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二 (16)
卷十二 (16)
1. 腹痛
痘瘡腹痛者。皆毒郁三陰。如腹痛面青手足冷。此脾胃虛寒。理中湯、益黃散選用。若腹痛痞滿氣滯。手足厥逆。而大便不通者。此毒壅不透也。桂枝大黃湯。合表裡而開泄之。若腹痛面赤作渴手足熱。此脾胃實熱。消毒飲加山楂、枳殼、黃芩、木通。若氣粗身發顫動而痛。
口臭唇舌白胎者。此毒攻臟腑。腸胃內潰。不治。樓全善云。腹痛多是熱毒為患。當臨證消息之。薛氏云。若痘未出而發熱煩躁。作渴飲冷。大便堅實而痛。此熱毒壅滯也。急調元明粉通利之。若痘不出而煩熱。渴不能飲冷。大便不實。此元氣虛也。白朮散溫補之。若噯腐吞酸。
大便穢臭。乳食停滯也。保和丸消導之。凡腹痛作渴飲冷。手足並熱者。屬實熱。若作渴飲湯。手足並冷者。屬虛寒也。翁仲仁云。痘疹腹痛。當升發以解利痘毒。兼分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則痛隨利減。俗醫恆用厚朴以行滯氣。不行升發解利者。非其治矣。亦有乳食停滯而腹脹痛者。
當於升發解利藥中加消導之劑。兼審所傷何物而為之清理。又有數日不大便者。大便行而痛自止。亦未可驟用硝、黃也。然有實邪固結。按之硬滿而痛。又須峻攻。不可膠於上說耳。
2. 腹脹
痘出腹脹。皆毒郁腸胃所致。若胃中伏熱。心氣不降。小便赤澀而腹脹者。導赤散加滑石、紫草。若痘乾紫而腹脹。不大便者。為血熱毒盛。紫草承氣湯。若瘀血在裡。面黃煩躁。小便利。大便黑。犀角地黃湯加穿山甲。若氣促體倦。大便利。小便秘。手足冷者。脾虛也。五苓散加木通、木香。
3. 腰痛
經曰。腰者腎之府。痘瘡見腰痛。或痛連背脊。轉側不能。皆因腎郭空虛。邪火亢盛。真陰不能勝邪之故。急宜四順清涼飲。救熱存陰為務。若痘未出而驟熱腰痛。面色紫赤。痘必乾枯紫黑。此腎臟火毒盛劇。急用百祥丸。或水調元明粉以下奪其勢。後用消毒飲加防風、紫草、連翹、木通。若腰下見紫黑成片如蚤齧者。不出七朝必死。
4. 二便秘澀
痘疹要小便清而長。大便疏而潤。謂之裡氣和。一有艱阻。則毒邪內蓄。腸胃壅遏不能傳化。便宜清解。得大便通。溺自利矣。三黃丸、四順飲、前胡枳殼湯之類。此專為痘始發時而言。若痘正養漿時而二便秘者。宜審虛實治之。中病即止。不可過劑。若飲食如常。二便如昔。內證平和。不可溫補。亦不可妄施攻擊也。
5. 大便秘
痘瘡出後。灌漿之時。雖要大府堅實為順。若痘出五六日不大便。此毒火內乘。津液外耗。腸胃乾枯而秘也。四順飲。若色白少神不食。嘔吐清水者。虛秘也。錢氏異功散加歸、芍。若血熱口乾。煩躁便秘。四順飲加紫草。使其便利二三度。熱毒自解。煩躁自寧。若有風寒。
先宜解散。然後可下。若不先解。恐表邪乘虛入里。痘反伏而不發。發亦不齊。遂成塌陷焦枯。勢所必至。如六七日灌膿之時。壯熱脈盛而大便不通。加味消毒飲。及蜜煎導以潤下之。否則腹脹喘滿矣。有過利小便。津液內耗而秘者。生脈散加當歸。又氣血俱化成漿。而四五日不大便者。
只宜清涼活血。漿足自行。不須治之。薛氏云。痘疹大便不通。當分辨虛實。以手足冷熱。及飲水飲湯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