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一 (14)
卷十一 (14)
1. 失音
舌者音聲之機也。喉者音聲之關也。小兒卒然無音者。乃寒氣客於會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開闔不致。故無音也。若咽喉聲音如故。而舌不能轉運言語。則為舌喑。此乃風冷之邪客於脾絡。或中舌下廉泉穴所致。若舌本不能轉運言語而喉中聲嘶者。則為喉喑。此亦風痰阻塞。
使氣道不通。故聲不得發。而喉無音也。大抵此證多有稟賦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遺兒。熏閉清道。不能言者。有驚風中風不能言者。若遺熱與津液耗者。七味白朮散。清氣不升者。補中益氣湯。稟賦不足與虛火傷肺者。地黃丸。若仰首咳嗽。肢體羸瘦。目白睛多。
白話文:
舌頭是發出聲音的器官,喉嚨是聲音通過的關卡。如果小孩突然失聲,是因為寒氣侵襲會厭,導致會厭無法活動,聲音無法發出也無法往下傳遞,所以就沒有聲音了。如果喉嚨的聲音正常,但舌頭無法轉動說話,這就是舌喑,這是因為風寒之邪侵襲脾絡,或者侵襲舌下廉泉穴所致。如果舌頭無法轉動說話,而喉嚨裡有沙啞的聲音,這就是喉喑,這是因為風痰阻塞,導致氣道不通暢,所以聲音無法發出,喉嚨就沒有聲音了。
總之,這種病症大多是先天體質不足,導致不能說話的。有些是因為母親在哺乳期間五志之火遺傳給孩子,阻塞了清氣通道,導致不能說話的。有些是因為受驚風或中風而不能說話的。如果孩子有遺留的熱氣和津液虧損,可以用七味白朮散來治療;如果清氣不能上升,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先天體質不足,或者虛火傷肺,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如果孩子仰頭咳嗽,身體瘦弱,眼白多,可以使用上述藥物來治療。
或兼解囟呵欠咬牙等證。悉屬腎虛。非地黃丸加鹿茸、遠志不能治也。若吐瀉後。或大病後。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咽物者。非失音。乃胃氣不能上升。地黃丸與補中益氣湯兼服。
白話文:
或者伴隨解囟、呵欠、咬牙等症狀,這些都屬於腎虛,不是用地黃丸加上鹿茸、遠志才能治好。如果是在吐瀉之後,或大病之後,雖然有聲音卻不能說話,又能吞咽食物,這就不是失音,而是胃氣不能上升,要服用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一起治療。
2. 咬牙
小兒寤寐。不時咬牙及齧乳者。雖多屬驚。然所致各有不同。惟齧乳驚搐者。抱龍丸。若發熱飲水。叫哭而搐者。心經實熱也。瀉心湯。睡困驚悸。合目而臥者。心經虛熱也。導赤散。面青目札。呵欠項強煩悶者。肝經實熱也。柴胡清肝散。手循衣領。及亂捻物者。肝經虛熱也。發搐目青面赤。肝經風熱也。並宜六味丸。
白話文:
小兒夜裡睡覺時,常常咬牙或咬乳頭,雖然大多是受驚嚇所致,但原因各不相同。
如果孩子咬乳頭,並且伴隨抽搐,則可以用抱龍丸治療。
如果孩子發燒、喝水、哭叫並抽搐,則屬於心經實熱,可以用瀉心湯治療。
如果孩子睡覺時昏沉,容易驚悸,閉著眼睛睡覺,則屬於心經虛熱,可以用導赤散治療。
如果孩子臉色發青、眼睛緊閉、打呵欠、脖子僵硬、煩躁,則屬於肝經實熱,可以用柴胡清肝散治療。
如果孩子用手抓衣領,或胡亂擺弄東西,則屬於肝經虛熱。
如果孩子抽搐、臉色發青、面頰發紅,則屬於肝經風熱,可以用六味丸治療。
3. 夜啼驚啼
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熱。夜屬陰。陰勝則脾臟之寒愈盛。脾為至陰。喜溫而惡寒。寒則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得燈火。其啼便止。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亦曰胎寒。益黃散加鉤藤。若見燈愈啼者。心熱也。心屬火。見燈則煩熱內生。兩陽相搏。故仰身而啼。
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氣熱。導赤散加黃連、麥冬。若面色白而黑睛少。屬腎氣不足。至夜陰虛而啼也。宜用六味丸。因驚者。參客忤驚啼治之。驚啼者。邪氣乘心也。哭而多淚。是驚也。啼而無淚。是痛也。若因心火不足而驚啼者。秘旨安神丸。心火熾盛。導赤散。木火相搏。
加柴胡、梔子。肝血不足。六味丸。
白話文:
夜啼的兩種原因:
夜啼分為兩種:
一是脾寒: 夜晚屬陰,陰氣盛則脾臟的寒氣更盛。脾臟為至陰之臟,喜溫惡寒,寒氣入侵則腹部疼痛,因此孩子會彎腰哭泣。靠近燈火時,哭聲會停止,因為燈火溫暖驅散了寒氣。這種情況的孩子,面色青白、手腳腹部冰冷,不願意吃奶或食物,也稱為胎寒。可服用益黃散加鉤藤治療。
二是心熱: 若孩子看到燈火反而哭得更厲害,則表示心熱。心臟屬火,見到燈火會使內心煩熱,兩陽相搏,因此孩子會仰頭哭泣。這種情況的孩子,面色發紅、手腳腹部溫暖,口氣熱。可服用導赤散加黃連、麥冬治療。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腎氣不足: 若孩子面色蒼白、眼珠黑白分明,屬於腎氣不足,到了晚上陰氣虛弱,也會哭鬧。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六味丸治療。
如果孩子是因為受驚而哭鬧,則需要根據客忤驚啼的治療方法。 驚啼是邪氣入侵心臟導致的。哭泣時眼淚多,是受驚嚇的表现;哭泣時沒有眼淚,则是疼痛的表现。
針對心火不足而引起的驚啼,可以使用秘旨安神丸。 若是心火熾盛,則可以使用導赤散治疗。木火相搏則需根據具體情況治療。
4. 喜笑不休
經曰。神有餘則笑不休。又曰。在臟為心。在聲為笑。在志為喜。又火太過為赫曦。赫曦之紀。其病笑謔狂妄。又云。少陰所主為喜笑。又云。精氣並於心則喜。此數者皆言屬心火也。先用瀉心湯治其心火。次與六味丸滋其腎水。太僕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扁鵲云。其人唇口赤色者可治。
青黑者死。若腎水虧涸。不勝心火。而喜笑不休。尋作不安之態者。六味地黃丸。肝木過盛。上挾心火。而喜笑不休者。柴胡清肝散。余兼別證各從其類而參治之。
白話文:
經書上說,神氣旺盛就會不停地笑。心臟主宰著喜悅的情緒,笑聲是心臟的表現,喜悅是心志的體現。過盛的火氣會導致人狂妄放肆、不停地大笑。少陰經主掌著喜笑,精氣集中於心臟則會感到喜悅。這些都說明了喜笑與心火有關。因此,首先要服用瀉心湯來清瀉心火,之後再用六味丸滋養腎水。太僕認為,補益腎水可以抑制心火。扁鵲說,嘴唇和嘴巴呈紅色可以治療,而呈青黑色則難以挽回。如果腎水虧損無法抑制心火,就會不停地笑,並且出現不安的狀態,此時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治療。如果肝木過盛,向上影響心火,也會導致不停地笑,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其他情況則根據具體的症狀對症下藥。
5. 循衣撮空
循衣撮空。皆由肝熱筋脈血枯而風引之。故手指為之撮斂也。宜確服六味丸。間有回生之功。亦有脾虛肝乘者。六君子加鉤藤、蠍梢。若肝經實熱。瀉青丸。蓋循衣撮空。皆病之敗證。求其實熱。十無一二。許叔微云。循衣撮空。皆神虛無主。非大劑獨參、保元。不能挽回。
虛寒。則十全大補、人參養榮、大建中溫補之。然亦有心包熱極所致者。王海藏治血脫。循衣撮空摸床。揚手搖頭。錯語失神。脈弦浮而虛。血脫內燥。熱之極也。氣粗鼻乾。此為難治。生地黃黃連湯。
白話文:
手指不停地抓衣服或空無一物,都是因為肝火旺盛,筋脈血枯,風邪入侵所致。因此手指才會出現蜷縮的現象。應該服用六味丸,間或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也可能因為脾虛肝盛,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鉤藤、蠍梢。若肝經實熱,則需服用瀉青丸。總之,抓衣服或空無一物都是病情的敗相。真正因為肝火旺盛而出現這種症狀的,十個人中可能只有一兩個。許叔微說,抓衣服或空無一物都是神氣虛弱,精神不濟,只有用大劑量的人參、保元湯才能挽回。
如果體虛寒,則需服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大建中湯溫補身體。但也有可能是心包熱極所致。王海藏治療血脫,患者抓衣服、摸床、揚手搖頭、說話顛三倒四、神志不清、脈象弦浮而虛,這都是血脫內燥,熱氣極盛的表現。呼吸急促、鼻腔乾燥,這就比較難治,需要服用生地黃黃連湯。
6. 壽夭
孫真人曰。兒初生。叫聲連延相屬者壽。聲絕而復揚急者不壽。啼聲散。不成人。啼聲深。不成人。臍中無血者好。臍小者。不成人。通身軟弱如無骨者不壽。鮮白長大者壽。生下目自開者。不成人。目視不正數動者。大非佳。汗血者。多危不壽。汗不流。不成人。小便凝如脂膏。
不成人。頭四破。不成人。常搖手足者。不成人。額上有旋毛者早貴。妨父母。兒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尻骨不成者。能踞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匐匍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臏骨不成者。能立而死。身不收者死。魚目者死。股間無生肉者死。頤下破者死。陰不起者死。
白話文:
孫真人說,嬰兒剛出生,哭聲連綿不斷的,長壽;哭聲斷斷續續,急促的,不長壽。哭聲散亂,不成人。哭聲深沉,不成人。肚臍沒有血的,好;肚臍小的,不成人。全身軟弱無骨的,不長壽。皮膚白皙,體型大的,長壽。出生眼睛就睜開的,不成人。眼睛不正,亂動的,不吉利。出汗帶血的,多危殆,不長壽。不出汗的,不成人。小便黏稠像油脂一樣的,不成人。頭骨有四個裂縫的,不成人。經常搖手搖腳的,不成人。額頭上有旋毛的,早貴,卻會妨礙父母。嬰兒出生後枕骨不完整的,能說話就會死。臀骨不完整的,能坐就會死。手掌骨不完整的,能爬就會死。腳跟骨不完整的,能走路就會死。膝蓋骨不完整的,能站立就會死。身體無法收縮的,會死。眼白像魚眼的,會死。大腿根部沒有肉的,會死。下巴破裂的,會死。陰莖不發育的,會死。
陰囊下白者死。赤者死。卵縫通達黑者壽。兒小時。識悟通敏過人者。多夭。大則項橐顏回之流也。小兒骨法。成就威儀。迴轉遲舒。稍費人精神鵰琢者壽。其預知人意。迴旋敏速者夭。大則楊修孔融之徒也。
張介賓曰。小兒之壽夭。其因有二。一則由於稟賦。一則由於撫養。夫稟賦為胎元之本。精氣之受於父母者也。撫養為居處寒溫。飲食飢飽之得失者也。凡少年之子多有羸弱。欲勤精薄也。老年之子多強壯者。欲少精全也。多飲者子多不育。蓋以酒濕亂精。則精半非真而濕熱勝也。
多欲者子多不育。以孕後不節。則泄母陰。奪養胎之氣也。此外如飢飽勞逸。五情六氣。無不各有所關。是皆所謂稟賦也。至於撫養之法。則俗傳有云。若要兒安。須帶飢寒。此言殊為未審。夫欲其帶飢者。恐飲食之過耳。過則傷脾而病生。寧使略飢。其猶庶幾。至若寒之一字。
白話文:
陰囊下方皮膚發白的人會死,發紅的人也會死。蛋縫通達且顏色發黑的人長壽。孩子年紀小時,如果理解力強、思緒敏捷,超過一般人,多半會夭折。長大後,則可能是像項橐、顏回那樣的人才。
小孩子的骨骼結構,如果成就威儀,行動遲緩,需要花費許多心思雕琢,則長壽。如果預知他人心思,行動敏捷,則會夭折,長大後,則可能是像楊修、孔融那樣的人才。
張介賓說,孩子是否長壽,原因有兩個:一是先天稟賦,一是後天撫養。先天稟賦是胎元之本,精氣由父母遺傳而來。後天撫養是指居住環境的寒暖、飲食的飢飽是否得當。
一般來說,少年之子多半體弱,這是因為精氣消耗過多。老年之子多半強壯,這是因為精氣消耗較少。經常飲酒的孩子容易不育,因為酒濕氣會混亂精氣,導致精氣不純,濕熱過盛。
性慾旺盛的孩子也容易不育,因為孕後不節制,會損耗母體陰氣,奪取養胎的精氣。除此之外,飢飽勞逸、五情六氣,都與孩子是否長壽有關,這些都是所謂的先天稟賦。
至於後天撫養的方法,俗話說:「若要兒安,須帶飢寒。」這句話是不妥的。想要讓孩子帶飢,恐怕是飲食過度,過度飲食會傷脾胃,導致生病。寧可讓孩子略微飢餓,還比較好。至於「寒」這個字,...
則大有關係。小兒以未成之血氣。嫩薄之肌膚。較之大人。相去百倍。顧可令其帶寒耶。嘗見新產之兒。多生驚搐。此為穩婆不慎。則風寒襲之。多致不救者此也。及其稍長。每多發熱。輕則為鼻塞咳嗽。重則為小兒傷寒。幼科不識。一概呼為變蒸。投藥致斃者此也。或寒氣傷臟。
則為吐瀉。或因寒生熱。則為驚為疳。種種變生。多由外感。雖稟體強盛不畏風寒者。亦所常有。但強者三之一。弱者三之二。傷熱者十之三。傷寒者十之七。況膏粱貧賤。氣質本是不同。醫家不能察。但知見熱攻熱。嬰兒不能言。病家不能辨。徒付之命。誠可嘆也。又有謂小兒純陽之體。
白話文:
這件事情關係重大。孩童因其血氣未成、肌膚稚嫩薄弱,與成人相比,相差百倍之多。怎麼可能讓他們受寒呢?我常看到新生兒,多半會驚厥抽搐,這是因為接生婆不慎,導致風寒入侵,許多都因此無法救治。等到孩子稍長一些,就更容易發燒。輕則鼻塞咳嗽,重則罹患小兒傷寒。許多幼科醫生不識此症,一律稱之為「變蒸」,胡亂投藥,結果導致孩子死亡。或者寒氣傷及內臟,則會嘔吐腹瀉;或者因寒生熱,則會驚厥或患上疳疾。這些種種變化,大多由外感風寒引起。即使體質強健,不畏風寒者,也難免會受到侵襲。強者佔三之一,弱者佔三之二,傷熱者佔十之三,傷寒者佔十之七。何况富貴貧賤,體質本就不同,醫生們不能察覺,只知道見熱就攻熱。嬰兒不會說話,病人家屬也無法辨別,只得任其死亡,實在令人嘆息。還有人說小孩純陽之體,……
故多宜清涼治之。此說尤為誤人。而王節齋又曰。小兒無補腎。謂男至十六而腎始充滿。既滿之後。妄用虧損。則可用藥補之。若受胎之時。稟之不足。則無可補。稟之原足。又何待補。嗚呼。此何說耶。夫小兒謂純陽者。以其陰氣未成。即腎虛也。或父母多欲而所稟水虧。
亦腎虛也。陰既不足。而不知補之。陰絕則孤陽亦絕矣。何謂無可補耶。殊不知錢氏六味地黃丸。專治小兒腎虛解顱。以其純陽無陰。故取崔氏八味丸。裁去桂、附。以獨補腎水也。此義惟薛立齋得之。惜乎世醫。多所未悟也。
白話文:
因此多用清涼之法治療。這種說法實在是誤導人。王節齋也說,小兒無需補腎。認為男子到十六歲腎氣才充盈,腎氣充盈之後,如果妄用虧損,則可以用藥物補腎。但如果孩子在受胎時,稟受不足,則無需補腎。如果孩子在受胎時,稟受充足,又何必補腎呢?唉,這是什麼說法呢?
小兒稱為純陽,是因為其陰氣未成,也就是腎虛。或者父母縱慾過度,孩子稟受的水氣不足,也是腎虛。陰氣不足,卻不知補之,陰氣耗竭,陽氣也會孤獨而絕。怎麼說無需補腎呢?殊不知錢氏六味地黃丸專治小兒腎虛解顱,因為小兒純陽無陰,所以取崔氏八味丸,去掉桂枝、附子,專門補腎水。這道理只有薛立齋明白,可惜世俗醫生大多沒有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