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1)

1. 中風(類中匯入)

中腑則肢節廢。夫肢節廢與口眼喎斜,皆屬六經形證;若中腑則有便溺阻隔之患矣。中臟則性命危;此亦不過論其大綱,中臟豈絕無可治,而一概委之不救乎?

〔診〕石頑曰:中風之脈,皆真氣內虧,風邪得以斬關直入。即南方類中卒倒,雖當分屬虛、屬火、屬痰,總由腎氣衰微,不能主持,是以脈不能沉,隨虛風鼓激而見浮緩之象。昔人有云:中風之脈,每見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當知中風之人,皆體肥痰盛,外似有餘,中實不足;加以房室內賊,遂致卒倒昏迷。其初中之時,周身之氣閉滯不行,故多沉伏;少頃氣還微省,則脈隨氣奔而見洪盛,皆風火痰濕用事也。大都中風之脈:浮小緩弱者生,堅大急疾者危。蓋浮緩為中風之本脈;兼緊則多表邪;兼大則多氣虛;兼遲則多虛寒;兼數則多虛熱;兼滑則多痰濕;皆為可治之脈。惟兼澀者,為脈不應病,多為危兆;以痰證脈澀,為正氣虛衰,經絡閉滯,難於搜滌也。所以中風之脈,最忌伏澀不調,尤忌堅大急疾。《素問》云: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則知堅急澀伏,皆難治之脈;況見聲喑舌機不轉,腎氣內衰之證乎?

羅謙甫治太尉忠武史公,年近七旬,十月初,侍國師於聖安寺。丈室中有煤炭水一罏在左側。遂覺左頰微汗;因左頰疏緩,被風寒客之,左頰急而口喎於右。脈得浮緊;按之洪緩。先於左頰上灸地倉一七壯;次灸頰車二七壯;後於左頰上熱手熨之。以秦艽升麻湯發散風寒,數服而愈。

趙以德治陳學士敬初。因醮事跪拜間,就倒僕,汗注如雨。診之,脈大而空虛。年當五十,新娶少婦,今又從拜跪之勞役;故陽氣暴散。急煎獨參湯,連飲半日而汗止;神氣稍定,手足俱瘲,喑而無聲。遂於獨參湯中加竹瀝,開上湧之痰。次早悲哭,一日不已;因以言慰之,遂笑。復笑五七日無已時。此哭笑為陰火動其精神魂魄之藏,相併故耳。在《內經》所謂五精相併者:心火併於肺則喜,肺火併於肝則悲是也。稍加連、柏之屬瀉其火。八日笑止,手動;一月能步矣。

李士材治徽商汪華泉。忽然昏僕,遺尿撒手,汗出如珠,口不能言;法在不治。然大進參、附,或救萬一。用人參三兩、熟附五錢,濃煎灌之;至晚而汗減。再劑,身體轉動。更用參、附、白朮加薑汁、竹瀝。數日漸爽,調補半年而康。

石頑治春榜趙明遠。平時六脈微弱。己酉九月,患類中風,經歲不痊。邀石頑診之。其左手三部弦大而堅;知為腎臟陰傷、壯火食氣之候。且人迎斜內向寸,又為三陽經滿,溢入陽維之脈,是不能無顛仆不仁之虞。右手三部浮緩;而氣口以上微滑,乃頑痰湧塞於膈之象;以清陽之位而為痰氣佔據。

白話文:

中風發作,如果病邪侵犯到腑,就會導致肢體關節活動障礙。肢體關節活動障礙、口眼歪斜這些都屬於六經的形體表現。如果病邪侵犯到腑,還會有大小便不通暢的問題。如果病邪侵犯到臟,就會危及生命。這裡只是概括地說明一下,並不是說病邪侵犯到臟就完全沒得救,就只能放棄治療。

[診斷] 石頑說,中風的脈象,都是因為人體真氣內虛,風邪才能乘虛而入。即使是南方那種突然昏倒的類中風,雖然要區分是屬於虛證、火證還是痰證,但總的來說都是因為腎氣衰弱,不能主導身體機能。因此脈象不會沉,而是隨著虛風的鼓動而呈現浮緩的狀態。以前有人說,中風的脈象常常是沉伏的,也有脈象隨著氣機奔湧而呈現指下洪盛的。要知道,中風的人,大多體型肥胖、痰液旺盛,外表看起來好像有餘,實際上內裡不足。再加上房事不節制,就會導致突然昏倒、意識模糊。剛發病的時候,全身的氣機閉塞不通,所以脈象多為沉伏。過一會兒,氣機稍微恢復,脈象就會隨著氣機奔湧而呈現洪盛,這都是風、火、痰、濕等邪氣在作祟。總體來說,中風的脈象,浮、小、緩、弱是好的,堅、大、急、疾則危險。因為浮緩是中風的本脈,如果兼有緊的脈象,就多半有表邪;兼有大的脈象,就多半是氣虛;兼有遲的脈象,就多半是虛寒;兼有數的脈象,就多半是虛熱;兼有滑的脈象,就多半是痰濕,這些脈象都表示可以治療。只有兼有澀的脈象,表示脈象與病情不符,多為危險的徵兆。因為痰證的脈象是澀的,表示正氣虛衰、經絡閉塞,難以清理。所以中風的脈象,最忌諱伏、澀、不調,尤其忌諱堅、大、急、疾。《素問》中說,胃脈沉而鼓動澀滯,胃脈外顯鼓大,心脈小而堅急,這些都是隔阻不通的表現,會導致偏癱。男子偏癱發病在左邊,女子在右邊,如果沒有失語,舌頭還能轉動,就表示還可以治療。這就說明堅、急、澀、伏的脈象,都是難以治療的。更何況還出現失語、舌頭不能轉動,這些都是腎氣衰竭的表現。

羅謙甫治療太尉忠武史公,他年近七十歲,十月初,在聖安寺陪同國師。房間左側有一個炭火盆,他覺得左邊臉頰微微出汗,左邊臉頰變得鬆弛,被風寒侵襲。左邊臉頰變得僵硬,嘴角歪向右邊,脈象是浮緊的,按下去則是洪緩的。先在左邊臉頰上的地倉穴灸七壯,再在頰車穴灸十四壯,然後用熱手在左臉頰上熨。再用秦艽升麻湯發散風寒,服用幾次就好了。

趙以德治療陳學士敬初,他因為參加祭祀跪拜,突然昏倒在地,汗如雨下。診斷脈象是大的而且空虛的。他年約五十,剛娶了年輕的妻子,現在又因為跪拜勞累,導致陽氣暴散。於是急忙煎獨參湯給他喝,喝了半天,汗才止住,精神稍微恢復。手腳都抽搐,失語,發不出聲音。於是在獨參湯中加入竹瀝,來開導上湧的痰。第二天早上開始悲傷哭泣,哭了一整天都不停。於是安慰他,他反而笑了,笑了五六天都停不下來。這是哭笑是陰火擾動精神和魂魄之府所造成的。就像《內經》所說的五精相併,心火和肺火相併就會喜,肺火和肝火相併就會悲。稍微加點黃連、黃柏之類的藥物瀉火,八天后笑停止,手也能動了,一個月就能走路了。

李士材治療徽商汪華泉,他突然昏倒,大小便失禁,手也撒開,汗出如珠,口不能言。這種情況一般認為無法救治。但是大量服用人參、附子,或許能有一線生機。用人參十二克,熟附子二十克,濃煎灌下去。到了晚上汗減少了,再服藥身體可以動了,再用人參、附子、白朮加上薑汁、竹瀝,幾天後逐漸恢復。調養半年就康復了。

石頑治療春榜趙明遠,他平時六脈微弱。在己酉年九月,得了類中風,一年都沒好。請石頑診斷。發現他左手的寸關尺三部脈弦大而堅硬,知道是腎臟陰傷,虛火上炎消耗正氣的表現。而且人迎脈斜向內,往寸部靠攏,這是三陽經脈滿盛,陽氣溢入陽維脈的表現,隨時都有可能昏倒、肢體麻木不仁的危險。右手寸關尺三部脈浮緩,而氣口以上的脈象稍微滑,這是痰液湧塞在胸膈的表現。清陽之氣的位置被痰氣佔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