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三·專方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專方 (6)

1. 勞倦門

硃砂安神丸,治熱傷心胞。氣浮心亂。虛煩不寧。

硃砂(水飛。五錢。一半為衣。),甘草(五錢),黃連(酒蒸。六錢),當歸(二錢五分),生地黃(一錢五分)

除硃砂。共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獨參湯。或補中益氣湯送下。凡言

白話文:

硃砂安神丸用於治療熱傷心胞、氣浮心亂、虛煩不寧等症狀。將硃砂(水飛,五錢,一半用作丸衣)、甘草(五錢)、黃連(酒蒸,六錢)、當歸(二錢五分)、生地黃(一錢五分)除硃砂外,共研為細末,用湯浸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黍米,以硃砂為丸衣。每次服用十五至三十丸,可用獨參湯或補中益氣湯送服。

心經藥。都屬心包。惟硃砂外稟離明。內含真汞。故能交合水火。直入心臟。但其性徐緩。無迅掃陽焰之速效。是以更需黃連之苦寒以直折其勢。甘草之甘緩以款啟其微。俾膈上之實火虛火。悉從小腸而降泄之。允為勞心傷神。動作傷氣。擾亂虛陽之的方。豈特治熱傷心包而已哉。

然其奧又在當歸之辛溫走血。地黃之濡潤滋陰。以杜火氣復熾之路。其動靜之機。多寡之制。各有至理。良工調劑之苦心。其可忽諸。

黃耆建中湯(桂枝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理中湯(方祖),平胃散(方祖),五苓散(方祖),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枳朮丸(枳朮湯下),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崔氏八味丸(方祖)

白話文:

心經藥的運用與方劑解析

心經藥,都屬於心包經的範疇。唯獨硃砂,外禀離明之性,內含真汞,故能交合水火,直入心臟。然而,硃砂性徐緩,並無迅掃陽焰的快速效果。因此,更需黃連的苦寒直折其勢,甘草的甘緩款啟其微,使膈上實火虛火,皆從小腸而降泄,徹底解決勞心傷神、動作傷氣、擾亂虛陽的病症,絕非僅僅治療熱傷心包而已。

此方奧妙之處,還在於當歸的辛溫走血,地黃的濡潤滋陰,杜絕火氣復熾的可能性。藥物的動靜之機,多寡之制,各有至理,良工調劑之苦心,不可忽視。

以下列舉部分方劑,以供參考:

  • 黃耆建中湯(桂枝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 小建中湯(桂枝湯下)
  • 理中湯(方祖)
  • 平胃散(方祖)
  • 五苓散(方祖)
  •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 枳朮丸(枳朮湯下)
  • 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
  • 崔氏八味丸(方祖)

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調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升陽順氣湯(保元湯下),升陽補氣湯(升麻湯下),門冬清肺飲(生脈散下),升陽益胃湯(保元湯下),犀角地黃湯(傷寒門),保元湯(方祖),四君子湯(方祖),八珍湯(四君子湯下),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調中益氣湯、升陽順氣湯、升陽補氣湯、門冬清肺飲、升陽益胃湯、犀角地黃湯,這些方劑都屬於保元湯的範疇;升陽補氣湯也屬於升麻湯的範疇;門冬清肺飲屬於生脈散的範疇;四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則分別屬於方祖、四君子湯、保元湯的範疇;錢氏六味丸屬於崔氏八味丸的範疇。

2. 虛損門

薯蕷丸(金匱),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

薯蕷(即山藥。二兩。),當歸,桂枝,曲,乾地黃,大豆黃卷(各七錢半),甘草(炙。一兩二錢),人參,阿膠(各五錢),芎藭,芍藥,麥門冬,白朮,杏仁,防風,柴胡,桔梗,茯苓(各四錢),乾薑(二錢),白蘞(錢半),大棗(五十枚。為膏。)

白話文:

【薯蕷丸】(出自金匱方),用於治療虛弱勞累及各種不足之症狀,並能抵抗風寒之邪引起的各種疾病。

材料如下:

  • 山藥(二兩):補脾益肺,養陰潤燥。
  • 當歸(七錢半):活血調經,養血補肝。
  • 桂枝(二兩):溫陽散寒,解表止痛。
  • 麥芽(七錢半):消食化積,健脾和胃。
  • 乾地黃(七錢半):滋陰補腎,養血安神。
  • 大豆黃卷(七錢半):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 甘草(炙,一兩二錢):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 人參(五錢):大補元氣,益氣生津。
  • 阿膠(五錢):滋陰補血,止血安胎。
  • 川芎(四錢):活血行氣,調經止痛。
  • 芍藥(四錢):緩急止痛,調和營衛。
  • 麥門冬(四錢):養心潤肺,清熱止咳。
  • 白朮(四錢):健脾燥濕,除癥消積。
  • 杏仁(三錢):宣肺止咳,潤腸通便。
  • 防風(四錢):散風解表,祛濕止痛。
  • 柴胡(四錢):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 桔梗(四錢):宣肺利咽,排膿消腫。
  • 茯苓(四錢):利水滌痰,健脾安神。
  • 乾薑(二錢):溫中散寒,暖胃止痛。
  • 白蘞(錢半):解毒消腫,止痛止癢。
  • 大棗(五十枚,製成膏):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白蜜和丸。如彈子大。空心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酸棗湯(金匱),治虛勞虛煩不得眠。盜汗。

酸棗仁(炒。半兩),甘草(炙。一錢),茯苓,知母(炒),芎藭(各二錢)

上五味。水煎。溫分二服。深師。加生薑。便溏。去知母加人參。服此盜汗不止。去芎藭加芍藥。怔忡。去知母、芎藭。加人參、黃耆、當歸、陳皮、蓮肉。

大黃䗪蟲丸(金匱),治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宜用此方。攻其惡血。然後補之。

白話文:

將上列二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白蜜調和成丸,每丸大小如彈珠,空腹服用一丸,一百丸為一劑。

酸棗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虛勞、虛煩、失眠、盜汗等症狀。

方劑組成:酸棗仁(炒,半兩)、甘草(炙,一錢)、茯苓、知母(炒)、芎藭(各二錢)。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煎煮,溫熱後分兩次服用。如果患者脾胃虛寒,可加入生薑;若有便溏症狀,則去掉知母,加入人參;若盜汗不止,則去掉芎藭,加入芍藥;若心神不寧,則去掉知母和芎藭,加入人參、黃耆、當歸、陳皮、蓮肉。

大黃䗪蟲丸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五勞虛極、形體消瘦、腹脹、食慾不振、體內有瘀血、皮膚粗糙、眼目昏暗等症狀。該方以攻邪為主,先用大黃䗪蟲攻除瘀血,之後再用補藥滋補。

大黃(二錢半。),黃芩(二錢。),甘草(三錢),桃仁(一合),杏仁(一合),乾地黃(一兩),芍藥(四錢),乾漆(煅令煙盡。一錢),虻蟲(一合),水蛭(十枚。豬脂熬。),蠐螬(一合),䗪蟲(半合)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溫酒服五十丸。日三服。

百勞丸,治一切勞瘵積滯疾。不經藥壞者宜服。

當歸(炒),乳香,沒藥(各一錢),人參(二錢),大黃(四錢),梔子(十四枚。去皮熬。),虻蟲(十四枚),水蛭(十四枚。熬黑)

白話文:

大黃(2.5克),黃芩(2克),甘草(4.5克),桃仁(6克),杏仁(6克),乾地黃(30克),芍藥(16克),乾漆(燒至煙盡後,1克),虻蟲(6克),水蛭(10個,用豬油煎),蠐螬(6克),䗪蟲(3克)

以上十二種材料,研磨成粉末,以蜂蜜調和成如小豆大小的丸狀,溫熱的酒中服用五十粒,每日三次。

百勞丸,用於治療各種因勞累、疲倦而引起的疾病,對於那些非藥物所能治好的病狀,應當服用此藥。

當歸(炒熟),乳香,沒藥(各3克),人參(6克),大黃(15克),梔子(14個,去除外皮後煎煮),虻蟲(14個),水蛭(14個,煎煮至黑色)。

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百勞水下。取下惡物為度。服白粥十日。百勞水。以杓揚之百遍。然後煮沸。即甘瀾水法也。

瓊玉膏,治虛勞乾咳。喉中血腥。腸中隱痛。

鮮地黃(四十兩),人參(另為末),白茯苓(另為末。各十兩),沉香(另研),琥珀(另研。各半兩)

先以地黃熬膏。點紙上不滲。入人參、茯苓末。併入糖晶二十兩。攪勻熔化。離火。再入琥珀、沉香和勻。瓷罐收藏。清晨午前。溫酒服數匙。沸湯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煉成白色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百勞水送服,直到排出惡物為止。之後食用白粥十日,百勞水需用杓子揚起一百遍後再煮沸,這就是甘瀾水的做法。

瓊玉膏用於治療虛勞乾咳、喉嚨有血腥味、腸道隱隱作痛。

將四十兩鮮地黃熬成膏,直到滴在紙上不滲透為止,再加入研磨成粉的人參、白茯苓各十兩,並加入二十兩糖晶,攪拌均勻熔化,離火後再加入研磨好的琥珀、沉香,充分混合,儲存在瓷罐中。早晨或上午用溫酒或沸水服用數匙。

四味鹿茸丸,治肝腎督脈皆虛。咳嗽吐血。脈虛無力。上熱下寒。

鹿茸(酥炙。另搗成泥),五味子,當歸身(各一兩),熟地(二兩)為細末。酒和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腹溫酒送下。

濟生鹿茸丸(作湯。名生料鹿茸丸),治腎臟真腸久虛。下體痿弱。疼痛喘嗽。水泛為痰。

鹿茸(酒炙),牛膝(鹽酒炒。),五味子(各二兩),石斛,巴戟肉,附子(炮。),川楝肉(酒蒸),山藥,肉桂,杜仲(鹽酒炒。),澤瀉(鹽水炒。各一兩),沉香(另研。五錢)

白話文:

四味鹿茸丸用於治療肝腎督脈虛弱,表現為咳嗽吐血、脈搏虛弱無力、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寒冷等症狀。將鹿茸(酥炙後另搗成泥)、五味子、當歸身(各一兩)、熟地(二兩)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濟生鹿茸丸(作湯服用,也稱生料鹿茸丸)用於治療腎臟和腸道長期虛弱,表現為下肢痿弱、疼痛、咳嗽、痰多等症狀。將鹿茸(酒炙)、牛膝(鹽酒炒)、五味子(各二兩)、石斛、巴戟肉、附子(炮製)、川楝肉(酒蒸)、山藥、肉桂、杜仲(鹽酒炒)、澤瀉(鹽水炒,各一兩)、沉香(另研磨,五錢)等藥材一起煎湯服用。

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侵晨溫酒下。俗本尚多白棘、菟絲、磁石、陽起石四味。

安腎丸,治腎虛風襲。下體痿弱疼痛。不能起立。

肉桂,川烏頭(炮。各一兩五錢),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天(去骨。),薯蕷(薑汁炒。),茯苓,石斛(酒炒),川萆薢(炒),白朮,肉蓯蓉(酒浸去腐),補骨脂(炒。各四兩八錢)

白話文:

安腎丸用於治療腎虛風襲導致的下體痿弱疼痛、無法站立的症狀。藥方包括肉桂、烏頭(炮製)、白蒺藜(炒製去刺)、巴戟天(去骨)、薯蕷(薑汁炒製)、茯苓、石斛(酒炒)、川萆薢(炒製)、白朮、肉蓯蓉(酒浸去腐)、補骨脂(炒製),每味藥各用四兩八錢。服用時將藥物製成酒糊丸,每粒丸藥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七十粒,清晨溫酒送服。民間版本還常加入白棘、菟絲、磁石、陽起石等四味藥材。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鹽湯。臨臥溫酒下。腎臟為風寒所襲。所以不安。故用烏頭、蒺藜祛風散寒之劑。風去則腎自安。原無事於溫補也。其他桂、苓、朮、薢、脂、戟、蓯、斛。雖曰兼理脾腎。而實從事乎祛濕利水。只緣醉飽入房。汗隨風蔽。所以肢體沉重。

非藉疏通溝洫。病必不除。因彷彿地黃飲子而為製劑。彼用地黃、菖、志、冬、味、萸、附以交心腎之氣。此用蒺、薢、朮、蕷、骨、脂、烏頭以祛坎陷之風。與崔氏八味丸。迥乎不同也。四烏鰂骨一蘆茹丸。(素問),治氣竭肝傷。脫血血枯。婦人血枯經閉。丈夫陰痿精傷。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調和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70粒。在空腹時用鹽水送服,臨睡前可用溫熱的酒送服。腎臟受到風寒侵襲,因此感到不舒服。所以使用烏頭和蒺藜來祛除風寒,風寒去除後腎臟自然就能安穩。原本並不需要進行溫補。其他的藥物如肉桂、茯苓、白術、萆薢、豬脂、戟、菖蒲、麥冬,雖然宣稱能夠同時治療脾和腎,實際上主要目的是祛除濕氣和促進水液流通。問題可能出在過度飲酒和進食後立即房事,導致汗水被風吹散,身體因此感到沈重。如果不通過疏通體內的水道,病情無法得到改善。因此仿照地黃飲子的方式製成了這種藥丸。地黃飲子使用地黃、菖蒲、遠志、冬葵子、甘草、山茱萸、附子來調和心腎之氣。這裏則使用蒺藜、萆薢、白術、菖蒲、鹿角、豬脂、烏頭來祛除腎中藏風。與崔氏八味丸有著顯著的不同。四烏鰂骨一蘆茹丸(出自《素問》),用於治療氣血衰竭、肝傷、出血導致血液枯竭、婦女因血氣不足導致經期停止以及男性性功能減退、精氣損傷的問題。

烏鰂骨(四兩。即烏賊骨),蘆菇(一兩。本草作茹蘆。即茜根。)

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內經之方不多見。僅僅數方。世都棄置不講。況甲乙太素誤作䕡茹。致王太僕亦作䕡菇性味訓解。所以目睹其方。究竟不識為何物爾。嘗考本草二味。並皆走血。故內經以之治氣竭傷肝。血枯經閉等證。

丸以雀卵。飲以鮑魚汁者。取異類有情。以暖腎調肝。則虛中留結之乾血。漸化黃水而下矣。後飯者。先藥後飯。使藥力下行也。惟金水二臟。陰虛陽擾。喘嗽失血。強中滑精者禁用。以其專主溫散。而無涵養真陰之澤也。或問烏鰂茹蘆。俱搜血之品。如何可治血枯經閉之疾。

白話文:

烏賊骨四兩,茜根一兩,製成丸藥,大小如小豆,每次飯後服用五丸,並用鮑魚汁送服,可以治療腸胃不適和肝臟受損。這是一個古老的醫方,出自《內經》,但現今很少見,而且由於古籍中文字的誤寫,導致後世對其藥物的理解也產生偏差。實際上,烏賊骨和茜根都是活血化瘀的藥材,《內經》用它們來治療氣虛傷肝、血枯經閉等症狀。

用雀卵製丸、鮑魚汁送服,是取其異類相補的原理,溫暖腎臟,調理肝臟,可以幫助化解體內積存的瘀血,使其轉化為黃水排出體外。飯後服用,則是為了讓藥力向下運行。但要注意的是,患有金水二臟陰虛陽擾、喘嗽失血、強中滑精等症狀的人不能服用,因為這方藥只注重溫散,沒有滋陰的功效。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烏賊骨和茜根都是活血的藥材,怎麼能治療血枯經閉呢?這正是因為它們活血化瘀,才能促進血液循環,解決血枯經閉的問題。

答曰。夫血枯經閉。非純虛而經絕不行也。良由氣竭肝傷。乾血內結。以故營血不能內藏。如胸脅支滿目眩。血結肝部也。聞腥臊妨於食。血結胃脘也。出清涕。胃氣衰而濁逆清道也。凡崩淋胞痹諸證。若沃以湯。上為清涕。皆陽衰不能灌注精微。敗殘之液。悉化為涕。得湯氣蒸而上走空竅也。

是知血枯經閉。心以清理乾血為首務。故金匱治五勞虛極羸瘦。內有乾血。用大黃䗪蟲丸。由此而推。胞痹精傷。亦必清理敗濁為首務。蓋大黃䗪蟲丸。一派破瘀之味。較烏鰂蘆茹丸之搜血。猛竣白倍耳。又問雀卵以時而生。急需未可必得。奈何。答曰。大匠在乎繩墨。不拘物料。

白話文:

醫生說:「血枯經閉,並非純粹虛弱才導致經期停止。主要原因是氣血衰竭,肝臟受損,導致血液乾涸凝結在體內,因此營血無法正常運作。例如胸脅脹滿、頭昏眼花,是血結於肝臟;聞到腥臊味就食慾不振,是血結於胃脘;流出清涕,是胃氣虛弱,濁氣逆流上衝鼻竅。凡是崩漏、淋症、胞痹等症狀,只要服用湯藥,就會出現清涕,都是陽氣虛弱,無法將精微物質灌注到身體各處,導致敗壞的液體轉化為涕液,受到湯藥的蒸氣熏蒸而向上流出鼻竅。

由此可知,血枯經閉,首要之務是清理乾涸的血液。因此金匱要略中治療五勞虛極、形體消瘦、體內有乾血的方劑,使用大黃䗪蟲丸。以此類推,胞痹精傷,也必須首要清理敗壞之物。因為大黃䗪蟲丸,藥性以破瘀為主,比烏鰂蘆茹丸的搜血功效更猛烈。

有人問:雀卵是隨著季節而產生的,急需時不一定能取得,該怎麼辦?醫生回答說:高明的工匠注重的是準繩和墨線,不拘泥於材料。 」

皆可成器。雀卵功專暖腎。如無。雀肉煮搗可代。雞卵及肝亦可代。雞屬巽而肝主血也。活法在人。可執一哉。

花蕊石散(局方),治氣虛血凝。瘀積壅聚。胸膈作痛。宜用重劑竭之。

花蕊石(五兩。碎。產硫黃山中。狀如黃石。中有黃點如花之心。故名花蕊。近世皆以玲瓏如花蕊者偽充。欲試真偽。煅過置血上血即化水者真。),硫黃(二兩。)

上二味。同入煬成罐內。鹽泥封固。煅一伏時。研如面。每用二錢。食遠童便調服。婦人產後血逆血暈。胞衣不下。或子死腹中。俱宜服之。瘀血化為黃水。然後以獨參湯調之。

白話文:

各種東西都能成為器具。雀卵專門溫暖腎臟,如果沒有雀卵,可以用雀肉煮熟搗碎代替。雞蛋和雞肝也可以代替,雞屬巽而肝主血。活法在人,可以執著於其中一種方法。

花蕊石散,是治療氣虛血凝、瘀積壅聚、胸膈作痛的方劑,應該用重劑來徹底治療。

方劑組成:花蕊石五兩,碎成小塊,產於硫黃山,形狀像黃石,中間有黃色的斑點,像花蕊一樣,所以叫花蕊石。現在很多都是用玲瓏如花蕊的假貨來冒充。要辨別真偽,可以將花蕊石煅燒後放在血上面,如果血化成水就是真的。硫黃二兩。

將以上兩種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瓦罐中,用鹽泥密封,煅燒一天一夜。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童便調服。婦女產後血逆血暈、胞衣不下,或孩子死在腹中,都適合服用。瘀血化為黃水之後,再用獨參湯調理。

十灰散,治虛勞吐血咯血。先用此遏之。

大薊,小薊,柏葉,薄荷,茜根,茅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等分。)

各燒灰存性。紙裹蓋地上一夕。食遠服二三錢。童便調下。花蕊石散為破血之峻劑。功專化血為水。而世畏其峻。罕能用之。葛可久言。暴血成升斗者。宜花蕊石散。若病久涉虛。及肝腎二家之血。非其所宜。且與十灰散。並舉而言。不分寒熱主治。所以後世不能無誤用之失。

白話文:

十灰散與花蕊石散的用法及注意事項

十灰散,用於治療虛勞導致的吐血、咯血。可以先用它來止血。

配方:

  • 大薊、小薊、柏葉、薄荷、茜根、茅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等份)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用紙包裹,放在地上,一晚的時間。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童子尿調和服用。

花蕊石散,是治療出血的峻劑,主要功效是將血化為水。但由於其藥性峻猛,世人往往畏懼,很少使用。

葛可久說:對於血崩不止,大量出血者,可以服用花蕊石散。然而,若病症久拖,導致虛弱,或者肝腎兩臟的血液虧虛,則不適合使用花蕊石散。

此外,十灰散與花蕊石散雖然都用來治療出血,但兩者並沒有明確的寒熱主治區別,因此後世往往會誤用。

當知十灰散。專主火炎上湧之血。倘誤用以治陰邪固結之證。為害猶輕。若誤用花蕊石散治血熱妄行之病。為患莫測。況血熱妄行。十常八九。陰邪固結。十無一二。所以舉世醫者病者。俱畏之如蠍。遂致置而不講。乃致一切陰邪暴湧之血。悉皆委之莫救。豈其命耶。

瑞金丹,治虛勞吐紅瘀結者。

川大黃(酒拌。炒黑至黃煙起為度),真秋石(各一兩)

上杵為細末。煮紅棗肉為丸。小豆大。空腹簿荷湯下二錢。瘀在心包。不時驚悸。面赤神昏者。加真鬱金三錢。(皮色如梧桐子紋皺者真),瘀在胃。吐血成盆者。犀角地黃湯送下。

白話文:

十灰散專治火氣上衝引起的出血,如果誤用來治療陰邪凝結的病症,危害尚輕。但若誤用花蕊石散來治療血熱妄行,其危害就難以預料了。況且血熱妄行很常見,陰邪凝結則很少見,因此世間醫者和病人,都像害怕蠍子一樣害怕這些病症,所以都不敢輕易治療。結果導致一切陰邪暴湧引起的出血,都無藥可救,難道真是命運使然嗎?

瑞金丹用於治療虛勞、吐血、瘀血積聚的患者。

將川大黃(用酒拌勻,炒至發黑冒黃煙為度)和真秋石(各一兩)研成細末,用紅棗肉煮成丸子,如小豆大小。空腹時用薄荷湯送服二錢。若瘀血在心包,患者會出現心悸、面紅、神志不清的症狀,可加真鬱金三錢(皮色像梧桐子一樣有紋皺的才是真的)。若瘀血在胃,患者會大量吐血,可用犀角地黃湯送服。

童真丸,治虛勞吐血。氣虛喘嗽。

真秋石,川貝母(去心。等分)

上二味。煮紅棗肉為丸。空腹薄荷湯下二錢。如脈虛氣耗。加人參。若脈細數為陰虛。禁用人參。加牡丹皮。脾虛溏泄。加山藥、茯苓、炙甘草。

龜鹿二仙膏,治督任俱虛。精血不足。

鹿角膠(一斤),龜版膠(半斤),枸杞(六兩),人參(四兩。另為細末),桂圓肉(六兩)

白話文:

童真丸用來治療虛勞吐血、氣虛喘嗽。真秋石和川貝母等量,煮紅棗肉做成丸子,空腹用薄荷湯送服兩錢。如果脈象虛弱氣虛,可以加入人參。如果脈象細數,屬於陰虛,則不能用人參,要加牡丹皮。如果脾虛溏泄,則要加山藥、茯苓、炙甘草。

龜鹿二仙膏用來治療督任二脈虛弱、精血不足。鹿角膠一斤、龜版膠半斤、枸杞六兩、人參四兩(另研成細末)、桂圓肉六兩。

上五味。以杞、圓煎膏。煉白蜜收。先將二膠酒浸。烊杞圓膏中。候化盡。入人參末。瓷罐收貯。清晨醇酒調服五六錢。

聚精丸,治腎虛封藏不固。

鰾膠(白淨者。一斤。碎切。蛤粉或牡蠣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則不黏韌),沙苑蒺藜(五兩。乳浸一宿。隔湯蒸一炷香。曬乾勿炒。)

為細末。煉白蜜中加入陳酒再沸。候蜜將冷為丸。不可熱搗。熱搗則膠黏難丸。丸如綠豆大。空心溫酒或白湯下八九十丸。忌諸魚牛肉。張景岳加五味二兩。

白話文:

上五味丸

配方:

  • 枸杞、圓肉:煎成膏狀,再以白蜜收膏。
  • 將兩份膠酒浸泡在杞圓膏中,待其完全融化後加入人參粉末。
  • 用瓷罐收存,每天清晨以醇酒調服五六錢。

主治: 腎虛封藏不固。

製作方法:

  1. 鰾膠: 選擇白淨的鰾膠一斤,切碎。用蛤粉或牡蠣粉炒成珠狀,再用乳酥拌炒,可以防止其黏韌。
  2. 沙苑蒺藜: 五兩,用乳汁浸泡一整夜,隔水蒸一炷香時間,曬乾,不可炒製。
  3.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加入煉好的白蜜和陳酒,再煮沸。待蜜將要冷卻時,捏成丸狀,不可熱搗,否則膠質黏稠難成丸。丸藥大小如綠豆。
  4. 空腹時用溫酒或白湯送服八九十丸。

忌口: 忌食魚肉、牛肉。

張景岳增補: 加五味子二兩。

大補黃庭丸,治虛勞食少便溏。不宜陰藥者。

人參(一兩),茯苓(一兩),山藥(二兩)

上為末。用鮮紫河車一具。用河水二升。稍入白蜜。隔水熬膏。代蜜為丸。空心淡鹽湯下三錢。

巽順丸,治婦人倒經。血溢於上。男子咳嗽吐血。左手關尺脈弦。背上畏寒。有瘀血者。

烏骨白絲毛雞(一隻。男雌女雄。取嫩長者。溺倒。泡去毛。竹刀剖脅出肫肝。去穢。留內金。並去腸垢。仍入腹內。),烏鰂骨(童便浸。曬乾為末。微炒黃。取淨四兩),茹蘆(去梢。酒洗。切片。淨一兩。即茜根),鮑魚(切薄片。四兩。)

白話文:

大補黃庭丸用於治療虛勞、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的病症,不適合服用寒涼藥物的患者。配方包含人參、茯苓、山藥,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新鮮的紫河車,用河水熬煮成膏,再以蜜糖搓成丸子,空腹時服用,每次三錢,用淡鹽水送服。

巽順丸用於治療婦女經期不規律、月經量多、甚至月經血上溢;以及男子咳嗽咳血、左手關尺脈弦、背部怕冷、有瘀血的病症。配方包含烏骨白絲毛雞(男用雌雞,女用雄雞,取嫩長者,溺死,去毛,剖開腹部取出內臟,保留內金,清洗乾淨,再放回腹部)、烏鰂骨(用童尿浸泡後曬乾研磨成粉,微炒至黃色,取淨四兩)、茹蘆(去除頭尾,用酒清洗,切片,淨一兩,即茜根)、鮑魚(切成薄片,四兩)。

上三味。入雞腹內。用陳酒、童便各二碗。水數碗。砂鍋中旋煮旋添。糜爛汁盡。搗爛焙乾。骨用穌炙。共為細末。乾山藥末調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百勞水下。(百勞水見。百勞丸下。)

烏骨雞丸(秘旨),治婦人鬱結不舒。蒸熱咳嗽。月事不調。或久閉不行。或倒經血溢於上。或產後褥勞。或崩淋不止。及帶下赤白白淫諸證。兼療男子斫喪太早。勞嗽吐紅。成虛損者。

烏骨白絲毛雞(一隻。男雌女雄。製法同巽順丸),北五味(一兩。碎),熟地黃(四兩。如血熱。加生地黃二兩)

白話文:

材料如下:

  • 上述三種成分:烏骨雞、陳年米酒和童子尿各兩碗,加上數碗清水。
  • 使用砂鍋,不斷加入熱水並煮沸,直到所有成分溶解且汁液收乾。
  • 將所有成分攪拌後壓碎,然後在低溫下烤乾。
  • 然後將烏骨雞的骨頭烤至金黃色。
  • 所有成分混合後磨成細粉。
  • 加入乾山藥粉末調和成糊狀,做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子。
  • 每次服用約50-70個丸子,空腹時用水吞下。

烏骨雞丸(祕傳方),用於治療婦女因情緒抑鬱導致的不適,如發熱咳嗽、月經不調、長期無法來經、倒經血流到上部、產後疲憊、崩漏不停、以及帶下赤白不正等症狀。同時也適用於男性過早喪失性慾、勞累咳嗽出血、身體虛弱等情況。

烏骨白絲毛雞(一隻,不分男女),需與巽順丸同制;北五味(一兩,切碎);熟地黃(四兩,如若血熱,可加生地黃二兩)。

上二味。入雞腹內。用陳酒、酒釀、童便於砂鍋中煮。如巽順丸。

綿黃耆(去皮。蜜酒拌炙。),於術(飯上蒸九次。各三兩),白茯苓(去皮。),當歸身(酒洗。),白芍藥(酒炒。各二兩)

上五味。預為粗末。同雞肉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為細末。入下項藥。

人參(三兩。虛甚加至六兩),牡丹皮(二兩。酒淨。勿炒),川芎(一兩。童便浸。切曬)

上三味。各為細末。和前藥中。另用乾山藥末六兩打糊。眾手丸成。曬乾勿令餿。瓷罐收貯。侵晨人參湯或沸湯送下三錢。臥時醇酒再服二錢。大便實者。煉白蜜為丸亦可。骨蒸寒熱。加九肋鱉甲三兩。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五錢。經閉。加肉桂一兩。崩漏下血。倍熟地。

白話文:

將以上兩種藥材放入雞腹中,用陳酒、酒釀和童便在砂鍋中煮,製成像巽順丸一樣的藥丸。

將綿黃芪去皮,用蜜酒拌炒;將於術飯上蒸九次,各取三兩;將白茯苓去皮;將當歸身用酒洗淨;將白芍藥用酒炒,各取二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事先研磨成粗末,與雞肉一起搗爛後烘乾。雞骨用酥油炙烤後,一同研磨成細末。再加入以下藥材:

人參三兩,虛弱者可加至六兩;牡丹皮二兩,用酒洗淨,不要炒;川芎一兩,用童便浸泡,切片後曬乾。

將以上三味藥材各自研磨成細末,與前述藥材混合。另取六兩乾山藥粉打成糊狀,用眾人手將所有藥材搓成丸狀,曬乾,不要讓它變質,用瓷罐收藏。早上用人參湯或沸水送服三錢,睡前再用醇酒送服二錢。如果大便乾燥,可以用煉製的白蜜做成丸藥。如果有骨蒸潮熱的症狀,可以加九肋鱉甲三兩、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五錢。如果有經閉的症狀,可以加肉桂一兩。如果有崩漏下血的症狀,可以加倍熟地。

加真阿膠二兩。倒經血溢。加麥門冬二兩。鬱結痞悶。加童便制香附二兩。沉香半兩。赤白帶下。加真川萆薢二兩。四制香附二兩。蘄艾一兩。白淫。倍用參、耆、苓、術。按烏骨雞丸。諸藥皆平常無奇。而調經最驗。蓋雞屬巽補肝。尤妙在烏骨益腎。變巽歸坎。甲癸同源。

兼滋衝任也。孫真人云。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貴人賤畜。至於愛命。人畜一也。如白鳳膏、烏骨雞丸等方。為虛損門中調經要藥。在證治之所必需者。不得已而用之。以人命至重。非蜎飛蠕動之比。苟有他方可以代充取效。尤為曲體天地好生之心。倘用之無濟。

白話文:

阿膠二兩可以治療經血過多,麥門冬二兩可以治療鬱結胸悶,香附二兩加沉香半兩可以治療白帶,川萆薢二兩、香附二兩、蘄艾一兩可以治療白帶過多,若出現白帶過多,可以加倍使用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烏骨雞丸雖然由平常藥材組成,但對於調理經期卻非常有效。雞屬於巽卦,可以補肝,而烏骨雞更能益腎,巽卦歸屬於坎卦,甲癸同源,兼具滋補衝任的效果。孫真人說,自古以來名醫治病,常以生命為藥物來救治危急病人。雖然貴人與牲畜有別,但對於愛惜生命來說,人與畜生是一樣的。像是白鳳膏、烏骨雞丸等方劑,都是虛損門中調理經期的重要藥物,在治療疾病時不可或缺。人命至重,不能與飛禽走獸相提並論,如果有其他藥物可以代替而有效,更要順應天地仁慈的生生之道。倘若使用這些藥物無效,就要另尋他法。

徒傷生命。以為財利之謀。仁人君子。諒不為之也。

逍遙散(局方),治肝氣抑鬱。寒熱咳嗽。月事不調。

柴胡(七分炒。),白朮(蜜水拌蒸。一錢),茯苓(一錢),甘草(炙。八分),當歸(一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陳皮(略去白。八分。乾咳用蜜制),薄荷葉(五分),煨姜(三片)

上九味。水煎。半飢時服。

加味逍遙散。

逍遙散加牡丹皮一錢五分。炒黑山梔一錢。脾虛食少便溏。去山梔易香附。此本八珍湯。去參之益氣。芎之上竄。地之膩膈。而加入柴胡、陳皮、薄荷以疏肝氣。姜用煨者。取其守中而不致於辛散僭上也。加丹皮、山梔者。以清上下之火也。

白話文:

只為了賺錢而損害生命,仁人君子絕不會做這種事。逍遙散,用來治療肝氣鬱結、寒熱咳嗽、月經不調。配方:柴胡(炒)、白朮(蜜水蒸)、茯苓、甘草(炙)、當歸、白芍(酒炒)、陳皮(去白)、薄荷葉、煨姜。九味藥材,水煎服,半飢時服用。加味逍遙散,是在逍遙散的基础上加入牡丹皮和炒黑山梔,用於治療脾虛食少、大便稀溏。若脾虛食少、大便稀溏,但無火熱之症,則去山梔易香附。本方源於八珍湯,去掉了人參的補氣功效,去掉了芎的向上升散作用,去掉了地黃的膩膈作用,加入了柴胡、陳皮、薄荷以疏解肝氣。姜用煨製,取其溫和而不致辛散上衝。加入丹皮和山梔,用來清瀉上下的火熱。

芎歸血餘散,治傳屍勞瘵面赤。五心煩熱。

室女頂門生髮(一團。洗淨。煅存性。),芎藭(童便浸。切五錢),當歸(三錢),木香,桃仁(去皮。各二錢),真安息香(如無。蘇合香油代之),雄黃(各一錢),全蠍(三枚。不去毒。炒香),降真香(五分),獺肝(一具。如無。以江上大鯉魚頭活截一枚代之。酥炙。)

白話文:

芎歸血餘散

功效: 治傳屍勞瘵(指因屍氣感染而導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症狀包括面容赤紅、五心煩熱。

配方:

  • 室女頂門生髮(取一團,洗淨,煅燒至無煙,保留藥性。)
  • 芎藭(用童子尿浸泡後,切成五錢重。)
  • 當歸(三錢)
  • 木香(二錢)
  • 桃仁(去皮,二錢)
  • 真安息香(若無,可用蘇合香油代替),(一錢)
  • 雄黃(一錢)
  • 全蠍(三枚,不需去毒,炒香)
  • 降真香(五分)
  • 獺肝(一具,若無,可用江上大鯉魚頭活截一枚代替,酥炙)

注釋:

  • 傳屍勞瘵:指因接觸屍體或屍氣而感染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導致體虛乏力、面容憔悴等症狀。
  • 五心煩熱:指手掌心、腳掌心、心口、頭頂等五處發熱,是陰虛火旺的表現。
  • 室女頂門生髮:指女子頭頂生長的頭髮,具有清熱解毒、生髮止癢的功效。
  • 煅存性:指將藥材用火煅燒至無煙,保留其藥性。
  • 芎藭:又名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 真安息香:具有溫腎壯陽、行氣止痛的功效。
  • 蘇合香油: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
  • 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
  • 全蠍: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
  • 降真香:具有行氣活血、止痛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 獺肝:具有補腎益精、止血生肌的功效。
  • 鯉魚頭:具有健脾開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 酥炙:指將藥材用油脂煎炸至酥脆,可以增强藥性。

解讀:

這個中藥方劑主要針對因接觸屍氣而導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伴隨的發熱症狀。方劑中使用了多種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殺蟲、清熱解毒、補腎益精等功效的藥材,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為散。新汲水煎。月初五更。空腹服頭導。日午服二導。

鱉甲生犀散,治傳屍勞瘵。脾虛唇面手足清。

天靈蓋(一具。酥炙。男者色不赤黑。可用。女者有赤黑色勿用。),鱉甲(九肋者。一枚。酥炙),虎長牙(一枚。酥炙),安息香,桃仁(去皮),尖檳榔(各半兩),生犀角(鎊。),木香,甘遂,降真香,乾漆(炒令煙盡),真阿魏(酒研。各三錢),雷丸(二錢),穿山甲(取四趾尾尖上者。

白話文:

將藥材混合研磨成散劑,用新汲取的清水煎煮。月初五更(凌晨一點到三點)空腹服用第一劑,中午服用第二劑,用於治療傳染性疾病引起的勞瘵,症狀包括脾虛、嘴唇、臉色、手腳發涼等。

土炒。三錢),全蠍(三枚。醋泡。炒香),地龍(七枚。生研和藥)

上為細末。每服半兩。先用香豉四十九粒。連須蔥白七莖。石臼杵爛。新汲水碗半。童便半碗。納藥末。煎取七分。入麝香一字。月初五更空腹溫服。少時必瀉出蟲。以淨桶盛之。鉗取付烈火焚之。如瀉不止。煅龍骨、炒黃連等分為末。沸湯下五錢。次日用白梅粥補之。

傳屍丸,治傳屍勞瘵。初起元氣未敗者。

白話文:

將土炒過的三錢土炒,三枚用醋泡過並炒香的全蠍,以及七枚生研和藥的地龍,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兩,先用香豉四十九粒和七莖帶鬚的蔥白,用石臼搗爛,加入半碗新汲水和半碗童便,再放入藥末,煎煮至七分,加入一字麝香,於每月初五凌晨空腹溫服。服藥後不久便會瀉出蟲,用乾淨桶盛放,用鉗子夾取放在烈火中焚燒。如果瀉不止,就用煅龍骨和炒黃連等分研成末,用沸水沖服五錢。第二天用白梅粥來進補。

傳屍丸用於治療傳屍勞瘵,適用於初期元氣未敗的患者。

鰻鱺魚(半斤外者。七條)

甑中先鋪薄荷葉四兩。入鰻在內。摻乾山藥粗末斤余。鍋內入去心百部一斤。煮三炷香。候鰻爛極去薄荷。取鰻與山藥連骨搗爛。焙為末。煉白蜜丸。侵晨臨臥沸湯各服五錢。

桂枝龍骨牡蠣湯(桂枝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黃耆建中湯(桂枝湯下),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理中丸(方祖),固本丸(二冬膏下),集靈膏(二冬膏下),四物湯(方祖),犀角地黃湯(傷寒門),獨參湯(保元湯下),保元湯(方祖),聖愈湯(保元湯下),異功散(四君子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納氣丸(崔氏八味丸下),十補丸(崔氏八味丸下),香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甘草乾薑湯(理中湯下),炙甘草湯(桂枝湯下),白鳳丸(平胃散下),生脈散(方祖),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歸脾湯(保元湯下),增損柴胡湯(小柴胡湯下),滋腎丸(大補丸下),玉燭散(四物湯下),蘇合香丸(中風門),四君子湯(方祖),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白話文:

取半斤以上的鰻鱺魚,七條,放在蒸籠裡,先鋪上四兩薄荷葉,再放鰻魚,摻入一斤多乾山藥粗末。鍋裡放入一斤去心百部,煮三個時辰。待鰻魚爛透後,去掉薄荷葉,把鰻魚和山藥連骨頭一起搗爛,焙成粉末,煉成白蜜丸。每天早晚空腹用沸水各服五錢。

桂枝人參湯(理中湯下),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澤術麋銜湯(汗門)

白話文:

  1. 桂枝人參湯(理中湯下): 使用桂枝人參湯,這是一種在理中湯基礎上調製的方劑。

  2. 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 服用當歸補血湯,這是基於保元湯進行調整的一種藥方。

  3. 澤術麋銜湯(汗門): 用澤術麋銜湯,這是一個專門針對出汗問題調製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