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

1. 產後

(諸禁,血暈,三沖,三急,三審,嘔吐,呃逆,飽悶,譫語,如見鬼神,不語,發痙,發熱寒熱,中風,咳嗽,發喘,瘛瘲,顫振,傷風,傷寒,瘧,痢,蓐勞,虛煩,驚悸,多汗,麻木大小便諸證,諸痛,泄瀉,浮腫,諸血,月水不通,諸淋,乳汁)

經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手足溫則生。寒則死。

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實大而緩則生。急則死。

上條言產後以乳哺子之時而患熱病。其脈只宜懸小。不宜實大者。以產後新虛故也。設脈雖懸小。而見手足逆冷。又為脾氣衰絕。陰氣暴逆之候。亦主死也。下條言產後中風熱。而至喘鳴肩息。以風熱逆於陽位。其脈必不能懸小。但須實大之中。而往來和緩。則脾胃之氣在其中矣。

設見急疾。胃氣已絕。安得不死。後世以乳子二字誤認為小兒。如張介賓之明。亦不加察。且因此而謂小兒不當視虎口三關。即宜診兩手六部。非智者之一失歟。

金匱云。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善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善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

產後氣血俱虛。汗下皆禁。獨此一證用大承氣者。乃證治之變。不當以尋常例測也。以其病解之後。尚有餘熱在胃。所以能食。食入既多。至七八日更加發熱者。此必復傷飲食之故。故知胃有實結。恐其煎迫津液。故以急下救陰為務。然必年體強旺。脈證俱實。且時日既久。

與新產大便難不同。是可議下。設遇胃虛之人。雖能食而所食不多。即有發熱便秘。亦屬血虛。急宜調養氣血。斷非承氣所宜。不可恣行攻擊也。

產後腹中㽲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一兩。白朮一兩。

產後腹中㽲痛。乃寒積厥陰衝脈。故用辛溫以散血中之寒。助以血肉之性。大補精血。較諸補劑。功效懸殊。若腹痛兼嘔。而所嘔皆是稀痰。是知脾虛濁氣上逆。故加橘皮以宣散其氣。白朮以固護其脾。倘見血逆而嘔。所嘔渾是清水。腹脹滿急。則加桃仁肉桂。具見言外矣。至於寒疝虛勞。少腹結痛。總是下焦寒結。亦不越是方也。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仲景凡治腹痛。多用芍藥。以其能收陰氣之散也。以其能除血痹之痛也。以其能緩中而止急痛也。本草謂主邪氣腹痛。故多用之。蓋五氣之邪。莫如厥陰肝木之性急暴。一有不平。則曲直作痛也。此方治㽲痛。用芍藥為主。佐以枳實炒黑。入血破積聚。收陰緩中。逐陳致新。麥粥補血下氣。而壯血脈也。

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血之燥干凝著者。非芍藥、枳實可能治。須用大黃、桃仁、䗪蟲。下其血閉。更加蜜以緩大黃之急也。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未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於里。結在膀胱也。

太陽為表。膀胱為里。七八日表證入里。故曰無太陽證。惡露已為病氣所郁。不能盡去。熱因入里。與惡露相搏。結在膀胱。而作少腹堅痛。下焦熱證。故不大便。煩躁發熱。更切其脈微實再倍。其發熱在日晡時。而煩躁不食。熱邪又攻於胃。胃熱則不食。食入則穀氣之熱更助。

兩熱相併。故譫語。至夜即愈者。產後血虛。熱邪易入血室。入血室則夜如見鬼狀。言此以明其熱不在血室。而在膀胱與胃。故用大承氣湯也。

產後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者。可與陽旦湯

舉此與上文承氣湯。為表裡之例。

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溫覆使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入前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此證太陽上行至頭表。陽明脈過膈上循於面。二經合病。多加葛根。以葛根為陽明解肌藥也。防風桂枝。去二經之風。竹葉桔梗主氣上喘。參、草和中氣。薑、棗行營衛。穀氣行。則上下交濟而汗出解矣。附子恐是方後所加。治頸項強者。以邪在太陽。禁固其筋脈。不得屈伸。

故用附子溫經散寒。揚去沫者。不使辛熱上浮之氣。助其虛陽上逆也。若邪在胸而嘔。加半夏治之。上言破之如豆入前藥。舊本作如豆大。今如徐忠可駁正。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乳中虛。言乳哺而乳汁去多。則陰血乏而胃中亦虛。陰乏則火撓而神昏亂。胃虛則嘔逆。用甘草瀉心火。石膏療煩亂。竹皮主嘔逆。桂枝和營氣。又宣導諸藥。使無扞格之逆。煩喘者。為心虛火動。故加柏實以安之。

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傷寒厥陰證。熱利下重者。用白頭翁湯。苦寒治熱。以堅腸胃。此產後氣血兩虛。故加阿膠、甘草。然下利血滯也。古人云。血行則利自止。此方豈獨治產後哉。

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千金三物黃芩湯

自發露。謂自發衣露體得風。非邪外傷者。故不為自汗風病。蓋產時天機開發。雖微風亦得入之。外感之風。內應之火合化。淫於四末。而作四肢苦煩熱。上至於頭作頭痛。病在表裡之間。故用小柴胡湯。主治少陽。若頭不痛是無表也。惟肝膽風熱內動。上膈作煩。故用黃芩退熱。苦參養肝。熟地補血而益腎水。則肝膽之火寧矣。

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納之。於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納阿膠。

產後血去。營衛俱虛。內不充於五臟。肝木妄動。作腹中刺痛。上不充於膻中。遂吸吸少氣。下不濟於腎。故少腹急引。外連腰脊。六腑不和。則不能食。用此以益營衛。伐肝邪。補中和內。按此即黃耆建中之變法。彼用黃耆以助外衛之陽。此用當歸以調內營之血。然助外則用桂枝。調中則宜肉桂。兩不移易之定法也。(千金二字義見中風門方千金三黃湯下。)

諸禁,一禁臥。二禁酒。三禁浴。四禁寒。五禁汗。六禁下。七禁利小便。八禁寒涼藥。九禁起動作勞。蓋初產血氣未定。遽臥則惡血上升。故分娩之後。須高臥仰倚。切不可即臥。三朝始可稍去其壂。尚宜高枕。七日後。如無他病。方可安枕。多有半月後。未能貼席者。酒能助火亂經。

誤用不無動血之虞。至如雞子豬腎。一切滯氣堅紉難化物。及生冷膩滑。皆不可食。即砂仁湯亦能動血。咸在禁例。浴能升動惡露。雖當夏月。亦須禁之。曾有產數日後。因浴瘀血上衝而斃者。亦有因浴動血。誤用寒涼。瘀結不行。血化為水。喘滿腫脹而死者。不可不慎也。

新產驟虛。最忌著寒。寒則血氣凝滯。諸變冗生。每至飲食不化。腹痛作瀉。禍患莫測。欲去其瘀。則正氣並脫。欲止其瀉。則瘀結不行。惟薑、桂、參、術辛溫峻補。庶幾血行瀉止。故冬月一產。即宜重綿兜護其腹。在夏月亦當復巾裹之。機要云。胎產之病。從厥陰。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

為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製劑之法。能不犯三禁。則營衛自和。而寒熱止矣。故產後雖有表證。一切風藥。皆不可用。以其性升。不特載血上行。令人發暈。抑且令人亡陽。多致汗脫而死。不特風藥當禁。即佛手散中芎藭皆為散用。恐湯能發汗也。至於下藥。

尤為切禁。非特硝、黃難於輕試。即溲便數難者。只宜調養元氣。若車前澤瀉之類。咸非所宜。以產後百脈空疏。自里至表。無一不虛。虛則諸寒皆禁。即芍藥亦難輕用。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地黃皆當慎用。以純陰之味。能令作瀉也。黃芩能凝滯瘀血。令人惡露不行。

為害不淺。然皆產後常禁。設有表裡客邪。又不當拘於上說也。試觀金匱產後例中。陽旦湯之用芩、芍。以其中有桂也。薛按八珍、十全之用熟地、芍藥。以其中有參、術及桂也。豈復拘於此例哉。況乎大承氣、小柴胡、三物黃芩、下瘀血等方。皆產後治例。此聖人臨證如日。

大轉回天之力。非尋常下士。可得而測識也。迨夫早起作勞。不避風寒。不禁飲食。往往致成大病者。皆自作之孽耳。凡產後之脈。寸口洪疾不調者死。沉微附骨不絕者生。緩滑沉小者吉。實大弦急者危。牢革結代及澀滯不調者不治。

血暈,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涎壅盛者。急用熱童便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芎歸湯人參三五錢。澤蘭葉一握。童便半盞。兼補而散之。痰。合二陳加烏梅、薑汁。並用鐵秤錘燒令赤以醋沃之。或燒漆器並亂髮以煙燻之。

產後因虛火載血上行而暈。用鹿茸灰為細末。好酒童便灌下。一呷即醒。行血極快。產後昏暈嘔逆。不能飲食。此胃虛挾痰所致。以抵聖散赤芍加炮薑、茯苓。慎不可用芎、歸血藥膩膈。其嘔逆愈不能止矣。初產血暈。速與扶起勿臥。用韭葉一握。切碎。入有嘴瓷瓶中。將醋煎滾。

澆入瓶內。急蓋瓶口。以嘴向婦鼻孔。令氣透入鼻中即蘇。若惡露未盡。忽昏悶不省人事。須問先因感氣而下胎者。以二陳加芎、歸、香附、桃仁、山楂、薑汁。切不可作中風治。產後口眼喎斜等證。當大補氣血。十全大補下黑龍丹。肥人佐以痰藥。如星、半、木香之類。若作中風治。

而用小續命必殆。若腹中刺痛者。嚴氏清魂散。血暈語言顛倒。健忘失志。此血入心包。宜失笑散鬱金。或用血竭沒藥等分為末。熱酒和童便調下二錢。良久再服。惡血自下。

三沖,敗血上衝有三。或歌舞談笑。或怒罵坐臥。甚者逾牆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調。號佛名神。此敗血衝心。多死。方書用龍齒清魂散。然用之多不應。不若花芯石散最捷。琥珀黑龍丹亦效。如雖悶亂。不致顛狂者。失失散加鬱金。若飽悶嘔惡。腹滿脹痛者曰沖胃。古法用五積散

余嘗用平胃加薑、桂。往往獲效。不應。送來復丹。嘔逆腹脹血化為水者。金匱下瘀血湯。若面赤嘔逆欲死曰沖肺。二味參蘇飲。甚則加芒硝盪滌之。大抵衝心者。十難救一。沖胃者。五死五生。沖肺者十全一二。產後。口鼻起黑色而鼻衄者。是胃氣虛敗而血滯也。急用二味參蘇飲。

稍遲不救。

三急,產後諸病。惟嘔吐盜汗泄瀉為急。三者並見必危。痰閉心竅。抵聖散去芍藥加炮薑、茯苓。多汗。加烏梅。慎不可用浮麥傷胃耗氣。棗仁膩滑作瀉。芍藥、五味酸收。皆能阻滯惡露也。

三審,凡診新產婦。先審少腹痛與不痛。以徵惡露之有無。次審大便通與不通。以徵津液之盛衰。再審乳汁行與不行及乎飲食多少。以徵胃氣之充餒。必先審此三者。以脈參證。以證合脈。脈證相符。雖異尋常。治之必愈。脈證相反。縱無危候。必多變端。即如產後惡露。常以彌月為期。

然間有六七朝即淨者。又未可一概論也。此雖產母稟質不同。而胎之所稟亦異。如胎息壯盛則氣血盡歸其子。瘀血自少。胎息孱弱。則氣血涵養有餘。瘀血必多。亦有產時去多。產後必少。產時去少。產後必多。勢使然也。曾見一婦。艱產異常。三朝下一血塊。大小形色。與茄無異。

此後絕無瘀血。惟小便如皂莢汁。其少腹略無痛楚。良由艱產過傷子宮。關閘廢弛。不能收斂。故其塊得下。世俗名兒枕者是也。大抵常產之婦。開闔有權。既產之後。子宮即閉。兒枕隨氣攻注。碎作小塊。續續而下。所以綿延日期。此則全塊頓出。自無淋瀝之患。即有餘血。

盡歸溲便矣。此後屢見數婦。證雖大異尋常。以意逆之。其理自若也。產後血脫津傷。大便自應艱澀。每至五七日始通。無足怪也。其有發熱譫語。脈滑實者。又當急攻以救津液。若兼少腹硬痛。又當破瘀為先。產後三朝。每有寒熱蒸乳。寒熱後。乳汁大行。此胃氣孚化。雖有餘病。

必無他慮。如無寒熱而乳汁充然者。血氣本旺也。若不寒熱。無乳汁。此營衛不調。總無所苦。急宜當歸內補建中湯。頻與調之。否則彌月後漸見寒熱骨蒸。而為蓐勞之患矣。

嘔吐,嘔吐惡露不行。二陳加當歸、蓬朮、肉桂、乾薑。胸腹脹滿。多是傷食。二陳加丁香。不應。加人參、炮薑、澤蘭藿香。或抵聖散亦佳。如寒。理中湯加藿香。

呃逆,呃逆者。胃寒所生。產後氣血俱虛。風冷搏氣而逆上。乃胃氣虛寒之極。最為惡候。理中加丁香。古方以丁香、豆蔻、伏龍肝為末。用桃仁、吳茱萸煎湯。調下一錢匙。如人行五里再服。未應。急投參、附。遲則不救。

飽悶,產後飽悶。惡露不行。多因血逆。宜行瘀血為主。如有塊上升。飽悶欲吐者。二陳湯加薑、桂、香附、炮楂、蓬朮。塊不散。積久愈堅。琥珀黑龍丹。若惡露已淨而飽悶。受氣也。沉香降氣散。若敗血傷於脾胃而腹脹嘔吐者。抵聖散加鯪鯉甲、肉桂。孕婦服安胎藥過多。

或正產。或半產後。經一兩月。惡露未淨。此非敗血之比。宜導氣行血。若用止截誤矣。飲食停滯。六君子加木香、厚朴。大凡傷其脾胃者。當節飲食為主。

譫語,譫語多有血滯。亦有血虛著風而痰鬱者。不可專以痰斷。亦不可認為血逆。其發譫語。必脈大有力。始與證合。然又與產後不宜。故多難治。去血少者。血滯也。實則桃仁承氣、下瘀血湯。虛則龍齒清魂散。或四烏湯用赤芍、歸尾加桃仁、薑汁。去血多者。血虛也。蓋血虛則心神失守。

故譫語。必先養血。不可用參、術峻補。當歸內補建中湯、當歸芍藥散膠艾湯選用。著風兼痰鬱者。心經虛。故風痰客之。導痰湯加鉤藤鉤、薄荷。又方。益母草為末。薄荷湯為丸。童便服之。專治產後譫語。

如見鬼神,產後傷耗血脈。心氣虛。則敗血停積。上干於心。遂至心中煩躁。臥起不安。如見鬼神。言語顛錯。誤作風治必殆。虛則四物湯換生地加桂心、炮薑、生蒲黃石菖蒲。實則四烏湯加川連。煎成入龍腦一捻。服後得睡即安。心悸恍惚。語言錯亂者。千金遠志湯。如內虛敗血攻心。

狂言亂語者。龍齒清魂散。瘀積不行。腹脹喘急者。急用下瘀血湯攻之。庶或可救。稍遲必難挽回。此證多有心脾血少者。宜八珍加炮姜。則痰清神自安矣。

不語,產後不語。多因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嚴氏清魂加蘇木丹參。若因心腎氣虛而不能通於舌。則舌強不語。辰砂七珍散。或人參、石菖蒲等分。不時煎服。腎虛風熱。地黃飲子。肝木太過。柴胡清肝散。或小柴胡加鉤藤。脾受木侮。六君子加升麻、鉤藤。

氣血俱虛。八珍湯加菖蒲、遠志。不應。獨參湯加附子一片。峻補其氣。而血自生。若竟用血藥。則誤矣。

發痙,產後發痙。因去血過多。元氣虧極。或外邪相搏。或陰火內動所致。故傷寒汗下過多。潰瘍膿血大泄。多患此證須。大補氣血。或保無虞。若攻風邪必死。其證牙關緊急。腰背反張。四肢抽搐。兩目連札。十全大補。有汗。加炮姜。多汗。加附子。不應。並加薑、附倍人參。

多服始應。嘗治大虛之證。服參、耆數斤。附子數枚方應。若汗拭不及。兩手摸空者不治。

發熱,婦人產後血虛。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故多發熱。治宜四物補陰。而以炮姜之苦溫從治。收其浮散。使歸於陰。若氣血俱虛。惡寒發熱。煩躁作渴。十全大補湯。若熱愈甚。急加桂、附。若血虛至夜發熱。小腹腰脅作痛。四物加黃耆五錢。肉桂一錢。若作渴面赤。當歸補血湯

若誤認為火證。投以涼藥。禍在反掌。然產後脾胃多虛。有過於飲食傷滯而發熱者。慎勿誤作血虛治。但遇產後發熱。若胸膈飽悶。噯氣惡食泄瀉等證。只作傷食治之。若發熱而飲食自調者。方用補血正法。產後大發熱。必用炮姜同茯苓淡滲其熱。一應苦寒並發表之藥。皆不可用。

凡產後發熱惡寒。皆屬血虛。此熱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耳。故以補陰藥加炮姜。大劑服之。且炮姜能入肺胃。散虛熱。入肝脾。引血藥生血。然不可多用獨用。必與補陰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也。惡寒發熱腹痛者。當去惡血。產後脈洪數。胎前脈澀弱多死。懷孕者脈宜滑數。

已產而滑數不改者。雖未必死。多費調理。

寒熱,產後因氣血虛弱。脾胃虧損而發寒熱。皆不足證。經云。陽虛則惡寒。陰虛則寒熱。若兼大便不通。尤屬氣血枯槁。切禁發表降火。若寸口脈微為陽氣不足。陰氣上入陽中而惡寒。補中益氣湯加薑、棗發越之。尺部脈弦。為陰氣不足。陽氣下陷陰中而發熱。六味丸加肉桂以收攝之。

若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此血虛發熱。當歸補血湯。不可誤認客邪而用表散藥。下血過多。寒熱而小腹不痛者。此營衛虧損。陰陽不和。屬虛。增損四物湯。若惡露未淨。傷滯胞絡。寒熱而小腹痛者。屬實。輕則四烏湯。重則醋煎散。產後臥不如法。敗血流入經絡骨節間。

寒熱腰股腫熱。痛不可拊。局方腎虛。有食消食。頭痛骨疼寒熱者。外感風寒也。參蘇飲、增損柴胡湯柴胡四物湯選用。或兼瀉及吐者。五積散。胸膈飽悶。前後心痛寒熱者。傷氣與食也。指迷七氣湯。虛人。局方七氣合沉香降氣散。如飽滿寒熱兼腹痛腰疼者。四烏湯。

熱而不寒。胸煩自汗。與大病後虛煩相似。此去血過多。血虛生熱也。逍遙散。若臍下熱。非熟地不能治。如大熱。必用炮姜。日晡轉甚者。非柴胡不能治。不應。必用肉桂。新產蒸乳發熱。不必服藥。

中風,產後類中風證。大多血虛。非真中也。或挾風。或挾痰。或挾氣。證雖不一。治法莫要於行血。芎歸湯加荊芥穗。淋黑豆酒煎服。亦治角弓反張。手足瘛瘲。脈來虛浮者。血暈四肢強直。芎歸湯加童便。或用荊芥穗微焙為末。豆淋酒調下二錢。或童便服之。口噤則抉齒灌之。

齦噤則灌入鼻中即蘇。手足癱瘓。敗血入經絡也。用五積散。又有形盛氣虛。產後痿廢不起者。但當補氣藥中兼行氣為主。朝用香砂六君子。暮用越鞠丸。久服自效。

咳嗽,產後咳嗽。多因腠理不密。外邪所感而致。若因風寒所感。桔梗湯蔥白、香豉、生薑。或小建中湯。虛。用異功散去朮加山藥細辛、桂枝。陰虛兼感客邪者。六味丸去萸加桂枝、細辛。陰虛水不制火而嗽。六味丸加麥冬、五味。乾咳內熱不寒。桔梗湯加葳蕤、麥冬、丹皮、蜜煎薑、橘之類。蓋乾咳一證。有小兒食乳易治。無則成勞。

發喘,喘而痰聲大作。此痰犯肺金也。豁其痰。喘自定。風則金匱旋覆花湯加甘草、桔梗。惡露未淨。加炮薑、丹參。有食。加厚朴、陳皮。不嗽而喘。此肺為火迫。乃真喘也。難治。若肺虛熱。生脈散為主藥。肺胃氣虛。異功散加桔梗。兼外邪。加細辛。中氣虛寒。前方加炮薑、肉桂。

陽氣虛脫。更加附子。腎虛不能納氣歸元。都氣丸作湯送靈砂丹。兼氣虛者。與異功散兼進。大抵產後發喘。加以脈之虛大急疾。皆不可治。

瘛瘲,產後陰血去多。陽火熾盛。筋失營養。虛極生風而成此證。若見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四君子加芎、歸、丹皮、鉤藤。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土也。若肝經血虛。逍遙散加鉤藤。陽氣虛敗。十全大補加薑、附、鉤藤鉤。經云。脾之榮在唇。心之液為汗。

若心脾二藏虛極。而唇白多汗。急用參、附救之。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不流者。皆不可治。

顫振,產後顫振。乃氣血虧損。虛火益盛而生風也。切不可以風為治。急用十全大補。溫補氣血為主。如小產後半身肉顫。半身汗出。亦宜上法。若產後不省人事。口吐涎沫而顫振。或瘛瘲者。當歸補血湯加荊芥穗。豆淋酒煎服。婦人胎前產後顫振瘛瘲。逍遙、歸脾、小柴胡、補中皆可選用。

傷風,產後傷風。須問惡露淨否。而後用藥。若未淨而小腹疼痛者。以行血理氣為先。金匱旋覆花湯、四烏湯選用。若惡露已淨。小腹不疼。但頭痛身熱足冷。自汗咳嗽。黃耆建中湯。頭重。香蘇散。若風寒並傷。營衛俱病。遍體痛無汗。敗毒散。虛甚著風者。不可發散。逍遙去朮加桂枝。得效雖遲無失。

傷寒產後傷寒。不可遽用小柴胡。蓋有黃芩在內。停滯惡血也。宜小建中湯、增損柴胡湯。時疫。柴胡四物湯、香蘇散。伏氣發溫。蔥白香豉湯。感冒氣食。香蘇散。產後得熱病。四肢暖而脈息和平者生。四肢冷而脈沉澀。煩熱甚而脈洪盛者。皆死證也。

瘧,產後痁瘧。在初產時絕少。即胎前久瘧淹纏。產後裡氣通達。無不霍然。間有微寒發熱不止者。此衛氣向虛。營血驟傷之故。但與內補當歸建中湯。熱多。倍芍藥。寒多。加黃耆。夜發。一倍當歸。三倍黃耆。不應。加生何首烏。虛熱不止。大便不實。加炮薑、茯苓。惡露不行。

小腹結痛。另用炮黑山楂。熬枯黑糖。伏龍肝湯煎服。或有產後一月半月。感犯風暑而瘧。小柴胡、補中益氣選用。風。加羌活、紫蘇。暑。加香薷、厚朴。隨證裁酌。但黃芩苦寒。無論惡露淨與未淨。皆非所宜。

痢,產後下痢有三。一者因胎前患痢。產後不止。昔人以為七日必死之候。若元氣未敗。脈有胃氣。可進粥食者。伏龍肝湯丸隨證加減。多有得生者。一者因產後臍腹受冷。飲食不化。腹痛惡露不行。理中湯為主。白。加吳萸、木香。赤。加桂心、茯苓。一者因產後誤食生冷。

或臨產飲食過度。產後泄瀉下痢。亦宜理中湯。白。加枳實、茯苓、厚朴、木香。赤。加香附、炮楂熬糖。虛。加人參、肉桂。間有熱痢下重。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清理之。惡露已淨。痢久不止。腹痛後重。補中益氣升舉之。大抵產後下痢。惟宜顧慮元神。調和血氣。則積滯自下。

惡露自行。非若妊娠之有胎息。難於照顧也。

蓐勞,蓐勞者。因產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心慮。或將養失宜。虛風客之。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百節煩疼。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當扶正氣為主。六君子加當歸。若脾肺氣虛。咳嗽口乾。異功散加麥冬、五味。氣虛頭暈。補中益氣倍用歸、耆。

肝經血虛。肢體作痛。四物加參、苓、朮、桂。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往來寒熱。六味丸加瘛瘲。脾虛血弱腹痛。月經不調。歸脾湯倍木香。血虛有熱。增損柴胡湯。骨蒸勞熱。嗽痰有紅者。異功散去朮加山藥、丹皮、五味、阿膠、童便。熱而無痰乾咳。逍遙散用蜜煎薑、橘。

蜜蒸白朮。產後虛損。不時寒熱。或經一二載。元神不復。月事不轉。先與千金當歸芍藥湯。後與烏骨雞丸調補。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疲憊而成。當補脾胃。進飲食。則諸臟有所倚賴。病自愈矣。

虛煩,產後虛煩。皆氣血虧損。虛火上泛所致。千金治產後內虛煩熱短氣。用甘竹茹湯。產後乍寒乍熱。手足身溫。心胸煩滿。用知母湯。產後虛煩頭痛短氣。悶亂不解。用淡竹茹湯。產後煩滿不安。用人參當歸湯。俱孫真人法也。

驚悸,產後心悸。皆心虛所致。千金治產後沖悸。志意恍惚。言語錯亂。用茯神湯。虛熱口燥。加麥門冬。虛。加人參。善忘。加遠志、麥門冬。產後大虛心悸。志意不安。恍惚恐畏。虛煩不眠少氣。人參丸。吸吸乏氣善忘。本方去薯蕷加遠志。亦孫真人法也。

多汗,產後血虛。身熱自汗。逍遙散加熟棗仁、烏梅。不可用補氣藥。古方用麥煎散治產後盜汗自汗。為害不可勝數。因外感而汗者。黃耆建中湯。氣血俱虛。十全大補湯。不應。加附子。若汗多不止。必發柔痙。尤當前藥。若頭汗者。或因濕熱。或因瘀血。當審虛實治之。

半身汗出。昔人用二陳合四物。治多不效。以血藥助陰。閉滯經絡也。此屬氣血不充。而有寒痰留滯。非大補氣血。兼行經豁痰不效。宜十全大補、人參養榮加星、半、川烏。肥人多加豁痰行氣藥。瘦人氣血本枯。夭之徵也。

麻木產後麻瞀。宜生血補氣。十全大補湯。去血過多。手足發麻。小腹大痛。則遍體麻暈欲死。此非惡露凝滯。乃虛中挾痰。六君子加炮薑、香附、當歸。曾治一婦。產後右半身麻瞀而昏暈。不省人事。發即胸膈痞悶。下體重著。或時心神蕩搖。若無心肺之狀。頃則周身冷汗如漉。

大吐痰涎而蘇。此產後經脈空虛。痰飲乘虛襲入之故。因與六君子加歸、耆、肉桂。隨手而效。復有一婦。產後左半身麻瞀昏暈。不省人事。發則周身大痛。筋脈瘛瘲。肌肉瞤動。或時頭面赤熱。或時腿上振振動搖。頃則蒸蒸汗出而蘇。此產後營血大虧。虛風襲入之故。用十全大補湯治之。

諸證悉平。但麻瞀不止。後與地黃飲子而安。

大小便諸證,產後去血過多。大腸乾涸。每至三五日後。甚至五七日而大便始通者。皆其常也。或血虛火燥。不可計其日期。必待腹滿覺脹。欲自去而不能者。乃結在直腸。宜用導法。蜜煎導。或削醬姜醬瓜。皆可為導。惟豬膽汁導禁用。以其苦寒。誤用每致發呃也。若用苦寒藥攻通。

反傷中焦元氣。或愈結難通。或通瀉不止。必成敗證。若屬血虛火燥。四物加鮮何首烏潤下之。氣血俱虛之人。雖數日不通。飲食如常。腹中如故者。八珍加桃仁、蘇子、熟蜜。若多日不解。躁悶異常。不得已。用人參、當歸、枳殼煎服。亦權宜之術耳。古人用玉燭散治之。

反致危殆者多矣。至治產後日久。病外感熱結。有實邪燥屎者。急用承氣、大柴胡下之。又不當拘於此例也。小便不通。腹脹如鼓。用炒鹽加麝半字填臍中。外用蔥白十餘莖作一束。切如半指厚。置鹽、麝上。將艾灸之。覺熱氣入腹。難忍方止。小便即通。此惟氣閉者宜之。

若氣虛源涸。與夫熱結膀胱者。皆不可用。產母但覺小水少。此即是病。便宜調治。如大小便俱秘。惡露不行。先通惡露。四烏湯加蓬朮、山楂。如惡露不行。大便泄。小便難。五苓散倍肉桂加桃仁。不可服胃苓湯。以蒼朮能止血也。產後小便數。乃氣虛不能制水。補中益氣加車前、茯苓。

若膀胱陰虛而小便淋瀝。生料六味合生脈散。滋其化源。須大劑煎成。隔湯燉熱。續續進之。產後遺尿不知。乃氣虛不能統血也。補中益氣湯。若新產廷孔未斂。溺出不知。此恆有之。至六七朝自止。不必治也。婦人產後。水道中出肉線一條。長三四尺。動之則痛欲絕。先服失笑散數服。

次用帶皮姜三斤研爛。入清油二斤。煎油干為度。用絹兜起肉線。屈曲於水道邊。以前姜熏之。冷則熨之。一日夜即縮。二日即盡。再服芎歸湯調理。如肉線斷。則不可救矣。產婦尿胞損破。致病淋瀝者。當與峻補。丹溪云。難產多是氣虛。產後氣血尤虛。當以參、耆為君。

芎、歸為臣。桃仁、陳皮為佐。同豬羊脬煎湯。時時飲之。勿令間斷。使氣血驟長。匝月其脬自完。若稍緩則難成功矣。產間傷動脬破。終日不小便。但淋濕不幹。用天然黃絲二兩。不用染者。牡丹皮、白芨、人參各一錢。水煎至絲爛如餳服。服勿作聲。作聲則泄氣無效。名補胞飲

經月常服有效。產後損尿胞而淋瀝。參、耆、朮、草熬膏。豬羊脬煎湯。飢時調服。月餘胞長淋止。產後陰屍著風痛。四物湯加藁本、防風。不應。有瘀傷也。加血餘、龜版灰、肉桂。陰頹脫下。氣血俱虛。不能收斂者。八珍加升麻、黃耆。陰戶腫痛。濕熱也。用枯礬、荊芥、白芷、當歸、桃仁、細辛、川椒、五倍子等分。

入蔥三莖。煎湯熏洗即愈。

諸痛,產後遍身疼痛。氣虛百節開張。惡露乘虛流入經絡骨節之間。謂之敗血流經。或流於腰胯。或流入髀股。痛不可拊。痛處熱腫。流注日深。漸致身面浮腫。局方調經散最當。琥珀地黃丸亦宜。若因虛風所侵。以致肢體沉重不利。筋脈引急。發熱頭痛。局方用五積散去蒼朮加鯪鯉甲。

生漆塗煅尤良。或四神散加桂枝、薑、棗。和營止痛最捷。若誤作傷寒發汗。致經脈抽搐。手足厥冷而變為痙。又當十全大補為主。若以手按而痛益甚者。是瘀滯也。四烏加鯪鯉甲、桂枝、薑、棗以散之。按而痛稍緩者。此血虛也。四物加香附、炮薑、人參、白朮、甘草以養之。

如皮肉痛者。外感也。如月內惡露未淨者。香蘇散加肉桂、鯪鯉甲。產後五臟皆虛。胃氣虧損。飲食不充。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於頭。則令頭痛。補中益氣加川芎、香附子。不應。加附子一片。若血虛。四物加參、術。有產後敗血上衝頭痛。非琥珀黑龍丹不效。又方。

治產後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用大附子一枚。釅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盡。去皮臍。加川芎等分。併為末。每服錢半。或二錢。茶清調下。偏正頭風作痛。川芎茶調散去白芷加細辛。黑豆淋酒煎。乘熱熏患處。候溫服之。如左半邊惡寒。腦後掣痛者。本方去白芷加歸、芍。

右半邊畏寒。兩太陽引痛者。本方去白芷加參、耆。千金治產後中風頭痛。手臂逆冷。白朮三兩。附子一枚。獨活一兩。生薑三兩。豆淋酒煎服。婦人患頭風者。常居其半。每發必掉眩。如在車船上。皆因血虛。風邪運動其痰。二陳加當歸、黃芩、羌活、防風。不應。加烏頭、石膏。

挾氣虛者。必加黃耆。然崩傷產後。吐血衄血。並令人眩暈。當隨所因而治。感氣而胃口作痛。養胃湯。因氣而心腹痛。降氣散。感寒而痛。甘草乾薑湯加焦白朮、桂枝。有食。枳實理中加炮黑山楂。產後惡血上攻心痛。為陰血虧損。隨火上衝心絡。名心胞絡痛。宜理中加當歸。

產後惡露未淨。胸腹作痛。或小便不利。琥珀地黃丸溫散之。產後心痛。大寒嘔逆不食。千金蜀椒湯。產後心痛。乾嘔吐涎沫。大岩蜜湯。若真心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瘀血上衝。用失笑散一錢。童便調下即定。血既散而仍痛。增損四物湯調補之。脅痛宜分左右。蓋左屬血。

血藏於肝。肝傷有死血。故痛。小柴胡去芩加丹皮、香附、薄桂、當歸、童便。右屬脾。脾有痰積於脅則痛。補中益氣去升麻加葛根、半夏、茯苓、枳殼、生薑。左右俱痛者屬虛。補中益氣加桂。下六味丸。腹痛惡露已淨者。下焦虛寒也。六味丸加桂。如痛定於一邊及小腹者。

此是側臥。敗血留滯所致。四烏湯加蓬朮。有產後腹痛。服上藥不應而喜溫喜按者。屬虛屬寒。寒則理中加肉桂、當歸。虛則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隨證加減神驗。產後三日腹痛。補中益臟。強力消血。羊肉生地黃湯。若腹中㽲痛。畏寒少食。大劑人參、阿膠、生薑煎服效。

此即仲景當歸生薑羊肉湯之變法也。若痛而噁心。或欲作嘔。六君子加炮姜。有瘀。加莪朮、桃仁、炮黑山楂。若泄瀉腹痛後重。補中益氣加木香、炮姜。若胸膈飽脹。或惡食吞酸。或停惡露。至夜發熱。譫語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飲食所致。當用二陳加枳、朮、楂肉。虛人。

枳實理中加肉桂、炮楂。發熱腹痛。按之痛甚。不惡食。不吞酸。此是瘀血停滯。四烏湯加蓬朮、肉桂。若止是發熱頭痛。或兼腹痛。按之卻不痛。此是血虛。四物加艾、附、耆、桂。若腹痛脅脹。此氣寒不能溫養肝血。當歸、乾薑、香附、肉桂、丹皮、茯苓。入鹽少許熱服。

產後下血不盡。腹內堅痛不可忍者。甘草、乾薑、當歸、芍藥、桂心、桃仁、山楂煎服。產後少腹作痛。俗名兒枕塊。古法用失笑散及四物加莪朮、山楂。產後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千金伏龍肝湯。能溫脾胃。涼肝血。其效如神。若惡露既去而仍痛。四神散調補之。

小腹痛當視去血多少。如敗血凝滯。有塊而痛者。醋煎散。無塊者。四烏湯。須看人虛實酌用。產後臍腹作痛。冷氣乘虛也。內補當歸建中湯。產後腰痛者。因產勞傷腎所致。十全大補湯加附子。產後惡露漸少。忽然不來。腰中重痛。下注兩股。痛如錐刺入骨。此由敗血流滯經絡。

不即通之。必發癰疽。局方調經散加鯪鯉甲。水煎日三服。以痛止為度。琥珀地黃丸亦宜。下瘀血湯、代抵當丸。皆可取用。切勿誤用五積散等辛溫之藥。丹溪云。局方五積散。治產後瘀血作痛。以蒼朮為君。麻黃為臣。厚朴、枳殼為使。雖有歸、芍之補血。僅及蒼朮三分之一。

不思產後之婦。有何寒邪。血氣未充。似難發汗。不過借藥性溫和。可以推陳致新。豈可用麻黃之悍。蒼朮、厚朴之燥乎虛。而又虛。禍不旋踵矣。

泄瀉,產後泄瀉。其因有五。一者因胎前泄利未止。產後尤甚。一者因臨產過傷飲食。產後滑脫。一者因新產驟食肥腥。不能克運。一者因新產煩渴恣飲。水穀混亂。一者因新產失護。臍腹臟腑受冷。其致瀉之由雖異。一皆中氣虛寒。黑豆失職之患。並宜理中湯為主。食。加枳實、山楂。

水。加桂心、茯苓。虛。加桂、附倍參。寒。加桂、附倍姜。久瀉腎虛。加桂心、熟附。瘀結不行。加炮楂、歸身。若見完穀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虛。元氣虛脫之候。十有九死。惟猛進溫補之劑。庶可挽回。即有煩躁發熱面赤。脈來數大。皆虛火上炎之故。當並進桂、附、人參、甘、薑、苓、術之類。

伏龍肝煮湯代水煎服。仍得收功。若小便混濁如泔。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腸垢者。乃元氣下陷之故。並宜補中益氣加桂、苓、炮姜升舉之。或臭水不止。加蘄艾、香附、吳茱萸。若兼瘀結不通。腹脹喘急。神丹不能復圖也。

浮腫,腫脹腹大筋青。小便不利。必食生冷傷滯瘀血也。若用利水藥。病必轉劇。理中湯加木香、肉桂、蓬朮。身腫或腹大如鼓。四七湯加木香。嗽者。忌木香用炮姜灰。面腫下不腫。屬風。宜發散。紫蘇飲加防風。下腫上不腫。屬濕。宜利小便。紫蘇飲加木通。四肢與頭面腫甚。

氣食也。紫蘇飲加消導藥。有血。兼破血藥。停血不散。腹腫喘滿。夜甚於晝。四烏湯加蓬朮。若足忽腫者。乃濕熱注病。恐成腳氣。當歸拈痛湯。若紅腫而痛。恐生腫毒。則以膚熱與不熱為辨。產後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腿脅。留滯日深。故令面目四肢浮腫。宜調血為主。

醫者不識。便作水氣。治以道水之藥必危。夫產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多致夭枉。但多服局方調經散。或四神散加蓬朮、桃仁、肉桂、穿山甲。血行腫消則愈。陳無擇云。若風邪乘於氣分。皮膚腫而浮虛。乃邪氣有餘也。若皮膚腫。其形色如熟李者。乃水也。

水腫者宜利小便。氣腫者宜發汗。

諸血,產後鼻衄。乃氣血逆行所致。紫蘇飲入童便、荊芥灰。如口鼻黑氣起而衄者難治。初產時。口中血溢出暴。或吐血嗽血。名血氣衝心。四物加延胡、木香、炮姜。產久惡露已淨。吐咯咳血者。治與平人同。產後血崩。因經脈未復。而勞碌惱怒。或犯房事。多成此候。若小腹滿痛。

肝經已傷。最為難治。若血滯小腹脹滿。四烏湯加蓬朮、肉桂。血少小腹空痛。四物加丁香、膠、艾。肝火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郁不能統血。加味歸脾湯。脾虛不能攝血。補中益氣湯。厚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炮楂。風熱相搏傷血。四君子加防風、枳殼。惡寒嘔吐。大便頻瀉。

六君子加炮姜。下焦虛寒。不能統血。漏下色晦。及瘀淡不止。千金芎藭湯、鹿茸散選用。

月水不通,乳子周歲而乳母經行。是其常也。若兒半歲而母經行。有血盛血熱之分。血熱者宜涼血。四物加續斷、條芩。不乳者不在此例。若兒二三歲。其母經不行而無疾。不必服藥。若肢體倦怠。食少內熱。是血少也。宜逍遙散加參、耆以健脾胃。若以藥通之則誤矣。若脾胃虛弱。

六君子湯加當歸。若兼鬱火傷脾。歸脾湯加丹皮、山梔。若怒火傷血。柴胡四物湯。氣血俱虛。八珍湯加丹皮。

諸淋淋因熱客於脬。虛則頻數。熱則澀痛。氣血兼熱。血入胞中。則血隨小便出而為血淋也。若膀胱虛熱。六味丸。若陰虛而陽無以化。腎氣丸。蓋土生金。金生水。當滋化源。若少壯元氣實強者。用滑石通草、車前、葵子、瞿麥、蒲黃。漿水煎服。

乳汁,產後三朝。五更發寒熱。名曰蒸乳。若產後乳雖腫而臖作者。須服清利之藥。則乳自行。仍以美臛引之。產後乳汁自出不止。乃胃氣虛。宜服五味異功散加黃耆、五味以攝之。若乳多滿急痛者。用溫帛熨之。新產兒未能吮乳。乳汁蓄結。與血氣相搏。而壯熱大渴。通乳脹硬掣痛。

名曰妒乳。當以手撙去宿乳。或吮去尤妙。並以貝母、栝蔞實、甘草節、木通煎服。初產因子不育。蒸乳而發寒熱作痛者。俗名乳膨。用斷乳法。以四烏湯加炒麥芽一兩即止。不然。恐內結成癰。多致潰膿。亦有乳囊潰而成危候者。不可不知。若有子而乳不下者。通草八錢。

豬蹄湯飲之。白蝦汁亦妙。乳母氣血虛而不能蒸乳。八珍湯加黃耆、麥冬。肺胃虛寒而乳不通者。千金鍾乳湯。寒熱不均。氣道阻逆而乳不通者。麥門冬散。有熱。去鍾乳加漏蘆。因怒火者。逍遙散加參、耆、麥冬之類。凡產不蒸乳者。後必有變。須預言之。元氣壯實者。

不在此例。吹乳腫痛。速用栝蔞實一枚。連穰搗爛。甘草節一寸。乳香一錢。煎成加溫酒服。服後側臥於床。令藥氣行。外以天南星生末醋調敷。以手揉之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