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8)
卷四 (8)
1. 痰飲(唾)
當用潤劑。如二冬膏、六味丸之類滋其陰。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息。則疾自消。投以二陳等湯。立見其殆。瘦人多此。腎虛不能納氣歸源。出而不納。則為積滯。積滯不散。則痰生。八味丸。肥人多此。老人腎虛水泛為痰上湧者。八味丸以攝之。不應。用真武湯。凡尺脈浮大。
按之則澀。氣短有痰。小便赤澀。足跟作痛。皆腎虛不能行濁氣。凝聚而為痰也。腎氣丸。脈來細滑或緩。痰涎清薄。身體倦怠。手足痠軟。此脾虛挾濕。六君子加炮姜。或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然痰病須辨有火無火。無火者純是清水。有火者中有重濁白沫耳。內傷中氣。
虛而有痰。必用參、術。佐以薑汁傳送。甚者加竹瀝。脾氣虛。宜清中氣以運痰。使之下行。六君加枳、術。兼用升、柴以提清氣。脈濡緩。身體倦怠。體厚人屬濕痰。二陳加生朮、羌活。氣虛。佐參、術。脈沉滯。或滑。證兼噁心。心下飽悶。屬郁痰。宜開鬱行氣。脈滑見於右關。
時常噁心吐清水。痞塞。就吐中以鵝翎探之。蓋熱痰在膈上。瀉亦不去。必用吐。膠固稠濁。非吐不開。浮滑宜吐。脈澀年高虛人不可吐。痰在經絡中。非吐不可。吐中猶有發散之意。須先升提其氣乃吐。如瓜蒂、防風、川芎、桔梗、芽茶、齏汁之類。晴明時於不通風處以布緊勒其肚。
乃吐。腎虛水泛為痰。有用腎氣丸屢未得效。因思痰本陰類。復用地黃助陰。良非所宜。當於方中減熟地黃、山茱萸。加菖蒲、沉香開通其氣。自效。大抵陰虛痰燥。切忌二陳、六君輩香燥益氣藥。陽虛飲泛。切戒四物、六味滋陰膩膈藥。此歧路攸分。不可不辨。大凡痰飲變生諸證。
不當為諸證牽掣作名。且以治飲為先。飲消諸證自愈。如頭風眉稜骨痛。累用風藥不效。投以痰劑收功。如患眼赤羞明而痛。與涼藥弗瘳。畀以痰劑獲效。凡此之類。不一而足。散在各門。不復繁引。
〔診〕脈沉者有留飲。雙弦者寒也。偏弦者飲也。肺飲不弦。但苦喘滿短氣。支飲亦喘不得臥。短氣。其脈平也。病人一臂不遂。時復移在一臂。其脈沉細。非風也。必有飲在上焦。痰得澀脈難愈。陳無擇云。飲脈皆弦細沉滑。左右關脈浮大而實者。膈上有稠痰也。宜吐之。病人百藥不效。關上脈伏而滑者。痰也。眼胞上下如煤黑者。亦痰也。
唾,唾者。坐處不時多唾。此胃中寒也。以胃氣虛寒不運。故病後多有是證。理中湯或六君子湯加益智仁攝之。
虞恆德治一婦。因多食青梅得痰病。日間胸膈痛如刀錐。至晚胸中痛止。而膝䯊大痛。此痰飲隨氣升降故也。服丁、沉、薑、桂、烏、附諸藥皆不效。乃以萊菔子研汁與半碗。吐痰半升。至夜痛尤甚而厥。此引動其猖狂之勢耳。次日。用參蘆一兩逆流水煎服。不吐。又次日。
白話文:
痰飲這種疾病,應該使用滋潤的藥物。例如二冬膏、六味丸這類能滋養體內陰液的藥物,使向上逆行的虛火能回到它該在的位置而平息,疾病自然會好轉。如果使用二陳湯這類藥方,病況反而會更加嚴重。體型瘦弱的人常常會有這種狀況,這是因為腎虛導致無法將氣吸納回歸本源,氣散出去而無法收回,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積滯。積滯無法消散,就會產生痰。這種情況可以用八味丸來治療。體型肥胖的人也容易有這種狀況,而年長者腎虛導致體內水液氾濫,形成痰向上湧,也可以用八味丸來收攝,如果效果不好,就改用真武湯。凡是脈象摸起來尺脈浮大,按下去卻覺得澀,並且有氣短、有痰、小便赤澀、腳後跟疼痛等症狀,都是因為腎虛導致無法運化體內濁氣,濁氣凝聚而形成痰。可以用腎氣丸來治療。如果脈象細滑或緩慢,痰涎清稀,身體疲倦,手腳痠軟,這是因為脾虛夾帶濕氣,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薑來治療,或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半夏、茯苓來治療。但痰病必須分辨是有火還是沒火,沒有火的痰就是純清澈的水,有火的痰中則會帶有濃濁的白色泡沫。如果因為內傷而導致中氣虛弱,並產生痰,必須使用人參、白朮,並佐以薑汁來幫助藥效傳送,嚴重者可再加入竹瀝。如果脾氣虛弱,適合用清補中氣的方式來運化痰液,使其向下排出。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枳實、白朮,同時使用升麻、柴胡來提升清氣。如果脈象濡緩,身體疲倦,體型較厚的人屬於濕痰體質,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生白朮、羌活來治療。如果是氣虛,同時佐以人參、白朮,脈象沉滯或滑,且伴隨噁心、心下飽悶等症狀,屬於氣鬱形成的痰,適合用開鬱行氣的方式來治療。如果脈象滑而顯現在右關部位,常常感到噁心、吐清水、胸悶,可以嘗試用鵝翎探喉催吐,這代表熱痰停留在膈上,用瀉藥也無法去除,必須用催吐的方式才能解決。如果痰液黏稠膠固,更是非催吐不可。脈象浮滑適合用催吐,但脈象澀且年紀大體虛的人則不適合催吐。如果痰停留在經絡中,非催吐不可。催吐其實也有發散的作用,必須先提升體內氣機才能進行催吐。可以使用瓜蒂、防風、川芎、桔梗、芽茶、齏汁等藥物,在晴朗天氣且不通風的地方,用布緊緊勒住肚子,然後再進行催吐。如果因為腎虛導致體內水液氾濫而生痰,即使服用腎氣丸也常常沒有效果。這是因為痰本身屬於陰液,如果再用地黃等藥物來滋陰,反而不適合。應該在藥方中減少熟地黃、山茱萸的用量,加入菖蒲、沉香來開通氣機,自然就會有效。大抵來說,陰虛導致痰液乾燥的,切忌使用二陳湯、六君子湯這類香燥的補氣藥;陽虛導致水飲氾濫的,則切忌使用四物湯、六味丸這類滋陰膩膈的藥。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必須仔細分辨。凡是痰飲所引起的各種病症,不應該被這些病症的名稱所迷惑,應該先以治療痰飲為優先,當痰飲消除後,這些病症自然就會痊癒。例如,頭痛、眉稜骨痛,如果一直使用治療風邪的藥物卻沒有效果,改用治療痰的藥物反而會有效。又如,眼睛紅腫疼痛,使用涼性的藥物也沒有好轉,改用治療痰的藥物反而會有效。類似的情況很多,散落在各個醫案中,不再一一列舉。
診斷方面,如果脈象沉,代表體內有停滯的痰飲。如果脈象雙弦,代表有寒邪。如果脈象偏弦,代表有痰飲。如果肺有痰飲,脈象不會弦,但會出現喘滿、氣短的症狀。支飲也會出現喘不過氣、無法平躺、氣短等症狀,但脈象是平和的。如果病人一邊手臂無法活動,且這種情況會時常轉移到另一邊手臂,而脈象是沉細的,這不是風邪引起的,必定是有痰飲停留在上焦。如果痰與澀脈同時出現,則難以治癒。陳無擇說,痰飲的脈象都是弦細沉滑,如果左右關脈浮大而實,代表膈上有濃稠的痰液,適合用催吐的方式治療。如果病人吃了各種藥都沒效,而關脈伏且滑,代表是痰造成的。如果眼皮上下出現像煤炭一樣的黑色,也是痰的表現。
唾,指經常隨地吐口水,這是因為胃裡有寒邪。因為胃氣虛寒,無法正常運作,所以病後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理中湯或六君子湯,加上益智仁來收攝。
虞恆德曾經治療一位婦人,因為吃了太多青梅而產生痰病。白天胸膈疼痛像刀割一樣,到了晚上胸痛停止,卻換成膝蓋劇烈疼痛。這是因為痰飲會隨著氣機的升降而移動。服用丁香、沉香、薑、桂、烏藥、附子等藥物都沒有效果。後來用萊菔子磨成汁,給她喝了半碗,吐出了半升的痰,但到了晚上,疼痛更加嚴重,甚至出現暈厥。這是因為催吐反而引動了痰飲更加猖狂的勢頭。第二天,用人參蘆一兩,以逆流水煎服,沒有吐。到了第三天,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