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14)
卷五 (14)
1. 吐血
心甚疑駭,詢其居常無病時,恆服人參兩許無間。今雖五兩峻補,止煎數沸,其味未盡,猶可當之。至於血證,用附子二兩,從古未聞!因密貽其製藥者,云慣用附子汁收入甘草,其附已經煎過十餘次,雖用二兩,不抵未煎者二三錢,始知方士之術如此。
飛疇治蘇天若乃郎賓旭,新婚後,於五月中暴吐血數升,昏夜邀視。湯藥不及,命煎人參五錢,入童便與服。明晨諸醫咸集,以為人參補截瘀血,難以輕用,議進生地、山梔、牛膝等味。予曰:「六脈虛微而數,無瘀可知;血脫益氣,先聖成法。若謂人參補瘀,獨不思血得寒則凝,反無後患耶?今神魂莫主,轉側昏暈,非峻用人參,何以固其元氣之脫乎?」遂進參一兩,二服頓安。次與四君、保元、六味等間服,後以烏骨雞丸調理而痊。
白話文:
[吐血]
我心裡感到非常疑惑和驚恐。詢問他平時沒生病時的情況,得知他一直以來都持續服用人參,每次約兩錢。現在雖然用了五兩大量人參來峻補,但只是稍微煎煮幾下,藥味還沒完全釋出,應該還可以承受。至於說到血症,用附子二兩,這在過去是從來沒聽說過的。我私下詢問製作藥的人,他說他習慣用附子汁浸泡甘草,附子已經煎煮過十幾次了,雖然用了二兩,實際上藥力可能還比不上沒煎煮過的二三錢。這才了解那些術士的伎倆竟然是這樣。
飛疇先生治療蘇天若的兒子郎賓旭,他新婚後,在五月中突然大量吐血好幾升。傍晚時分請我去診視,當時情況緊急,來不及準備湯藥,我便讓人煎煮人參五錢,加入童便讓他服用。第二天早上,其他醫生都來了,他們認為人參補氣可能會截斷瘀血,不應該輕易使用。他們主張使用生地、山梔、牛膝等藥材。我說:「他的六脈虛弱而數,沒有瘀血的跡象。血脫應該要益氣,這是古人留下的法則。如果說人參會補到瘀血,難道沒想到血遇到寒冷會凝結,反而沒有後遺症嗎?現在他神志不清,身體轉動時會昏倒,如果不用大量人參,如何才能固住他快要脫失的元氣呢?」於是我讓他服用人參一兩,兩次服藥後病情就穩定了。接著,我讓他間斷服用四君子湯、保元湯、六味地黃丸等藥方,之後再用烏骨雞丸調理,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