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 (9)

1. 吐血

此釜底抽薪之法。不知此,而從事於芩、連、知、柏之屬輔四物而行之,使氣血俱傷;脾胃多敗;百不一生也。 吐血在暑天,病人口渴面垢、頭暈乾嘔:五苓散,或桂苓甘露飲,並加麥冬、五味、藕節汁。 酒後悶嘔,血從吐後出者:新定紫菀茸湯。 飲酒過多,傷胃吐血:六君子加香、砂、乾葛。 傷胃吐血,因飲食太過不能消化,煩悶強嘔。因傷胃口吐血,腹中絞痛自汗。其脈緊而數者難治。枳實理中湯加丹皮、扁豆灰。 諸失血後,倦怠昏憒,面失色,懶於言語:濃煎獨參湯加橘皮。所謂血脫益氣也。 勞心太過,吐血不止:歸脾湯去木香,加門冬、阿膠。 婦人倒經,血溢於上,蒸熱咳嗽不除;及男子精未充而御女,而成虛勞失血。並宜烏骨雞丸、巽順丸選用。 若血色晦淡不鮮,無論上吐下失,俱當用溫熱之劑。如甘草乾姜溫理中氣,切禁寒涼。 若至衃血血水,難已。 胃中熱甚,迫血妄行:犀角地黃湯加大黃灰、木香、桃仁。 吐血勢不可遏,胸中覺氣塞滯,吐紫黑血者:桃仁承氣加茜根。 千金翼治吐血,用生地汁半升,煎三兩沸,調生大黃末一方寸匙,分三服。治熱毒吐血有效。 有時吐血兩口,隨即無事,數日又發,經年累月不愈者:小烏沉湯送黑神散,不時常服。 吐甚不止者:柏葉、乾薑等分,加艾少許,入童便服。 失血後,頭暈發熱者,往往有之。此是虛火上炎外擾之故,不可誤認外感而用風藥。 吐血發渴,名曰血渴:十全大補湯,或生脈散加黃耆、煨葛根、枇杷葉。量胃氣虛實用之。 暴吐血新止後,丹方用燕窩菜、冰糖各四錢,同煮服之。連服五七日,永不復發。 吐血脈以微細為順,洪大為逆。 血若暴湧如潮,喉中汩汩不止,脈見虛大。此火勢未斂,不可便與湯藥。急以熱童便,或藕汁灌之。俟半日許,脈勢稍緩,可進調養之劑。 倘寸關雖弱而尺中微弦,為陰虛,以防午後陰火上升。上午宜服獨參、保元以統其血;午後與六味丸加童便、牛膝以濟其陰。 服後脈漸調和,飲食漸進,肢體輕捷,面色不赤,足膝不冷,身不灼熱,額無冷汗,溲便如常。雖有紫黑血塊,時欲咯出而無鮮血上行,方許可治。 血雖止而脈大不減,或雖小而弦細數疾,或弦硬不和,慎勿輕許可治。 亦有他部柔和而左手關尺弦強者,為陰虛火旺,最為危兆。其變有三:一則陰火引血復上而暴脫;一則虛陽發露而發熱;一則火上逼肺而喘咳。此終不救。 脫血用大劑人參益氣以固血。惟血色鮮明或略兼紫塊者宜之。若見晦淡者,為血寒而不得歸經,須兼炮黑乾薑,或大劑理中溫之。 尺部脈弦:大劑生料六味加肉桂引之。亦有用肉桂為末,和獨參湯服者。 若血色如朱,光亮如漆,吐出即干,以指甲剔之成片而起者,雖能食不倦,後必暴脫而死。 若血中見似肉似肺,如爛焦腸,此胃中脂膜為邪火所爍,凝結而成。方書咸謂必死。然吐後凝結既去,而不發熱,能進飲食,令服小劑異功、保元,大劑六味、都氣。多有得生者。

白話文:

這是釜底抽薪的根本方法。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反而使用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等寒涼藥物,再配合四物湯來治療,會導致氣血兩傷,脾胃功能衰敗,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

吐血發生在夏天,病人會口渴、臉色髒污、頭暈、乾嘔,可以用五苓散或桂苓甘露飲,並加入麥冬、五味子、藕節汁。如果是喝酒後感到胸悶想吐,吐出的血是從嘔吐後才出現,可以用新定紫菀茸湯。如果因為喝酒過多,傷到胃而吐血,可以用六君子湯,並加入香附、砂仁、乾葛。

因為飲食過量、消化不良而傷到胃導致吐血,會感到煩悶、強烈嘔吐。如果是因為傷到胃口而吐血,腹部會絞痛、自汗,脈象又緊又快的病人難以治療,可以用枳實理中湯,並加入丹皮、扁豆灰。各種失血後,會感到疲倦、昏沉、臉色蒼白、懶於說話,可以用濃煎獨參湯,並加入橘皮,這就是所謂的「血脫益氣」。如果是因為過度勞心導致吐血不止,可以用歸脾湯,去除木香,加入麥門冬、阿膠。

婦女經血逆流向上,導致血從上溢出,引起發熱咳嗽不止;或是男子精氣未足就沉迷女色,造成虛勞失血,都可以選用烏骨雞丸、巽順丸。如果血色暗淡不鮮豔,無論是上吐還是下瀉的血,都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例如用甘草、乾薑來溫補中氣,絕對禁止使用寒涼藥物。如果吐出像血塊或血水,就難以治癒。

如果胃中熱邪很盛,迫使血液妄行而吐血,可以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大黃灰、木香、桃仁。如果吐血的勢頭無法控制,胸中感覺氣滯、胸悶,吐出紫黑色的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並加入茜草根。千金翼書中記載治療吐血的方法,是用生地黃汁半升,煎煮三兩次後,加入生大黃粉一小匙,分三次服用,治療熱毒引起的吐血很有效。

有時吐血兩口後就沒事,但過幾天又發作,經年累月無法痊癒,可以用小烏沉湯,並用黑神散送服,平時也要常服。如果吐血嚴重不止,可以用柏葉、乾薑等分,加入少量艾草,用童子尿送服。

失血後出現頭暈發熱是很常見的,這是因為虛火上炎擾亂所致,不可以誤認為是外感風邪而使用發散的藥物。吐血又感到口渴,稱為血渴,可以用十全大補湯,或生脈散,並加入黃耆、煨葛根、枇杷葉,根據胃氣虛實的情況來使用。剛停止大量吐血後,可以用燕窩菜、冰糖各四錢,一起煮後服用,連續服用五到七天,可以永不再復發。吐血的脈象以微弱細小為順,洪大則為逆。

如果血如潮水般湧出,喉嚨發出汩汩聲響不止,脈象虛大,這是火勢還沒消退,不能馬上給予湯藥,要趕緊用熱童子尿或藕汁灌服,等待半天左右,脈象稍微緩和,才可以進食調養的藥物。如果寸關脈虛弱,而尺脈微弦,屬於陰虛,要預防午後陰火上升,上午適合服用獨參湯、保元湯來控制血,午後給予六味丸,加入童便、牛膝來滋養陰液。

服用藥物後,如果脈象逐漸調和,飲食逐漸增加,身體感到輕快,臉色不發紅,腳膝不冰冷,身體不感到灼熱,額頭沒有冷汗,小便大便正常,即使有紫黑色的血塊,只是偶爾想咳出,而沒有鮮血上湧,這樣的情況才可以治療。如果血雖然停止了,但脈象仍然洪大不減,或者雖然細小卻弦而快,或者弦硬不和,千萬不要輕易治療。也有其他部位的脈象柔和,而左手關尺脈象弦強的,這是陰虛火旺,是最危險的徵兆。

病情的變化有三種:一種是陰火引動血再次上湧而暴脫;一種是虛陽發散而發熱;一種是火邪上逼肺部而喘咳,這三種情況都無法救治。脫血要用大量人參補氣固血,只有血色鮮明或略帶紫塊的情況才適用。如果血色暗淡,則是因為血寒而無法歸經,必須同時使用炮黑的乾薑,或用大量理中湯來溫補。尺部脈象弦,要用大量生料六味地黃丸,加入肉桂來引導藥效。也有人用肉桂磨成粉,配合獨參湯服用的。

如果血色像朱砂一樣鮮紅,光亮如漆,吐出後馬上變乾,用指甲可以剔起成片狀,即使能吃東西也不會疲倦,之後一定會突然脫血而死。如果血中出現像肉或肺一樣的東西,像腐爛燒焦的腸子,這是胃中的脂肪膜被邪火燒灼,凝結而成的。醫書都說這種情況必死無疑。然而,如果吐出這些凝結物後,沒有發熱,能夠進食,可以服用小劑量的異功散、保元散,再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都氣丸,有很多可以活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