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中風(類中匯入)

內邪已除。而語言謇澀。半身不遂。未能即愈。以六君子加黃耆、桂心、歸、芍。久久服之。營衛自和。即古所稱大藥也。因脾胃虛而四肢不舉者。慎不可雜以風藥。風熱痰盛者。但加薑汁、竹瀝。肥人多濕痰。少加製附子行經。病在半表半裡。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

知為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語言。古法用大秦艽湯。然不若十全大補、大建中、人參養榮選用。腎臟虛熱生風。天麻丸。大抵治風之法。初得之便當順氣。及其久也。即當治血。若先不順氣。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羌、防、天麻輩。吾未見其能治也。

然順氣之藥則可。破氣降氣之藥則不可。若老人虛人。治須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虛其衛。多下則損其營。宜治在經。當以大藥養之。凡治風須分陰陽。陰中者。面色青。或白或黑。痰喘昏亂。眩暈多汗。甚者手足厥冷。陽中者。面色赤。唇焦。牙關緊急。上視強直。掉眩煩渴。

陰中危者多見脫證。宜三生飲倍加人參及竹瀝、薑汁灌之。陽中劇者多見閉證。若初中痰涎壅盛。昏憒不省。語言謇澀。瘛瘲不遂。一切痰氣閉塞。牛黃清心丸。若暴中神昏不語。痰塞心包。口角涎流。煩熱氣急。一切痰熱閉遏。清心牛黃丸。寒熱互結。痰氣壅塞。局方至寶丹。

然中氣之證。亦多卒倒昏迷。不省人事。不可誤用牛黃丸。宜蘇合香丸。薑湯調化灌之。抉口不開。不可進藥。以細辛、牙皂為末。吹鼻取嚏即蘇。無嚏不治。痰涎壅盛者宜吐之。用稀涎散三四錢。溫水調灌。不大嘔吐。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即蘇。或橘紅一味。大劑煎湯灌之。

即吐。凡中風。或未蘇。或已蘇。或初病。或久病。忽然吐紫紅色者死。卒然中倒。輕者即時甦醒。重者不省人事。慎不可以滴水入喉。入則其涎永繫於心絡不去。即成廢人。俟稍甦醒。察其有表證。小續命湯加減。痰涎壅盛而脈數有熱。省風湯。痰逆嘔泄而脈沉厥冷。大省風湯。

不效。頑痰愈盛。或轉增困重。三生飲。肥人多有中病。以其氣盛於外。而歉於內也。元氣素弱。或遇勞役嗜欲而卒然厥僕。狀類中風。手必撒。口必開。非大劑參、耆。豈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亦有不僕。而但舌強語澀痰壅。口眼喎斜。肢體不遂者。作中風治必殆。六君子湯加天麻、薑汁、竹瀝治之。

中後體虛有痰。亦用上法。中而口眼喎斜。先燒牙皂煙燻之以逐外邪。次燒乳香薰之以順血脈。若前證多怒。此風動肝氣。宜小續命加羚羊角。熱渴。去附子加秦艽。恍惚錯語。加茯神、遠志。不得睡。加熟棗仁。不能言。加竹瀝。脈虛無力。去麻黃加茯苓。口眼喎斜耳鼻常靜。

故風息焉。口目常動。故風生焉。風淫則血液衰耗。無以榮筋。故筋脈拘急。口目為僻。靈樞云。足陽明之筋病。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按左寒右熱。則左急而右緩。右寒左熱。則右急而左緩。蓋左中寒。則逼熱於右。右中寒。則逼熱於左。

白話文:

中風(類似中風的狀況)

體內的邪氣已經清除,但是仍然出現說話不清楚、半身不能動彈等後遺症,無法立刻痊癒。這時候可以使用六君子湯,並加入黃耆、桂心、當歸、芍藥等藥材,長期服用,可以調和身體的氣血,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大藥」。如果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四肢無力的情況,絕對不能使用治療風邪的藥物。如果患者是風熱痰盛,可以加入薑汁、竹瀝等藥物。肥胖的人常常有濕痰,可以少量加入製附子來疏通經絡。如果病情介於表裡之間,外表沒有六經的症狀,內也沒有大小便的阻礙,

這表示是血虛不能滋養筋脈,導致手腳不能活動、舌頭僵硬不能說話。古時候使用大秦艽湯治療,但不如使用十全大補湯、大建中湯、人參養榮湯來選擇使用。如果是腎臟虛熱產生風邪,可以使用天麻丸。總體來說,治療風邪的方法,剛開始應該先調理氣機,等到病久了,就應該治療血虛。如果一開始不調理氣機,就使用烏頭、附子等峻猛藥物,又沒有活血,只是使用羌活、防風、天麻等藥物,我認為是無法治癒的。

然而,順氣的藥物可以使用,但是破氣、降氣的藥物就不能使用。如果是老人或體虛的人,治療時應該盡量減少發汗,也應該少用攻下的藥物,因為多汗會耗損衛氣,多用攻下藥會損傷營血。應該從經絡入手來治療,用大藥來滋養身體。凡是治療中風,必須區分陰陽。如果是陰中風,患者臉色會呈現青色、白色或黑色,痰多喘息、神志昏亂、頭暈多汗,嚴重時會手腳冰冷。如果是陽中風,患者臉色會呈現赤色,嘴唇乾裂、牙關緊閉、眼睛向上翻、頭暈、煩躁口渴。

陰中風危急時,常常會出現脫證,可以使用三生飲,並加倍人參、竹瀝、薑汁灌服。陽中風嚴重時,常常會出現閉證。如果剛發病時痰涎壅盛、昏迷不醒、說話不清、抽搐、肢體不能動彈,一切都是痰氣閉塞,可以使用牛黃清心丸。如果是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痰塞心包、口角流涎、煩躁氣喘,一切都是痰熱閉塞,可以使用清心牛黃丸。如果是寒熱交錯、痰氣阻塞,可以使用局方至寶丹。

然而,中氣的症狀,也常常會突然昏倒、昏迷不醒,不能誤用牛黃丸。應該使用蘇合香丸,用薑湯調開灌服。如果牙關緊閉、無法張口,不能給予藥物,可以使用細辛、牙皂磨成粉末,吹入鼻中,打噴嚏就會甦醒,沒有打噴嚏就無法治療。如果痰涎很多,應該設法吐出來,可以使用稀涎散三四錢,用溫水調開灌服,不一定需要完全嘔吐出來,只要稍微讓涎水從嘴角流出就會甦醒。或者單獨用橘紅,煎煮一大碗湯灌服,也會吐出來。凡是中風,無論是尚未甦醒、已經甦醒、剛發病或病很久,如果突然吐出紫紅色的血就表示快要死了。突然昏倒,輕微的會立刻醒過來,嚴重的會昏迷不醒,絕對不能滴水入口,如果滴入水,痰涎會永遠堵在心絡,無法清除,就會變成殘廢。等到稍微甦醒,觀察是否有表證,可以使用小續命湯加減。如果痰涎很多,脈搏快且有熱象,可以使用省風湯。如果痰逆嘔吐、脈沉而四肢冰冷,可以使用大省風湯。

如果沒有效果,頑痰反而增多,病情轉重,可以使用三生飲。肥胖的人常常會中風,因為他們的氣盛於外,卻不足於內。原本元氣就虛弱,或是因為勞累、慾望過度而突然昏倒,症狀類似中風,手必定會鬆開,嘴巴必定會張開,必須使用大劑量的人參、黃耆,才能將元氣從虛無縹緲之處拉回來。也有人不昏倒,只是舌頭僵硬、說話不清、痰多、口眼歪斜、肢體不能動彈,如果當作中風來治療,必定會危險。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入天麻、薑汁、竹瀝來治療。

中風後身體虛弱有痰,也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中風導致口眼歪斜,應該先用燒過的牙皂煙熏,以驅除外邪,然後用燒過的乳香熏,以疏通血脈。如果先前症狀是常常發怒,這是風邪觸動肝氣,應該使用小續命湯,加入羚羊角。如果發熱口渴,應該去除附子,加入秦艽。如果神志恍惚、說錯話,應該加入茯神、遠志。如果無法入睡,應該加入炒棗仁。如果不能說話,應該加入竹瀝。如果脈虛無力,應該去除麻黃,加入茯苓。口眼歪斜如果耳鼻沒有異常活動,表示風邪已經平息。如果口眼常常活動,表示風邪仍然存在。風邪過盛,就會導致血液衰退,無法滋養筋脈,因此筋脈拘急、口眼歪斜。《靈樞》說,足陽明經的筋發生疾病,臉頰筋脈受寒會變得緊繃,牽引臉頰使嘴巴歪斜;受熱則筋脈鬆弛,無法收縮,因此嘴巴歪斜。按照左寒右熱的原則,左邊會緊繃而右邊會鬆弛,右寒左熱則右邊會緊繃而左邊會鬆弛。大概是左邊受寒,就把熱逼到右邊,右邊受寒就把熱逼到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