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一 (12)
卷十一 (12)
1. 黃癉
夫人身之神。貴於臟而默用。見於外則內虛也。其證皆由脾氣有虧。運化失職。濕熱留於肌膚。發而為癉。錢仲陽所謂身痛背強。二便澀滯。遍身面目爪甲皆黃。小便褐色是也。治法。宜固脾為先。如專用克伐寬中淡泄利水之藥。則鮮有不致危者。若初生及百日之中。半旬之內。
不因病而身黃者。胃熱胎黃也。腹大食土。為脾疳。兼作渴冷飲。瀉黃散。小便不利。五苓散加茵陳。大便秘。茵陳蒿湯。病後發黃。肢體浮腫。白朮散。清便自調。肢冷嗜臥。益黃散。身淡黃白。理中丸加茵陳。身熱膈滿。肌膚面目皆黃。瀉黃散加枳殼、生薑。若閉目壯熱。
白話文:
婦女的身體如同神明般珍貴,要注重內臟的保養,保持沉默不妄動,若外表出現虛弱的現象,內裡必然虛弱。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脾氣虧損,運化失調,濕熱停滯於肌膚,導致黃疸。錢仲陽所說的身體疼痛、背部僵硬、大小便不通暢、全身、臉色、指甲都泛黃、小便呈褐色就是這個道理。治療方法要以固脾為先,若單用攻伐、寬中、淡泄、利水等藥物,很難不造成危險。如果新生兒或百日內的嬰兒,在半個月內沒有生病卻出現發黃的現象,這是胃熱引起的胎黃。肚子大、愛吃土,是脾疳,同時伴隨口渴、怕冷、愛喝冷飲。可以使用瀉黃散,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加茵陳,大便秘結,用茵陳蒿湯。病後發黃,肢體浮腫,用白朮散。大便通暢,肢體冰冷、嗜睡,用益黃散。身體淡黃發白,用理中丸加茵陳。身體發熱、胸悶、皮膚、臉色都泛黃,用瀉黃散加枳殼、生薑。如果閉目發熱,可以用…
多哭不已。大小便赤澀。口中熱氣。乃妊母厚味遺毒也。母子並服清胃散、生料地黃丸。忌酒面五辛熱物。倘誤傷脾土。急則驚風吐瀉。緩則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眼目障閉。多成疳疾矣。又有脾虛發黃者。當於脾胃中求之。
白話文:
這位孕婦經常哭泣,小便排泄都伴隨灼熱感,口中也感到熱氣,這是因為孕婦懷孕期間過度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導致體內積聚毒素所致。母子二人應該同時服用清胃散和生料地黃丸來清熱解毒。忌食酒、面食以及蔥、蒜、韭菜、薑、薤等辛辣燥熱的食物。如果不小心傷及脾土,則可能出現急性的驚風、吐瀉,或者緩慢的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眼目昏花障閉等症狀,最終可能發展成疳疾。此外,有些孕婦因為脾虛而導致面色發黃,這就需要在脾胃方面著手治療。
2. 蛔
曹氏云。蛔者九蟲之一。因臟腑虛弱及傷甘肥生冷。致蛔不安。動則腹中攻痛。或作或止。口吐涎水。貫心則死。錢仲陽云。吐水不心痛者胃冷也。吐沫心痛者蟲痛也。與癇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耳。化蟲丸。田氏云。蟲痛啼哭。俯仰坐臥不安。自按心痛。時時大叫。面色青黃。
唇色兼白。目無精光。口吐涎沫也。若因胃冷即吐。理中湯加炒川椒、烏梅。或送烏梅丸尤妙。若中氣虛而蟲不安者。但補脾胃自安。冬月吐蟲。多是胃氣虛寒。白朮散加丁香、烏梅。
白話文:
曹氏云:蛔蟲是九種蟲害之一。由於臟腑虛弱,以及過食甘肥生冷的食物,導致蛔蟲不安,蠕動時會造成腹部疼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患者可能還會口吐涎水,如果蛔蟲鑽入心臟則會致命。
錢仲陽云:如果吐水卻不心痛,是胃寒所致。如果吐沫並心痛,則是蟲痛,與癇症相似,但不會眼斜、手抽搐。可服用化蟲丸。
田氏云:蟲痛的患者會啼哭,坐臥不安,自按胸口疼痛,時常大叫,面色青黃,嘴唇顏色偏白,眼睛無神,口吐涎沫。如果因胃寒而嘔吐,可服用理中湯,再加入炒川椒和烏梅,或者服用烏梅丸效果更佳。如果患者中氣虛弱,導致蟲蟲不安,只要補脾胃,蟲蟲自然會安靜下來。冬天吐蟲,多半是胃氣虛寒,可服用白朮散,再加入丁香和烏梅。
3. 疝
小兒陰腫疝氣。多屬肝腎氣虛。為風邪所傷。血氣相搏而成。六味丸加茴香、川楝子。若坐臥濕地所致者。五苓散換蒼朮加蠍尾、柴胡、山梔、車前。不時寒熱者。小柴胡去參加桂、苓、川楝、蠍尾。若因啼哭不止。動於陰器。結聚不散。而睪丸腫大者。桂枝湯加細辛、當歸、木香、蠍尾。
白話文:
小孩的陰部腫脹和疝氣,大多是由於肝腎之氣虛弱,加上風邪侵襲,使得血液與氣息相互衝突而形成。治療上可使用六味丸加上茴香和川楝子。
如果孩子的病症是因為長時間坐在或臥在潮濕的地方所導致的,可以將五苓散中的五苓換成蒼朮,再加入蠍尾、柴胡、山梔和車前草。
如果孩子時常出現寒熱不定的症狀,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其中的黨參、茯苓、川楝子和蠍尾。
如果孩子是因為哭泣不停,使得性器部位受到刺激,造成積聚不散,並且睪丸腫大的情況,則可以將桂枝湯加上細辛、當歸、木香和蠍尾進行治療。
啼叫氣逆。水道不行而致者。沉香降氣散加青皮、蠍梢、柴胡。小腹作痛。小便澀滯者。龍膽瀉肝湯加延胡索、肉桂。
白話文:
如果患者啼哭且呼吸不順暢,是因水道阻塞所致,可用沉香降氣散加青皮、蠍梢、柴胡。如果患者小腹疼痛、小便排泄不暢,可用龍膽瀉肝湯加延胡索、肉桂。
4. 目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黑睛為肝之竅。瞳神又為腎之精華。小兒目無精光。及白睛多黑精少者。肝腎俱不足也。地黃丸加鹿茸。晝視通明。夜視罔見者。所稟陽氣衰弱。遇夜陰盛則陽愈衰。故不能視也。沖和養胃湯、煮肝散。疳眼者。因肝火濕熱上衝。脾氣有虧。
不能上升清氣。故生白翳。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益氣聰明湯、決明雞肝散。目閉不開者。因乳食失節。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補中益氣湯。眼連札者。肝經風熱也。柴胡清肝散。若目札面青。食少體倦。肝木克脾土也。五味異功散加白芍、柴胡、生薑。
白話文:
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往上匯聚到眼睛,其中黑眼球是肝的竅竅,瞳孔則是腎精華的所在。小孩子眼睛沒有神采,或者眼白多黑眼球少,都是肝腎不足的表現。可以服用地黃丸、鹿茸來改善。白天視力清晰,晚上卻看不清楚,這是先天陽氣不足,到了晚上陰氣盛,陽氣就更衰弱,所以看不見東西。可以服用養胃湯、煮肝散。眼睛患有疳積,是肝火濕熱上衝,脾氣虛弱,導致清氣不能上升,從而生出白翳,眼皮閉合不能睜開,眼屎像糊一樣,久了還會流膿,最終損傷眼睛。可以服用益氣聰明湯、決明雞肝散。眼睛閉合不能睜開,可能是飲食不節制,或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陽氣下陷,不能升舉。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眼睛連續眨,是肝經風熱。可以服用柴胡清肝散。如果眼睛眨、面色青、食慾不佳、身體疲倦,這是肝木克脾土。可以服用五味異功散,再加上白芍、柴胡、生薑。
實者。去參換赤芍加羌活、蠍梢。若生下目黃壯熱。大小便秘結。乳食不思。面赤眼閉者。皆由在胎時。感母熱毒所致。兒服瀉黃散。母服地黃丸。若乳母膏粱積熱。致兒目黃者。母服清胃散。若肢體面目爪甲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者。難治。余參眼目本門治之。小兒誤跌。或打著頭腦受驚。
肝系受風。致瞳神不正。名曰通睛。宜石南散吹鼻。內服牛黃平肝鎮驚藥。
白話文:
如果孩子身體壯實,可以服用參、赤芍、羌活、蠍梢。如果孩子出生後眼睛發黃,發燒,大小便不通,不愛吃奶,臉紅眼睛閉著,這些都是因為在胎兒時期母親體內熱毒所導致的。孩子可以服用瀉黃散,母親可以服用地黃丸。如果哺乳的母親飲食過於油膩導致孩子眼睛發黃,母親可以服用清胃散。如果孩子四肢、臉、指甲都發黃,小便像屋塵一樣,那就很難治癒了。我根據眼目方面的知識來治療。如果小兒不小心跌倒或撞到頭,受到驚嚇,肝臟受風導致瞳孔不正,叫做通睛,可以用石南散吹鼻子,內服牛黃平肝鎮驚的藥物。
5. 耳
耳者心腎之竅。肝腎之經也。心腎主內證精血不足。肝膽主外證風熱有餘。或聾聵或虛鳴者。稟賦虛也。或脹痛或膿癢者。邪氣客也。稟賦不足。地黃丸。肝經風熱。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梔子清肝散。不應。佐以六味丸。若因腎肝疳熱。朝用六味丸。夕用蘆薈丸。若因乳母膏粱積熱而致者。子母並服加味清胃散。
白話文:
耳朵是心腎的竅穴,也是肝腎經脈所經過的地方。心腎主宰著內在精血不足的病症,肝膽主宰著外在風熱過盛的病症。
如果出現耳聾或耳鳴,可能是先天體質虛弱的緣故。
如果出現耳朵腫脹疼痛或膿癢,則是外邪侵入的症狀。
針對不同的病因,可採取以下中藥方劑:
- **先天體質虛弱:**服用地黃丸。
- **肝經風熱:**服用柴胡清肝散。
- **血燥:**服用梔子清肝散。
- **血燥不效:**服用六味丸佐治。
- **腎肝疳熱:**早晨服用六味丸,晚上服用蘆薈丸。
- **乳母膏粱積熱:**母親和孩子共同服用加味清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