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6)

1. 咳嗽

而時嗽時止。其人黃白少神。脈亦虛微少力。補中益氣去升麻。加煨葛根、麥冬、五味。或兼腎水不足。前湯送下都氣丸。咳嗽痰中見血而脈細者。此火邪傷血分也。歸脾湯。若痰中微有少血。或血絲。此肝血傷也。補中益氣去升麻。加白芍、丹皮。前後心脹。喉中有血腥氣。

氣口脈澀。此膈間有蓄血也。試法。呷熱薑湯作呃者。瘀血也。犀角地黃湯加童便、桃仁、大黃攻散之。或平胃合越鞠。加韭汁、童便消伐之。氣竭肝傷而咳嗽血腥者。四烏鰂骨一蘆茹丸。內傷瘀積在胃。不時吐血者。其人面色槁而滯。脈多弦澀。當先與百勞丸去瘀。後用異功、六君調補。

有兼停飲食而咳。須用消化之方。不可用烏梅、粟殼酸澀藥。其寒邪未除。宜用發散之劑。不可便用補藥。咳嗽而面白。悲。嚏。或咳白痰白沫。屬肺胃虛寒。若胸脅逆滿。牽引背痛。心腹冷痛。飲食即吐者。溫肺湯。口甘涎沫流。脈沉弦細遲。屬中寒。口出清水。心下汪洋作嘈雜。

胸脅脹痛不食。屬冷飲停於胃中。攻肺則咳。半夏溫肺湯。兼蘆吸散亦妙。嗽而聲喑氣乏。寒從背起。口中如含冰雪。甚則吐血。此肺氣不足。胃氣虛寒也。千金補肺湯。嗽而聲啞脈細者屬寒。宜半夏、生薑、細辛以辛散之。如飲冷熱酒。傷肺致嗽。謂之湊肺。或兼煎爆傷胃。

咳嗽咽癢。痰多唾血。喘急脅痛。不得安臥。改定紫菀茸湯。咳嗽嘔吐並作。為肺胃俱病。先安胃氣。二陳加蘆根、薑汁、薑製枇杷葉。虛者。六君子加桔梗。有咳嗽吐痰與食俱出者。此飲食失節。脾氣不利。清濁相干。二陳加枳、朮、杏仁、細辛。有食積痰嗽發熱。其人面青白黃色不常。

面上有黃白紋痕者。二陳加香附、枳殼、曲、糵。食積發熱。加薑汁炒川連。停寒食作嗽。加炮姜。嗽而得食即緩者。脾虛也。異功散。有痰。六君子。外感咳嗽與陰虛咳嗽。尤宜辨晰。外感咳嗽則聲盛而濁。先緩後急。日夜無度。痰涎稠黏而喘急。陰虛勞嗽則聲怯而槁。先急後緩。

或早甚。或暮甚。清痰少氣而喘乏也。陰虛脈弦而數。或細數。或澀。證兼盜汗。下午作寒熱。面色純白。兩頰赤。多清痰乾咳者。勞也。屬陰虛火盛。夜服六味丸。晨服異功散。久嗽之人。發散清肺俱不應。胸膈不利。咳唾膿血。坐臥不寧。語言不出者。將成肺痿之候也。

紫菀散。肺熱頓嗽。肌膚灼熱。面赤如醉者。紫菀膏微利之。治嗽須分新久虛實。如久嗽脈弱。或雖洪大按之不鼓。屬肺虛。宜門冬、五味子、款冬、紫菀之類斂而補之。酒色過度。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致令燥熱乘肺。咯唾膿血。上氣涎潮。其嗽連續不已。加以邪客皮毛。

入傷於肺。而自背得之尤速。當與炙甘草湯。或黃耆建中加丹皮。蓋丹皮辛香。調和營氣。治無汗骨蒸。故陰虛人解表。以丹皮為嚮導。好色之人元氣素弱。咳嗽不愈。喉中血腥。腸中隱痛。瓊玉膏。不應。加減八味丸。久服乃效。有暴嗽。諸藥不效。服生料鹿茸丸。即愈。

白話文:

咳嗽時好時壞,患者臉色蠟黃或蒼白,精神不佳,脈象虛弱無力。治療上,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去除升麻,加入煨葛根、麥冬、五味子。若兼腎水不足,可用此方送服都氣丸。

若咳嗽帶血絲,脈象細微,表示火邪傷及血分,可用歸脾湯治療。若痰中帶有少量血絲,則為肝血受損,可用補中益氣湯,去除升麻,加入白芍、丹皮。若胸口前後脹痛,喉嚨有血腥味,且脈象澀滯,表示胸膈有瘀血。可試用熱薑湯,若喝後打嗝,就可確定為瘀血。可用犀角地黃湯,加入童便、桃仁、大黃來攻散瘀血,或用平胃散合越鞠丸,加入韭菜汁、童便來消散。若氣虛、肝臟受損而咳嗽帶血腥味,可用四烏鰂骨一蘆茹丸。若內傷瘀積於胃,不時吐血,患者臉色枯槁,脈象多為弦澀,應先用百勞丸去瘀,再用異功散、六君子湯來調補。

若咳嗽兼有飲食停滯,需用消食的藥方,不可使用烏梅、粟殼等酸澀藥物。若寒邪未除,應使用發散的藥物,不可馬上使用補藥。若咳嗽時臉色蒼白、悲傷、打噴嚏,或咳出白色痰液或泡沫,屬肺胃虛寒。若胸脅脹滿、牽引背痛、心腹冷痛、吃東西就吐,可用溫肺湯治療。若口中發甜、流口水,脈象沉弦細遲,屬中焦虛寒。若口中吐出清水,心下嘈雜不安,胸脅脹痛、不思飲食,則為冷飲停滯於胃,影響到肺而引起咳嗽,可用半夏溫肺湯,或兼服蘆吸散。若咳嗽聲音嘶啞、氣短,背部發冷,口中感覺像含著冰雪,嚴重時會吐血,表示肺氣不足、胃氣虛寒,可用千金補肺湯。若咳嗽聲音嘶啞、脈象細微,屬寒證,宜用半夏、生薑、細辛等辛散藥物。若因飲用冷熱酒,損傷肺部而導致咳嗽,稱為「湊肺」,或兼有煎炸食物傷胃的情況。

若咳嗽咽喉發癢、痰多帶血、喘急胸痛、無法安睡,可用紫菀茸湯治療。若咳嗽伴隨嘔吐,表示肺胃都有問題,應先調理胃氣,可用二陳湯加入蘆根、薑汁、薑製枇杷葉。若體虛,可用六君子湯加入桔梗。若咳嗽吐出的痰與食物一起出來,表示飲食不節制、脾氣不順、清濁混雜,可用二陳湯加入枳實、白朮、杏仁、細辛。若食積引起痰嗽發熱,患者臉色青白黃不穩定,臉上有黃白紋路,可用二陳湯加入香附、枳殼、神曲、麥芽。食積發熱,可加入薑汁炒黃連。若停滯寒食引起咳嗽,可加入炮薑。若咳嗽吃了東西就緩解,表示脾虛,可用異功散,有痰可用六君子湯。

外感咳嗽與陰虛咳嗽,需仔細分辨。外感咳嗽聲音洪亮而混濁,先輕微後加重,日夜咳嗽無度,痰液濃稠而喘急。陰虛勞嗽聲音虛弱而乾澀,先急後緩,或早晨或傍晚加重,咳清痰、氣短而喘。陰虛脈象弦而數,或細數,或澀,常兼盜汗、下午發冷發熱、臉色蒼白、兩頰潮紅、多為乾咳,屬陰虛火旺,晚上服用六味丸,早上服用異功散。久咳不癒,發散、清肺藥物都無效,胸膈不適、咳出膿血、坐臥不安、說不出話,表示將要發展為肺痿,可用紫菀散。若肺熱咳嗽嚴重,皮膚灼熱、臉色紅如醉,可用紫菀膏稍微通利大便。

治療咳嗽需區分新久、虛實。久咳脈弱,或脈洪大但按之無力,屬肺虛,宜用麥門冬、五味子、款冬、紫菀等藥物收斂而補。若因酒色過度、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上炎,導致燥熱傷肺,咯出膿血,呼吸急促,痰涎很多,咳嗽不止,再加上外邪入侵皮毛,影響肺部,尤其從背部侵入更快,應使用炙甘草湯或黃耆建中湯加入丹皮。丹皮氣味辛香,可調和營氣,治療無汗骨蒸,所以陰虛者解表,可使用丹皮作為引導藥。好色之人,元氣本來就弱,咳嗽不癒,喉嚨有血腥味,腸道隱痛,可用瓊玉膏治療,若無效,可使用加減八味丸,長期服用才能見效。若有突發咳嗽,各種藥物都無效,服用生料鹿茸丸,可立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