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三·專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專方 (2)

1. 傷寒門

香蘇散(局方),治感冒四時不正之氣。

香附(薑汁浸。勿炒),紫蘇莖葉(各二兩),橘皮(一兩),甘草(炙。五錢)

為散。每服半兩。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去滓熱服。暖覆取微汗。日三夜一服。以得汗身涼為度。

芎蘇散,治三時感冒。偏於血分者。

半夏,茯苓,橘皮,葛根,柴胡,紫蘇,川芎,枳殼,桔梗(等分。),甘草(炙。減半)

白話文:

香蘇散

方劑組成:

  • 香附(薑汁浸泡,勿炒),二兩
  • 紫蘇莖葉,二兩
  • 橘皮,一兩
  • 甘草(炙,五錢)

用法用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半兩,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去渣,熱服。服用後需蓋被取微汗,每日三服,夜服一服。以出汗後身體感覺涼爽為度。

主治:

感冒,四時不正之氣所致。

芎蘇散

方劑組成:

  • 半夏
  • 茯苓
  • 橘皮
  • 葛根
  • 柴胡
  • 紫蘇
  • 川芎
  • 枳殼
  • 桔梗(以上藥材等分)
  • 甘草(炙,減半)

主治:

三時感冒,偏於血分者。

為散。每服半兩。加薑、棗煎服。取微汗效。本方去川芎、柴胡加人參、前胡、木香。名參蘇飲。治虛人感冒。偏於氣分者。

十神湯(局方),治感冒頭痛。

麻黃(去節。泡),葛根,紫蘇,香附,橘皮,芍藥,川芎(各一錢),白芷,升麻,甘草(炙。各五分),生薑(五片。),蔥白(四莖)

白話文:

這方藥要散開服用,每次服半兩,加薑、棗煎服,取微汗即可。如果去掉川芎、柴胡,加入人參、前胡、木香,則稱為參蘇飲,用於治療虛寒體質的人感冒,偏重於氣分。

十神湯用於治療感冒頭痛。

麻黃去節泡水,葛根、紫蘇、香附、橘皮、芍藥、川芎各一錢,白芷、升麻各五分,甘草炙後各五分,生薑五片,蔥白四莖。

水煎。去滓熱服。取微汗。

大陷胸丸(玉函),治結胸項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

大黃(八兩),葶藶(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

上四味。搗篩二味。納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大陷胸湯(玉函),治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

白話文:

用水煎煮,濾掉渣,熱飲,以引發輕微出汗。

大陷胸丸(玉函):用於治療結胸與頸部僵硬,呈現類似肌肉緊繃的症狀,通過排便可以達到調和身體的效果。

大黃(八兩);葶藶(半升,先進行烘烤處理);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再進行烘烤處理)

以上四種材料,將大黃和葶藶打碎混合,然後加入杏仁和芒硝,一起研磨至如油脂般的滑順,取約如彈丸大小的一枚。另外準備甘遂粉末一錢匕(約0.3公克),蜂蜜兩合(約15毫升),兩升水。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沸,收汁至一升後,溫熱飲用,通常在一夜後會有排便反應。若沒有排便反應,可以再次服用,直到有排便效果為止。在使用此方時,請遵循藥物使用的規定和限制。

大陷胸湯(玉函):用於治療熱性結胸,脈搏沈緊,心下部位疼痛,按壓有如石頭般堅硬的症狀。

大黃(二兩),芒硝(三合),甘遂(一錢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兩沸。納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小陷胸湯(玉函),治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黃連(三錢),半夏(三合。洗),栝蔞實(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蔥白香豉湯(千金),治時疫傷寒。三日以內。頭痛如破。及溫病初起煩熱。

白話文:

大黃二兩,芒硝三合,甘遂一錢匕,用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渣,加入芒硝煮沸一兩次,再加入甘遂末,溫服一升,很快就會通便,之後就不必再服。此為小陷胸湯,治胸部小結,按壓疼痛,脈象浮滑。黃連三錢,半夏三合洗淨,栝蔞實一枚,用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取二升去渣,分三次溫服。此為蔥白香豉湯,治時疫傷寒,發病三日內頭疼欲裂,以及溫病初期煩熱。

蔥白(連須。一握),香豉(三合),

上二味。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日三服。秋冬加生薑二兩。按本方藥味雖輕。功效最著。凡虛人風熱。伏氣發溫。及產後感冒。靡不隨手獲效。與產後痢後用伏龍肝湯丸不殊。既可探決死生。且免招尤取謗。真危證解圍之良劑也。

加減蔥白香豉湯,治三時風熱。咳嗽咽喉腫痛。難用葳蕤湯者。用此代之。

此即蔥白香豉湯蔥白減半。加葳蕤二錢。白薇、青木香、桔梗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三分。白蜜三匕。

白話文:

蔥白連根一握,香豉三合,用水煎煮,加入童子尿一合,每日服用三次。秋冬季節可加生薑二兩。此方藥味雖輕,但功效顯著,凡是虛弱之人因風熱、伏氣發溫,或產後感冒,都能隨手見效,與產後痢疾後使用的伏龍肝湯丸功效相仿,既能探查生死,又能避免遭受非議。真可謂危急關頭解圍的良藥。

此方亦可用於治療三時風熱、咳嗽咽喉腫痛,但無法使用葳蕤湯者。可將蔥白香豉湯中的蔥白減半,並加入葳蕤二錢、白薇、青木香、桔梗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三分,白蜜三匙。

葳蕤湯(千金),治風溫自汗身重。及冬溫發熱咳嗽。

葳蕤(錢半),石膏(二錢。碎),白薇,青木香,麻黃(去節。泡),杏仁(去皮尖。碎)甘草(炙。),獨活,芎藭(各一錢)

上九味。水煎。日三服。(一方。有葛根一錢。),按千金葳蕤湯乃長沙麻黃升麻湯之變方。為冬溫咳嗽咽乾痰結。發熱自利之專藥。以冬時有非節之暖。則陽氣不藏。少陰受病。故首推葳蕤之潤燥止咳為君。佐以白薇、青木香苦鹹降泄。即春時伏氣發溫。更感於風之證。亦不出此。

白話文:

葳蕤湯出自《千金方》,主要治療風溫導致的自汗體重,以及冬季溫病引起的發熱咳嗽。方劑包括葳蕤、石膏、白薇、青木香、麻黃、杏仁、甘草、獨活、芎藭等九味藥材,水煎服用,一天三次。其中也可以加入葛根。葳蕤湯其實是長沙麻黃升麻湯的變方,專治冬季溫病咳嗽、咽乾痰結、發熱自利等症狀。冬天陽氣不藏,少陰容易受病,因此以葳蕤潤燥止咳為君藥。白薇和青木香苦鹹降泄,可輔助治療。即使是春天伏氣發溫,遇到風寒,此方也適用。

以葳蕤為少陰厥陰二經之嚮導也。麻黃為發汗之重藥。得石膏則有分解寒熱互結之功。倘病勢較輕。不妨於中裁去麻黃、石膏、獨活、芎藭、杏仁等味。合以蔥白、香豉之類。未為不可。如果熱勢紛糾急須開泄者。麻黃、石膏又所必需。在用方者臨病之權衡耳。

犀角地黃湯(千金),治傷寒溫病。一應發汗而不得汗。內蓄血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大便血面黃。或中脘作痛。

犀角,生地黃(酒浸。另搗),牡丹皮,白芍(等分。)

白話文:

葳蕤是少陰厥陰二經的引導藥物,麻黃是發汗的重藥,加入石膏能分解寒熱相互糾纏的病症。如果病情較輕,可以考慮去除麻黃、石膏、獨活、芎藭、杏仁等藥物,加入蔥白、香豉之類,也是可行的。如果熱勢紛繁急需開泄,麻黃、石膏又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用藥者根據病情臨場權衡了。

犀角地黃湯,是治療傷寒溫病的方劑,適用於發汗不透、內蓄血、鼻衄吐血不止、瘀血內余、大便帶血、面色發黃、或中脘疼痛等症狀。

方劑組成:犀角、生地黃(酒浸、另搗)、牡丹皮、白芍,各等分。

上四味。水煎去滓。入地黃。再煎數沸。濾清服。喜忘如狂。加大黃、黃芩。脈大來遲。腹不滿而自言滿者。加當歸、肉桂。吐衄。加藕汁、扁柏、童便。

豬膚湯(玉函),治少陰經伏熱咽痛。傷寒(五兩。撏光後以湯泡刮下者。),水煎。濾去滓。加白蜜、白粉。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黃連阿膠湯(玉函),治熱傷陰血便紅。

黃連(二錢五分),黃芩(一錢。),芍藥(二錢),阿膠(三錢),雞子黃(一枚。生)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煎煮,去渣後加入地黃,再次煎煮數沸,過濾取汁服用。若患者喜忘如狂,則加大黃、黃芩。若脈象洪大而遲緩,腹部不滿卻自言滿者,則加當歸、肉桂。若患者出現吐血或鼻出血,則加藕汁、扁柏、童便。

豬膚湯,出自玉函,用於治療少陰經伏熱咽痛。取傷寒(五兩,先將傷寒用湯泡軟,刮下其光滑的部分),用水煎煮,過濾去渣,加入白蜜、白粉,熬製至香氣四溢,混合均勻,分六次溫服。

黃連阿膠湯,出自玉函,用於治療熱傷陰血導致的便血。

黃連二錢五分,黃芩一錢,芍藥二錢,阿膠三錢,雞子黃一枚(生)。

上三味。水煎去滓。入阿膠烊盡小冷。入雞子黃攪勻服。

葛根黃芩黃連湯(玉函),治誤下痢不止。脈促喘而汗出。

葛根(半兩。),黃芩(二錢。),黃連(三錢),甘草(炙。二錢)

上四味。先煮葛根。次納諸藥。去滓。分溫再服。

人中黃散,治疙瘩溫。

人中黃(一兩。),雄黃,辰砂(各一錢。)

為散。每服二錢。薄荷、桔梗湯下。日三夜二服。

導赤瀉心湯,治熱傳手少陰。神昏。

白話文:

取上述三味藥材,用清水煎煮,去渣,再加入阿膠烊化,稍冷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服用。

葛根黃芩黃連湯,用於治療誤服藥物引起的下痢不止,脈搏急促,呼吸急促,且伴有出汗的症狀。

葛根半兩,黃芩二錢,黃連三錢,甘草炙過,二錢。

將上述四味藥材,先煮葛根,然後加入其他藥材,去渣,分開溫熱後服用兩次。

人中黃散,用於治療疙瘩溫。

人中黃一兩,雄黃,辰砂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薄荷、桔梗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

導赤瀉心湯,用於治療熱邪傳入手少陰經,神志昏迷的症狀。

黃連(酒洗),黃芩(酒洗),山梔(薑製。炒黑),滑石(碎),知母,犀角,甘草(生),人參,麥門冬(去心),茯神(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擘),燈心(一握)

水煎熱服。此湯專治傷寒熱傳手少陰心經之證。蓋取金匱瀉心湯為主。以其熱在上而不在下。病在氣而不在血。故於本方裁去大黃。易入山梔以清包絡之熱。知母、犀角以解肺胃之煩。人參、麥冬、甘草、茯神以安君主之神。滑石為導赤之嚮導。薑、棗為散火之間使。用犀角者。

白話文:

將黃連、黃芩用酒浸泡後,山梔用薑汁處理再炒至黑色,滑石打碎,知母、犀角、生甘草、人參、麥門冬去掉心,茯神各取一錢,生薑切成三片,大棗三枚掰開,燈心一把,加水煎煮服用。此湯專治傷寒熱氣傳入手少陰心經的症狀。因為病熱在上不在下,病在氣不在血,所以去掉了大黃,並加入山梔清解包絡之熱,知母、犀角解肺胃之煩,人參、麥門冬、甘草、茯神安神,滑石引導熱氣排出,薑、棗調和散火。使用犀角是因為……。

即導赤散中之地黃。用滑石者。即導赤散中之木通。雖無導赤散中藥味。而導赤散之功效備其中矣。嘗見時師畏人參助火。除去不用。此與驅飢疲而御大敵何異哉。

桂枝(方祖),麻黃(方祖),大青龍湯(麻黃湯下),五苓散(方祖),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黃龍湯(小承氣湯下),小承氣湯(方祖。),小柴胡湯(方祖),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半夏瀉心湯(方祖),大黃黃連瀉心湯(伊尹三黃湯下),附子瀉心湯(伊尹三黃湯下),梔子豉湯(方祖),枳實梔子豉湯(梔子豉湯下),四逆湯(方祖),當歸四逆湯(桂枝湯下),白通湯(四逆湯下),通脈四逆湯(四逆湯下)黃耆建中湯(桂枝湯下),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越婢湯(麻黃湯下),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湯下),黃芩湯(桂枝湯下),白虎湯(方祖),涼膈散(方祖),雙解散(涼膈散下),黃連解毒湯(伊尹三黃湯下),三黃石膏湯(伊尹三黃湯下),三黃梔子豉湯(伊尹三黃湯下),清熱解毒湯(白虎湯下),人中黃丸(伊尹三黃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四逆加人參湯(四逆湯下),保元湯(方祖),異功散(四君子湯下),乾薑人參半夏丸(理中湯下),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附子湯(朮附湯下),回陽返本湯(四逆湯下),生地黃黃連湯(四物湯下),生脈散(方祖)

白話文:

就像導赤散中的地黃一樣,使用滑石,就像導赤散中的木通一樣。雖然沒有導赤散中的藥味,但導赤散的功效都包含在其中了。曾經見過一些醫生害怕人參助火,就去除不用,這跟驅趕飢餓疲憊,卻要抵禦強敵又有什麼區別呢?

桂枝、麻黃、大青龍湯、五苓散、桃核承氣湯、黃龍湯、小承氣湯、小柴胡湯、藿香正氣散、半夏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梔子豉湯、枳實梔子豉湯、四逆湯、當歸四逆湯、白通湯、通脈四逆湯、黃耆建中湯、枳實理中湯、越婢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黃芩湯、白虎湯、涼膈散、雙解散、黃連解毒湯、三黃石膏湯、三黃梔子豉湯、清熱解毒湯、人中黃丸、錢氏六味丸、四逆加人參湯、保元湯、異功散、乾薑人參半夏丸、附子理中湯、附子湯、回陽返本湯、生地黃黃連湯、生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