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3)

1. 翁仲仁痘疹論

夫痘由中以達外。用藥因期而變通。以常言之。發熱三日而後見標。出齊三日而後起脹。蒸長三日而後灌膿。漿滿三日而後收靨。故發熱三日。當托裡解毒。使其易出。亦有氣弱而不能出者。當微補其氣。氣和則出快。切不可輕用黃耆。恐腠理一密。則痘難出也。四五六日起發之時。

宜清熱解毒。清熱則無血熱枯燥之患。解毒則無壅滯黑陷之虞。七八九日灌膿之時。宜溫補氣血。氣血流行。而成漿自易也。十日至十一二日收靨之時。宜調和氣血。補脾利水。自然結靨矣。此特語其常也。蓋常者可必。而變幻無期。當隨候參詳。見紅點之時。如痘輕少。不可過表。

在後恐成斑爛。如干紅紫色。急宜疏利。不然。在後必成黑陷。四五日之內。痘出足下為齊。苟未盡出。於解毒中宜兼發散。若專於清涼。則痘反凝滯。不能起發也。七八日之間。毒未盡解。於溫補之中。宜兼解毒。若偏於溫燥。則毒反蘊蓄。不能化漿也。十一二日之間。漿未滿足。

雖當大補氣血。然須兼解餘毒。不然。恐有癰毒疱疤之患也。夫痘瘡之發也。身熱和緩。達於外者必輕。悶亂煩躁。彰於外者必重。其顏色貴潤澤而嫌昏暗。貴光彩而嫌枯澀。貴淡紅而嫌黑滯。貴鮮潔而嫌嬌嫩。貴圓淨而嫌瑣碎。貴高聳而嫌平塌。其皮膚貴堅實而嫌虛薄。貴勻淨而嫌冗雜。

其根窠貴收緊而嫌散潤。痘根陰陽見點。最忌浮腫。出要參差。血宜歸附。耳後頭項心胸。少於他處為吉。眉稜兩顴額前先後潤而不滯為佳。夫色之紅者。毒始出也。白者。毒未解也。黃者。毒將解也。干黃者。毒盡解也。灰白者。血衰而氣滯也。焦褐者。氣滯而血枯也。黑者。

毒滯而血乾也。如紅變白。白變黃者吉。紅變紫。紫變黑者。死之兆也。

2. 痘疹握機論

張安世曰。醫學貴乎專精。崇古分科習業。各擅所長。庶幾奪權造化。痘疹一門。為嬰孺始基第一關隘。予嘗歷考錢陳朱魏諸家之論。各執一端。緣其立言之義。有就證而論者。有究本而論者。有因時而論者。觀費氏大運論云。嘗稽痘證。有獨取於辛熱。有得意於寒涼。有扼要於保元。

是皆治痘名家。何不見有逐年先後之別。要知天運使然。非三者之偏僻也。而費氏明指文中仲陽桂岩三子而言。獨不及濟川者。以濟川實得一本萬殊之妙。兼該三子之長。其論可法。後學可宗。有言於神宗丁巳至癸亥。尚多氣虛。由甲子而血熱者漸多矣。其毒亦漸深矣。向補宜從重者變而宜輕。

瀉宜從輕者變而宜重。逮及丁卯。所宜重瀉者。雖極清極解而亦弗靈矣。勢必盪滌而元梟之勢始殺。然猶放標起脹時之權宜也。至壬申後。盪滌之法向施於成漿前者。竟有首尾而難免者矣。其黃氏痘疹或問亦云。予自萬曆辛巳始行其道。所歷之痘。多屬虛寒。至癸卯歲。忽然氣候大變。

自後當溫補者。十無一二。虛中挾火挾痰者。十常八九。痘色亦常變異。良由運氣使然。握司命之機者。可不達權通變而固守成則歟。於是會參諸家宗旨。綜其大端。不出血熱毒盛。毒盛氣虛。氣虛不振之三綱。順險逆之三要。順則無庸治。逆則治何益。惟險者在急治而尚變通。

其機不暇少緩。不可泥於首尾而拘於繩墨也。至於病有寒熱。證有真假。毒有淺深。藥有輕重。治有緩急。時有寒暑。人有貴賤。稟有強弱。安可概論。若夫膏粱之治。與貧賤之治。迥乎不侔。夫膏粱之家。素嗜肥甘。肌體柔脆。譬之陰地草木。未經風日。奚堪勝任。況一有微疴。

即日曆數醫。雖具法眼。亦難獨出己見。稍用一有關之品。即眾口譊譊。功未見而咎有歸。此亦世道使然。無足憾也。而貧賤之家。日甘粗糲。風霜切體。縱有疾苦。力能勝受。即或從事醫藥。則專任於一。雖證劇可危。尚堪重劑推扳。功成反掌。第貧家之痘。一涉危疑。醫者往往忽略而委之不救。

棄以待斃。因得土氣滋化而復甦者。亦恆有之。達權之士。務在見機於始萌之際。變通於未發之先。如毒因表邪而發者疏解之。由里邪而發者宣暢之。熱劇者涼潤之。毒閟者開泄之。挾驚者清理之。挾痰者驅導之。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此數者乃治痘之大綱。

必須明燭其機而毅與之。慎毋疑似而混用升發。標證一退。其痘自起。蓋治病必求其本。審系血熱而用涼解。即是升發。審系氣虛而用補托。即是升發。以故新甫有見點忌升麻之說。丹溪復有一見紅點便忌葛根之誡。夫今之以痘疹名世者。或稱家秘。或尚師傳。下手不辨氣血之虛實。

熱毒之淺深。稟賦之強弱。兼證之有無。概以通套升發為務。直待點齊而驗以凶吉。不知延過三日。則毒已歸經。加之兼證交攻。種種變端。莫不由此。此皆識見未真。習俗之謬耳。費子所謂識見不真。先迷嚮往之路。膽力不雄。同歸廢弛之地。理障未捐。難神變化之用。是必膽與誠俱。

心隨理運者。而後可以語此。嘗有痘雖初放。功不在於升發。時雖起脹。寧有事乎清涼。寓補於瀉。何嫌灌漿而解利。用熱為收。何病結痂而疏發。至若臨證之機。必細察其形。熟驗其色。復於神情而繹之。兼內證以參之。庶乎似虛寒而反實熱。似有餘而反不足。似平易而實危殆。

似必斃而實可生。燎然於心目間。其有素稟氣虛。而證見血熱者。當於發熱之初。乘毒未歸經。元氣猶堪。宜先理其標。峻投涼血以化熱毒。後固其本。任用溫養以助成漿。設先不為清理。至四五日間。欲行涼解。則痘心難起灌。欲行補托。又礙熱毒未清。至此攻補兩難。而致夭枉者比比。

且有悶痘一證。方書但言白悶紫悶緊悶。從無辨救之法。因思悶者。痘緣毒邪壅蔽。悶而不發。其證最急。是為逆中之逆。雖有神丹。莫可救也。然有似悶而非真悶。即屬悶而緩者。是為險中之逆。此閉證也。世多例之悶痘。棄而不救。可概委之於數乎。若能明究其故而開其閉。

庶可轉危就安。猶之雞鳴度關。此關一過。前途別有料理。但閉證之由種種。有因火毒熾盛而閉者。有因痰垢凝塞而閉者。有因蟲䘌內攻而閉者。有因挾食挾血而閉者。有因真元虧極而閉者。略舉一二言之。如一發熱即報點如丹。身熱如烙。漸乾焦紫黑。煩躁悶亂。唇焦口臭。

或唇口腫滿。是屬火也。雖冬月亦須大劑白虎化斑湯石膏非數兩不應。或發熱時。便頭項不舉。痰喘氣急。或目閉神昏。眩暈顛仆。悶亂搐搦。是屬痰也。亟當猛進金匱大黃甘草湯。使上吐下泄以救之。或一發熱即煩悶嘔吐。舌下當流清水。或時沉默喜睡。或時躁擾不寧。

或腹痛狐疑。或頻頻叫喊。驗其舌下筋青。或下唇有黑白細點。是屬蟲也。宜先與椒梅丸。誘入蟲口。即以紫草承氣湯下之。或初發時便壯熱神昏。腹痛譫語。舌刺如芒。或氣粗便閟。狂叫悶亂。是屬食也。急投大承氣湯。及三承氣選用。或因跌撲內傷。瘀血阻滯。譫語神昏。

喘脹衄血者。桃核承氣湯。或有身無大熱。見點細白如喑。氣怯無力。目閉無神。面色及唇反鮮澤嬌豔。光彩倍常。是氣虛無陽。肺胃之精華渙散於外也。然此亦不多見。惟豢養柔脆者間或有之。若非峻用人參二三兩。生耆兩許。佐以升麻、五味。續續灌下。烏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而振起之耶。

其證之屬實而閉者。竭力圖之。可全十之半。屬虛而閉者。則與秦越人起虢太子不異。可知造化樞機在掌握間。豈可拘於尋常例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