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一 (9)
卷十一 (9)
1. 鬾病
海藏云。鬾病者。因母有妊。兒飲其乳所致。他孕相迫。亦能致此。其狀微利。寒熱往來。或發熱形瘦腹大。毛髮鬇鬡。情思不悅。令兒斷乳。先與龍膽瀉肝湯加萹蓄。及白餅子下之。後與異功散、益黃散補之。稟氣素虛不勝攻擊者。理中加黃連、茯苓、萹蓄。或一味萹蓄濃煎日服。以其能利小便也。
白話文:
《海藏》記載:鬾病(即小兒疳積症)的病因,是由於母親懷孕時,孩子吸食了母乳導致。或者,母親再次懷孕,氣血不足,也會造成孩子罹患鬾病。
鬾病的症狀表現為:輕微腹瀉,寒熱交替,或發燒體瘦肚子大,毛髮枯黃,情緒不佳。
治療方法:先讓孩子斷乳,服用龍膽瀉肝湯,加入萹蓄和白餅子。之後再服用異功散和益黃散來調理。
如果孩子體質虛弱,容易受到疾病侵襲,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黃連、茯苓和萹蓄,或者單獨服用濃煎的萹蓄湯,每日服用。萹蓄能夠利尿,有助於排除體內積存的毒素。
2. 瘧
小兒瘧疾。不越風食乳癖食積痰積。挾驚挾暑。與脾虛胃弱之不同。蓋風則多寒。食則多熱。乳癖則泄瀉多哭。痰積則嘔吐喘鳴。食積則腹脹下血。挾驚則發搐指冷。挾暑則昏睡壯熱。脾虛則倦怠肢冷。胃虛則多渴少食。治法。不離疏風消導豁痰。如小柴胡隨證加減。多寒。
則加羌活、桂枝。多熱。則加橘皮、枳實。泄瀉。則加厚朴、神麯。嘔吐。則加橘皮、枳實。下血。則加枳實、黃連。發搐。則加鉤藤、羌活。昏睡。則加茯苓、澤瀉。脾虛。則補中益氣加桂枝。胃虛。則六君子加草果。夜發。則加當歸。日晏。則加升麻。若痢後瘧。瘧後痢。
白話文:
小兒瘧疾,病因很多,包括風寒、食積、乳癖、痰積、驚嚇、暑熱,以及脾虛、胃虛等,各有不同的表現。風寒型多見寒症,食積型多見熱症,乳癖型則常伴隨腹瀉和哭鬧,痰積型則會嘔吐、喘鳴,食積型則會腹脹、便血,驚嚇型則會抽搐、手腳冰冷,暑熱型則會昏睡、發熱,脾虛型則會倦怠、手腳冰冷,胃虛型則會口渴、食慾不振。治療原則為疏風、消導、豁痰,根據不同症狀加減藥物。如多寒,可加羌活、桂枝;多熱,可加橘皮、枳實;腹瀉,可加厚朴、神麴;嘔吐,可加橘皮、枳實;便血,可加枳實、黃連;抽搐,可加鉤藤、羌活;昏睡,可加茯苓、澤瀉;脾虛,可補中益氣,加桂枝;胃虛,可服用六君子湯加草果;夜間發病,可加當歸;下午發病,可加升麻。若患有痢疾後出現瘧疾,或瘧疾後出現痢疾,也要根據症狀進行相應的治療。
與夫三日瘧。及久瘧不止。俱補中益氣為主。瘧母。以小柴胡加鱉甲、桃仁丸服。大抵小兒肌腠疏薄無汗者絕少。即使無汗。稍加桂枝。有汗。並加芍藥。不必用知母、石膏、紫蘇、羌活輩也。至於勞瘧瘴瘧之類。小兒本無。不復贅及。其有因乳母七情六淫所致者。又當以小柴胡、逍遙散之類。
兼治乳母為當。
白話文:
如果孩子得了三天發作的瘧疾,或是長期瘧疾反覆發作,治療原則都是要補中益氣。對於瘧疾的根源,可以用小柴胡湯加鱉甲、桃仁丸來服用。一般來說,小孩子皮膚薄,很少會沒有汗,就算沒有汗,只要稍微加點桂枝就可以了,有汗的話就加芍藥,不需要用知母、石膏、紫蘇、羌活等藥材。至於勞瘧、瘴瘧這些,小孩本來就不會得,就不用多說了。如果孩子是因為乳母情緒波動、生活不規律而引起的瘧疾,就應該用小柴胡湯、逍遙散等藥物治療,兼顧治療乳母也是必要的。
3. 痢
錢仲陽云。瀉利黃赤黑。皆熱也。瀉利清白。米穀不化。皆冷也。東垣云。白者濕熱傷於氣分。赤者濕熱傷於血分。赤白相雜。氣血相亂也。羅謙甫云。小兒下利色白。大都受寒。下利膿血。大都受熱與食積。薛云。手足指熱。飲冷者為實熱。香連丸。手足指冷。飲熱者為虛寒。
理苓湯。若兼體重肢痛。濕熱傷脾也。升陽益胃湯。小便不利。陰陽不分也。五苓散。若濕熱退而久痢不愈者。脾氣下陷也。補中益氣湯倍升、柴。瀉利兼嘔。或腹中作痛者。脾胃虛寒也。異功散加炮薑、木香。或變而為瘧者。六君子加升、柴。若積滯已去。利仍不止者。脾氣虛也。
四君子加肉果。有寒。加吳茱萸、炮姜。有熱。加炒黑宣連。丸服尤妙。
白話文:
錢仲陽說,瀉痢顏色黃、赤、黑,都是因為熱。瀉痢顏色清白,米穀不消化,都是因為冷。
東垣說,瀉痢顏色白,是濕熱傷了氣分;顏色赤,是濕熱傷了血分;顏色赤白相雜,是氣血相亂。
羅謙甫說,小兒瀉痢顏色白,大多是因為受寒;瀉痢帶有膿血,大多是因為受熱或食積。
薛說,手腳指頭發熱,喝冷水的人是實熱,可以用香連丸治療;手腳指頭發冷,喝熱水的人是虛寒,可以用理苓湯治療。
如果病人兼有身體沉重、肢體疼痛的症狀,是濕熱傷了脾臟。如果小便不利,是陰陽不分,可以用五苓散治療。
如果濕熱退了,但久痢不愈,是脾氣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並加倍升麻、柴胡。
如果瀉痢伴隨嘔吐,或者腹中疼痛,是脾胃虛寒,可以用異功散加炮薑、木香治療。如果病症轉變成瘧疾,可以在六君子湯裡加升麻、柴胡。
如果積滯已經去除,但瀉痢仍然不止,是脾氣虛,可以用四君子湯加肉桂治療。如果病人感覺寒冷,可以加吳茱萸、炮薑;如果病人感覺發熱,可以加炒黑宣連。用丸劑服用效果更佳。
4. 脫肛
實熱則大便秘結。虛寒則肛門脫出。因吐瀉脾虛。肺無所養。故大腸氣虛下脫也。補中益氣為主。若脫出緋赤。或作痛者。血虛有熱也。本方加丹皮、芍藥。甚則加川連。外用槐角煎湯熏洗。若色淡不腫不痛。無血。此屬氣虛。只用補中益氣以升舉之。或加烏梅以收斂之。大凡手足指熱。
屬胃熱。手足指寒。屬胃寒。若小兒肛癢或嗜甘肥。大腸濕熱壅滯。或濕毒生蟲而齧蝕肛門者。內服肥兒丸。外以雄黃、銅綠為散納肛門。若因病不食。蟲無養而蝕肛者為狐惑。黃連犀角散。若蝕肛透內者不治。
白話文:
熱實症狀會導致大便困難,虛寒則可能引起肛門脫垂。因為消化不良導致脾虛,肺部無法得到充分的養分,這可能是大腸氣虛下垂的結果。治療原則主要為補中益氣。如果肛門脫出呈鮮紅色或伴有疼痛,這是血虛伴熱的表現。在原有方劑上加入丹皮和芍藥,嚴重時甚至加入川連。外用槐角煎湯薰洗肛門。
若肛門色淡且無腫脹和疼痛,沒有出血現象,這是氣虛的表現,因此使用補中益氣藥物來提升身體機能。或者加入烏梅以收斂作用。一般來說,手腳指頭感到熱,可能是胃熱的徵兆;相反,手腳指頭感到冷,可能是胃寒的表現。
對於小孩子,如果出現肛門瘙癢或喜愛吃甜食,可能由於大腸濕熱阻塞,或是濕毒生長引發蟲子咬噬肛門。這種情況可以內服肥兒丸,外用雄黃和銅綠製成散劑塗於肛門。若因疾病而不進食,蟲子缺乏養分而咬噬肛門,則是狐惑的症狀,需要服用黃連犀角散。若是蟲子深入肛門造成破壞,則無法救治。
5. 便血
熱入大腸則便血。補中益氣加黃連、柴胡。熱入小腸則尿血。六味丸。小兒多因胎中受熱。或乳母六淫七情厚味積熱。或兒自食甘肥積熱。或六淫外侵而成。糞前見血者。清胃散加槐米。糞後見血者。清胃散加犀角、連翹。若嬰兒則以治母為主。余當臨證制宜。
白話文:
如果熱氣進入大腸,就會出現便血的症状,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黃連和柴胡來治療。如果熱氣進入小腸,就會出現尿血的症状,可以用六味丸來治療。小兒出現這些症状,多半是因為胎中受熱,或是母親在哺乳期間過度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積熱所致,也可能因為孩子本身食用過多甜食,積熱而成,或因外邪入侵而引起。如果大便前出現血,可以用清胃散加上槐米治療;如果大便後出現血,可以用清胃散加上犀角、連翹來治療。如果是嬰兒出現這些症状,就以治療母親為主。其他情况,則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6. 大便不通
小兒大便不通。肺與大腸有熱也。清涼飲。若飲食夾驚。及積滯不通者。瀉青丸。此皆治實熱例也。若因乳母膏粱積熱。及六淫七情鬱火傳兒為患者。清胃散加蜂蜜。清邪解鬱。若兒稟賦怯弱。五心煩熱。作渴引飲而大便難者。六味丸加二冬滋補肺腎。若用大黃、麻仁輩。是速其咎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小兒便秘的不同情況,以及相應的中醫治療方法:
- 小兒大便不通,肺與大腸有熱也。清涼飲。 這表示孩子便秘是因為肺和大腸積熱導致。可以使用清涼飲來治療。
- 若飲食夾驚,及積滯不通者。瀉青丸。 如果是孩子飲食不當、受驚嚇或積食導致便秘,則可用瀉青丸來治療。
- 此皆治實熱例也。 上述兩種情況都是屬於實熱證,因此使用清熱瀉火的藥物來治療。
- 若因乳母膏粱積熱,及六淫七情鬱火傳兒為患者。清胃散加蜂蜜。清邪解鬱。 如果是母親飲食過於油膩,或者情緒鬱結,導致熱火傳給孩子而引起便秘,則可用清胃散加蜂蜜來清熱解鬱。
- 若兒稟賦怯弱,五心煩熱,作渴引飲而大便難者。六味丸加二冬滋補肺腎。 如果孩子體質虛弱,容易心煩口渴,並且便秘,可以用六味丸加二冬來滋補肺腎。
- 若用大黃、麻仁輩。是速其咎也。 如果孩子體質虛弱,卻使用大黃、麻仁等寒涼瀉下藥,會加重病情,反而有害。
總而言之,這段文字強調了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小兒便秘,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藥來治療。同時也提醒了醫生在用藥時要注意辨證論治,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