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23)
卷四 (23)
1. 肺癰
功效最速。宋人又有十六味桔梗湯。雖未盡善。亦可以備諸治之採用。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真養癰以待斃耳。明眼者辨治宜早也。
凡咳嗽吐臭稠痰。胸中隱痛。鼻息不聞香臭。項強不能轉側。咳則遺尿。自汗喘急。呼吸不利。飲食減少。脈數盛而芤。惡風毛聳。便是肺癰之候。蓋由感受風寒。未經發越。停留肺中。蘊發為熱。或挾濕熱痰涎垢膩。蒸淫肺竅。皆能致此。慎不可用溫補保肺藥。尤忌發汗傷其肺氣。 金匱云。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肺癰之脈。既云滑數。此復云微數者。非脈之有不同也。滑數者已成之脈。微數者初起之因也。初起以左右三部脈微。知衛中於風而自汗。左右三部脈數。為營吸其熱而畏寒。然風入衛。尚隨呼氣而出。不能深入。所傷者不過在於皮毛。以漸舍肺俞。而咳唾振寒。茲時從外入者。
從外出之易易也。若夫熱過於營。即隨吸氣深入不出而傷其血脈矣。衛中於風。得營中之熱留戀。固結於肺葉之間。乃致血為凝滯。以漸結為癰膿。是則有形之敗濁。必從瀉肺之法而下驅之。安在始萌不救。聽其膿成。而致肺葉腐敗耶。
咳逆上氣。時時唾濁。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火熱之毒。結聚於肺。表之裡之。清之溫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惟此無堅不入。聿成盪滌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忽諸。若因外感所觸而成。當取用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最佳。足可補仲景之未迨也。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吐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此上提之法也。癰結肺中。所以濁唾腥臭。乘其新造未固。提而出之。如其勢已入里。又當引之從胃入腸。此法殊不中用矣。所以宋人附以十六味桔梗湯。兼合葶藶瀉肺之意。外內合邪之治也。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此治肺癰吃緊之方也。肺中生癰不瀉其肺。更欲何待。然日久癰膿已成。瀉之無益。日久肺氣已索。瀉之轉傷。惟血結而膿未成。當亟以瀉肺之法奪之。若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為表證未罷。當先與小青龍湯一劑。後乃服之。
石頑曰。肺癰危證。乘初起時。極力攻之。庶可救療。金匱特立二方。各有主見。如患人平昔善飲嗜啖。痰濕漸漬於肺。宜皂莢丸。肥盛喘滿多痰。宜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補所不足。復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以治風寒客邪感觸發熱之證。葦莖湯以治心脾過勞。肺氣不化。水道不利之疾。
白話文:
《金匱要略》裡說:「如果病人咳嗽,氣息上逆,要如何從脈象判斷是肺癰?(肺癰)應該會有膿血,如果吐出來就會死亡,那脈象會是怎樣的呢?」醫生說:「寸口的脈象會是稍微弱且頻數。脈弱代表有風邪,脈頻數代表有熱邪。脈弱會導致出汗,脈頻數會導致畏寒。風邪侵犯衛分,會導致吸氣進不去;熱邪超過營分,會導致吸氣卻吐不出來。風邪傷害皮膚毛髮,熱邪傷害血脈。風邪停留在肺部,人就會咳嗽,口乾、喘氣、胸悶,喉嚨乾燥卻不會口渴,會吐出很多混濁的泡沫痰,時常發冷發抖。熱邪經過的地方,血液會凝結停滯,積聚成膿瘡。吐出來的痰像米粥一樣,在剛開始發病時還能救治,一旦化膿就沒救了。」
肺癰的脈象,前面說是滑數,這裡又說是微數,並不是脈象有不同。滑數是膿瘍已形成的脈象,微數是剛開始發病的原因。剛開始發病時,左右寸關尺三部脈象微弱,表示風邪侵犯衛分導致自汗;左右三部脈象頻數,表示熱邪侵犯營分導致怕冷。然而,風邪侵犯衛分,還會隨著呼氣排出,無法深入,傷害的只是皮膚毛髮,慢慢地侵犯到肺俞穴,才會咳嗽、吐痰、發抖。這個時候風邪是從外侵入,容易治療。如果熱邪超過營分,就會隨著吸氣深入體內,停留在體內傷害血脈。風邪侵犯衛分,得到營分熱邪的留戀,凝結在肺葉之間,導致血液凝結停滯,逐漸結成膿瘡。這是有形體的敗壞污濁之物,必須用瀉肺的方法來驅逐它,怎麼會在剛開始發病時不治療,等到化膿,導致肺葉腐爛呢?
咳嗽、氣息上逆、時常吐出混濁的痰、坐立不安無法入睡,可以用皂莢丸來治療。
火熱的毒邪在肺部聚集,不論用發汗、清熱、溫補都沒效果,堅硬難以攻破,只有皂莢這種藥物能無堅不摧,發揮盪滌的作用,不能因為藥物的微賤而忽略它。如果是因為外感風邪造成的肺癰,用《千金方》裡的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最好,可以彌補張仲景的不足之處。
咳嗽、胸悶發冷、脈象頻數、喉嚨乾燥卻不口渴、時常吐出混濁腥臭的痰,久而久之吐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就是肺癰,可以用桔梗湯治療。
這是向上提拉的方法。膿瘍結在肺中,所以會吐出混濁腥臭的痰。趁著膿瘍剛形成還沒穩固時,把它提拉出來。如果膿瘍已經深入體內,就要引導它從胃進入腸道排出。這個方法就沒有用了。所以後人附上十六味桔梗湯,兼顧葶藶子瀉肺的作用,是內外邪氣兼治的方法。
肺癰導致喘不過氣、無法躺臥,可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
這是治療肺癰最緊要的方子。肺中生膿瘍不瀉肺,還等什麼?但是,如果時間長了,膿瘍已經形成,瀉肺也沒用了;時間長了,肺氣已經虛弱,瀉肺反而會傷害肺氣。只有血液凝結、膿還沒形成時,才要趕緊用瀉肺的方法來奪取。如果全身和臉部浮腫、鼻塞、流清鼻涕,這是表證還沒解除,應該先用小青龍湯一劑,之後再服用瀉肺的藥。
石頑說:「肺癰是危險的病證,在剛開始發病時,要盡全力攻治,或許可以救治。《金匱要略》特別設立兩個方子,各有主見。如果患者平時喜歡喝酒吃肉,痰濕逐漸浸漬到肺部,適合用皂莢丸;如果身體肥胖、喘氣胸悶多痰,適合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方》補足不足之處,又設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來治療風寒客邪導致發熱的病證;葦莖湯則是用來治療心脾過度勞累、肺氣不化、水道不暢的疾病。
這些方子功效最快。後人又有十六味桔梗湯,雖然不是最好,但也足以備用。如果害怕藥性太強,而用溫和的方子,就真的是養著膿瘍等死了。有眼光的醫生應該及早辨證治療。
凡是咳嗽吐出臭稠的痰、胸口隱隱作痛、鼻子聞不到香臭、脖子僵硬無法轉動、咳嗽時會遺尿、自汗、喘氣急促、呼吸困難、食慾減少、脈象頻數且虛大、怕風、汗毛豎立,這就是肺癰的症狀。這是因為感受風寒,沒有發散,停留在肺中,蘊積發熱,或者夾雜濕熱痰涎污垢,蒸發浸淫肺竅,都會導致這種情況。千萬不能用溫補保肺的藥物,尤其忌諱發汗損傷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