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9)

1. 發癢

氣虛則陷伏。血虛則癢塌。痘初出而遍身作癢者。此邪欲出。因風寒閉其腠理。其火遊移往來故癢。宜疏散而瀉肝木。邪氣得泄。痘出而癢自止。痘收斂而作癢者。膿成毒解。火氣漸微。本無毒蘊也。芍藥湯。若大便秘結。犀角消毒飲。痘養漿時。淡白平塌。少食便溏。漿清而癢。

爬搔不寧者。此脾胃虛弱。氣血俱虛虛。火擾攘所致。參耆內托散。甚則陳氏木香散佐之。藥不應者凶。痘色紅紫干滯。二便秘。口渴煩躁。漿充而癢。抓破血流者。此氣盛血熱也。四物湯加連翹、赤芍、白芷、蟬蛻。甚則四順飲下之。如作癢人事清爽。自知其誤抓破。或言其癢。

欲人拊之吉。如癢而悶亂煩躁。語禁不止。搖頭手足舞亂。破損無血。眼札目開凶也。若他處破損雖多。膿血稠黏。正面不破者。其臟府精華不散。正氣未虧。儘可收功。有面痘雖癢甚。擦破即痂。能食神清者。可治。昏亂者死。若破無膿血。不結靨。如無膚之狀。寒顫咬牙。

便泄噦嗆者。不治。

2. 發渴

痘前渴者。宜清金利水。痘後渴者。當大補元氣。若痘瘡稠密而渴。為津液外泄。生脈散。在藜藿。生津葛根湯。如煩躁讝語身熱者。白虎湯加麥冬、竹葉。若大便黑小便利。面黃小腹脹。喘急而渴者。內有瘀血。犀角地黃湯加歸尾、桃仁、紅花、穿山甲。若夏暑窗牖閉塞煩渴。

四苓散加麥冬、黃連。薛氏云。若發熱作渴。大便秘結。手足並熱。善飲冷水。此陽盛也。四順飲。若煩渴泄瀉。手足俱冷。飲沸湯而不知熱。或陷伏黑黶者。此屬虛寒錢氏白朮散。或陳氏異功散。選用。若煩熱作渴。面赤睛白。此為腎經虛熱。生料六味丸。煎與恣飲。以救腎家將竭之水。

燕都小兒出痘作渴。恣與冷水飲之。如期而愈。亦無痘毒之患。蓋北方人臥火炕。飲火酒。有熱與水相構而然也。按陳文宿云。痘瘡發熱。口渴煩躁。切不可與冷水、蜂蜜、柿子、西瓜等物。恐內損脾胃。致腹脹喘滿。寒顫咬牙。則難治也。蓋方宜各有不同。不可一例而論。

張涵高曰。痘出三四朝。便秘溺澀。煩渴壯熱。痘色乾紅焦紫。必用涼膈散下之。後用涼血解毒調理。如八九朝。元氣虛弱而痘平塌。漿色清稀。保元湯補之。有火證發渴。始終不可溫補。但與涼血解毒。則漿行結疕而愈。

3. 煩躁

凡痘未出而煩躁者。毒火內郁。或風寒壅遏不能即出。宜發散為主。痘未盡出而煩躁者。亦毒火盛也。消毒飲加連翹、黑參。痘盡出而煩躁者。乃血熱毒盛。犀角地黃湯解之。痘長養時煩躁者。當辨虛實。若痘頂平。淡白少神。漿不易充者。此氣血不足。保元湯加歸、芍、門冬。

虛煩懊憹者。梔子豉湯加解毒之藥。若綻凸紫滯。便秘溺澀。乃正氣實而毒盛不解。涼膈散、四順飲、三黃丸解利之。小便赤澀。益元散、導赤散分利之。若痘倒黶喘脹而煩躁悶亂。乃氣虛毒盛。難治。

4. 昏沉

痘瘡成漿之時。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應。自語呢喃。如邪祟狀。此痘出太過。心臟空虛。神無所依也。人參酸棗湯。氣虛。大劑獨參。或保元加棗仁、茯神。若煩熱氣壯。痰涎湧盛者。改定清心丸。如服藥後不寧。反加悶亂者死。漿清不食者。不治。

5. 汗出

痘瘡多汗。則津液外泄。或未漿。或既靨。並宜保元湯加養血藥。然又有面赤發渴。汗出不及腰者。皆胃熱腎虛。四君子湯去朮易麥冬。下六味丸。若面赤作渴。手足心熱。大便堅者。腸胃實熱也。瀉黃散。若初起發熱時。自汗不妨。乃濕熱熏蒸而然。切不可便用耆、術之類以實腠理。

亦不可妄用升、葛之類以泄肌肉。蓋自汗則痘熱已輕。恐發泄太甚。則津液內耗。陰隨陽散。難以收靨。即靨後自汗。亦宜詳審而治。若血虛自汗。則至夜煩熱作渴。當歸補血湯。氣虛不能自固而汗。則動作喘息。力微身熱。四肢不溫。四君子加歸、耆。有痘出平塌。淡白少神。

身涼而汗者。保元湯加肉桂、當歸。有重幃暖炕。厚衣重衾而多汗者。宜漸減以清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