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一 (8)
卷一 (8)
1. 中風(類中匯入)
陽氣不得宣行故也。又金匱云。極寒傷經。極熱傷絡。則知經受寒而急。則絡必熱而緩。即素問大筋軟短。小筋弛長之謂也。凡口之喎。灸地倉。目之斜。灸承泣。苟不效。當灸人中。去氣虛風入則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氣為風邪所陷。故宜灸。經曰。陷下者灸之。
至於用藥。宜潤燥。則風自息。古法用大秦艽湯。今改用十全大補。尤妥。又曰。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經急。則口目為僻。眥急不能卒視。又口眼喎斜。須分左右。蓋邪盛則急。正虛則緩。左急者。屬血中有邪。舒筋三聖散加薑、棗。病久氣虛者。去延胡索加人參。名參歸三聖散。
易人參者以正虛不勝耗血之品。故借陽生陰長之力。流動經脈。勿疑左半屬血。不當用參以助其氣。右急者。屬氣分受邪。八味順氣散去青皮加羌活。又法。桂枝三兩。酒煎濃液。以布漬之。左喎搭右。右喎搭左。若口眼喎斜而一臂不仁者。千金附子散。
口噤不開,千金謂之風懿。經云。足陽明頷頰之脈急。則口噤不能開。肝風乘胃故也。皂莢、乳香、黃耆、防風煎湯熏之。然須大作湯液。如蒸如霧。乃得力耳。風邪乘虛。入其筋則攣。故令口眼喎斜。牙關急而口噤也。秦艽升麻湯。風寒客於會厭。卒然無音。虛則地黃飲子。
痰則滌痰湯。實則涼膈散加犀角、黃連。一法。南星、半夏為末。擦其牙齦。鬱金、藜蘆搐鼻。
痰涎壅盛,此證宜先吐之以稀涎散。後用星香、二陳、導痰、滌痰之類。蓋治痰以順氣為先也。挾虛者。必用參、耆、竹瀝。挾寒者。加桂、附、薑汁。上盛下虛。痰涎壅盛者。六君子加星、香。送黑錫丹。
語言謇澀,經曰。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是動則病舌本強。又心之別脈。系舌本。又曰。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循喉嚨。挾舌本。又曰。所謂入中為喑者。陽盛已衰。故為喑也。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千金云。心脾二臟受風邪。舌強不得語者。
獨活湯。專治風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嚲曳。腎虛而腎絡與胞絡內絕。不通於上則喑。腎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則不能言。二絡不通於下。則痱厥矣。急宜地黃飲子。庶可挽回一二。如脾土不足。痰涎壅盛而謇澀者。是痰火壅塞上竅。氣虛不能上營。則舌機不轉。宜六君子加星、香、菖、遠、枳實、竹茹。
若口眼喎斜不能言。遇風寒則四肢拘急。脈浮而緊。此手足陽明經虛風所乘。秦艽升麻湯。若口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屬腎氣虛弱。名曰痱證也。地黃飲子。卒然暈倒。口眼喎斜。口角流涎者。氣虛挾痰也。六君子加秦艽、天麻、薑汁、竹瀝。血弱舌痿不能言。手足不能舉。
十全大補湯。風熱上壅。痰盛不能言。涼膈散加菖蒲、遠志、辰砂。驚痰堵塞。舌本強硬。語言不正。正舌散加薄荷。舌麻語澀不能言。省風湯加沉香。脾緩舌強不能言。半身不遂。解語湯。脈虛無力。加參、苓、白朮。心血衰少。驚悸不能言。得之於暴者。祛風定志湯。血衰心失滋養。
白話文:
中風(類中匯入)
這是因為陽氣無法正常運行所導致的。另外,《金匱要略》提到:「極度寒冷會傷害經脈,極度熱會傷害絡脈。」由此可知,當經脈受寒而變得拘急時,絡脈必定會因熱而變得鬆弛。這就是《素問》所說的「大筋軟而短,小筋弛而長」的意思。
凡是口角歪斜,就灸地倉穴;眼睛斜視,就灸承泣穴。如果沒有效果,就應當灸人中穴。若因氣虛風邪入侵導致偏癱,使氣無法上達也無法下泄,真氣被風邪所困,就應該用艾灸治療。醫書說:「陷下的地方要用灸治療。」
至於用藥方面,應當以滋潤乾燥為原則,這樣風邪自然會平息。古代的方法是用大秦艽湯,現在改用十全大補湯,更加妥當。另外,有人說:「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的經脈拘急,就會導致口眼歪斜,眼角緊張無法正常轉動。」又說,口眼歪斜必須分清左右。一般來說,邪氣盛就會使經脈拘急,正氣虛就會使經脈鬆弛。左側拘急,屬於血中有邪,可以用舒筋三聖散加上薑、棗。若是久病氣虛,就去除延胡索,加上人參,稱為參歸三聖散。
之所以用人參,是因為正氣虛弱,無法承受耗血的藥物。因此,要借助陽氣來促進陰氣的生長,使經脈運行通暢。不要懷疑左側偏癱是屬於血的問題,而不該用人參來幫助氣的運行。右側拘急,屬於氣分受邪,可以用八味順氣散,去除青皮,加上羌活。還有一種方法,用桂枝三兩,用酒煎成濃液,再用布浸泡後敷在患處,左側歪斜敷在右側,右側歪斜敷在左側。如果口眼歪斜,並且一隻手臂麻木不仁,可用千金附子散。
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千金方稱之為「風懿」。醫書說:「足陽明經的頷頰經脈拘急,就會導致嘴巴緊閉無法張開」,這是因為肝風侵襲胃部所導致。可以用皂莢、乳香、黃耆、防風煎湯熏蒸,但必須大量煎煮,像蒸氣和霧氣一樣,才能發揮效力。風邪趁虛而入,侵入筋脈就會導致拘攣,所以會出現口眼歪斜、牙關緊閉、嘴巴無法張開的症狀。秦艽升麻湯可以治療風寒侵襲會厭,導致突然失聲的症狀。若是虛證,可用地黃飲子。
痰多就用滌痰湯。實證就用涼膈散,加上犀角、黃連。另一種方法,可以用南星、半夏磨成粉末,擦在牙齦上。或者用鬱金、藜蘆刺激鼻子,使之打噴嚏。
痰涎壅盛,這種症狀應當先用稀涎散吐出痰涎,然後再用星香、二陳湯、導痰湯、滌痰湯等藥物。治療痰的原則是先理順氣機。若夾雜虛證,必須用人參、黃耆、竹瀝。若夾雜寒證,可以加桂枝、附子、薑汁。若屬於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南星、木香,並服用黑錫丹。
說話困難,醫書說:「足太陰經的經脈,連接舌根,散布於舌下。此經脈發生病變,就會導致舌根強硬。」又說,心經的支脈,也連繫舌根。又說,「足少陰經的經脈,其直行的部分,會沿著喉嚨向上,夾著舌根。」又說:「所謂因內虛而導致失聲,是陽氣過盛後衰退,所以會失聲。內在虧虛而導致昏厥,就會出現失聲或偏癱的症狀。」這屬於腎虛。少陰經氣不到達,就會昏厥。千金方說:「心脾二臟受到風邪侵襲,導致舌頭強硬不能說話。」
獨活湯專門治療風懿引起的失語,以及四肢不協調、手腳拖曳的症狀。腎虛導致腎絡與胞絡內閉,無法與上方連通,就會導致失語。腎脈無法沿著喉嚨上行,夾著舌根,就不能說話。兩條經絡若無法與下方連通,就會導致偏癱或昏厥。應當立即用地黃飲子,或許可以挽回一些。若是脾土不足、痰涎壅盛而導致說話困難,這是由於痰火壅塞上竅,氣虛無法上行滋養,使得舌頭活動不靈活。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南星、木香、菖蒲、遠志、枳實、竹茹。
如果口眼歪斜且不能說話,遇到風寒會四肢拘急,脈象浮緊,這是手足陽明經虛,受到風邪侵襲,可以用秦艽升麻湯。如果失語且雙腳無力,屬於腎氣虛弱,稱為「痱證」,可以使用地黃飲子。若是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屬於氣虛夾雜痰,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秦艽、天麻、薑汁、竹瀝。若屬於血虛,導致舌頭萎軟不能說話,手腳無力,可以用十全大補湯。若屬於風熱上壅,痰盛不能說話,可以使用涼膈散,加上菖蒲、遠志、辰砂。若是驚嚇引起的痰堵塞,導致舌頭強硬,說話不清,可以用正舌散,加上薄荷。若是舌頭麻木,說話困難,可以用省風湯,加上沉香。若是脾氣虛弱,導致舌頭強硬不能說話、半身不遂,可以用解語湯。若脈虛無力,可以加人參、茯苓、白朮。若是心血衰少,導致心悸而不能說話,是因為突然發病所致,可以用祛風定志湯。血衰而心失滋養,也會導致無法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