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21)
卷四 (21)
1. 肺痿(肺脹)
然須蜜制,藉甘以潤之。此標本兼該之義也。劉默生言:痿本虛燥,總不離壯水清金,滋補氣血津液,消痰止嗽。宜天冬、麥冬、生地、熟地、知母、人參、葳蕤、紫菀為主。痞結,去天冬、生地,加橘紅、蘇子。泄瀉,去天冬、生地、知母,加山藥、茯苓。並用固本丸,不時噙化。
肺痿咳嗽,痰中有紅絲,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者,劫勞散。虛勞肺痿失音,咳唾腥血稀痰,或面上生瘡,人參蛤蚧散。丹方治肺痿:每日用人參細末一錢,入豬肺管內,砂鍋中煮爛,加蔥酒服效。肺痿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張口短氣者危。咳而口中自有津液。
舌白苔滑,此為肺寒,甘草乾薑湯。肺痿屬熱,如咳久肺𦍺,喉啞聲嘶咯血,此屬陰虛,多不可治。肺痿六脈沉澀而急,或細數無神。脈口皮膚枯乾,而氣高息粗者死。
金匱云: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肺脹而發其汗者,即內經開鬼門之法。一汗而令風邪外泄於肌表,水無風戰,白順趨而從下出也。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接二方分治肺脹,皆以其脈浮,當從汗解之例。越婢方中有石膏無半夏,小青龍方中有半夏無石膏。觀二方所加之意,全重在半夏、石膏二味協力建功。石膏清熱,藉辛溫亦能豁痰;半夏豁痰,藉辛涼亦能清熱也。觀麥門冬湯方中,下氣止逆,全藉半夏入生津藥中;此二方又藉半夏入清熱藥中。仲景加減成方,無非生心化裁,後學所當神往矣。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氣之候,而至面目浮腫,喘息動肩,是肺氣壅逼,上而不下。加以脈浮大,氣方外出,無法可令內還而下趨,故云不治也。加利則上下交爭,更何以堪。
肺脹而咳,左右不得臥。此痰挾瘀血礙氣而脹。當歸、丹皮、赤芍、桃仁、枳殼、桔梗、半夏、甘草、竹瀝、薑汁,如外邪去後宜。半夏、海石、香附、栝蔞、甘草為末,薑汁蜜調噙之。
喻嘉言治施眉蒼:肺痿喘嗽吐清痰,肢體痿軟,不能舉動,脈來虛數。以蛤蚧二十枚,酒浸酥炙;人參、黑參各十兩,蜜丸。時噙化,不終劑而痊。
石頑治陸去非:肺痿聲颯吐痰,午後發熱自汗,左脈細數,右脈虛濡,平昔勞心耽色所致。先與生脈散合保元湯,次與異功散加黃耆,並加薑、棗,與都氣丸晨夕兼進。調補半月而熱除痰止,月餘方得聲清。
又治孫起柏肺脹:服耗氣藥過多,脈浮大而重按豁然,飲食不入。幸得溺清便堅。與局方七氣。每劑用人參三錢,肉桂、半夏曲、炙甘草各一錢,生薑四片。四劑霍然。蓋肺脹實證居多,此脈虛大,不當以尋常論也。
白話文:
肺痿(肺脹)
(治療肺痿,需要用蜂蜜調製藥材,藉由甘甜的藥性來滋潤肺部,這能兼顧病症的根本和表面。劉默生說,肺痿的本質是虛弱乾燥,總不脫離壯水(滋陰)清金(潤肺)的原則,要滋補氣血津液,消除痰液、止住咳嗽,適合使用天冬、麥冬、生地、熟地、知母、人參、葳蕤、紫菀等藥材為主。如果出現胸悶結塊的症狀,要去掉天冬、生地,加入橘紅、蘇子。如果出現腹瀉,要去掉天冬、生地、知母,加入山藥、茯苓。同時搭配固本丸,隨時含化。)
(肺痿引起的咳嗽,痰中帶有血絲,並出現盜汗發熱,熱退後又感覺寒冷,食慾下降的,可以服用劫勞散。虛勞導致肺痿、失音,咳嗽吐出帶有腥味的稀痰或咳血,甚至臉上長瘡的,可以服用人參蛤蚧散。還有一個丹方治療肺痿,每天用人參細末一錢,塞入豬肺管內,放在砂鍋中煮爛,加入蔥酒服用,效果很好。肺痿引起的咳嗽,咽喉乾燥想喝水的情況會自癒,如果張口呼吸、氣短則情況危險。如果咳嗽時口中會自然分泌津液,則為吉兆。)
(如果舌苔發白且濕滑,這是肺寒的表現,可以用甘草乾薑湯治療。肺痿屬於熱症,如果咳嗽很久導致肺部萎縮,聲音沙啞,甚至咳血,這種屬於陰虛,通常難以治癒。肺痿表現為六脈沉澀而急促,或者細弱無力,脈口皮膚乾燥,呼吸急促,則預後不佳。)
(《金匱要略》中說,上氣喘息且煩躁,屬於肺脹,可能會引發風水病,通過發汗可以治癒。)
(肺脹而發汗,這是《黃帝內經》中“開鬼門”的方法,通過發汗使風邪從肌表排出,使水邪不再受風邪的影響,從下排出。)
(咳嗽並伴有上氣,這是肺脹的表現,如果患者呼吸急促,眼睛像要掉出來一樣,脈象浮大,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肺脹引起的咳嗽、上氣,同時伴有煩躁喘息,脈象浮,說明心下有水氣,可以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
(以上兩個方子都是用來治療肺脹,都根據脈象浮的特點,採用發汗的原則。越婢湯中有石膏,沒有半夏;小青龍湯中有半夏,沒有石膏。觀察兩個方子加減藥物的用意,主要在於半夏和石膏這兩種藥物協同作用。石膏可以清熱,借助辛溫的藥性也能夠化痰;半夏可以化痰,借助辛涼的藥性也能夠清熱。觀察麥門冬湯的藥方,下氣止逆的作用,完全依賴於半夏加入生津的藥物中。這兩個方子又借助半夏加入清熱的藥物中。仲景加減藥方,無非是生心化裁,值得後人學習。)
(上氣並伴有面部浮腫,呼吸時肩膀聳動,脈象浮大,這種情況無法治癒。如果再出現腹瀉,則更加嚴重。)
(上氣並出現面部浮腫,呼吸時肩膀聳動,這是肺氣壅塞、上逆而不能下行的表現,加上脈象浮大,說明氣正在向外散,無法使氣回到體內並向下行,所以說這種情況無法治癒。如果再出現腹瀉,則上下氣機交亂,更加難以承受。)
(肺脹引起的咳嗽,導致無法左右側睡,這是痰夾雜瘀血阻礙氣機,導致的脹滿。可以用當歸、丹皮、赤芍、桃仁、枳殼、桔梗、半夏、甘草、竹瀝、薑汁等藥物,在驅除外邪後服用。也可以用半夏、海石、香附、栝蔞、甘草磨成粉末,用薑汁和蜂蜜調和後含服。)
(喻嘉言治療施眉蒼的案例,患者患有肺痿、喘嗽、吐清痰,肢體痿軟,不能活動,脈象虛數。用蛤蚧二十枚,用酒浸泡後酥炙,再加上人參、黑參各十兩,用蜂蜜製成藥丸,隨時含服,沒服完就痊癒了。)
(石頑治療陸去非的案例,患者患有肺痿,說話聲音嘶啞,吐痰,午後發熱自汗,左脈細數,右脈虛弱。這是平時勞心和沉迷女色所導致的。先給予生脈散合保元湯,再給予異功散加黃耆,並加入薑、棗。同時服用都氣丸,早晚服用,調理半個月後熱退痰止,一個多月後聲音才恢復清亮。)
(又治療孫起柏的案例,患者患有肺脹,服用耗氣藥物過多,脈象浮大但重按則空虛,食慾不振,幸好小便清澈,大便偏硬。給予局方七氣湯,每劑用人參三錢,肉桂、半夏曲、炙甘草各一錢,生薑四片,服用四劑後痊癒。因為肺脹多為實證,而此患者脈象虛大,不應按照常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