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四 (3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2)

1. 噎膈

喻嘉言治一婦。病膈二十餘日。飲粒全不入口。尺脈已絕不至。詢其二便。自病起至今。從未一通。一味痰沫上湧。懨懨待盡。診得上部有脈。下部無脈。是吐則未必死也。但得天氣下降。則地道自通。然婦人尺脈全無。莫可驗其受孕。萬一傷之。呼吸立斷。用六君子加旋覆花。

煎調赤石脂末。服下嘔即稍定。三日後漸漸不嘔。又三日後粥飲漸加。舉家欣快。但病者全不大便。刻刻以通利為囑。曰。臟氣久結。食飲入胃不多。積之既久。自然通透。若以歸、地潤腸。恐滯膈而作嘔。硝、黃通腸。恐傷胎而殞命。姑弗其請。堅持三五日。氣下腸通。腹中之孕。

果漸形著。而病全瘳矣。

又治一人患膈氣。粒米不入。始吐清水。次吐綠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將絕。一晝夜先服理中湯六劑。不令其絕。來早轉方。一劑而安。金匱有云。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吾於此病分別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則胃中之津久已不存。

不敢用半夏以燥其胃也。一者以將絕之氣止存一系。以代赭墜之。恐其立斷。必先以理中分理陰陽。使氣易於降下。然後代赭得以建奇奏績。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湯。調代赭石末二匙與之。才入口。即覺其轉入丹田矣。但困倦之極。服補藥二十劑。將息二月而愈。

李士材治張孟端夫人。憂憤交乘。食下輒噎。胸中隱隱痛。陽脈滑而陰脈搏。痰血互凝之象。以二陳湯加歸尾、桃仁。鬱金、五靈脂。四劑未效。因思人參與五靈脂同用。善於浚血。即以前劑入人參三錢。倍用五靈脂。再劑血從大便而出。十劑噎止。彌月而愈。

又治金元之之內患噎。胸腹奇痛。經阻。醫認瘀血。察其脈細為氣衰。沉為寒痼。況自下及上。處處皆痛。明非血矣。用參、耆、白朮、木香、薑、桂。煎成。和醇酒進之。甫入口便快。服理中湯半月而痛止。

石頑治朱彥真酒膈。嘔逆不食。每日惟痛飲熱酒一二觥。少頃即作酸嘔出。膈間大痛。雜治經年不效。良由平昔好飲熱酒所致。此即丹溪所謂好飲熱酒。死血留胃口之候。授以人參散。方用人參一兩。煎成。加麝香半分。冰片三釐。三劑便能進食。蓋麝片善散胃口之痰與瘀血耳。

十劑後改服柏子仁湯。半月而安。二方出自云岐。人多未知。每以予為尚異。何可為之辨耶。

又治沈鍚蕃。平昔大便燥結。近患噎膈。不能安穀者月餘。雖素稟豐腴。近來面色皎白。大非往昔。時方穀雨。正此證危殆之際。始求治於石頑。診得六脈沉澀。按久則衰。幸舉指即應。為疏六君子湯。下一味狗寶作散調服。甫十劑而嘔止食進。再十劑而穀肉漸安。更十劑起居如故。

惟是大便尚覺艱難。乃以六味丸去澤瀉。加歸、芍、首烏作湯。服至月餘。便溺自如。秋深更服八味丸三月而康。大抵噎膈之人。體肥痰逆者可治。枯癯津衰者多不可治。同時有同道王公峻患此。稟氣病氣。與沈相類。誤信方士。專力委之而致不起。顧人月亦患此證。自謂脈急不當用參。

白話文:

喻嘉言治療一位婦人,患有食道阻塞二十多天,食物完全無法入口,把脈發現寸口脈微弱到幾乎摸不到。詢問她的排便情況,從生病到現在,完全沒有排便過,只有不斷湧出痰液,看起來奄奄一息。診斷後發現她上部有脈象,下部卻沒有,判斷是嘔吐的狀況,還不至於致命,但必須讓身體氣機下降,才能使排便順暢。然而婦人寸口脈全無,無法確定她是否懷孕,擔心用藥不慎會危及性命。於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旋覆花,並調和赤石脂末一起服用。服藥後嘔吐稍有緩解,三天後漸漸不吐,再過三天就能開始吃粥,全家都很高興。但病人仍然沒有大便,一直囑咐要讓她排便。認為臟腑氣機阻塞太久,食物進入胃部的量不多,累積久了自然會通暢。如果用當歸、地黃等潤腸藥,恐怕會阻塞食道,反而引起嘔吐;用硝石、大黃等通便藥,又怕傷到胎兒。所以暫且不用這些藥,堅持了三五天,氣機下降,腸道通暢,腹中的胎兒也漸漸顯現,病也就完全好了。

又治療一個人,患有食道阻塞,米粒都吃不下,剛開始吐出清水,接著吐出綠水,再來是黑水,最後吐出臭水,呼吸都快停止了。連續服用六劑理中湯,才保住性命。隔天早上改用其他藥方,一劑就痊癒了。《金匱要略》提到,打嗝不止的病症,可以用旋覆代赭石湯治療。我針對這個病症,分別用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把黑水當作是胃底的水,這種水都出來了,表示胃中的津液已經耗盡,不敢用半夏來燥胃;另一種是快要斷絕的氣息只剩一絲,用代赭石來鎮降,擔心會立刻斷絕。必須先用理中湯調理陰陽,使氣容易下降,然後代赭石才能發揮功效。於是只用旋覆花煎湯,調入二匙代赭石末服用。才剛入口,就感覺藥力進入下丹田。但病人過於虛弱,又服用二十劑補藥,休息兩個月才痊癒。

李士材治療張孟端的夫人,因為憂愁和憤怒交加,吃東西就噎住,胸口隱隱作痛,把脈發現陽脈滑動而陰脈搏動,是痰和血互相凝結的現象。用了二陳湯,加上當歸尾、桃仁、鬱金、五靈脂,四劑都沒有效果。想到人參與五靈脂一起使用,可以有效疏通血瘀,便在原方加入三錢人參,並將五靈脂加倍使用。再服一劑,就從大便排出瘀血,服了十劑,食道阻塞停止,滿月後就痊癒了。

又治療金元之,患有食道阻塞,胸腹部劇烈疼痛,月經也停止了。醫生認為是瘀血,但觀察他的脈象細微,是氣衰的表現;脈象沉,是寒氣久積的表現。加上從下到上,處處都痛,明顯不是瘀血。於是使用人參、黃耆、白朮、木香、生薑、桂枝煎藥,和熱酒一起服用。剛入口就覺得舒服許多。服用理中湯半個月,疼痛就停止了。

石頑治療朱彥真,因飲酒過量而導致食道阻塞,出現嘔吐、吃不下飯的狀況。每天只喝一兩杯熱酒,不久就會吐出酸水,食道間非常疼痛。經過多年治療都沒有效果。這是因為平時喜歡喝熱酒所導致的,也就是朱丹溪所說的,喜好喝熱酒,死血積留在胃口的病症。於是給予人參散,方子是人參一兩,煎成湯,加入麝香半分,冰片三釐。服了三劑,就能夠開始進食。因為麝香和冰片可以散開胃部的痰和瘀血。

十劑後改服柏子仁湯,半個月就康復了。這兩個方子出自云岐,很多人不知道,常常覺得我很特別,實在沒必要和他們辯論。

又治療沈錫蕃,平時大便乾燥,最近患有食道阻塞,一個多月都不能進食。雖然他本來體格豐滿,但最近臉色蒼白,和過去很不一樣。當時正值穀雨時節,正是這個病最危險的時候。他才來找石頑治療。診斷後發現六脈沉澀,按久了就微弱,幸好稍微一按就出現脈象。於是開了六君子湯,加入狗寶粉末一起服用。才吃了十劑,嘔吐就停止,開始能進食。再服用十劑,可以吃肉,身體逐漸恢復。又服用十劑,起居就和正常人一樣了。

只是大便仍然困難,於是改用六味丸,去掉澤瀉,加上當歸、芍藥、何首烏做成湯藥。服用一個多月,大小便就都順暢了。秋天又服用三個月的八味丸,就完全康復了。總的來說,患有食道阻塞的人,體型肥胖,痰液逆流的,可以治療。體型乾瘦,津液枯竭的,大多無法治癒。同時有同行王公峻也患有這個病,體質和病況和沈錫蕃相似,但誤信道士,只仰賴他們的治療,導致無法醫治。顧人月也患有這個病,認為自己脈象急促,不應該用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