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7)

1. 天釣內釣

天釣者發時頭目仰視。驚悸壯熱。兩目反張。淚出不流。手足搐掣。不時悲哭。如鬼祟所附。甚者爪甲皆青。蓋由乳母厚味積毒在胃。致兒心肺生熱。熱痰鬱滯為患。加以外挾風邪而發。法當解利其邪。鉤藤飲。面色皎白。氣虛喘促者。四君子湯加蠍尾。內釣者。腹痛多喘。

唇黑囊腫。傴僂反張。眼尾赤色。若內臟抽掣。作痛狂叫。或泄瀉縮腳。內證一作。則外證亦然。極難調理。內證。烏蠍六君子丸。外證。鉤藤飲。進乳食者可治。若因乳母醇酒厚味。積毒在胃。加味清胃散。若因乳母鬱怒。積熱在肝。加味逍遙散。稍加漏蘆。母子俱服。

白話文:

嬰兒患天釣者,發病時頭部仰起,眼睛向上看,心悸發熱,雙眼睜大,淚水溢出卻無法流下,手腳抽搐,不斷哭泣,像是被鬼魅附身,嚴重者指甲都會變青。這是因為乳母進食過多肥膩食物,導致毒素積聚在胃中,使嬰兒心肺生熱,熱痰鬱結而發病。再加上外感風邪,就會誘發病情。治療方法應該以解毒利邪為主,可使用鉤藤飲。如果嬰兒面色蒼白,氣虛喘促,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加蠍尾。

患內釣者,則腹痛伴隨喘息,嘴唇發黑,舌頭腫脹,背部彎曲,眼睛向外翻,眼角泛紅,如同內臟抽搐,疼痛狂叫,或腹瀉縮腳。內證一出現,外證也隨之出現,非常難以治療。內證可用烏蠍六君子丸治療,外證則使用鉤藤飲。嬰兒如果正在喝母乳,可以治療。如果病因是乳母飲酒過量,飲食過於肥膩,導致毒素積聚在胃中,可以使用加味清胃散。如果病因是乳母鬱怒,導致肝火上升,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並加入漏蘆,母子一同服用。

2. 盤腸氣痛

小兒盤腸氣者。痛則曲腰乾啼。額上有汗。皆由肝經風邪所搏也。肝腎居下。故痛則曲腰。乾啼者。風燥其液。故無淚也。額上有汗者。風水助心火也。口閉足冷者。脾氣不榮也。下利清糞者。肝木乘脾也。丁香楝實丸。曲腰乾啼者。鹽湯送下。額上有汗者。蔥豉湯下。口閉足冷者。

人參湯下。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脹痛者。小腸熱也。加味通心散。若痛不止。煎蔥湯淋揉其腹。就以熱蔥熨臍腹間。良久尿出痛止。若因乳母飲食停滯者。保和丸。怒動肝火者。加味逍遙散。子母俱服。

白話文:

小孩肚子痛,彎腰哭泣,額頭冒汗,都是因為肝經風邪入侵。肝腎在下,所以肚子痛會彎腰;哭泣卻沒有眼淚,是因為風邪乾燥了體液;額頭冒汗,是因為風邪助長了心火。嘴巴閉著,腳冷,是脾氣虛弱;拉稀清便,是肝木克伐脾土。如果孩子彎腰哭泣,可以用鹽湯送服丁香楝實丸;額頭冒汗,可以用蔥豉湯;嘴巴閉著,腳冷,可以用人參湯。如果臉紅嘴唇乾,小便不通,小腹脹痛,是小腸積熱,可以用加味通心散。如果疼痛不止,可以煎蔥湯淋揉肚子,用熱蔥熨臍腹。如果因為乳母飲食積滯,可以用保和丸;如果因為母親生氣,肝火上升,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母子同服。

3. 傷風

小兒傷風。鼻塞發熱。或痰壅發搐。多因乳母鼻吹囟門。但服惺惺散。或用蔥頭七莖。生薑一片。細切擂爛。攤紙上置掌中合。待溫貼於囟門。其邪即解。乃去其蔥。卻用絹緞寸余。塗以麵糊。仍貼囟門。永無傷風之患。其餘用藥發散。與大人不異。但脾胃怯弱。所以多手足寒冷之證。故治法以照顧脾胃為主。

白話文:

小兒傷風的治療方法

小兒傷風,症狀包括鼻塞、發熱,甚至痰多阻塞呼吸導致抽搐。這大多是因為乳母用鼻子吹囟門引起的。

治療方法有兩種:

  1. 服用惺惺散,或用七根蔥白和一片生薑細切搗爛,攤在紙上,用手掌包裹好,待溫熱後貼在囟門上。邪氣就會消散,之後將蔥薑去除,用一寸長度的絲綢蘸上麵糊,再貼在囟門上,以後便不會再患傷風。

  2. 其他用藥方法與大人相同,都以發散藥物為主。但小兒脾胃虛弱,容易手足冰冷,因此治療時要以調理脾胃為主。

4. 諸經發熱潮熱

小兒之熱。有五臟之不同。虛實之各異。實則面赤氣粗。口燥唇腫。作渴飲冷。大小便難。或掀衣露體。煩啼暴叫。伸體而臥。睡不露睛。手足指熱。宜用汗下。虛則面色青白。恍惚神緩。口中虛冷。噓氣軟弱。喜熱惡寒。泄瀉多尿。或乍涼乍溫。怫鬱驚惕。上熱下泄。夜則虛汗。

屈體而臥。睡而露睛。手足指冷。宜用調補。壯熱者。肢體大熱。熱不已則發驚癇。若身熱而口中氣熱。乃風寒外感也。輕則惺惺散。重則羌活之類。發熱而搐搦上竄。拗哭昏睡者。驚熱也。實則瀉青丸、抱龍丸。虛則鉤藤散。肝火內熱者。龍膽瀉肝湯。陰盛格陽而熱者。理中湯。

白話文:

小兒發熱的辨證論治

小兒發熱,由於五臟不同,虛實各異,表現也不盡相同。

實熱症:

  • 症狀: 面色紅潤,呼吸粗重,口乾舌燥,嘴唇腫脹,口渴想喝冷飲,大小便排泄困難,或掀開衣服露出身體,煩躁哭鬧,聲音洪亮,身體伸直而卧,睡覺時不露眼睛,手腳指頭發熱。
  • 治法: 宜用發汗解表之法。

虛熱症:

  • 症狀: 面色青白,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口乾乏力,呼吸微弱,喜溫怕冷,腹瀉或尿頻,或時冷時熱,煩躁不安,易受驚嚇,上半身發熱,下半身腹瀉,夜間出虛汗,身體蜷縮而卧,睡覺時露眼睛,手腳指頭發冷。
  • 治法: 宜用補益氣血之法。

其他熱症:

  • 壯熱: 全身發熱,熱度不退,嚴重時會出現驚厥。
  • 風寒外感: 身體發熱,口中氣息也熱。
  • 輕症: 可用惺惺散治療。
  • 重症: 可用羌活等藥物治療。
  • 驚熱: 發熱伴有抽搐,上半身抽動,哭鬧不止,昏睡不醒。
  • 實熱驚熱: 可用瀉青丸、抱龍丸治療。
  • 虛熱驚熱: 可用鉤藤散治療。
  • 肝火內熱: 可用龍膽瀉肝湯治療。
  • 陰盛格陽: 身體發熱,但屬於陽氣不足,可使用理中湯治療。

發熱而不欲飲水者。胃氣虛熱也。白朮散。發熱而飲水作渴喜冷飲食者。胃氣實熱也。瀉黃散。小兒諸熱。其因外證而作者。當從外證治之。或乳母七情厚味。飲食停積。遺熱於兒。或兒嗜食甘肥。衣裳過暖。或頻浴熱湯。積熱於內為患者。當詳其因而治之。潮熱者。時間發熱即退。

來日依時而至。有風寒疳積食癖之分。表裡陰陽虛實之異。如汗出身熱。呵欠面赤。風熱也。傷寒時疫。陰陽相勝。外感熱也。肌瘦口乾。骨蒸盜汗。疳熱也。大小便秘澀。汗下不解。積熱也。腹背先熱。夜發旦止。食熱也。涎嗽飲水。乳食不消。癖積也。又有煩熱者。氣粗喘促。

白話文:

發燒但不想要喝水,這是胃氣虛熱。可以服用白朮散。發燒但喝水會更渴,喜歡吃冷的食物,這是胃氣實熱。可以服用瀉黃散。

小兒發燒,如果原因是外在因素,就應該根據外在因素治療。例如,母親情緒波動,飲食過於油膩,導致食物積滯,將熱氣傳給孩子;或者孩子貪吃甜食油膩的食物,穿衣過暖,或者經常洗熱水澡,導致體內積熱而生病。都應該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潮熱指的是發燒時段性地出現,發熱之後就會退燒。

發燒會根據時間、原因、以及體質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例如,汗出、發熱、打哈欠、臉色發紅,這是風熱;傷寒、時疫,是陰陽失調,外感熱邪;身體消瘦、口乾舌燥、骨頭發熱、盜汗,這是疳熱;大小便不通暢,出汗卻不能解熱,這是積熱;腹部和背部先發熱,晚上發熱,早上退燒,這是食熱;流口水、喝水、乳汁都無法消化,這是癖積。

還有一些病人會出現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氣喘等症狀。

心煩不安。頰赤口瘡。兼發癇證。瘡疹熱者。耳鼻尖冷。心熱者。巳午間發。至夜則涼。虛熱者。困倦少力。大凡壯熱飲水。大便秘結。屬實熱。瀉黃散加黃耆、犀角。熱渴飲湯。大便如常。屬陰虛。六味丸。若見驚搐等證。肝經血虛生風也。四物加天麻、鉤藤鉤。頰赤口乾。

小便赤色。大便焦黃。表裡俱實熱也。清涼飲。如大便已利。或熱未止。表邪未解也。惺惺散微汗之。陽氣下溜於陰中而發熱者。補中益氣。若食乳嬰兒。當兼治其母。小兒潮熱。或壯熱不退。多是變蒸及五臟相勝。不必用藥。又多食積鬱熱。由中發外。見於肌表。只理其中。

白話文:

心裡煩躁不安,臉頰發紅、嘴巴長瘡,並且還伴隨抽搐的症狀。如果瘡疹伴隨發熱,耳朵和鼻尖冰冷,屬於心火旺盛,這種情況通常在午時(11點到1點)發作,到晚上就涼快了。如果出現虛熱,則會感到疲倦乏力。總之,如果出現壯熱、喝水也解不了渴、大便便秘,屬於實熱,可以用瀉黃散加上黃耆和犀角來治療。如果發熱口渴,但喝水能解渴,大便正常,屬於陰虛,可以用六味丸來治療。如果出現驚厥抽搐等症狀,可能是肝經血虛生風所致,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天麻和鉤藤來治療。臉頰發紅、口乾舌燥、小便顏色發紅、大便乾硬,則屬於表裡俱實熱,可以用清涼飲來治療。如果大便已經通暢,但熱度未消,可能是表邪未解,可以用惺惺散來微微出汗。陽氣下泄到陰中而導致發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是食乳的嬰兒出現發熱,也要同時治療其母親。小兒出現潮熱,或者壯熱不退,多是變蒸或者五臟相勝,不必用藥。又可能是飲食積滯、鬱熱內積,從內部發散到體表,只要調理好內部就行了。

清陽明之熱而表熱自除。不可認作外感。用解表攻裡等藥重傷其內。又潮熱不退。恐是出痘。亦當審察。勿便下藥。大抵發熱飲水者。熱在內。不飲水者。熱在外。宜詳辨之。

白話文:

清除太陽和少陽經的熱邪,使得表面的熱症自行消失,這並非外感病的表現。切勿誤用解表攻裡等藥物,對內臟造成嚴重傷害。如果仍然出現潮熱不退的情況,可能是出痘的跡象,也應該仔細觀察,不要隨便開藥。大致上,對於發熱並飲水的人來說,表示熱邪在體內;對於不飲水的人來說,則表示熱邪在外表。這兩種情況應詳細區分。

5. 傷寒夾驚夾食

錢仲陽云。小兒正傷寒者。謂感冒寒邪。壯熱頭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是也。夾驚者。因驚而又感寒邪。或因傷寒。熱極生風。是熱乘於心。心神易動。故發搐也。羌活散解之。不可便用抱龍丸。以有硃砂能鎮固其邪也。夾食者。或先傷風寒後復停滯飲食。或先停滯飲食而後傷風寒。

以致發熱氣粗。噯氣壯熱。頭疼腹脹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與消導。不解者。大柴胡湯。周歲以前。傷寒熱輕者。惺惺散。周歲以後。須解表微汗。若五六日不除。邪入經絡。傳變多端。不可枚舉。大略參以六經例治之。

白話文:

錢仲陽說:小兒正傷寒,指的是受了寒邪的感冒。症狀是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畏寒、身體僵硬。

夾驚是指因為受到驚嚇又感寒邪,或者因傷寒熱極生風,熱氣侵入心臟,導致心神容易受到刺激而抽搐。可以用羌活散來治療,不可輕易使用抱龍丸,因為抱龍丸含有硃砂,會鎮壓邪氣。

夾食是指先受風寒後又停滯飲食,或者先停滯飲食後又受風寒,導致發熱、呼吸粗重、噯氣、發熱、頭痛、腹脹疼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方,然後再用消導的藥物,如果仍不解,則用大柴胡湯。

周歲以前的小兒,如果傷寒熱輕,可以用惺惺散治療。周歲以後的小兒,需要解表發汗,如果五六日不除,邪氣就會進入經絡,產生各種變化,難以一一列舉。總之,治療可以參考六經辨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