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41)
卷四 (41)
1. 嘔吐噦
先是有人患此。絕粒三載。得此頓愈。其後中翰金淳還公郎。太史韓慕廬東坦。咸賴此霍然。遠近相傳。凡噎膈嘔逆。用之輒效。當知噎膈嘔逆。雖屬胃中血枯。若中無瘀結。何致捍格不入。故取同氣相感之力。一湧而蕩散無餘。真補中寓瀉之良法。詳鵝血可以激發胃中宿滯。
則生鴨血未為不可。生黃牛血亦未為不可。總取以血攻血。而無峻攻傷胃之虞。昔喬三餘治一總戎。患噎膈。百藥不應。喬以法激之。嘔出瘀積數升而安。喻嘉言治一血蟲。用法激之上湧。然後用藥。法皆秘而不宣。由是類推。可以默識其旨。此與勞傷吐血之日宰鴨血。沖熱酒服。
同源異泒。深得肘後經奧旨。足補夏子益奇方之未逮。
虞恆德治一中年婦。產後傷食。致脾虛不納穀。四十餘日。聞穀氣則噁心。聞藥氣則嘔逆。用異功散加藿香、砂仁、神麯、陳倉米。先以順流水煎沸。調伏龍肝。攪渾澄清取二盞。加薑、棗煎服。遂不吐。別以陳倉米煎湯。時時咽之。服前藥二三劑漸安。
薛立齋治一婦。年三十餘。忽不進飲食。日飲清茶三五碗。少用水果。經三年矣。經水過期而少。此思虛傷脾。脾氣鬱結所致。用歸脾湯加吳茱萸。不數劑而飲食如故。
又治一婦。因肝脾鬱滯。而不飲食二年。面部微黃浮腫。仍能步履。但肢體倦怠。肝脾二脈浮弦。按之微而結滯。用六君子加吳茱萸。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床月餘。仍以六君子加減。調理而安。
周慎齋治一人。飲食如常。每遇子時即吐。大便秘。詢其人必有苦慮憂思。脾氣鬱結。故幽門不通。宜扶脾開竅為主。用人參、白朮以蒼朮拌炒、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附子煮烏藥三分。水煎服愈。
石頑療吳江署篆張公。年壯體豐。恆有嘔逆痰涎之恙。六脈每帶濡滑。惟二陳加枳、朮、石斛輩。服之應手。良由政務繁冗。心力俱勞所致耳。
白話文:
一開始有人得了這個病,三年都沒辦法吃東西,結果突然間就好了。後來像金淳還、韓慕廬這些官員也得了這病,都靠這個方法治好了。這個方法傳開後,大家發現只要是食道阻塞或嘔吐逆流,用這方法就有效。要知道食道阻塞或嘔吐逆流,雖然是因為胃裡的血枯竭,但如果胃裡沒有瘀血結塊,怎麼會食物無法進入?所以這是利用「同氣相感」的力量,讓體內的阻塞一次衝散。這真是補中帶瀉的好方法。研究發現鵝血可以刺激胃裡的積滯,那麼鴨血、黃牛血應該也可以,總之就是用血來治療血,而且不會過度刺激傷胃。以前喬三餘治療一個將軍,得了食道阻塞,吃什麼藥都沒用,喬三餘用這個方法刺激他,結果吐出很多瘀血就痊癒了。喻嘉言也用這個方法治療血蟲病,讓蟲上湧出來,然後再用藥,但這些方法都沒公開。從這些例子可以推論出其中的道理。這跟勞傷吐血時,用熱酒沖泡鴨血喝的方法,是同一個道理,只是不同應用。這個方法很符合《肘後方》的精髓,也彌補了夏子益的奇方的不足。
虞恆德治療一個中年婦女,她生產後因為吃壞東西,導致脾虛,無法消化食物,四十多天都吃不下東西,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聞到藥味就嘔吐。他用了異功散,加上藿香、砂仁、神麴、陳倉米,先用順著水流方向的水煮沸,調入伏龍肝,攪渾後取上面澄清的兩碗,加入薑、棗煎服,就止住了嘔吐。另外用陳倉米煮湯,讓她隨時喝,服藥兩三劑後就慢慢好了。
薛立齋治療一個三十多歲的婦女,突然吃不下東西,每天只喝三五碗清茶,吃少量水果,已經三年了。月經來得比較晚而且量少,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傷了脾,導致脾氣鬱結。他用了歸脾湯,加上吳茱萸,沒幾劑就恢復正常飲食了。
他又治療一個婦女,因為肝脾氣滯,兩年都吃不下東西,臉色有點黃浮腫,但還可以走路,只是身體很疲憊。把脈後發現肝脾兩脈浮而弦,按下去感覺虛弱而且有結滯。他用了六君子湯,加上吳茱萸,排出很多痰積,就開始能吃東西了,身材也變瘦了。臥床休息一個多月,繼續用六君子湯加減調理就痊癒了。
周慎齋治療一個人,平常吃飯正常,但每到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就嘔吐,而且便秘。問診後發現他一定是有憂愁煩惱,導致脾氣鬱結,所以幽門不通。他認為應該以扶脾開竅為主,用了人參、用蒼朮拌炒過的白朮、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附子煮烏藥三分,用水煎服就好了。
石頑治療吳江署篆張先生,他身體壯實,卻常常嘔吐痰涎,把脈發現六脈濡滑,用二陳湯加枳實、白朮、石斛等藥就有效。這主要是因為他政務繁忙,心力交瘁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