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四 (2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5)

1.

經云。邪入於陰則喑。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無音。失音大都不越於肺。然須以暴病得之。為邪鬱氣逆。久病得之。為津枯血槁。蓋暴喑總是寒包熱邪或。本內熱而後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並宜辛涼和解。稍兼辛溫散之。

消風散用薑汁調服。緩緩進之。或只一味生薑汁亦可。冷熱嗽後失音尤宜。若咽破聲嘶而痛。是火邪遏閉傷肺。昔人所謂金實不鳴。金破亦不鳴也。古法用清咽寧肺湯。今改用生脈散合六味丸作湯。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肥人痰濕壅滯。氣道不通而聲喑者。二陳導痰開滌之。

一切滋補。皆為禁劑。至若久病失音。必是氣虛挾痰之故。宜滋肺腎之化源。非生脈散下都氣丸不可。凡咽乾聲槁者。潤肺為主。生脈散合異功散。若膈內作痛。破瘀為先。代抵當丸最妥。更有舌喑不能言者。亦當分別新久。新病舌喑不能言。必是風痰為患。類中風例治之。

若肥人舌短不能言。或舌根強硬。導痰湯為主。若久病後。或大失血後。舌萎不能言。大虛挾寒例治之。要在臨證審察病因無誤。然中風暴病失音。多緣少陰真氣久虛而得。更兼遺尿五絕證見。不可治矣。若冬月咳嗽。寒痰結於咽喉。語聲不出者。此寒氣客於會厭。故卒然而喑也。

麻杏甘石湯。或古今錄驗續命湯選用。若失音不語。已經發散潤肺而不應者。生脈散。並童真丸噙化之。若咳喘氣促。而胸中滿悶。聲喑不出者。肺胃氣燥。不能祛散餘邪也。紫菀散主之。亦有叫罵聲嘶而喉破失音者。十全大補湯。若肺氣虛寒。為厲風所傷。喘咳聲嘶。或先傷熱。

而寒鬱熱邪聲喑不出者。千金酥蜜膏。又咽痛起於四五日間。或因咳劇而得。或多稠痰結痰而咽喉上齶腫痛。其聲雖啞而尚有音破濁。脈大緩而右寸尤甚。此熱結於肺也。宜用辛涼之劑。如桔梗湯加蔥白、香豉、荊芥、薄荷。兼有風寒客邪。更須桂枝、芍藥、薑、棗、膠飴之類。

並以姜蜜制黃柏噙之。慎不可驟用斂降之藥。若暴啞聲不出。咽痛異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無痰。或清痰上溢。脈多弦緊。或數疾無倫。此大寒犯腎也。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之。並以蜜製附子噙之。慎不可輕用寒涼之劑。二證寒熱天淵。不可不辨也。胎前產後失音。

另詳本門。

石頑治西客王如嵩。觸寒來蘇。忽然喘逆聲喑。咽喉疼腫。察其形體豐盛而飲啖如常。切其脈象浮軟而按之益勁。此必寒包熱邪。傷犯肺絡也。遂以麻杏甘石湯。加半夏、細辛。大劑葳蕤。二服喘止聲出。但呼吸尚有微疼。更與二陳、枳、桔、葳蕤之類。調理而安。

王惟一數年前雖有血證。而年壯力強。四月間忽患咳嗽。服發散藥後。痰中見血數口。繼服滋陰藥過多。遂聲颯而啞。時覺胸中氣塞。遷延月餘。乃兄勤中鼎中。邀余往診。脈雖沉澀。而按之益力。舉之應指。且體豐色澤。絕非陰虛之候。因論之曰臺。翁之聲啞。是金實不鳴。

白話文:

標題:[聲音嘶啞]

內容: 古醫書提到,當邪氣侵入人體陰部時,會導致聲音嘶啞。人們突然無法發出聲音,通常是因爲寒氣侵襲了喉嚨部位,導致喉嚨無法正常開合,因此無法發出聲音。失聲的情況大多與肺有關,如果是突然生病而失聲,可能是因爲邪氣鬱結,氣逆所致;如果是長期疾病後失聲,可能是體內津液乾涸,血液枯竭的結果。一般來說,突然失聲總歸是由寒氣包裹熱邪,或是內有熱氣後受寒,或是先感受外邪後食用寒涼食物,這些情況都應使用辛涼和解的方法,稍微加上一些辛溫散寒的藥物。

消風散可用薑汁調服,慢慢服用,或者單用生薑汁也可以,對於感冒咳嗽後的失聲特別適用。如果咽喉疼痛,聲音嘶啞,這是火邪閉塞傷害肺部的症狀,古人所說的“金實不鳴,金破亦不鳴”就是這個意思。古時候的療法會用清咽寧肺湯,現在則推薦用生脈散和六味丸煎成湯藥,這被稱爲“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意思是增強體內水分以控制過旺的陽氣。肥胖人士因爲痰溼阻塞氣道而聲音嘶啞,應該使用二陳導痰開滌之法。

所有滋補藥物,在這種情況下都是禁忌。至於長期疾病導致的失聲,一定是氣虛夾雜痰溼的原因,應滋補肺腎,非生脈散配都氣丸不可。凡是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的人,主要治療方法是滋潤肺部,可以使用生脈散配合異功散。如果膈肌內部疼痛,首先應破瘀,代抵當丸是最合適的。還有些人舌頭無法說話,也要區分新舊疾病。新病導致的舌頭無法說話,通常是風痰引起,按照中風治療。

如果是肥胖人士舌頭短小無法說話,或者舌根僵硬,應以導痰湯爲主。如果在長期疾病後,或者大量出血後,舌頭萎縮無法說話,按照大虛挾寒的案例治療。關鍵在於臨牀診斷時要準確判斷病因。然而,中風突然發病導致的失聲,多數是因爲少陰真氣長期虛弱所致,如果伴隨遺尿等五種絕症症狀,就無法治療了。如果冬天咳嗽,寒痰凝結在咽喉,導致無法說話,這是因爲寒氣侵襲會厭部位,所以突然失聲。

麻杏甘石湯或古今錄驗續命湯可選其一。如果失聲無法說話,已經嘗試發散潤肺藥物但無效,可以用生脈散,並用童真丸含化。如果咳嗽喘息,胸悶,聲音嘶啞,無法說話,這是因爲肺胃氣燥,無法驅散剩餘的邪氣,可以使用紫菀散。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爲大聲喊叫聲音嘶啞,喉部受損失聲,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如果肺氣虛寒,被厲風傷害,喘咳聲音嘶啞,或者先受熱傷,然後寒氣鬱結熱邪導致聲音嘶啞,無法說話,可以用千金酥蜜膏。如果咽喉疼痛在發病四五天後出現,或者因爲劇烈咳嗽導致,或者因爲濃痰結聚導致咽喉上顎腫痛,聲音雖然嘶啞但還能發出聲音,脈搏大而緩,尤其是右手寸脈更嚴重,這是肺部有熱結,應該使用辛涼藥物,如桔梗湯加蔥白、香豉、荊芥、薄荷,如果同時有風寒邪氣,還需要加入桂枝、芍藥、姜、棗、膠飴等藥物。

並以姜蜜制黃柏含服,切記不可立即使用收斂下降的藥物。如果突然失聲,咽喉異常疼痛,突然發作,或者想咳嗽卻無法咳嗽,或者沒有痰,或者清痰上湧,脈搏多爲弦緊,或者快速無序,這是大寒侵犯腎臟,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溫補,同時用蜜制附子含服,切記不可輕率使用寒涼藥物。這兩種情況,一個屬於寒證,一個屬於熱證,天差地別,不可不分辨清楚。孕婦產前產後失聲,另有詳細說明。

石頑治療西方客人王先生,因寒冷來蘇,突然喘息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腫脹。觀察他的體型豐盛,飲食正常,切脈象浮軟,按壓更有力。這必定是寒氣包裹熱邪,傷害肺絡。於是用麻杏甘石湯加半夏、細辛,大劑量葳蕤。兩劑後喘息停止,聲音恢復。只是呼吸還有輕微疼痛,再給予二陳、枳、桔、葳蕤之類藥物調理,最終康復。

王惟一幾年前雖有血證,但年輕力壯,四月份突然患咳嗽,服用發散藥後,痰中有數口血。繼而服用過多滋陰藥,聲音沙啞。當時感覺胸部氣塞,拖延一個月後,哥哥勤中鼎中邀請我去診視。脈象雖沉澀,但按壓更有力,舉之應指,且體態豐滿,面色光澤,絕對不是陰虛的表現。因此我說,王先生的聲音嘶啞,是金實不鳴,而不是金破不鳴。因此開了導痰湯加人中黃、澤瀉的方子,專門滌痰。四劑後,痰中有幾塊紫黑色血塊,聲音逐漸恢復,沙啞未除。再以秋石兼人中黃,棗肉丸服,經過一個月聲音清朗,始終未曾使用清理肺氣,調養營血的藥物。

飛疇治療郭代工,中午少吃糉子,疲倦腹瀉,使用消化藥物無效。因爲上廁所時摔倒,即刻昏迷不醒。數日後請我診視,六脈虛弱幾乎脫落,右臂無法轉動,聲音嘶啞聽不到。有人要用大黃消化藥物,我急忙阻止,這是脾肺虛弱,怎能承受這種藥物。即使有合適藥物,恐怕胃氣耗盡,怎麼能發揮藥力。只有粥飲參湯,才最爲合適。所謂漿粥入胃,則虛弱者得以生存。於是確實遵守我的建議調理,腹瀉停止,神志安寧,聲音逐漸恢復而甦醒。能夠進食後,也只用獨參湯調理,不吃藥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