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二 (5)
卷十二 (5)
1. 表裡虛實論
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出不快。昏暗頂陷。皆表寒而虛。二便清。身涼。手足口氣俱冷。不渴少食。唇白涕清。飲食不化。皆裡虛而寒。此表裡虛寒之證。急宜溫脾胃補氣血。當用參、耆、歸、朮、木香、肉桂等藥。以助灌膿收靨。夫表虛者。以補氣為主。補血次之。裡虛者。
於補血之中須兼補氣。使胃氣條暢。脾氣壯實。在後必無陷伏之憂。苟能補氣。則血亦周流。送毒出盡。不致凝滯。在後必無癢塌之患。凡紅紫干滯。黑陷焦枯者。皆表熱而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身熱鼻乾。唇燥煩渴者。皆裡熱而實。此表裡實熱之證。急宜涼血解毒。當用紫草、紅花、連翹、鼠黏、木通、蟬蛻、荊芥。
甚則芩、連之類。如表熱者。則宜清涼解表而分利次之。裡熱者。重於解毒而兼清涼。如在二三日之前。熱毒盛者。以硝、黃微下之。蓋涼血不至於乾紫。解毒則免於黑陷。如表虛不補。則成外剝。裡虛不補。則成內攻。表實過補。則不結痂。裡實過補。則發癰毒。所以痘證變遷不常。
若色一轉。又當變通。不可拘於一定也。
白話文:
凡是痘疹呈現灰白色,不紅潤發亮,沒有隆起,出疹速度慢,頂部昏暗凹陷的,都屬於表寒而且虛弱的症狀。大小便清澈,身體發涼,手腳和呼出的氣都冷,不覺得口渴,食慾不佳,嘴唇蒼白,鼻涕清稀,飲食難以消化,都屬於裡虛而且寒冷的症狀。這些是表裡俱虛寒的病症,應該趕快溫補脾胃,補益氣血。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木香、肉桂等藥材,來幫助膿液產生並促進結痂。
對於表虛的狀況,應以補氣為主,補血為次要;對於裡虛的狀況,在補血的同時必須兼顧補氣,使胃氣順暢,脾氣強健,這樣之後就不會有痘疹凹陷的擔憂。如果能夠補益氣,那麼血也能夠正常運行,將毒素完全排出,不會滯留,之後就不會有搔癢、塌陷的問題。
凡是痘疹呈現紅紫色、乾燥滯澀、黑色凹陷焦枯的,都屬於表熱而且實證的狀況。大便乾結,小便赤澀,身體發熱,鼻子乾燥,嘴唇乾裂,煩躁口渴,都屬於裡熱而且實證的狀況。這些是表裡俱實熱的病症,應該趕快涼血解毒。可以使用紫草、紅花、連翹、鼠黏子、木通、蟬蛻、荊芥,嚴重時可以使用黃芩、黃連等藥材。
如果屬於表熱,應該清涼解表並輔以利小便;如果屬於裡熱,應該著重解毒並兼顧清涼。如果在發病二三天之前,熱毒很盛,可以使用芒硝、大黃稍微瀉下。涼血可以避免痘疹乾燥發紫,解毒可以避免痘疹黑色凹陷。如果表虛而不補,就會形成外表剝脫;如果裡虛而不補,就會形成內臟侵犯。如果表實而過度補益,則痘疹無法結痂;如果裡實而過度補益,則會引發癰腫毒瘡。所以痘疹的變化多端,如果顏色有所轉變,就要隨之變通,不可以拘泥於固定的方法。
2. 氣血虛實論
夫氣有生血之功。血無益氣之理。故氣不可虧。虧則陽位不及。而痘之圓暈之形不成。血不可盈。盈則陰乘陽位。而痘之倒黶之禍立至。是以治虛證。必當補氣為先。蓋氣有神而無形。補之則易充。血有形而無神。補養難收速效。況氣陽而血陰。陰從陽。血從氣。理也。故補氣不補血。
使氣盛而充。血亦隨之而盛矣。何謂氣血虛實。且如氣過熱則泡。血過熱則斑。氣不及則頂陷不起。血不及則漿毒不附。凡痘色淡白。頂不堅實。不礙手。不起脹。皆屬氣虛。宜保元湯倍黃耆加肉桂、丁香。人乳與酒釀同服。根窠不紅不緊束。或紅而散闊。以手摸過即轉白。
毫毛豎起。枯槁不活者。皆血虛也。保元湯加芎、歸、紅花及山楂以行參、耆之滯。木香以散滯氣。而血自活也。凡用黃耆。當在痘出盡之後。凡用熱藥。當看毒盡解之時。更察氣血之虛實偏勝而治之。則藥無不效矣。凡補血。首尾用地黃。防滯血必用薑製。用芍藥恐酸寒伐胃。
必用酒炒以抑其潤下之性。借酒力而行之達表也。
白話文:
氣能產生血液,但血液卻無法幫助氣的生成。因此,氣絕對不能虧損,一旦虧損,陽氣就不足,痘瘡的圓暈形狀就無法形成。血液也不能過於充盈,一旦過於充盈,陰氣就會侵佔陽氣的位置,痘瘡倒陷成黑點的禍患就會立刻出現。
所以治療虛證,一定要以補氣為優先。氣是無形而具有神性的,補充起來容易充盈;血是有形的但沒有神性,補養起來難以快速見效。況且氣屬於陽,血屬於陰,陰氣依從陽氣,血依從氣,這是自然道理。因此,補氣而不補血,只要氣盛而充盈,血液自然也會隨之旺盛。
什麼是氣血虛實呢?如果氣過於熱,就會起水泡;如果血過於熱,就會出現斑點。如果氣不足,痘瘡頂部就會凹陷而無法隆起;如果血不足,痘瘡就無法附著漿液毒素。凡是痘瘡顏色淡白、頂部不堅實、摸起來不礙手、沒有腫脹感的,都屬於氣虛,應該服用保元湯,加倍黃耆,再加入肉桂、丁香。同時服用人乳和酒釀。如果痘瘡根部不紅不緊束,或者紅但散開寬闊,用手摸過就變白,汗毛豎起,枯槁沒有生機的,都屬於血虛。應該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入川芎、當歸、紅花,以及山楂來疏通人參、黃耆的滯澀,並用木香來疏散停滯的氣,這樣血就會活躍起來。
凡是使用黃耆,應該在痘瘡完全長出來之後使用;凡是使用熱藥,應該觀察毒素已經解開的時候使用。更要仔細觀察氣血的虛實偏勝情況來進行治療,這樣用藥才能有效。凡是補血,從頭到尾都要使用地黃,為了防止血滯,必須使用薑汁炮製過的地黃。使用芍藥怕其酸寒損傷脾胃,一定要用酒炒來抑制它潤下的特性,借用酒的力量來使其藥力到達體表。
3. 虛證防變論
初發身熱悠悠。乍熱乍涼。肌松神倦。面青㿠白。飲食減少。手足時冷時熱。嘔吐便溏。痘點方見。隱隱不振。淡紅皮薄。三四日陸續不齊。不易長髮。五六日不易成漿。少食氣餒。傷食易泄。七八日塌陷。灰白不起。自汗微渴。或腹脹喘渴。泄瀉塌癢悶亂。咬牙寒戰。頭溫足冷。
勢所必致。皆緣氣虛之故。故治虛痘。初發不宜輕投透表之劑。即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等亦不宜用。況升麻湯等純行升發之藥乎。至於黃連、紫草。皆為切禁。惟宜保元湯為主。若氣粗皮燥無潤色者亦當忌之。只以四君子少加桔梗、川芎。補益之中略佐升提之法。俟點子出齊。
重用參、耆峻補其氣。助其成漿。至八九日間無他凶證。十全大補湯倍桂。塌陷灰白。腹脹泄瀉。木香散。塌癢悶亂。腹脹渴瀉喘嗽。頭溫足冷。寒戰咬牙者。急進異功散。遲則不救。
白話文:
一開始發燒時,體溫不高,忽冷忽熱,肌肉鬆軟無力,精神疲倦,臉色發青或蒼白,食慾不佳,手腳有時冰冷有時發熱,想吐、拉肚子,痘疹才剛冒出來,看起來不飽滿,顏色淡紅,皮膚薄,三四天陸續冒出,且長得不整齊,不容易長大,五六天不易化膿,食量少,精神萎靡,稍微吃點東西就容易拉肚子,七八天痘疹就凹陷下去,顏色灰白,長不出來,會流汗、稍微口渴,或出現腹脹、氣喘、口渴、拉肚子、凹陷搔癢、胸悶煩躁、磨牙、發抖、頭部溫熱但腳冰冷等症狀。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氣虛造成的。所以治療氣虛引起的痘疹,在初期不宜輕易使用發汗的藥物,像是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等都不適合使用,更何況是升麻湯等純粹升提的藥物。至於黃連、紫草等藥物,都絕對禁止使用。應該以保元湯為主方。如果皮膚乾燥沒有光澤,也應避免使用。只能用四君子湯再稍微加點桔梗、川芎,在補氣的同時稍微佐以升提的藥法。等到痘疹都長出來後,
就要加重人參、黃耆的用量來峻補其氣,幫助痘疹化膿。到了八九天之間如果沒有其他危險的症狀,就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倍桂枝來補氣。如果出現痘疹凹陷、顏色灰白、腹脹拉肚子等症狀,就用木香散來治療。如果出現痘疹凹陷搔癢、胸悶煩躁、腹脹口渴拉肚子、氣喘咳嗽、頭部溫熱但腳冰冷、發抖磨牙等症狀,就要趕快使用異功散來治療,如果太遲就會沒救了。
4. 虛證變實論
氣虛痘疹。調理得宜。使元氣充實。腠理堅固。脾胃強健。二便調適。仍可轉禍為祥。若補益太過。漿足之後。重用參、耆。多有腹脹喘急之患。用枳殼湯。誤用五苓、木香散。多有大便秘結之患。用寬中散。便實而渴。用麥門冬湯。過用丁、桂辛熱之劑。則有咽喉腫痛。煩躁閉渴之患。
用潤燥湯。蓋喘急腹脹。大便秘堅。煩渴咽痛。皆類實證。然而氣虛變實。非真實也。是病淺而用藥過深之失也。只宜斟酌。不宜疏通。若誤行疏利。則方生之氣復虛。而脫證將至矣。
白話文:
如果因為氣虛導致長痘疹,只要調理得當,使身體的元氣充足,皮膚腠理緊密,脾胃強健,大小便正常,仍然可以轉危為安。但如果補益過頭,在痘疹漿液充足後,還大量使用人參、黃耆等補氣藥,很容易出現腹脹、呼吸急促等問題。如果用枳殼湯來處理,或是誤用五苓散、木香散等藥,又容易導致大便秘結。如果用寬中散來處理,大便就會變得乾硬而且口渴。如果用麥門冬湯來處理,又過度使用丁香、肉桂等辛熱藥物,則會出現咽喉腫痛、煩躁口渴等問題。
如果用潤燥湯來處理,要知道喘急腹脹、大便秘結、煩渴咽痛這些症狀,看起來都像是實證,然而這是因為氣虛轉變成類似實證的現象,並非真正的實證。這其實是病情還很輕的時候,用藥過重的錯誤。治療上應該仔細斟酌用藥,不宜過度疏通。如果誤用疏通利下的藥物,剛剛恢復的氣又會虛弱,甚至可能導致脫證的危險。
5. 虛證似實論
氣虛痘疹。或為飲食生冷。調理失宜。致傷脾胃。遂成泄瀉。津液下陷。虛火上盛。必發而為渴。元氣下陷。虛陽上壅。下氣不續。必發而為喘。夫渴與喘。實證也。起於泄瀉之後。斯為津液暴亡而渴。陰氣暴逆而喘。故治渴則宜錢氏白朮散。渴瀉不止。則用錢氏異功散。治喘則宜獨參湯。
不應。亦用錢氏異功散。大便實者。少與生脈散調之。喘渴而泄。陳氏木香散、異功散選用。若至悶亂腹脹。毒氣內攻。眼合自語者。此名失志。庸醫不察。謬認為實。而與耗氣之劑。速其斃也。安有實熱而渴。氣擁而喘。生於泄瀉之後哉。
白話文:
氣虛導致的痘疹,可能是因為飲食生冷、調理不當,傷害了脾胃,於是造成腹瀉。體內津液下陷,虛火反而向上升,一定會出現口渴的症狀。元氣下陷,虛陽反而向上壅塞,導致呼吸不順暢,一定會出現喘的症狀。口渴和喘,一般來說是實證的表現,但若是腹瀉之後出現,那就是因為津液突然大量流失導致口渴,陰氣突然逆亂導致喘。所以治療口渴應該用錢氏白朮散,口渴又腹瀉不止,則要用錢氏異功散。治療喘應該用獨參湯。
如果效果不好,也用錢氏異功散。如果大便偏硬,可以少量搭配生脈散來調理。如果同時出現喘、渴和腹瀉,可以選用陳氏木香散或異功散。如果嚴重到胸悶、煩躁、腹脹,毒氣攻向體內,眼睛閉合、自言自語,這叫做「失志」,庸醫不明白,錯誤認為是實證,而使用耗氣的藥物,反而加速死亡。怎麼會有實熱導致口渴、氣壅導致喘,卻是發生在腹瀉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