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腹滿

經云。太陰所至為中滿,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脹腹大。皆屬於熱。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金匱云。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

趺陽以候內因。寸口以候外因。趺陽脾胃之脈而見微弦。為厥陰肝木所侵。侮其陰氣。橫聚於腹。法當脹滿有加。設不滿。陰邪必轉攻而上。決無輕散之理。蓋陰邪即聚。不溫必不散。陰邪不散。陰竅必不通。故知其便必難。勢必逆攻兩胠而痛。較腹滿更進一步也。虛寒之氣從下而上。由腹而胠。才見一斑。亟以溫藥服之。使陰邪從陰竅走散而不至上攻則善矣。

白話文:

經書記載,太陰所至導致中滿,各種濕腫滿,都屬於脾的病變。肚子脹大,則屬於熱證。清氣在下,則會導致瀉泄,濁氣在上,則會導致脹滿。金匱要略記載,趺陽脈微弦,應該會腹滿,不滿則必定排便困難。兩胠疼痛,這是虛寒從下往上引起的,應當服用溫藥治療。

趺陽脈用來觀察內因,寸口脈用來觀察外因。趺陽脈是脾胃之脈,如果出現微弦,則為厥陰肝木侵犯,侮辱其陰氣,橫聚於腹,法當脹滿加重。如果沒有腹滿,陰邪必定轉而向上攻,決無輕散之理。因為陰邪一旦聚積,不溫熱就不會散開,陰邪不散,陰竅必定不通,所以知道排便必定困難,勢必逆攻兩胠而疼痛,比腹滿更進一步。虛寒之氣從下往上,由腹而胠,才見一斑,必須趕緊服用溫藥治療,使陰邪從陰竅散開,不至於向上攻,則為最佳。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一條。已見傷寒陽明府實證。此腹滿時減復如故。為虛寒。當溫之。蓋腹滿雖因中氣虛寒。然下焦之真陽未滅。有時而升。則有時而減。然終屬虛寒。故復如故。而當與溫藥也。

按之心下滿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邪從胸脅而入於陽位。合用大柴胡兩解之。與臍腹硬痛承氣證不同。

白話文:

病人肚子脹滿,按壓不痛是虛症,按壓疼痛是實症,可以服用瀉藥。舌苔發黃但瀉藥還沒起作用,服用瀉藥後黃苔就會消失。

肚子脹滿時而減退時而恢復原狀,這是寒症,應該服用溫熱藥物。肚子脹滿不減退,或減退不明顯,就應該服用瀉藥,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肚子脹滿不減退,或減退不明顯,就應該服用瀉藥,適合使用大承氣湯。這已經符合傷寒陽明經實證的表現,但肚子脹滿時而減退時而恢復原狀,屬於虛寒症,應該服用溫熱藥物。因為肚子脹滿雖然是因為中氣虛寒導致,但下焦的真陽氣尚未完全消失,偶爾會上升,所以脹滿會時而減退。但總體來說還是虛寒症,所以會恢復原狀,應該服用溫熱藥物。

按壓心窩處脹滿,這是實症,應該服用瀉藥,適合使用大柴胡湯。

邪氣從胸脅進入陽位,需要用大柴胡來雙向解表,這和臍腹硬痛、需要服用大承氣湯的證狀不同。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脈弦者。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此論外因之腹滿。故脈辨於寸口也。寸口脈弦而脅下拘痛者。其人表氣微虛。不能外御其邪。俾風邪即與水氣相合。而為脅下拘痛。表中陽虛故嗇嗇惡寒也。

夫瘦人繞臍痛。必因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

瘦人本無痰濕痹著。而繞臍痛者。為肌肉疏薄。風冷得以直入。干於脾土之陰分。土氣傷則不能轉運。是以穀氣不行。若反下之。徒虛其腸胃。邪氣愈逆。因而上衝。經曰。氣上衝胸。邪在大腸故也。不沖者。邪在於胃。客氣上逆。則心下痞也。

白話文:

病人患有萎黃病,性情急躁卻不口渴,胸中寒實,腹瀉不止,這種情況會導致死亡。

如果寸口脈弦,就代表脅下拘急疼痛,患者畏寒且性格吝嗇。

這一論述主要探討外因導致的腹滿,因此脈象辨證在寸口。寸口脈弦且脅下拘痛,表示患者表氣微虛,抵抗外邪的能力不足,導致風邪與水氣結合,引起脅下拘痛。表中陽虛所以畏寒且性格吝嗇。

瘦人繞臍疼痛,一定是因為風寒入侵,導致穀氣不通暢,反而出現腹瀉。這種情況下,氣機必定上衝,不衝者則會導致心下痞塞。

瘦人本不具備痰濕痹著,而出現繞臍疼痛,是因為肌肉薄弱,風寒得以直接侵入,影響脾土的陰分。土氣受損,無法正常運轉,所以穀氣不通暢。若反覆腹瀉,只會虛耗腸胃,邪氣更加逆上,進而上衝。經書說:「氣上衝胸,邪在大腸故也。」不衝者,邪氣停留在胃部,客氣上逆,則會導致心下痞塞。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腹滿者。邪氣入於裡也。發熱者。陽氣達於外也。雖病經十日而脈浮數。邪猶未全入里。況能食以證胃氣之有權。故用小承氣合桂枝去芍藥湯。兩解表裡之法。較之桂枝加大黃湯。多枳、樸而少芍藥。以枳、樸專泄壅滯之氣。故用之。芍藥專收耗散之陰。此腹但滿而不痛。與陰血無預。故去之。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白話文:

病人腹部脹滿,發燒已經十天,脈象浮而快,食慾正常。可以用厚朴七物湯來治療。

腹部脹滿是因為邪氣進入體內。發燒是陽氣外達的表現。雖然已經病了十天,但脈象浮數,說明邪氣尚未完全進入體內。而且病人還能吃東西,證明胃氣仍然強健。因此,可以用小承氣湯合桂枝去芍藥湯,兼具解表和里兩種方法。與桂枝加大黃湯相比,厚朴七物湯增加了枳實和厚朴,減少了芍藥。枳實和厚朴專門用來疏泄壅滯之氣,而芍藥則專門用來收斂耗散的陰氣。因為病人腹部只是脹滿,並沒有疼痛,與陰血無關,所以去掉了芍藥。

如果腹部有寒氣,伴隨雷鳴般的疼痛,胸脅部脹滿,嘔吐,可以用附子粳米湯來治療。

腹中寒氣奔迫。上攻胸脅。以及於胃。而增嘔逆。頃之胃氣空虛。邪無所砥。輒入陽位則殆矣。是以除患之機。所重全在胃氣。乘其邪初犯胃。尚自能食。而用附子、粳米之法。溫飽其胃。胃氣溫飽。則土厚而邪難上越。胸脅逆滿之濁陰。得溫無敢留戀。必還從下竅而出矣。

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痛而閉塞。無雷鳴嘔逆之證者為實。當下之。即用小承氣。倍厚朴。而易其名。以其無亢極之火。故不用承氣二字。與理中湯之易名人參湯一義。

白話文:

肚子裡寒氣上衝,侵犯胸口和脅肋,並直達胃部,導致嘔吐不止。不久胃氣虛弱,邪氣無處可依,就會趁機侵入陽位,危及生命。因此,要解除病患,關鍵在於護住胃氣。趁著邪氣剛侵犯胃部,患者還能進食時,就用附子、粳米來溫暖胃部,使其飽滿。胃氣溫暖飽滿,就像土層厚實,邪氣就難以突破。胸脅部逆氣滿悶的濁陰之邪,遇到溫暖就不敢停留,必然會從下竅排出。

疼痛而閉塞的,可以用厚朴三物湯治療。

疼痛而閉塞,沒有雷鳴嘔吐的症狀,屬於實證,需要瀉下。可用小承氣湯,將厚朴的份量加倍,並改名,因為沒有亢盛的熱邪,所以不用「承氣」二字。這就如同理中湯改名為人參湯一樣。

東垣曰。經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熱。此八益之邪。有餘之證。自外而入。風寒之邪。傳入於裡。寒變為熱。而作胃實。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脹滿者。承氣湯下之。下之則脹已是也。五臟六腑俱有脹滿。更以脹家寒熱多少較之。胃中寒則脹滿。濁氣在上。則生䐜脹。胃中寒濕菀遏故也。

太陰之厥。則腹滿䐜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按所云寒脹多如此。亦有膏粱之人。醇酒厚味之濕熱不得施化。鬱於內而成脹滿者。此熱脹之謂也。調經篇云。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始受熱中。末傳寒中。皆由脾胃之氣。不能運化精微。致水穀聚而不散。遂成脹滿。

白話文:

東垣說,經書上記載,所有腹部膨脹,都屬於熱證。這是由於八種邪氣過盛導致的。邪氣由外而入,風寒之邪進入體內,寒氣轉化為熱,造成胃氣壅塞。患者午後發熱,口渴引飲,神志不清,腹部脹滿,可用承氣湯瀉下。瀉下後,脹滿就會消失。五臟六腑都可能出現脹滿,要根據寒熱的程度來區分。胃中寒氣則脹滿,濁氣上行,就會出現噯氣。這是因為胃中寒濕阻滯的緣故。

太陰厥逆,也會導致腹部脹滿,噯氣,排便不暢,食慾不振,吃東西就嘔吐,無法平躺。按經書所說,寒證導致的脹滿大多如此。也有一些富貴之人,因過食肥甘厚味,濕熱之氣無法消化,鬱積在體內而導致脹滿,這就是熱證導致的脹滿。調經篇說,由於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初則受熱邪,後則傳寒邪。這都是因為脾胃之氣不能運化精微,導致水谷積聚而不散,最終形成脹滿。

又有飲食過傷而成䐜脹飧泄者。經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夫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閉塞不通而成䐜脹矣。此皆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所致。治脹務在調其虛實。適其寒溫。兼寒熱補瀉之法於戰守之間。

從少從多。各從其類。可一言而盡也。

張三錫曰。脹滿悉屬脾虛。運化不及。濁氣填塞所致。初起微佐以消化。舒郁為先。勢甚而二便澀滯者。微利之。弱人或稍久。一切病後產後瘡疽後。必用參、朮、耆、芍大補脾氣為主。而佐以消化。厚朴、木香、黃連之類。然王道無近功。必數十帖以漸取效。每見粗工專守下之則脹已一法。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飲食過度,造成腹脹和腹瀉。古籍記載,清氣下沉就會導致腹瀉,濁氣上浮則會導致腹脹。這是陰陽失調,疾病逆行的表現。飲食無度,作息不規律,就會損傷陰氣。陰氣受損就會進入五臟,阻塞不通,最終導致腹脹。這些都是因為飲食過量,損傷腸胃造成的。治療腹脹要根據虛實寒熱,採取寒熱補瀉的方法,在攻守之間取得平衡。

治療腹脹要根據病人的體質,有的需要從少開始,有的需要從多開始,各有所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張三錫說,腹脹都是脾虛,運化無力,濁氣積聚所致。初期可以稍微幫助消化,舒緩鬱氣為主。如果病情嚴重,大便不通,就要稍微通利一下。體弱的人或者病程較長,以及產後、手術後、瘡疽後,都要以人參、白朮、黃芪、芍藥補脾氣為主,同時佐以消化藥物,例如厚朴、木香、黃連等等。但是,治病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可幾,需要服用十幾帖藥物才能慢慢見效。我經常看到一些不专业的医生,只知道用泻下藥物治療腹脹,結果病情反反复复。

用商陸、牽牛等。一瀉即消。三日後復起。然真氣因瀉而下脫。邪氣必復聚而成脹。遂致不救。可勝道哉。

腹脹諸證。雖屬寒者多。屬熱者少。然世治脹。喜用辛溫散氣之藥。即使濕熱作脹。亦必賴辛溫之品以散氣。氣散則脹滿亦寬。但須以去濕熱之藥為主。而兼辛溫為引導則可。然又有火盛陰虛。熱乘血分者。其腹雖脹而不甚大。按之益堅。小便黃赤。大便秘澀。至夜則微熱。

其脈數實而細小。不可誤作食積濕熱治。蓋消導則陰愈傷。去濕則津愈涸矣。宜用極苦極寒之藥。如當歸龍薈丸。或四物湯加宣胡二連、蘆薈。俱用醋製。可一服而效也。有氣虛不能裹血。血散作脹。必其人大便不堅。或時結時溏。溏則稍減。結則漸加。小便清利。甚則渾白如泔。

白話文:

以前用商陸、牽牛等藥物瀉下治療腹脹,雖然能快速見效,但會導致真氣下泄,邪氣重新聚集,最終導致病情加重,無力回天。

腹脹症狀雖然多為寒證,熱證較少,但世俗治療腹脹,多用辛溫散氣的藥物。即使是濕熱引起的腹脹,也多依賴辛溫藥物來散氣,氣散了腹脹自然減輕。但應該以去除濕熱的藥物為主,並配合辛溫藥物引導。但有些病人是火盛陰虛,熱邪侵犯血分,腹脹雖然不嚴重,但按壓時堅硬,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晚上微熱,脈象數而細小。這類病人不可誤認為是食積濕熱,因為消導藥會更傷陰,利濕藥會更耗津液。應該用苦寒藥物治療,例如當歸龍薈丸,或者四物湯加宣胡、蘆薈,用醋製成,一劑即可見效。還有些病人是氣虛不能固攝血液,導致血液散溢而腹脹,這類病人大便不堅,時而便秘時而腹瀉,腹瀉時腹脹稍減,便秘時腹脹加重,小便清澈,嚴重時渾濁如泔水。

其脈緩大而滯。氣口益甚。慎不可用辛溫耗氣之藥。宜四君子去白朮。加木香、澤瀉、當歸、芍藥。以固其氣中之血。有血虛不能斂氣。氣散作脹。必其人煩熱便燥。小便黃數。其脈浮數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傷胃之藥。宜四物湯去地黃。加黃耆、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氣。

外因六氣成脹。藿香正氣散。內因七情成脹。沉香降氣散。憂思過度致傷脾胃。心腹膨脹。喘促煩悶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而澀。局方七氣湯。濁氣在上。則生䐜脹。生薑瀉心湯加木香、厚朴。脾胃不溫不能腐熟水穀而脹。附子理中湯。腎臟虛寒不能生化脾土而脹。

白話文:

患者脉搏缓慢有力但滞缓,气虚症状加重。不可使用辛温耗气药物,应使用四君子汤去除白术,并加入木香、泽泻、当归、芍药,以固护气血。若出现血虚不能敛气,气散导致胀满,患者必定感到烦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而频数,脉搏浮数而弦,尤以人迎脉更为明显。不可使用苦寒伤胃药物,应使用四物汤去除地黄,并加入黄芪、肉桂、甘草、煨姜以调和气血。

胀满外因是六气所致,可服用藿香正气散;内因是七情所致,可服用沉香降气散。忧思过度损伤脾胃,导致心腹胀满、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而涩,可服用七气汤。浊气上逆,则生䐜胀,可用生薑泻心汤加木香、厚朴。脾胃不温不能腐熟水谷而胀,可用附子理中汤。肾脏虚寒不能生化脾土而胀,可用附子理中汤。

濟生腎氣丸。中滿腹內堅硬如盤。不能坐臥。大小便澀滯。上氣喘促。面色痿黃。通身虛腫者。此寒熱錯雜。膠固於中。營衛血氣凝滯於內也。分消湯、分消丸。詳寒熱多少。或加減用之。諸七氣選用亦可。氣口脈緊滑。噁心飽悶。口乾內熱者。是食積。枳實導滯丸。飽食奔走。

或跌撲凝血不散。或婦人血聚而成腫脹。腹上有青紫筋。腹中按之疼。脈來弦澀。當作蓄血治之。怒甚氣逆。腹脅脹滿。兩手脈弦。青皮、陳皮、木香、山梔、柴胡、枳殼、歸尾、桃仁、芍藥、薄桂。嗜酒之人。病腹脹如斗。前後溲便俱有血。用利藥轉加。其脈數而澀。此得之濕熱傷脾陰。

白話文:

如果腹部脹滿堅硬像盤子一樣,無法坐臥,大小便不順暢,呼吸急促,臉色發黃,全身浮腫,這是寒熱交雜,積聚在身體內部,導致營衛血氣停滯。可以參考分消湯、分消丸,根據寒熱程度加減使用。如果氣口脈緊滑,感到噁心、飽脹、口乾舌燥,這是食物積滯。可以服用枳實導滯丸。如果因飽食奔走、跌傷瘀血不散,或者婦女血瘀導致腫脹,腹部有青紫色血管,按壓疼痛,脈象弦澀,應當以治療瘀血為原則。如果因過於生氣導致氣逆,腹部兩側脹滿,脈象弦緊,可以使用青皮、陳皮、木香、山梔、柴胡、枳殼、歸尾、桃仁、芍藥、薄桂等藥材治療。如果因嗜酒導致腹部脹滿如斗,大小便帶血,脈象數而澀,這是濕熱傷脾陰,可以用利水藥治療。

不能統血。胃雖受谷。脾不輸運。故成痞脹。當理脾氣。祛濕熱。兼養血之劑。如枳實、黃連、炮薑、半夏、茯苓、當歸、芍藥、阿膠、烏梅、砂仁之類。白芍、烏梅收脾陰。黃連、枳實瀉脹滿。歸、膠補營血。苓、半去涎飲。砂仁醒脾氣也。倘觸動平昔所蓄之濕熱。脹滿逆上喘急者多死。

下利不止者亦死。

〔診〕脈來緩大者屬氣虛。弦數者為血熱。氣口緊盛或滑為停滯。濡滑為濕熱。弦細為肝邪乘脾。人迎浮弦為風氣內乘。弦細而數為陰邪上逆。若虛大無根。為脾胃氣衰。沉細短澀。為腎臟氣絕。

白話文:

如果血液無法凝聚,雖然胃能接受食物,但脾臟無法運送營養,就會導致腹脹積聚。治療上應該調理脾胃,去除濕熱,並兼顧養血。例如枳實、黃連、炮薑、半夏、茯苓、當歸、芍藥、阿膠、烏梅、砂仁等藥物。其中白芍、烏梅可以收斂脾陰;黃連、枳實可以瀉除脹滿;當歸、阿膠可以補益血液;茯苓、半夏可以祛除痰飲;砂仁可以醒脾開胃。但是,如果觸動了原本就存在的濕熱,導致脹滿逆流向上,喘息急促,就容易致命。

如果腹瀉不止,也會導致死亡。

診斷方面,脈象緩大,屬於氣虛;脈象弦數,屬於血熱;脈象氣口緊盛或滑,屬於停滯;脈象濡滑,屬於濕熱;脈象弦細,屬於肝邪侵犯脾臟;脈象人迎浮弦,屬於風氣內侵;脈象弦細而數,屬於陰邪上逆;脈象虛大無根,屬於脾胃氣衰;脈象沉細短澀,屬於腎臟氣虛。

石頑治太史錢宮聲媳。去秋瘧久大虛。飲食大減。經水不調。季冬略行一度。今春時發寒熱。腹滿不食。服寬脹利水藥不應。擬進破血通經之劑。邀石頑相商。其脈左寸厥厥動搖。右關與兩尺雖微弦。而重按久按。卻滑實流利。惟右寸左關虛濡而數。尋之澀澀少力。此陰中伏陽之象。

洵為胎脈無疑。良由中氣虛乏。不能轉運其胎。故爾作脹。前醫曰。自結褵迄今。距十二載。從來未曾受孕。病後元氣大虛。安有懷娠之理。石頑曰。向之不孕。必有其故。今病後餘熱留於血室。因而得妊。亦恆有之。細推病機。每粥食到口。輒欲作嘔。惟向晚寒熱之際。得熱飲入胃。

白話文:

太史錢宮的媳婦得了瘧疾,病了好久,身體很虚弱,吃不下东西,月经也不正常。冬天稍微好了一点,但今年春天又开始发烧,肚子胀,吃不下东西。吃过一些消胀利水的药也没用。她准备服用破血通经的药,于是请石顽大夫来商量。石顽大夫诊脉发现,左手寸关脉微弱跳动,右手关脉和两尺脉虽然略微弦紧,但按压很久后却又滑实流动。只有右手寸脉和左手关脉虚弱无力,摸起来粗糙,力量不足。这是阴中伏阳的现象,毫无疑问是怀孕了。

因为她气虚,无法运化胎儿,所以才肚子胀。之前给她看病的医生说,她结婚十二年了,一直没有怀孕,而且病后元气大虚,怎么可能怀孕呢?石顽大夫说,之前不孕肯定有原因,现在病后余热停留在血室,因此怀孕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仔细推敲病因,她每次喝粥,到嘴边就想吐。只有傍晚发烧的时候,喝点热饮才能进食。

其寒熱頓減。豈非胃氣虛寒。水精不能四布。留積而為涎液。汪洋心下乎。俗名惡阻是也。其腹滿便難之虛實。尤須明辨。金匱有云。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必便難。乃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況大便之後。每加脹急。以裡氣下通。濁陰乘機上擾。與得下暫時寬快迥殊。

其治雖當安胎為主。但濁陰之氣。非藉辛溫不能開導其結。遂疏四君子湯。益入歸、芍以收營血之散。稍借肉桂為濁陰之嚮導。使母氣得溫中健運之力。胎息無濁陰侵犯之虞。桂不傷胎。龐安常先有明試。余嘗屢驗之矣。服後寒熱漸止。腹脹漸寬。飲食漸進。胎息亦漸形著而運動於臍上。

白話文:

如果患者的寒熱突然減輕,很有可能是胃氣虛寒,水精無法正常運作,滯留體內形成涎液,積聚在心窩處,民間稱為惡阻。而腹滿便難的虛實,需要仔細辨別。金匱要略記載,如果趺陽脈微弦,通常是腹滿,不滿就會便難,這是因為虛寒從下向上所致,應該服用溫性藥物。特別是排便後,肚子反而更加脹痛,這是因為裡氣下通,濁陰趁機上擾,與排便後暫時舒緩的感覺截然不同。

治療方法雖然應該以安胎為主,但濁陰之氣必須藉助辛溫藥物才能化解。因此,我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當歸和芍藥收斂散亂的營血,再加入少許肉桂引導濁陰之氣,讓母氣溫暖中焦,正常運作,胎兒也不受濁陰侵犯。肉桂不傷胎,龐安常早有驗證,我也多次驗證了這個方法。服用後,寒熱逐漸消失,腹脹逐漸減輕,飲食也逐漸增進,胎兒也開始在臍上活動。

至仲夏。因起居不慎。而胎漏下血。前醫猶認石瘕而進破積之方。乃明諭脈證。左寸動滑。斷屬乾象。而與扶脾藥得安。後產一子。舉家稱快。設不審而與通經破血。能保子母雙全之慶乎。

飛疇治謝元海。因夏月常飲火酒。致善食易飢。半月後。腹漸脹滿。大便艱澀。而食亦日減。醫用削克清火俱不效。左脈細數。右脈澀滯。此始為火助胃強而善食。繼為火灼胃液而艱運。艱運則食滯而脹滿。脹滿則食減。今宜斷食辛烈。乘元氣未漓。祛其滯而回其液。日久則費調理也。

因用枳實導滯湯去黃連、白朮。加葛根。一服大便通利而滯行。又用健脾理氣。三日後以小劑生脈加葳蕤、煨葛根。不半月而愈。

白話文:

到了仲夏,因為生活起居不慎,導致胎漏下血。之前的醫生還誤以為是石瘕,便開了破積的藥方。我仔細觀察脈象,發現左寸脈動滑,判斷是乾象,便給予扶脾的藥物,病人服用後安穩下來。後來順利產下一子,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如果當時沒有細心判斷,而是直接給病人服用通經破血的藥物,还能保住母子平安吗?

飛疇醫生治療謝元海,因為他夏天經常喝烈酒,導致胃口好、容易餓。半個月後,腹部開始慢慢脹滿,大便排泄困難,食量也一天比一天減少。醫生用削克清火的方法治疗,但都没有效果。左脈細數,右脈澀滯。這是因為火助胃强導致食量大,後來火灼傷胃液,導致運化不暢,運化不暢則食物積滯,腹部脹滿,腹部脹滿則食量減少。現在應該戒掉辛辣刺激的食物,趁元氣还没有完全耗损,去除積滯,回補津液。如果拖延時間太久,就需要更长时间的调理了。

於是,我用枳實導滯湯去掉了黃連、白朮,加入了葛根。一服药后,大便通畅,积滞消除。接着,我又用健脾理氣的藥物调理,三天后用小劑量的生脈湯,加入葳蕤、煨葛根。不到半个月,谢元海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