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三·專方 (12)
卷十三·專方 (12)
1. 痰飲門
甘遂半夏湯(金匱),治病者脈伏。自利反快而渴。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薑湯泡。去涎水。),芍藥(半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水煎去滓。以蜜半杯和服。按甘遂與甘草相反。而一方並用。乃浚痰逐飲之峻劑。非聖於治者。不敢擬議也。
木防己湯(金匱),治支飲心下痞堅。脈沉面黑。吐下不愈者。
木防己(三錢),石膏(雞子大一枚。),桂枝(二錢),人參(四錢)
白話文:
甘遂半夏湯出自金匱,用於治療脈象沉伏,腹瀉卻反而精神爽快且口渴,雖然腹瀉但心下仍然堅滿的病症,這屬於留飲欲去的情況。藥方用大甘遂三枚、薑湯泡去涎水的半夏十二枚、芍藥半枚、炙甘草一枚。四味藥水煎去渣,用半杯蜜和服。甘遂與甘草藥性相反,但一方並用,是清痰逐飲的峻猛藥方,非精通醫理者不敢輕易使用。
木防己湯也出自金匱,用於治療支飲導致心下痞堅,脈沉、面色黑、嘔吐腹瀉無效的病症。藥方用木防己三錢、雞子大的石膏一枚、桂枝二錢、人參四錢。
水煎。溫分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金匱)
木防己湯減防己一錢。去石膏加茯苓、芒硝各四錢。水煎去滓。納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治支飲喘不得息。肺癰喘不得臥。
葶藶(熬黃。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擘)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
己椒藶黃丸(金匱,千金名椒目丸),治腹滿口乾燥。此腸胃間有水氣。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溫熱後分次服用。
木防己去石膏,加入茯苓、芒硝,用湯水煎煮(出自金匱要略)。
將木防己湯的方劑減去防己一錢,去掉石膏,加入茯苓、芒硝各四錢,用水煎煮後過濾掉藥渣。再將芒硝放入藥液中微煎,分次溫熱服用。若稍有通便,則病症就會痊癒。
葶藶大棗瀉肺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呼吸困難,以及肺癰導致呼吸困難,無法平躺。
將葶藶(用文火熬製至黃色,搗碎成彈珠大小的丸子)和大棗(十二枚,掰開)二味藥材,用水三升煮至一升,分次溫熱服用,就會吐出膿血。
己椒藶黃丸(出自金匱要略,千金方中稱為椒目丸),用於治療腹部脹滿,口乾舌燥。這表示腸胃之間有水氣。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倍術丸(局方),治五飲留伏。腹中鳴轉淥淥有聲。
白朮(薑汁拌曬。二兩),乾薑(炮),肉桂(勿見火。各一兩)
神麯糊丸。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淡薑湯下。
青礞石丸,治中外老痰。胸膈痞悶。經絡四肢不遂。
青礞石(硝煅。五錢),半夏(一兩),風化硝(三錢),白朮(生。一兩),橘紅(五錢)茯苓(八錢),黃芩(四錢)
白話文:
將防己、椒目、葶藶和大黃各取一兩,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飯前服用十粒,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口中出現津液。若感到口渴,可加半兩芒硝。
倍術丸是治療五種飲邪留滯、腹中咕嚕咕嚕作響的藥方。將白朮用薑汁拌勻曬乾,取二兩,乾薑炮製,肉桂不經火烤,各取一兩,用神麴糊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十粒,飯前用淡薑湯送服。
青礞石丸是治療內外積痰、胸膈痞悶、經絡四肢不遂的藥方。將青礞石用硝石煅燒,取五錢,半夏一兩,風化硝三錢,生白朮一兩,橘紅五錢,茯苓八錢,黃芩四錢,混合製成藥丸。
神麯糊丸。空心淡薑湯下二錢。
滾痰丸(一名王隱君滾痰丸。一名礞石滾痰丸。一名沉香滾痰丸。)治諸實熱。積痰異證。孕婦勿服。
青礞石(色青者良。三兩。同焰硝三合入煬成罐內。赤石脂封護。煅過水飛。淨二兩),沉香(另研。一兩),川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炒。八兩),
為末。水泛為丸。綠豆大。每服一錢至二錢。食遠沸湯下。(原方礞石一兩。沉香五錢。張景岳倍之。)
白話文:
神麯糊丸,空腹時用淡薑湯送服,每次兩錢。滾痰丸,又名王隱君滾痰丸、礞石滾痰丸、沉香滾痰丸,用於治療各種實熱、積痰引起的病症,孕婦禁用。配方:青礞石(以青色者為佳,三兩,與焰硝三合混合,放在罐中燒至燒透,用赤石脂封住罐口,煅燒後用水飛去雜質,淨剩二兩)、沉香(另研磨,一兩)、川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炒,八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飯後用沸水送服,每次一至二錢。(原方礞石一兩,沉香五錢,張景岳將其用量加倍。)
沉香化痰丸,治胸中痰。熱積年痰火。無血者宜服。
半夏曲(八兩。用薑汁一小杯。竹瀝一大盞制),黃連(二兩。薑汁炒。),木香(一兩),沉香(一兩)
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空心淡薑湯下二錢。
運痰丸,治脾虛熱痰堵塞。膈氣不舒。
沉香化痰丸半料。合四君。參、朮、茯苓各三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沉香化痰丸用來治療胸中痰多,久積熱痰引起的咳嗽,無血者適合服用。藥方包括半夏曲、黃連、木香、沉香等藥材,製成細末後用甘草湯做成丸子,空腹服用。運痰丸則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熱痰堵塞,導致膈氣不舒,方中包含沉香化痰丸的藥材以及參、朮、茯苓、甘草等藥材。
消痰餅子,治老痰結於喉中。燥不得出。
栝蔞仁(壓去油。取霜),杏仁(去皮尖。研如脂),海石(煅),桔梗,連翹,風化硝(等分)
先用生薑自然汁少許拌。加煉白蜜丸彈子大。不時噙化一丸。
倒倉法,治臟腑腸胃經絡宿滯。諸藥不效者。
夏月三伏中。揀肥嫩黃牛肉四蹄各七八斤。切作小片。去筋膜。入砂鍋中。長流水煮糜爛。搗絞取汁。三次去滓。以汁入鍋內。漫火熬至琥珀色為度。膠成。隔水燉鍋中。時添微火。則不冷不餿。須預先斷肉。食淡三日。前一日勿食晚飯。於明亮密室中不通風處行之。置穢桶瓦盆。
白話文:
消痰餅子可以治療老痰積聚在喉嚨裡,乾燥難以咳出。用栝蔞仁(壓去油,取霜)、杏仁(去皮尖,研磨成膏狀)、海石(煅燒)、桔梗、連翹、風化硝(等分)混合,先用生薑汁少許拌勻,再加入煉好的白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隨時含服一丸即可。
倒倉法則用於治療臟腑、腸胃、經絡積存的宿疾,其他藥物無效時可採用。方法是在夏季三伏天,選取肥嫩的黃牛肉四蹄各七八斤,切成小片,去除筋膜,放入砂鍋中,用長流水煮爛,搗碎絞取汁液,三次去渣。將汁液倒入鍋中,用慢火熬煮至琥珀色,膠化成膏。然後將膏藥隔水燉煮,隨時添少許火,這樣就不會冷卻或變質。需要提前停食肉類三天,前一天晚上不要吃晚飯。在明亮、密閉、不通風的房間裡進行,並準備好穢物桶和瓦盆。
貯所下之物。以新瓷瓶。盛所出之溺。令病者入室。以膠汁飲一杯。少頃又飲一杯。積數十杯。自然吐利。視所出之物。必盡病根乃止。吐利後必渴甚。不可與湯。以所出之溺。乘熱飲之。以盪滌余垢。行後倦怠覺飢。先以米飲。次與淡稀糜。三日後方可稍食菜羹。調養半月或一月。
自覺精神渙發。形體輕健。沉疴悉去矣。自後終身須忌牛肉。永不復發。如有餘膠。熬如鹿骨膠收藏。即霞天膠。可入補劑。
瓜蒂散,治寒痰結於膈上。及濕熱頭重鼻塞。
瓜蒂(一分。熬。),赤小豆(二分。)
白話文:
將患者排泄物裝入新的瓷瓶中,讓病人進到房間,用膠汁讓病人喝一杯,過一會再喝一杯,喝上十幾杯,病人就會自然地吐瀉。觀察排泄物,直到病根完全排清才停止。吐瀉後病人一定會很渴,不能喝湯,要將排泄物趁熱喝下,用它來清洗身體的殘留病垢。排泄完後會感到疲倦飢餓,先喝米湯,然後吃稀飯,三天後才能稍微吃些蔬菜湯。調養半個月或一個月,就會感覺精神煥發,身體輕盈,舊病全消。之後終身要忌吃牛肉,就不會再復發。如果有剩餘的膠,就熬成鹿骨膠收藏起來,這就是霞天膠,可以用於補益身體。
瓜蒂散可以治療寒痰積聚在膈膜上,以及濕熱導致頭昏腦脹、鼻塞的症狀。
方劑:瓜蒂(熬製,一份)、赤小豆(二份)。
上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匙。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苓桂朮甘湯(桂枝下),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十棗湯(方祖),大青龍湯(麻黃湯下),小青龍湯(桂枝湯下),澤瀉湯(五苓散下),厚朴大黃湯(小承氣湯下),小半夏湯(大棗下),小半夏茯苓湯(二陳湯下),五苓散(方祖),半夏厚朴湯(二陳湯下),桂苓丸(五苓散下),二陳湯(方祖),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利金湯(桔梗湯下),十味導痰湯(二陳湯下),千緡湯(二陳湯下),涼膈散(方祖),崔氏八味丸(方祖),導痰湯(二陳湯下),控涎丹(十棗湯下),局方七氣湯(方祖),小陷胸湯(傷寒門),四七湯(二陳湯下),指迷茯苓丸(二陳湯下)
白話文:
將上兩種藥材分別搗碎過篩成散劑,混合在一起。取一錢匙散劑,用一合香豉,加七合熱水煮成稀粥,去除藥渣,取藥汁與散劑混合,溫熱後服用。如果患者不吐,可以少量增加藥量,直至吐出為止。
深師消飲丸(枳朮湯下),外臺茯苓飲(四君子湯下),溫膽湯(二陳湯下),理中湯(方祖),加味歸脾湯(保元湯下),加味逍遙散(虛損門),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異功散(四君子湯下),二冬膏(方祖),真武湯(朮附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枳朮丸(方祖)
白話文:
- 深師消飲丸:由枳實和白術配伍而成,用於治療飲食過量引起的消化不良。
- 外臺茯苓飲:茯苓為主藥,用於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治療水腫、濕氣等症狀。
- 溫膽湯:以半夏、陳皮等藥物組合,適用於治痰多、膽熱等病症。
- 理中湯: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用於調理脾胃功能,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
- 加味歸脾湯:在基本的歸脾湯基礎上加入其他藥材,用於補血、養心、健脾,治療心脾兩虛等症狀。
- 加味逍遙散:在原逍遙散方上加入其他藥材,用於調理肝氣,治療肝鬱氣滯引起的症狀。
- 錢氏六味丸:由六種藥物組合而成,具補益作用,用於強壯身體、補充元氣。
- 異功散:由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入其他藥材,用於調理脾胃,治療脾胃虛弱等症狀。
- 二冬膏:主要由麥冬和玉竹組成,用於滋陰潤燥,治療肺燥咳嗽等症狀。
- 真武湯:由附子、乾薑、炙甘草、白芍組成,用於調理陽氣,治療虛寒、腎虛等症狀。
- 補中益氣湯:由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升麻、柴胡等藥物組合,用於補益中氣,治療脾胃虛弱、體力不足等症狀。
- 枳朮丸:由枳實和白朮組合,用於調理脾胃,治療消化不良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