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咳嗽

素問云。肺之令人咳。何也。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肺咳之狀。咳則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

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

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岐伯雖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其所重全在肺胃。而尤重在外內合邪四字。人身有外邪。有內邪。有外內合邪。此云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是指內邪郁發而言。若外邪入傷肺合而咳。原無臟腑相移之例也。

金匱云。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桂苓五味甘草湯治其沖氣。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

以治其咳滿。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

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按金匱治咳。敘之痰飲之下。以咳必因之痰飲。而五飲之中。獨膈上支飲。最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因嗽。即無外邪。而支飲漬入肺中。自足令人咳嗽不已。況支飲久蓄膈上。其下焦之氣。逆沖而上。尤易上下合邪也。夫以支飲之故。而令外邪可內。下邪可上。不去支飲。

則咳終無寧宇矣。其曰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明外內合邪之證。惟小青龍湯為的對耳。然用小青龍湯。其中頗有精義。須防沖氣自下而上。重增濁亂。其咳不能堪矣。傷寒用小青龍湯。無少陰證者可服。雜證用小青龍湯。亦恐少陰腎氣素虛。衝任之火易於逆上。衝任火上。

白話文:

咳嗽

《素問》說:「肺會使人咳嗽,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五臟六腑都會使人咳嗽,不只是肺而已。皮膚毛髮是肺所主,所以當外邪侵犯時,會先從皮毛進入,因為皮毛是邪氣入侵的通道。當寒冷的飲食進入胃部,會順著肺脈向上到達肺部,導致肺部寒冷。肺部寒冷時,外來的邪氣與內在的寒氣結合,停留在肺部,就會引起肺咳。肺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喘息且有聲音,嚴重時會咳出血。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心痛,喉嚨感覺有異物梗住,嚴重時會咽喉腫痛或阻塞。肝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兩側肋骨下方疼痛,嚴重時無法轉動身體,轉動時肋骨下方會覺得脹滿。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側肋骨下方疼痛,隱隱牽引到肩膀和背部,嚴重時不能動,一動就會咳得更厲害。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互相牽引而痛,嚴重時會咳出黏液。五臟的咳嗽如果持續很久,會轉移到六腑。脾咳如果一直不好,就會影響到胃,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想吐,吐得很厲害時甚至會吐出蛔蟲。肝咳如果一直不好,就會影響到膽,膽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嘔吐膽汁。肺咳如果一直不好,就會影響到大腸,大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失禁排便。心咳如果一直不好,就會影響到小腸,小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放屁,氣和咳嗽會一起出來。腎咳如果一直不好,就會影響到膀胱,膀胱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失禁小便。久咳不好,會影響到三焦,三焦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腹脹、不想吃東西,這些都跟胃有關,也會影響到肺,使人多流鼻涕、口水,臉部浮腫且氣往上衝。

岐伯雖然說五臟六腑都會使人咳嗽,但他最重視的還是肺和胃,尤其重視「外內合邪」這四個字。人體有外來的邪氣,也有內在的邪氣,也有外邪和內邪結合的情況。這裡說的「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是指內在的邪氣鬱積爆發而言。如果外來的邪氣侵入肺部導致咳嗽,就沒有臟腑互相轉移的情況。

《金匱要略》說:「咳嗽,氣喘,無法躺平睡覺,要靠著才能呼吸,可用小青龍湯治療。」如果服用小青龍湯後,口水增多、口乾舌燥、寸脈沉、尺脈微弱、手腳冰冷、氣從腹部往上衝到胸部和咽喉、手腳麻木、臉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然後發熱又往下跑到陰部和大腿,小便困難,時常暈眩,可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湯來治療氣往上衝的情況。氣往上衝的情況改善後,反而咳嗽更厲害且胸悶,可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掉桂枝,加入乾薑、細辛來治療咳嗽胸悶。咳嗽胸悶停止後,如果又開始口渴、氣往上衝,是因為細辛、乾薑是熱藥,服用後應該會口渴,但如果反而不渴了,代表是支飲(停留在體內的痰液)造成的。支飲會讓人頭暈,頭暈的人一定會想吐,想吐的人再用半夏來去除體內的水液,水液去除後嘔吐就會停止。如果身體浮腫,可以加杏仁來治療。這種情況本來應該用麻黃,但因為這個人已經麻木,所以不用麻黃,如果用了麻黃,可能會導致暈厥,因為這個人血虛,麻黃會發散陽氣。如果臉紅像喝醉酒一樣,這是胃熱往上衝燻到臉部,可以用大黃來排泄胃熱。

總之,《金匱要略》治療咳嗽,將其放在痰飲之下,因為咳嗽一定是因痰飲引起的。在五種痰飲中,只有停留在橫膈膜上的支飲最容易導致咳嗽。外邪侵入時會和支飲結合而引起咳嗽,即使沒有外邪,支飲停留在肺部,也會使人咳嗽不止。何況支飲長期積聚在橫膈膜上,下焦之氣就容易逆衝而上,更會上下合邪。因為有支飲,外邪就容易侵入,下邪也容易往上衝,如果不去除支飲,咳嗽就永遠不會好。書中說的「咳嗽,氣喘,無法躺平睡覺,要靠著才能呼吸,可用小青龍湯治療」,說明是外邪和內邪結合的症狀,只有小青龍湯才能對症下藥。然而使用小青龍湯,其中有很多奧妙的地方,必須要注意氣從下往上衝,增加身體的混亂,使咳嗽更加嚴重。傷寒病中沒有少陰證的人可以用小青龍湯,雜病中用小青龍湯,也要小心少陰腎氣虛弱,導致衝脈、任脈的火氣容易往上衝。衝脈、任脈的火氣往上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