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6)
卷五 (6)
1. 衄血
(大衄,舌衄,齒衄,耳衄,眼衄,肌衄)
衄者。血從經絡中滲出而行於清道也。傷寒衄血。責熱在表。有麻黃、越婢等法。雜病衄血。責熱在裡。經絡熱甚。陽氣壅重。迫血妄行而出於鼻。從無發散之理。若因七情喜怒。勞役過傷而致者。無論是何經絡。並宜茅花煎湯。調止衄散。或四物加犀角、丹皮、沉香。六脈弦細而澀。
按之空虛。色白不澤者。脫血也。此大寒證。理中湯加黃耆。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心動面赤。善驚上熱。乃手少陰心火旺。而上熏於肺脈也。三黃補血湯。實熱衄血。脈實大便秘者。犀角地黃湯加木香、大黃。衄血過多。屢服犀角地黃湯不止。此內虛寒而外假熱也。千金當歸湯。
兼標本而治之。若至夜發。此因多汗。衛氣大虛。不能固其營血也。當歸補血湯。不效。加木香。更不效。必是血虛火旺。大劑保元湯。若誤用涼血藥。致瘀熱內結。胸中作痛者。一味木香酒磨。頓服錢許立效。內傷勞役之人。喘嗽面赤。發熱頭痛而衄。此肺經氣虛。失護衛之職。
致心包火炎。經脈熱甚。故行清道。當歸補血湯加薄荷、荊芥。不應。補中益氣倍黃耆。慎不可用辛熱之藥。兼有風寒。小建中加蔥、豉。清道閉塞。流入胃脘。吐出清血。或衄血不盡。瘀積停留。致面目痿黃。大便黑色者。犀角地黃湯。攧撲而衄不止。小烏沉湯調黑神散。
伏暑而衄。五苓散加茅花。久衄不止。熱在下焦血分。六味丸加五味子作湯。不效。加童便。有先因衄血。衄止而變生諸證。或寒熱間作。或喘急無寐。病狀不一。漸成勞憊。當於虛損諸證詳之。曾病衄。後血因舊路。或一月三四衄。又有洗面即衄。日以為常。並宜止衄散。
茅花煎湯調下。大衄不止。面浮腫者。蘇子降氣湯。使血隨氣下。得力全在肉桂一味。久衄不已。須加氣藥。如木香、香附之類。蓋血無氣引。則血不歸經也。有頭風才發。則衄不止。用童便浸川芎一兩。童便制香附二兩。炙甘草半兩。共為末。每服三錢。清茶調下。間用搐鼻法。
〔診〕衄血脈浮大數者。為邪伏於經。宜發汗。大而虛者。為脾虛不能統攝。宜補氣。小而數者。為陰虛火乘。宜攝火。弦澀為有瘀積。宜行滯。凡衄血之脈。數實或堅勁。或急疾不調。皆難治。久衄脈虛大。頭額痛甚。鼻流淡黃水者死。
大衄,大衄血者。口鼻俱出也。此積勞傷脾所致。補中益氣倍黃耆、當歸。不應。歸脾湯加童便、藕節。
舌衄,舌上忽出血如線。先用蒲黃煎湯漱之。次用槐花炒研摻之。黃耆六一湯合生脈散服之。熱壅舌上出血如泉。用文蛤一味為散摻之。虛熱舌脹大。出血不止。生乾薑末、蒲黃末摻之。
齒衄,血從齒縫中或齒齦中出者。曰齒衄。又謂牙宣。有風壅。有腎虛。有胃火。風壅者。或齒齦微腫。或牽引作痛。消風散加犀角、連翹。外擦青鹽、藁本末。腎虛者。口不臭。齒浮動。齒縫中點滴而出。若隱隱作痛者。虛風襲入腎經。腎主骨。齒乃骨之餘也。宜鹽湯下小安腎丸。
白話文:
衄血(包括大量鼻出血、舌頭出血、牙齦出血、耳朵出血、眼睛出血、肌肉出血)
所謂的「衄」,指的是血從經絡中滲出,然後從身體的通道流出來。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鼻出血,通常是因為體表有熱,可以用麻黃、越婢等藥方來治療。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熱,經絡的熱氣太旺盛,陽氣過於強盛,迫使血液不正常地流出鼻子,這種情況不是用發散的方式可以解決的。如果是因為情緒波動、過度勞累等原因導致的鼻出血,不論是哪個經絡的問題,都適合用茅花煎湯服用,再搭配止衄散。或者用四物湯加上犀角、丹皮、沉香。如果脈象細微且弦澀,按下去感覺空虛,臉色蒼白沒有光澤,表示是失血過多,這是屬於大寒證,可以用理中湯加上黃耆來治療。如果脈象大而空虛,按下去感覺空虛,心悸臉紅,容易驚嚇且有上熱的感覺,這是手少陰心火太旺,熱氣向上薰蒸到肺脈所致,可以用三黃補血湯來治療。如果是實熱引起的鼻出血,脈象強盛且大,大便不順暢,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加上木香、大黃來治療。如果鼻出血過多,多次服用犀角地黃湯仍無法止血,這表示體內虛寒但體表有假熱的現象,可以用千金當歸湯來治療。
治療時要同時考慮到根本原因和表面的症狀。如果鼻出血發生在晚上,這是因為流汗過多,導致衛氣虛弱,無法固攝營血所致,可以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加上木香,如果還是沒有效果,一定是血虛火旺,要用大量保元湯來治療。如果誤用涼血的藥物,可能會導致瘀熱積聚在體內,引起胸痛,可以用木香磨成粉,用酒調服,立刻有效。如果是體內勞累過度的人,出現咳嗽、臉紅、發熱、頭痛和鼻出血,這是肺經氣虛,失去保護的功能,導致心包火熱,經脈熱盛,所以從身體通道流出血液,應該用當歸補血湯加上薄荷、荊芥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且要加倍使用黃耆,千萬不能使用辛熱的藥物。如果同時有風寒,可以用小建中湯加上蔥、豆豉來治療。如果身體通道被阻塞,血液流到胃部,吐出清血,或者鼻出血無法完全停止,導致瘀血停留在體內,引起臉色萎黃、大便呈黑色,可以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如果是跌倒受傷導致的鼻出血不止,可以用小烏沉湯調服黑神散來治療。
如果是因為夏季暑熱引起的鼻出血,可以用五苓散加上茅花來治療。如果是長期鼻出血不止,表示熱在下焦血分,可以用六味丸加上五味子煮湯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加上童子尿。有時候會有先出現鼻出血,止血後卻又出現其他病症,例如時冷時熱,或者呼吸急促、失眠等各種不同的症狀,病情會逐漸發展成勞損的狀態,應該針對虛損的各種症狀詳細診斷。曾經有鼻出血病史,之後又因為舊疾復發,或者一個月內發生三、四次鼻出血,甚至有人洗臉時就會鼻出血,每天如此,都應該使用止衄散,用茅花煎湯調服。如果大量鼻出血不止,臉部浮腫,可以用蘇子降氣湯,讓血隨著氣往下走,其中肉桂的功效最為重要。如果長期鼻出血不止,必須加入行氣的藥物,例如木香、香附等,因為如果沒有氣的引導,血就無法歸回正常的經絡。如果頭痛發作時,鼻出血就會不止,可以用童子尿浸泡川芎一兩,童子尿製香附二兩,炙甘草半兩,一起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清茶調服,同時可以使用鼻腔滴藥的方式來輔助治療。
診斷
如果鼻出血時脈象呈現浮大且快,表示邪氣潛伏在經絡中,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如果脈象大而虛弱,表示脾虛無法統攝血液,應該用補氣的方式來治療。如果脈象細小且快,表示陰虛火旺,應該用收斂火氣的方式來治療。如果脈象弦澀,表示體內有瘀血,應該用活血化瘀的方式來治療。凡是鼻出血的脈象,如果呈現快而實,或是堅硬有力,或是急促不協調,都屬於難以治療的情況。如果長期鼻出血,脈象虛大,頭額疼痛嚴重,鼻子流出淡黃色液體,表示病情危險。
大衄
所謂大衄血,指的是口鼻同時出血,這是因為長期勞累損傷脾臟所導致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且加倍黃耆、當歸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用歸脾湯加上童子尿、藕節來治療。
舌衄
舌頭上突然出現像線一樣的出血,先用蒲黃煎湯漱口,再用槐花炒過後磨成粉,塗抹在患處,再服用黃耆六一湯合生脈散。如果是熱氣壅塞在舌頭導致出血如泉,可以用文蛤磨成粉,塗抹在患處。如果虛熱導致舌頭腫大,出血不止,可以用生薑末、蒲黃末塗抹在患處。
齒衄
血從牙縫或牙齦中流出,稱為齒衄,又稱為牙宣。可能是因為風熱壅塞、腎虛或胃火所導致。如果是風熱壅塞,可能會有牙齦稍微腫脹或牽引疼痛,可以用消風散加上犀角、連翹來治療,外用青鹽、藁本末擦拭。如果是腎虛,則口氣不臭,牙齒鬆動,牙縫間滴滴出血,如果隱隱作痛,表示虛風侵入腎經,因為腎主骨,牙齒是骨的延伸,應該用鹽水送服小安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