙齒乾燥,舌頭發黑,參、附、石膏、消、黃、芩、連等藥物都試過了,名醫們已經放棄。脈象渾濁且有力,使用一兩大黃,輔以血藥一劑,排出黑色臭血一二斗,病情稍有好轉,連續四劑後才真正康復。

治療疾病用藥,就像喝酒一樣,對大海來說,只給它一滴水,喉嚨反而會更加乾燥。考慮到大體格的人,病邪深重,如果不加大藥量十倍,如何能取得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