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36)
卷四 (36)
1. 反胃
有陽虛不能統運,嘔逆便秘。用人參、大黃、附子攻之,即通。然真氣竭者,終不可救。瘀血在膈,阻滯氣道而成者,代抵當丸作芥子大,服二錢,去枕仰臥,細細嚥之。但飲熱湯及椒、姜輒呃者,即瘀血也。反胃而胸中嘈雜不寧,或作或止,其人懊憹,面上有白點者,作蟲積治之。
丹方:治噎膈反胃,用虎䐗酥炙為末,每服二錢,獨參湯送下。或貓胞一具,炙脆為末,稍加腦、麝,陳酒服之。虎啖生人,貓食生鼠,其性則一,故可代用。若胃中寒痰,不能納食者,狗寶為末,每服五七分至一錢,陳酒服之。以上三方,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劇者不過七服。
後以理中、四君、八味等調之。又方:用陳香櫞一枚,去瓤,入生薑汁拌生附子末一兩。外以姜滓,濕紙裹煨,耎透焙燥為末,每服五七分至一錢,濃煎獨參湯服之。此孫兆變法也。反胃初愈,切不可與粥飲。每日與獨參湯,少加炒陳米,不時煎服。旬日後方可小試稀糜。往往即食飯者,多致復病而危。
凡反胃而致大吐白沫如雞子清者,是肺胃俱虛。矢如羊糞,則大腸血槁。即大補氣血,終亦必亡而已。
〔診〕胃反脈數無力,為血虛;脈緩無力,為氣虛;數而有力,為有熱;數而滑疾,為有痰。緊而滑者,寒飲上逆。小弱而澀,血虛胃反。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故不能食。設言未止者,此為胃反,故脈微澀。 滑伯仁治一婦反胃,每隔夜食,至明晚皆吐出不消。其脈沉而弱。他醫以暖胃藥罔效。滑遲疑未決。一日讀東垣書,謂反胃有三:氣、積、寒也。上焦吐者,從於氣;中焦吐者,從於積;下焦吐者,從於寒。脈沉而遲,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溲利,大便秘,為下焦吐也。法當通其秘,溫其寒,復以中焦藥和之。滑得此說,遂以萸、茴、丁、桂、半夏,二十餘劑而安。所謂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也。
石頑治湯伯乾子:年及三旬,患嘔吐經年。每食後半日許,吐出原物,全不穢腐。大便二三日一行,仍不燥結。渴不喜飲,小便時白時黃。屢用六君子、附子理中、六味丸,皆罔效,日濱於危。逮後延余診之,其兩關尺弦細而沉,兩寸皆澀而大。此腎臟真陽大虧,不能溫養脾土之故。遂以崔氏八味丸與之。或謂附子已經服過二枚,六味亦曾服過,恐八味亦未能克效也。余曰:「不然。此證本屬腎虛。反以薑、附、白朮,伐其腎水,轉耗真陰。至於六味,雖曰補腎,而陰藥性滯。無陽則陰無以生,必於水中補火,斯為合法。」服之,不終劑而愈。
白話文:
陽氣虛弱,無法正常運化食物,導致嘔吐、便秘。用人參、大黃、附子等藥物來攻下,如果有效就能通暢。但如果病人是元氣耗盡,就無法救治。另一種情況是瘀血阻塞在膈膜,阻礙氣的運行,也會造成反胃。可以將抵當丸磨成芥子大小,每次服用二錢,去掉枕頭仰臥,慢慢吞服,然後喝熱湯,如果喝了椒、姜等物就打嗝,代表是瘀血造成。反胃時胸口會有嘈雜不安的感覺,時好時壞,病人會感到煩躁,臉上有白點,這可能是蟲積引起的,要用驅蟲藥治療。
這裡有個丹方,治療食道阻塞和反胃。用虎的胃(虎䐗)烤酥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獨參湯送服。也可以用貓的膀胱一個,烤脆磨成粉,稍微加點冰片、麝香,用陳酒送服。老虎會吃活人,貓會吃老鼠,它們的藥性是相同的,所以可以互相替代。如果是胃裡有寒痰,導致無法進食,可以用狗寶磨成粉,每次服用五七分到一錢,用陳酒送服。以上三個藥方,病情輕微的服用一次就能見效,嚴重的服用三次,最嚴重的也不會超過七次。
之後再用理中湯、四君子湯、八味丸等藥來調理。還有個方子,用陳香櫞一個,去掉果肉,加入生薑汁拌的生附子粉一兩,外面用薑渣和濕紙包裹起來煨,煨透後烘乾磨成粉,每次服用五七分到一錢,用濃煎的獨參湯送服。這是孫兆變通的方法。反胃剛好時,絕對不能喝粥,每天只能喝獨參湯,稍微加點炒過的陳米,不時煎服。十天後才可以嘗試喝一點稀粥。如果太快吃米飯,很容易復發,導致病情危急。凡是反胃導致大量嘔吐白色泡沫,像雞蛋清一樣的,是肺和胃都虛弱了。如果大便像羊糞,則是大腸血枯竭了,即使大補氣血,最終也會死亡。
診斷方面,如果脈搏跳動快而無力,是血虛;脈搏緩慢而無力,是氣虛;脈搏跳動快而有力,是有熱;脈搏跳動快而滑利,是有痰;脈搏緊張而滑利,是寒飲上逆。如果脈搏細小而澀,是血虛導致的反胃。寸脈緊張,尺脈澀,病人會胸悶,無法進食而嘔吐。如果嘔吐停止了,代表病情向下走,所以才不能進食,如果說嘔吐沒停,這是反胃的表現,所以脈搏才會微弱而澀。滑伯仁治療一位婦女反胃,每天晚上吃東西,到第二天晚上都會吐出來,完全不消化。
她的脈象是沉而弱,其他醫生用溫胃的藥都沒有效果。滑伯仁猶豫不決,有一天他讀了李東垣的書,書上說反胃有三種,分別是氣積、寒積。上焦吐是氣的問題,中焦吐是積的問題,下焦吐是寒的問題。脈象沉而遲緩,早上吃的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早上吐出來,小便正常,大便秘結,是下焦吐。應該用藥疏通大便,溫補寒氣,再用中焦的藥物調和。滑伯仁讀到這裡,就用了萸、茴、丁香、桂皮、半夏等藥,二十多劑後病人就好了,這就是所謂的寒邪過盛,應該用辛溫藥來平衡。
石頑治療湯伯乾的兒子,三十歲左右,嘔吐多年,每次吃飯後半天左右,就把原樣吐出來,完全沒有腐敗的氣味。大便兩三天一次,但不乾燥。口渴但不喜歡喝水,小便時黃時白。多次服用六君子湯、附子理中湯、六味丸都沒有效果,病情越來越危急。後來請我診斷,他的兩關脈和尺脈弦細而沉,兩寸脈澀而大,這是腎臟真陽嚴重虧虛,無法溫養脾土的緣故。
我用崔氏八味丸給他服用,有人說他之前已經吃過附子,也吃過六味丸,擔心八味丸也沒有效果。我說不是這樣的,這個病本來就是腎虛,反而用薑、附子、白朮等藥來消耗腎水,更加損耗真陰。至於六味丸,雖然是補腎,但陰藥性滯,沒有陽氣就無法生陰,一定要在水中補火,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服藥後,不用吃完一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