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13)
卷四 (13)
1. 咳嗽
蓋脾者肺之母。腎者金之子。故虛則補其母。虛則補其子也。勞嗽見血。有勞傷元氣。內火妄動而傷肺者。亦有勞傷腎水。陰火上炎而傷肺者。有因過服天冬、生地黃等寒藥。損傷脾胃。不能生肺氣而不愈者。有因誤服知、柏之類。損傷陽氣。不能生陰精而不愈者。凡此皆脾肺虧損而腎水不足。
以致虛火上炎真臟為患也。須用異功散加門冬、五味補脾土而生肺金。用六味丸滋腎水而生陰精。否則不救。凡陰虛火盛。乾咳少痰。及痰咯難出之嗽。妄用二陳湯。轉劫其陰。而生大患矣。
張介賓云。大法。咳嗽治表邪者。藥不宜靜。靜則留連不解。變生他病。故忌寒涼收斂。經所謂肺欲辛者是也。治里證者。藥不宜動。動則虛火不寧。燥癢愈甚。故忌辛香燥熱。所謂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是也。然治表者。雖宜動以散邪。若形病俱虛者。又當補中氣而佐以和解。
倘專於發散。則肺氣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也。治內者。雖當靜以養陰。若命門火衰不能歸元。則參、薑、桂、附在所必用。否則氣不化水。終無濟於陰也。至若因於火者宜清。因於濕者宜利。因痰者降其痰。因氣者理其氣。隨其所見之證而兼以調之。大抵風邪胃火。
此實熱為患。易治。惟肺腎虧損。此真臟為患。最難治。在老人虛人。皆宜溫養脾肺。稍兼治標為當。
石頑曰。經云。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治之以救俯仰。巨陽引。(句)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此段奧義。從無正釋。
今特明之。夫人勞力則肺氣脹滿。俞穴大開而汗泄。斯時感冒。風邪乘其俞穴之開。直入肺下。少頃俞穴仍閉。其邪有入無出。鬱閉不通。而生痰聚飲。流入膺胸肩背經絡竅隧之中。故使人強上冥視。強上者。身半以上為風所中。而胸背強戾。但可仰臥而不能俯。非若腎風之不能正偃也。
冥視者。邪害空竅。所以目睛反戾。半開不動。不能視物也。唾出若涕者。痰飲上溢之徵也。惡風振寒者。肺氣受困。木邪反肆為虐也。風寒之邪。必由巨陽而尋出路。今邪在肺下。逼近胃口。既不能從表而解。又非實熱燥結。可攻下而除。勢必藉資膀胱陽氣。上吸胸中。使陰曀鬱閉之邪。
庶得從上解散。本乎天者親上。故涕從口鼻而出。其色青黃。其狀如膿者。風邪挾肝膽而乘脾胃之候也。大如彈丸者。乃久已支塞肺竅之結痰。見邪蓄之盛也。設不急治。則傷肺而死矣。故治此證者。當急使巨陽之上引。則肺氣清肅下行。而風邪痰涕方得上出。胸中既空洞無餘。
白話文:
脾是肺的母親,腎是肺的兒子,所以虛弱時要補養母親(脾),也虛弱時要補養兒子(腎)。勞累過度導致咳嗽見血,有的是因為勞傷元氣,體內虛火妄動而傷到肺;也有的是因為勞傷腎水,陰虛火旺而上炎傷到肺;有的是因為過服天冬、生地黃等寒涼藥物,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無法生成肺氣而無法痊癒;也有的是因為誤服知母、黃柏之類的藥物,損傷陽氣,導致無法生成陰精而無法痊癒。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脾肺虛損而腎水不足,導致虛火上炎,傷害臟腑的病症。必須使用異功散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來補養脾土,以生成肺金;使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以生成陰精。否則無法救治。凡是陰虛火旺,乾咳少痰,以及痰難咯出的咳嗽,如果妄用二陳湯,反而會耗損陰液,造成更大的病患。
張介賓說,治療咳嗽的大原則是:治療表證的,藥性不宜靜止,靜止則邪氣會留連不散,導致其他疾病,所以忌用寒涼收斂的藥物,經書上說「肺喜歡辛味」就是這個意思。治療里證的,藥性不宜妄動,妄動則虛火不寧,乾燥瘙癢會更加嚴重,所以忌用辛香燥熱的藥物,所謂「辛走氣,氣病不宜多食辛味」就是這個意思。然而,治療表證雖然宜用藥物發散邪氣,但如果身體虛弱,氣血兩虧,又應當補養中氣,並佐以調和的藥物。如果只專注於發散邪氣,則肺氣會更加虛弱,毛孔會更加疏鬆,邪氣會趁虛而入,反而使病情加重。治療里證雖然應當以靜養陰,但如果命門火衰,無法歸於元氣,則人參、生薑、桂枝、附子等溫陽藥物是必須使用的,否則陽氣無法化生水液,終究無法滋養陰液。至於因為火熱引起的,應該清熱;因為濕氣引起的,應該利濕;因為痰引起的,應該降痰;因為氣滯引起的,應該理氣,根據所見的症狀來兼顧調治。大體而言,風邪和胃火,這些屬於實熱的病症比較容易治療,只有肺腎虧損,屬於臟腑本身的病症最難治療。在老年人和虛弱的人身上,都應該溫養脾肺,稍加兼顧治療表證才是恰當的。
石頑說,《黃帝內經》記載,「勞風」的病變在肺的下方,它的病症表現是使人頭頸強直,向上看東西,吐出的口水像鼻涕一樣,怕風且發冷顫抖。這就叫做「勞風」的病。治療這種病的方法應該使身體能夠俯仰,並引導太陽經的陽氣,精氣充足的人三天,中年人五天,精氣不足的人七天,就會咳出青黃色的濃稠痰液,像膿一樣,像彈丸大小,從口或鼻中出來。如果咳不出來,就會損傷肺,損傷肺就會死亡。這段經文的奧義,從來沒有人能正確地解釋。
現在特別說明一下,人勞累過度就會導致肺氣脹滿,俞穴大開而汗液外洩。這時如果受到風邪侵襲,風邪就會趁著俞穴開啟的機會,直接進入肺的下方。不久後俞穴又會關閉,邪氣便會只入不出,鬱結不通,而生成痰飲,流入胸背肩頸的經絡和竅穴中。所以會使人頭頸強直,向上看東西。所謂的「強上」是指身體一半以上被風邪侵襲,而胸背強硬拘急,只能仰臥而不能俯臥,這和腎虛導致的不能正常仰臥是不同的。「冥視」是指邪氣傷害了空竅,所以眼睛上翻,半睜半閉,不能看東西。吐出像鼻涕一樣的口水,是痰飲向上溢出的表現。怕風且發冷顫抖,是肺氣受困,木邪反過來作亂。風寒之邪,必定會通過太陽經來尋求出路。現在邪氣在肺的下方,逼近胃口,既不能從表解,又不是實熱乾燥結聚,可以攻下排除,因此必然要藉助膀胱的陽氣,向上吸納胸中的邪氣,使陰邪鬱結的病邪,能夠從上解散。凡是本性向上,所以痰液會從口鼻出來。痰液呈現青黃色,像膿一樣,是風邪挾帶肝膽之氣侵襲脾胃的表現。痰液像彈丸一樣大小,是因為長期阻塞肺竅的痰結,顯現出邪氣積聚盛大的狀態。如果不趕快治療,就會損傷肺而死亡。所以治療這種病,應當趕快引導太陽經的陽氣上升,使肺氣清肅下降,風邪痰液才能夠從上排出。胸中才能夠空洞而沒有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