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4)

1. 倒黶

痘瘡能依期灌漿結痂如螺靨為吉。若膿未滿足。忽然干靨。或膿成之後。不痂破爛。或收靨之時。泄瀉膿血。或空泡乾枯。或發熱昏憒。或咬牙寒戰。或手足並冷。飲沸湯而不知熱。是名倒黶。由中氣不足。毒從內入之故。宜參耆內托散、補中益氣湯、保元湯選用。使破者重複灌漿。

無處更出贈痘。則正氣得補。復祛出毒邪也。若服補藥不出贈痘。破處不復腫灌。更下膿血者不治。若將靨之時忽然黑黶。或漿未充而忽然收靨。或漿雖充而一齊結疕乾紫。此氣虛血熱。因火迫而收之太速也。犀角地黃湯加紫草茸。或四聖散加人參、當歸。然其形證。又當推辨。

如身痛四肢微厥。瘡色青紫者。此則外感寒邪。腠理閉拒而倒黶。人參敗毒散。並用胡荽酒噴之。忽然倒黶而心神不寧者。豬尾膏。若心煩狂躁。譫語便秘。口渴飲水能食者。此則外觸穢氣而倒黶。內服奪命丹。外燒熏穢散闢之。屍氣所觸而黶。闢穢香解之。有漿未滿足。忽然目眶深陷。

乃氣脫倒陷。若作昏沉痰喘者死。丹溪云。痘瘡倒黶。因真陽虛而毒氣不能出者。保元湯加紫草之類。若將成就之際。卻淡色者屬血虛。芎、歸之類。或加紅花、紫草。屬熱。升麻、芩、連、桔梗之類。甚者用犀角。薛氏云。若熱毒方出。忽被風寒閉塞肌竅。血脈不行。身體作痛。

或四肢微厥。斑點不長。或變青紫黑色者。此為倒黶。若胃氣虛弱。不能補接營衛。出而覆沒者。謂之陷伏。誤用解毒之藥。必致陷塌。若喜熱飲食。手足並冷者。乃脾胃虛弱之證。宜用辛熱之劑補之。喜冷飲食。手足並熱。乃陽氣壯熱之證。宜用苦寒之劑瀉之。外感風寒者溫散之。

毒氣入腹者分利之。陽氣虛者溫補之。外寒觸犯者熏解之陳文宿用異功散。以預保脾胃於未敗之先。實發前人之未發。開萬世之蒙瞶也。

2. 夾斑

痘瘡夾斑疹而發。是臟腑熱毒交盛。故一齊湧出。予嘗洗心體會痘證。但有夾麻。而夾斑之說未果。斑乃傷寒之熱毒內蘊而發。安有與痘齊出之理。即前見點例中所言。皮肉鮮紅成片者為夾斑。實麻疹也。細如芥子者為夾疹。則癮疹也。然斑則多見於胸腹肢體。頭面絕少。於此可以明辨。

而舉世通謂夾斑。若一齊眾楚。大不合時矣。觀先輩治例。首推升麻葛根湯。先散表邪。俟斑退痘起。然後隨證施治。遍考方書。無不皆然。張涵高曰。斑痘齊出。方書俱言先撤斑熱。往往痘隨斑陷。惟發其痘。則熱聚於痘。痘起其斑自退。兩說似乎相左。其實並行不悖。當知斑痘齊發。

總由熱毒勢盛。絕無挾虛之候。得其旨。則撤斑無非清涼化毒。起痘亦無非清涼化毒。化斑湯一方隨證加增。允為斑痘夾出之金錍。如斑色紫赤。加大劑石膏以化之。大便秘結。稍加大黃以利之。設不知此。而誤認真斑。專事寒涼。則痘隨斑陷。若不化斑。專力升發。則斑隨痘起。

叢雜不分頭粒。兩難分解也。黃五芝云。風寒夾斑。當先表散。則痘自起。大便秘者。宜速下之。大便利者。涼血透肌解毒為主。次言先痘後麻者輕。麻出以分痘之勢也。先麻後痘者重。麻發於肺。表氣先虛。失其起灌之力也。麻痘齊出者險。兩毒併發。但看麻之形色。痘之稀密。

斟酌而為處治。若斑見紫黑。痘見漿清。證見喘急。皆不可治。大抵斑痘齊發。總由熱毒勢盛。不可誤用參、耆。若元氣本虛。痘色淡白。小劑保元亦不禁也。如六七日內。熱毒未盡。而誤與之。必身復壯熱。痰喘不食而死。否則癰毒口疳目疾之害。所不免焉。

3. 板黃

痘瘡根窠薄劣。漿汁板滯不活。而枯黃色晦者曰板黃。若方廣天庭板黃而余者潤活。癰毒必結於腦項。若腮臉板黃而四肢潤美。癰毒必發於肩阜。若肚腹板黃。癰毒必發於曲池三里。若背脊板黃。癰毒必結於兩軸尻骨。如遍身板黃。頸項前後板黃。頭面板黃。眼眶唇上板黃。

兩脅莖囊板黃。皆死證也。愚按板黃皆由胃熱能食。食滯蘊積於中。胃氣不得宣通而致。非痘之根氣本然也。治者能達斯意。急與苦寒消導。大便秘者當微利之。熱滯去而內外宣通。烏有癰毒之患哉。

4. 焮赤

聞人規云。痘瘡焮赤。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結癰毒。身痘破裂出血。乃內火熾盛失於解利。急用犀角地黃、小柴胡加生地黃、及四順飲之類。薛氏云。若心脾熱甚。犀角地黃湯。心肝熱甚。小柴胡加生地黃。若大便不通。先用四順飲。次用犀角地黃湯。若色赤焮痛。二便不通。

急用活命飲加硝、黃。若色赤焮痛。惡寒發熱。活命飲加麻黃。若因乳母怒火。加味逍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