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經候

(崩漏,失血心痛,經閉不行,帶下,淫濁,淋瀝,淋辨,泄瀉,小便血,師尼寡婦寒熱,子嗣,胎教)

經曰。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

婦人以血為主。故手少陰動甚為懷身之象。胎稟在下。反以上部動甚為胎脈之驗者。蓋陽神氣旺。與尺內陰搏陽別。同一胎脈。而有左右上下陰陽男女之辨。是以內經特為昭揭。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手足陽明。皆曰二陽。不得隱曲。言情欲不遂。而病發心脾也。風消者。發熱消瘦。胃主肌肉也。賁黃者。喘息上奔。胃氣上逆也。此節雖言病發心脾。而實重在胃氣。心為胃之母。胃為脾之府。且與大腸一氣貫通。焉有母傷而子獨安。臟病而腑不病之理。

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之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

利腸中。及傷肝也此段經文。全重在氣竭肝傷四字。為通節之綱旨。胸脅。肝部也。支滿。肝病也。妨於食。木邪凌土也。病則先聞腥臊臭。脾喜芳香。今脾土為木邪凌虐。病則先聞腥臊。臊乃肝之旺氣也。出清液。脾虛不能敷化水精也。先唾血。脾傷不能統運營血也。四肢清。

陽衰不能傍達四末也。目眩。陽不充而水上溢於經也。前後血。陰受傷而血內溢於絡也。血枯。內有乾血。血不歸經而結胞門也。良由年少不禁。氣竭肝傷。而致月事衰少。或不來也。治以烏鰂骨四分。取其味鹹走腎。性溫達肝。配以藘茹一分。取其辛散內風。溫去惡血。二物併合。

功專破宿生新。丸以雀卵。取其溫補助陽。能調子臟精血。以五丸為後飯者。先藥後飯。使藥徐行下焦。力貴專攻。五丸不為少也。飲以鮑魚汁。利腸垢。和肝傷。取其臭穢之味。佐烏鰂骨而闢宿積之血也。烏鰂血黑如墨。用之書契。則有賊人之害。故又名烏賊。入腎走血。

而不傷伐真元。功在虻、蛭之上。考諸本草。藘茹即是茜根。功專散血。不可誤認䕡茹。䕡茹辛寒有毒。功專外科。觀本經主治可知。

金匱云。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臟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

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

婦人經閉諸病。無不由虛寒而成。經閉雖屬虛寒。則崩漏之屬虛熱。從可識矣。夫經水歷年斷絕。則瘀積結於胞門。寒氣凝於經絡。蓋下焦寒積結聚。則中上二焦。皆不得通暢。所以在上則寒沫結聚而為咳。咳久熱結而為肺癰。在中則寒飲結聚而為疝。疝久熱結。亦為內癰。

大抵內癰皆起於結血。故申之以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昭揭病形。然此不但婦人也。男子亦有是證。總由經絡鬱閉。寒從火化所致。至於在下。則經候雖不調。而不至斷絕。所瘀亦為不多。其證雖久。但少腹氣街。引急寒痛也。其或膝脛疼煩者。以四肢為諸陽之本。寒結於內。

則在下之陽。不能上入。故膝脛反熱而痛也。至如奄忽狀如厥癲。或時憂慘悲嗔。有若鬼神所憑。此皆陽神虛寒。不能統攝濁陰。發為帶下之候。故以久則羸瘦。脈虛多寒證之。然多寒。言屬寒者多。非絕無屬熱者。假如羸瘦而脈數。又為陰虛多熱矣。設形盛而脈虛。豈不為氣虛多寒乎。

形盛而脈濡。寧不為濕熱固結乎。斯其所以為同脈異源也。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脈弦而大。按之減小而芤者。為表裡失血之候。以其脈弦大無力而少徐緩衝和之氣。故謂之革。言胃氣近於革除也。蓋弦為陽氣少。芤為陰血虛。婦人得之。主半產漏下。以旋覆花湯主之。本草謂旋覆花主結氣。蔥白主寒熱。新絳乃絲帛之染緋者。主活血。三味入肝理血。除邪散結。

豈非以氣少無陽則寒。血虛無陰則熱。兩虛相搏。以害其肝之生化歟。若不明其相搏。止謂之虛。何以用旋覆花、蔥白皆解客熱之邪者。而不用溫補其虛乎。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

氣暢而血從。則百脈流動。以候天癸。苟有邪以阻之。則血不從其氣。而自陷於血海。血海者。腎主之。腎者。寒水也。其色黑。是以漏下黑矣。猶內經所謂結陰下血也。林億云。臣億等。較諸本無膠薑湯方。當是妊娠中膠艾湯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其血當下。水有清濁。清則入經化血。濁則為溺為唾。苟因氣化之亂。濁者入之。則不能化血。而為血害也。水性惟能潤下。下流不通。入與血居。必停於脈。隨其所止。止於肌表者。

作身腫。止於筋骨者。作肢節腫。此止於血室。故作少腹如敦狀。然血室雖與膀胱異道。膀胱是行水之府。水蓄血室。氣有相感。故膀胱之氣亦不化。而小便微難。水與血皆陰類。雖有留積。不能發熱。故不渴。若渴則為膀胱結熱而非水血矣。若小便自如。而少腹之如敦者。

亦不謂之水並。當是他邪血積可知矣。生後者。言曾生育過之婦。則有此患。非指產後而言。若室女則無是疾也。用甘遂取其直達水停之處。大黃盪滌瘀血。阿膠為血室之嚮導也。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

傷寒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瘀血。大便色黑。抵當湯主之。發熱下之不解。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亦抵當湯主之。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宜抵當丸。三者有病證。而後立方。今止云經水不利。然經水不利。豈盡血蓄不通。而無虛損者哉。此必有蓄血形狀。而出是方也。

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子宮血積。不與氣和。故新血不至。遂成乾血堅癖。外連子戶。津液不行。化為白物。是用綠礬消堅癖。破乾血。杏仁利氣開閉。潤臟之燥。蜜以佐之。納子戶而藥氣可直達於子宮矣。設乾血在衝任之海者。必服藥下之。納之不能去也。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此腹痛者。由中氣虛。脾土不能升運陰陽。致二氣乖離。肝木乘克而作痛。故用是湯。補中伐木。通行陰陽也。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專主風木勝脾之腹痛。而婦人善怒。易動肝火。木邪乘土。多有腹痛經水妄行之疾。故以此湯主之。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陰㿗腫亦主之。

此亦因瘀血而病者。經水雖不利。但一月再見之不同。皆衝任脈瘀血之病。土瓜根消水飲。芍藥開血痹。桂枝通血脈。䗪蟲破血積。更需以酒行之。至於㿗腫。非惟男子之睪丸。婦人之陰戶亦有之。多在產時。瘀血流入作痛。下墜出戶也。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問下利不止。答屬帶下。何也。婦人年已五十。經絕胞門閉塞。衝任不復輸瀉之時。所積血自胞門化為帶下。無所從出。大便屬陰。故就大便為下利。是即以帶下例治之。

王節齋曰。婦人女子。經脈不行。有脾胃損傷而致者。不可便認作經閉血死。輕用通經破血之藥。遇有此證。便須審其脾胃何如。若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少食惡食。泄瀉疼痛。或因誤服汗下攻伐藥。傷其中氣。以致血少而不行者。只宜補養脾胃。用白朮為君。茯苓、芍藥為臣。

佐以黃耆甘草陳皮肉桂川芎、歸身、柴胡等藥。脾旺則能生血。而經自行矣。又有飲食積滯。致損脾胃者。亦宜消積補脾。若脾胃無病。按其少腹。果有血塊凝結。方宜香附、蘄艾、桂心、桃仁行血通經等劑。

經云。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故心脾和平。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則月經不調矣。若先期而至者。有因肝脾血燥。有因脾經鬱滯。有因肝經怒火。

有因血分有熱。有因勞役火動。其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少。有因氣虛血弱。治法。因肝脾血燥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滯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者。小柴胡加生地。血分有熱者。四物湯加白朮、茯苓、柴胡、丹皮。勞役火動者。補中益氣湯。脾經血虛者。

十全大補湯。肝經血少者。六味丸。氣虛血弱者。八珍湯。經候不調。無他證而不受胎。六味丸全料減澤瀉一兩。加童便制香附四兩。醋煮蘄艾一兩。調理最妙。若有別證兼見。隨證制湯送下。婦人勞傷氣血。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漓不斷。或過期不來。崩中下血。或白帶白淋。

四物湯加丁香、膠、艾。若曾傷胎。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煩熱者。大溫經湯。月水不調。陰虛潮熱。或寒熱如瘧。盜汗痰嗽。漸川芎蒸者。血熱相搏也。加味逍遙散。月水準信不受孕者。其故有三。肥白腹不痛者。閉子宮也。因痰。導痰湯。甚則間一二日。送滾痰丸二三服。

腹多痛者。必食生冷過多。且又多氣。宜溫熱藥。七氣湯。如咳嗽形瘦。色赤多火陰血虛者不宜服。只以四物加陳皮、香附、肉桂作丸。亦有血少不能攝精者。十全酒客。兼寒。金匱溫經湯。或曰。經正而子宮寒者非也。若子宮寒。其經必過期矣。豈有準信而曰寒乎。黑瘦多火人。

經少。色深紫而不受孕者。為胞血枯而精被爍也。四物換生地加芩、連。瘦弱而不能受孕。子宮無血。精氣不聚故也。十全大補之類。經水不準。必不受胎。然參前受胎者有之。此是血熱。抑有參前落後互兼者。將為寒熱並乎。大抵婦人受氣則氣亂。經期亦亂。故調經以理氣為先。

歸附丸。氣盛者。宜抑氣以行血。血盛則氣行矣。經不調而血淡如水。宜補氣血。保元湯加芎、歸、肉桂、香附。腹痛。加膠、艾、延胡。虛。加薑、附。經水有先期而來者。多屬熱。其證有二。血熱者腹多不痛。身多熱。此火也。其色必紫。脈必洪數。四物湯中川芎減半。

易生地加條芩、丹皮、香附。虛熱者。四物合保丸。不應。加炮薑、宣連炒黑、香附。干嗽者。逍遙散。氣多血虛者。腹必疼。藿香正氣散加芎、歸、香附。慎用涼藥。若婦人年四十餘。經水每月二三至者。此少年恣意太過。後必崩淋。經水後期來者。多屬寒。其證有三。血虛腹多不痛。

微微身熱。間亦有痛者。乃空痛也。脈必大而無力。或浮澀濡細。宜調氣生血。八物加香附。虛則四物加參、朮、黃耆、升麻、陳皮。氣滯血虛者。四物加丹皮、香附。肥盛多痰。去地黃再加橘、半、茯苓。血寒脈必沉遲弦緊。歸附丸。過期色淡者。痰多也。二陳加柴胡、香附、肉桂。

若過期兼白帶者。艾煎丸加香附。若咳。忌香附。逍遙散加丹皮。嗽而瀉者。養胃湯。血澀滯者。胸飽腰腹痛。醋煎散。或七氣湯加減。衝任虛損。少腹有寒。月水過期不能受孕者。溫經湯。年老無病。而月水如期不斷者。氣血有餘也。若反多。或一月兩至者。氣虛不能統血。

欲成崩淋也。既絕復來者。氣病也。或傷損。或瘀血。皆以脅腹急痛為辨。並宜四烏湯赤芍。若其勢可止。宜大劑八物湯。能食者。加芩、連。不能食者。加炮姜止之。服藥得效者。十有二三。虛甚者。多不能效。經水將來。腰疼腹痛。乃鬱滯有瘀血。四物加紅花、丹皮、蓬朮、延胡索、香附、木香

實熱。加黃連。發熱。加柴、芩。將來小腹先痛。氣血澀滯也。四烏湯加莪朮、桃仁。經前先腹痛。脈浮弦者。小建中加丹皮、桃仁。經候欲行。身體先痛。氣血不足也。桂枝加芎、歸。稍用熟附二三分。經後痛者。雖曰虛寒當補。然氣散亦能作痛。須視其受補否。不受補。

四物加炮薑、艾、附。受補者。八物加炮薑、艾、附。瀉者先治瀉。久有經行四五日腹中綿綿作痛者。此經行時因氣滯而止。未盡故也。四烏湯加木香、蓬朮、砂仁。每遇經行。輒頭疼氣滿。心下怔忡。飲食減少。肌膚不澤。此痰濕為患也。二陳加當歸、炮薑、肉桂。經水愆期。

胸脅腰腹刺痛。虛浮寒戰。此衝任衰弱。臟氣虛冷故也。溫經湯加減。一切氣上湊心。心腹攻築。脅肋刺痛。月水不調者。用香附三錢。烏藥一錢。陳皮、蘇葉各六分。乾薑四五分煎服。經水有紫黑色。腹痛者。乃氣血相併也。腹不痛者。血熱也。淡紅色者。血虛也。其來必皆不準。

腹痛者。四烏湯加蓬朮、川連。不痛者。但加川連。色淡者。增損四物湯。色如黃漿水。心胸嘈雜汪洋。乃胃中有濕痰也。六君子加肉桂、木香、蒼朮。曾經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為亡津液。故經水反少。補脾和胃。血自生矣。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經水不止。

如左尺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輕手其脈數疾。舉之弦緊或澀。此是陽脫陰亡。或見熱證於口眼鼻。或渴。是名陰躁。陽欲先去也。急用大建中湯。或十全大補送腎氣丸以補命門之下脫。痰多佔住血海。因而下多者。目必漸昏。肥人多此。南星、蒼朮、川芎、香附作丸服。肥人不及日數而多者。

痰多血虛有熱。亦用前丸更加黃連、白朮。肥盛飲食過度而經水不調者。乃是濕痰。宜蒼朮、半夏、茯苓、白朮、香附、澤瀉、芎、歸。軀脂滿而經閉者。以導痰湯加川連、川芎。不可服四物。以地黃泥膈故也。血枯經閉。四物加參、耆、肉桂。切禁桃仁、紅花。因鬱火者。

逍遙、歸脾間服。陰虛經脈不通。小便澀。身體疼痛。以四物倍芍藥。加肉桂、丹皮、香附、甘草。經行之際。與產後一般。將理失宜。為病不淺。若被驚則血氣錯亂。漸止不行。或逆於上而從口鼻中出。或逆於身而為血分勞瘵。若其時勞力太過。則生虛熱。亦為疼痛之根。

若鬱怒則氣逆。氣逆則血滯於腰腿心腹背肋之間。遇經行時則痛而重。經過則安。若怒極而傷於肝。則又有目暈嘔吐之證。加以血不循經。遂成淋漓不止。凡此之類。感風則病風。感冷則病冷。久而不治。崩漏帶下。七癥八瘕。皆從此而成矣。

薛立齋治一婦。腹內一塊不時上攻。或痛作聲。吞酸痞悶。月經不調。小便不利。面色青黃相兼。已二年餘。此肝脾氣滯。以六君子加芎、歸、柴胡、炒川連、木香、吳茱萸二劑。次與歸脾湯下蘆薈丸。月餘肝脾和而諸證退。又與補中益氣加茯苓、丹皮。中氣健而經自調。

又治一中年婦。素性急。先因飲食難化。月經不調。服理氣化痰藥。反肚膨脹。大便泄瀉。又加烏藥、蓬朮。肚腹愈脹。小便不利。加豬苓、澤瀉。痰喘氣急。手足厥冷。頭面肢體腫脹。指按沉而屈。脈沉細。右寸為甚。此脾肺之氣虛寒。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滲泄之令不行。

生化之氣不運。東垣所云。水飲留積。若土之在雨中。則為泥矣。得和風暖日。水濕去而陽化。自然萬物生長。喜其證脈相應。遂與加減腎氣丸。小便即通。數劑腫滿消半。四肢漸溫。自能轉側。又與六君子加木香、肉桂、炮姜而愈。

崩漏,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又云。陰絡傷則血內溢。又云。脾統血。肝藏血。崩之為患。或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或肝經有火。血熱妄行。或怒動肝火。血熱沸騰。或脾經鬱結。血不歸經。或悲傷胞絡。血崩下脫。治療之法。脾胃虛弱者。六君子加芎、歸、柴胡。脾胃虛陷者。

補中益氣加酒炒白芍。肝經血熱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丹皮。肝經怒火。小柴胡加山梔、芍藥、丹皮。脾經鬱火。歸脾湯加山梔。故先哲云。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收功。斯言厥有旨哉。若大脫血後。毋以脈診。急用獨參湯加當歸救之。其發熱潮熱。咳嗽脈數。乃是元氣虛弱。

假熱之脈也。尤當加用人參。此等證候。無不由脾胃先損而患。故脈洪大。察其中有胃氣。受補可救。誤投寒涼之藥。復傷脾胃生氣。使血反不歸源也。暴崩下血不止者。乃血不歸經。陰血隨陽盛之勢。妄行下漏也。身熱不痛者。逍遙散加熟地、川芎。不應。此血熱沸騰也。

四物加芩、連、肉桂。按東垣云。經漏不止有二。皆由脾胃有虧。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帶者。脈必弦細。寒伏於中也。有赤帶者。其脈洪數。病熱明矣。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欲行。先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兼脾胃證見。

或四肢困熱。煩不得眠。心中急。補中益氣加茯苓、芍藥。大補脾胃而升降氣血。可一服而愈。或先貴後賤。先富後貧。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形質肌肉顏色似不病者。此心病也。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治當先說惡死之言勸論。令懼死而心不動。

以補中益氣下安神丸。補養脾胃。鎮墜心火。更以人參養榮。補陰制陽。經自止矣。暴崩下血腹痛有二。有瘀血有空痛。瘀血者。體必作寒。脈必弦。如空痛者。不寒。少腹上喜熱按。脈微弱。但瘀血當去。空痛當補。有因內傷。若少腹不痛。八物湯加芩、連。如痛者。四烏湯加莪朮。

年高而崩者。法在不治。治亦無功。經候不調。血氣成塊。崩中下漏者。此是血海虛寒。外乘風冷。搏結不散。醋煎散加麝香。血虛氣損。或凝積塊。七癥八瘕。上則氣逆嘔吐。下則泄下五色。金匱溫經湯加薑、桂。以艾煎酒溫服。血崩之人。有服前藥不效者。火也。三補丸

三黃丸去大黃用黃柏。風入胞門。忽時崩下鮮血者。一味防風丸。金匱旋覆花湯送下。風熱入肝經。崩下發熱。手心灼熱者。一味子芩丸。小建中湯送下。崩漏淋瀝。衝任衰弱。臟腑虛冷故也。千金茯苓補心湯。如小腹急痛。兼下赤白帶者。艾煎丸。若下血過多。血氣不足。

四肢倦怠乏力。增損四物湯。有去血雖多。間有崩漏水下。時有鮮血者。四物加丁香、膠、艾、香附、丹皮。失血血崩白淋及經事來多者。四物加參、耆、膠、艾、椿根皮。去血過多。虛勞發熱有痰者。補中益氣加苓、半。有熱。少加芩、連。(原缺)加烏藥、桂心。口乾。

去升麻加煨葛根

東垣論崩漏並不言熱。其主在寒。即使有熱證。亦是虛熱。若以寒藥治之。即瘀血愈凝結。經血愈不止矣。四物加炮姜調理。因勞者。用參、耆帶升補藥。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及見血色瘀晦。愈信惡血之說。不敢便止。大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中。

即成瘀色。未必盡為瘀熱。又曷知瘀之不為虛冷乎。若必待瘀血淨後止之。恐並其人而不存矣。且腹痛更有說。積而腹痛。血通則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痛止。千金治崩淋帶下。五崩熱病下血。寒熱下血。經行犯房室下血。經來舉重傷任脈下血。產後臟開經利下血。外實內虛之病。

用小牛角䚡散。若崩中去血不斷。本方去禹餘糧、乾薑、烏鰂骨、龍骨赤小豆。加甘草、地榆小薊根、丹參乾地黃、芎藭、赤石脂、龜甲、柏子仁。名角䚡鹿茸散。積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沉重虛極。小牛角䚡散去鹿茸、阿膠、烏鰂骨、赤小豆。加乾地黃、桑耳、白朮、赤石脂、礬石、附子、人參、蒲黃防風

名大牛角䚡散。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千金伏龍肝湯。膀胱虛傷。不能攝血。而崩下不止者。單方用新絲綿燒灰為末。空心酒調一錢。或雞子黃蘸食。數日必效。崩血經年不止者。用香附二兩炒黑。蓮房五枚燒存性。為細末。空心陳酒調下二錢。或用陳棕櫚燒灰存性。黑糖調。

酒下一錢。即止。此劫法也。崩漏過多。服補瀉藥皆不效者。用黃牛角䚡煅存性。空心酒服二三錢。虛寒血色稀淡者。同鹿茸煅服尤效。蓋牛屬坤土益脾。角䚡走肝主血。神農本經云。下閉血瘀血。補女人帶下血崩。燔之酒服。宗奭曰。燒灰主婦人血崩。大便下血。血痢虛人。

獨參、保元皆可送下。此血脫益氣之良法也。古方有用白馬蹄燒灰存性酒服方寸匙者。有用桑樹上耳燒灰酒服者。皆千金決也。又用五靈脂生炒各半酒服者。此大傷中氣。雖藜藿亦難輕試。崩證多用醋炒荊芥、升麻。醋能收斂故也。血崩日久。純下臭黃水。或帶紫黑筋塊腥穢不堪者不治。

腹滿不能飲食。不受參、術補益者不治。服大劑補中。人參每日服至兩許不應。反加寒熱口燥。面目足脛浮腫者不治。瘀汙崩脫。少腹不疼。後變陰戶腫突。痛如刀割者。死期迫矣。

〔診〕漏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數盛者死。漏下脈弦勁者死。澀澀不調。按之不來者死。下血脈虛者。脈浮者。俱不治。然峻實其下。亦有得生者。寸口脈遲。為寒在上焦。則吐血衄血。尺脈微遲。為寒在下焦。則崩血便血。大抵數小為順。洪大為逆。大法。當調補脾胃為主。

薛立齋治一婦。久患血崩。肢體消瘦。飲食到口。但聞腥臊。口出津液。強食少許。腹中作脹。此血枯之證。用八珍湯。四烏鰂骨一藘茹丸兼服。兩月經行而愈。

一婦老年患崩。諸藥罔效。身熱肢痛。頭暈涕出。吐痰少食。眾作火治。轉致絕粒數日。僅存呼吸。診之。乃脾腎虛寒。用生料八味丸一劑。翌早遂索粥。再劑熱減痛止。服八味丸。愈後因勞役憂怒。至夏崩復作。胸飽發熱脊痛。腰不可轉。神氣怫鬱。脈洪無倫。按之微弱。

此無根之火。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以十全大補加附子。一劑暈止。崩血漸減。日服八味丸而愈。

汪石山治一婦。年逾四十。形色蒼紫。忽病血崩。醫者或用涼血。或用止澀。俱罔效。診之六脈皆沉澀而緩。按之無力。乃胃病非血病也。當用甘溫之劑健脾理胃。使胃氣上騰。血循經絡。則無復崩矣。遂用補中益氣多加參、耆。兼服參苓白朮散而愈。

失血心痛,婦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失血心痛。心主血。心脾血虛。無以榮養。故痛如刀刺。崩甚則痛甚。崩緩則痛緩。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若小腹喜按而下淡色血水。為陰血耗散。先用烏鰂骨炒為末。醋湯調下收斂之。次與補中益氣湯升舉之。若小腹中有塊而按之作痛。

血色紅紫。中有結塊。為瘀血不散。先用失笑散。後與十全大補峻補之。若心脾血弱。或鬱結傷血。用歸脾湯調補之。

經閉不行,經水陰血也。屬衝任二脈。上為乳汁。下為血水。其為患。有因脾盛不能生血。或鬱結傷脾而血損者。有因冒火而血爍者。有因勞傷心神而血耗者。有因積怒傷肝而血閉者。有因腎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氣虛傷。不能統血而經不行者。治療之法。損其肺者。

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胃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審而治之。庶無誤矣。室女婦人諸病。以調經為先。調經以理氣為要。蓋氣不和則血不流。效經閉。然其證不一。小腹疼痛。血海虛寒也。或潮熱頭目昏沉。肢體勞倦。

五心須熱。怔忡面赤。口燥唇裂。盜汗身疼者。血氣虛損也。並宜溫經湯。腹中結塊。腰腿重痛。及少腹痛如錐刺者。瘀血凝滿也。四物加肉桂、蓬朮。貌本壯實。飲食減少者。胃氣不調也。蓋胃氣不和。亦令經水不調。逍遙散下歸附丸。經水三月不至。其脈右浮大而左反弱。

其經當下。此為居經。非妊也。當抑氣養血。又經水絕後。一朝而圊血。二三日不止者。不須治。當自止。經水常五日至者五日愈。下利而經斷者。利止自來。蓋下利則亡津液。故經絕。利止津液復。經當自下。若脈微澀者。雖二三月不行。非胎。當養血。經自行。以脈澀故知非胎也。

經水不通而逆行者。或吐血。或衄血。或唾血。或血腥。通宜四物加韭汁、童便。甚則從虛勞例。用巽順丸烏骨雞丸治之。室女經水既來而復不通。其說有三。面色不黃。飲食如故。身不熱者。名歇。非病也。不須藥。面黃肌瘦身熱。為虛勞。診其肝脈。弦出寸口魚際。非藥所能治。

急與婚配。自然經行而愈。藥則加味逍遙散。乾咳。用蜜制白朮、橘皮生薑。又有氣血不足。面黃肌瘦。身熱不甚者。不可用桃仁、紅花通血藥。宜六味丸去山茱萸麥門冬。兼進異功散調補之。婦人經閉不通。視其脈不足。當補氣血。四物湯加參、耆、朮、草之類。脈有餘而氣相併者。

四烏湯加肉桂、橘皮之類。婦人經候漸少。以致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而生潮熱。其脈微數。此陰虛血弱。陽往乘之。當養血益陰。慎勿以毒藥攻之。女人虛羸。有鬼胎癥塊。經候不通等證。當隨證辨治。丹方有服芫花下黑物而效者。苟非實證。未可輕試也。婦人月經不利。

臍下氣脹。上攻欲嘔不得睡。加減四物湯。或用當歸身一兩。穿山甲炒、蒲黃各五錢。辰砂一錢。麝香少許。共為細末。食前熱酒調下二錢。婦女骨蒸痰嗽。診其脈七八至。或細而數。視其肌肉消瘦之極。面反嬌赤者。此必死候。更加泄瀉喘逆。不能右臥者。死期尤促。若室女經水不調。

尤當開鬱為主。室女年及笄。天癸不至而色不黃。飲食如故。此名石女。不在經閉論。亦有至十七八而經自來者。婦人經閉。肥白者多痰。去痰經自行。二陳加芎、歸、川連、南星、枳實、生薑、竹瀝。稟厚恣於酒食者。平胃散加薑汁炒川連、歸尾、半夏、薑汁。黑瘦者多血枯。

四物加參、耆、香附、丹皮。經閉脈沉弱。少腹痛。屬寒結。四烏湯。芍藥用桂酒製。烏藥用附子制。寡婦尼姑經閉。郁也。加味逍遙散加無灰酒、竹瀝。娼妓本無經閉之理。間或有之。勞也。十全大補中肉桂可用二三錢。血枯一證。與血隔相似。皆經閉不通之候。然而枯之與隔。

則相反有如冰炭。夫枯者枯竭之謂。血虛之極也。隔者阻隔之謂。血本不虛。而或氣或寒或積。有所逆也。病發於暫。其證或痛或實。通之則血行而愈。可攻者也。枯者其來也漸。衝任內竭。其證無形。必不可通者也。嘗見今人之於此證。聽其言。則明曰血枯經閉。察其治。

則每用四物、桃仁、紅花。甚至硝、樸、稜、莪之類。無所不至。夫血既枯矣。只當補養陰氣。使其血充。則弗招自至。奚俟通也。若勉強逼之。則枯之愈枯。不死何待。或問一婦哮喘發後。必便血二三日。其喘方止。每歲常十餘發。無不皆然。經閉數年不通。而不成虛勞之病。

何也。答曰。此肺移熱於大腸。熱得下泄。故喘嗽止。經血從大便間道而出。雖閉而無留結之患。故不成勞。

〔診〕凡經閉不調與胎產之病。其脈要滑實重按有力。崩漏不止與產後之病。其脈要虛濡小弱留連。調經及安胎。雖以順氣為主。又須補脾為要。治崩及產後。雖以散血為先。又當扶虛為本。

喻嘉言治楊季登女。經閉年餘。發熱少食。肌削多汗而成勞怯。醫見汗多。誤為虛也。投以參、術。其血愈錮。診時見汗出如蒸籠氣水。謂曰。此證可療處。全在有汗。蓋經血內閉。止有從皮毛間透出一路。以汗即血之液也。設無汗而血不流。則皮毛槁而死矣。宜用極苦之藥。

斂血入內而下通於衝脈。則熱退經行而汗自止。非補藥所能效也。於是以龍薈丸日進三次。月餘經血略至。汗熱稍輕。姑減前丸。隻日進一次。又一月經血大行。淋漓五日。而諸證全瘳矣。

帶下,帶下之證。起於風氣寒熱所傷。入於胞宮。從帶脈而下。故名為帶。有五色。不只赤白。白帶者屬氣虛。甚則腰痛。如虛不甚則不痛。若氣鬱甚。則腰痛頭疼眼花。此虛證也。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加醋製香附。或萆薢分清飲。量肥瘠選用。赤帶多腰痛。艾煎丸加續斷杜仲

若肥盛蒼黑而肌肉䐃堅者。為濕熱下注。平胃散加薑製星、半。酒炒芩、連。赤白帶下。艾煎丸。隨證加氣血藥治之。五色帶下。十全大補湯加熟附、龍骨、赤石脂、禹餘糧。酒丸服。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飽房勞。或因膏粱厚味。或服燥劑所致。脾胃虧損。陽氣下陷。或濕痰下注。

蘊積而成。皆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佐以各經見證之藥。陽氣下陷。補中益氣湯。濕熱下注。加苓、半、蒼朮、黃柏。氣虛痰飲下注。局方七氣湯送腎氣丸。丹溪云。帶下赤白。屬於大腸小腸之分。赤屬血。白屬氣。主治燥濕為先。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無人知此。

只宜升提。甚者必用吐以升提其氣。次用二陳湯加二朮、升、柴丸服。肥人多是濕痰。越鞠丸滑石、海石、蛤粉、星、半、茯苓、椿皮。作丸服。瘦人多是熱。以大補丸加滑石、海石、椿皮、龜版灰。作丸服。必須斷厚味。帶下脈浮惡寒。腥臭不可近者。難治。

淫濁,小便白淫白濁。皆由勞傷於腎。故心腎不交泰。水火不升降。腎主水。開竅在陰。陰為便溲之道。胞冷腎損。故有淫濁之證。白淫者。或一時放白水。孀尼多有此疾。乃鬱火也。逍遙散加炒黑山梔、酒炒黃柏。白濁者。渾濁如膿。此膀胱經熱。失治當生癰疽。清心蓮子飲萆薢

淋瀝,經水淋瀝不斷。其故有三。有因月戒來而行房。致傷胞絡。先服活血藥。小腹痛者。四物加香附、烏藥。不痛。四物加膠、艾、黃耆。氣虛下陷。小腹喜溫按者。四物加參、朮、黃耆、升麻、陳皮。有多氣所致者。甚則胸膈飽悶。肚腹疼痛。用正氣散。若肚腹不疼者。

逍遙散加熟地。當臍痛者。尤宜。飲食少者。增損四物湯加焦白朮。禁用芩、連。若勞傷氣血。衝任虛損。四物加丁香、膠、艾。小腹急痛。溫經湯。月水至老不斷。必成淋證。補中益氣。或八珍並加香附、細辛。仍須戒氣。方可治療。否則崩淋難治也。

淋辨,淋證皆由腎虛膀胱積熱所致。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小便澀。適遇經行時候。或澀數淋漓。腹中時痛。其脈沉細。皆因寒熱邪氣客於胞中。故衝任不調而成此證。宜服歸附丸。白淋者。起於郁。多屬虛寒。小腹不疼。與去血過多空痛者。俱宜人參養榮湯。香附不可缺。

或補中益氣湯下歸附丸。如痛者。四烏湯。白淋變為黃水。將成血淋。八物湯加減。血淋者。月事三五日一至。積數月不愈者是也。腹痛則四烏湯加莪朮、木香。甚則醋煎散。尚恐有瘀血未盡也。去多不痛。善飲食者。八物湯加芩、連。或補中益氣加黃柏。如飲食少進者。芩、連、黃柏禁用。

若少腹痛而脾胃不實。或痛而欲得按者。八珍湯加膠、艾。或逍遙散加熟地、膠、艾。如瀉者。先實脾胃。大抵治淋先治脾胃為上。此證多腰痛。雖屬血亦因氣所致也。沙淋者。淋下則沉積如沙一層。有赤白二種。白屬氣。赤屬血。不可依書用芩、連。多不克效。當知婦人之疾。

雖有濕熱。止宜調經。不可與苦寒之藥。以其月事時下。多虛少實。故養榮湯治白淋而效。以有桂也。艾煎丸亦然。以有艾也。惟赤淋不可服熱藥。艾煎丸亦禁用。宜八珍加芩、連、香附。誤用溫補。必致躁渴引飲。加以水飲停蓄而成腫脹者。加味逍遙散加芩、連、枳、樸、澤瀉、橘皮。

先治其脹。然後徐徐治本。慎勿驟補。驟補則氣壅腹脹也。年老患血崩淋證。不拘痛與不痛。脾胃實與不實。皆以八珍加膠、艾、黃耆、澤瀉。若遽用芩、連以傷脾胃。更何恃以祛病乎。

泄瀉,經行時先泄瀉者。此脾虛也。脾統血而惡濕。經水將動。脾血先注血海。然後下流為經。脾血既虧。不能運行其濕。所以必先作瀉。補中益氣加炮姜。有熱。兼黃連。若飲食減少。六君、理中選用。

石頑治一薛姓婦。每遇經行。必先作瀉二三日。其脈左手關尺弦細如絲。右手關上小快而滑。服薑、桂、萸、附。則大渴腹痛。泄瀉轉劇。服苓、澤、車前之屬。則目暗如盲。此肝血虛寒。而脾胃有伏火也。俟經將行作瀉時。朝用理中加黃連。作湯服五六劑。暮與加減八味加紫石英。作丸常服。不終劑而數年之疾頓除。

小便血,婦人尿血。或因膏粱炙爆。或因醉飽入房。或因飲食勞役。或因六淫七情。以致元氣虧損。不能收攝歸源。若因怒動肝火者。加味逍遙散調送發灰。肝經風熱者。送一味子芩丸。久而血虛者。八珍湯送發灰。膏粱積熱者。清胃散槐花、甘草。房勞所傷者。六君子加升、柴。

風熱所傷者。四君子加防風。凡久而虧損元氣者。補中益氣為主。鬱結傷脾者。歸脾湯為主。

師尼寡婦寒熱,療師尼寡婦。宜別制方藥。謂獨陰無陽。致血氣交爭。寒熱如瘧。或腰背作痛。而寒熱經閉白淫。痞悶咳逆。面䵟瘦削。久則成勞。其肝脈弦出寸口上魚際。是其證也。若室女出嫁愆期而寒熱。或既嫁不得於夫者亦然。蓋男子精盛則思室。女子血盛以懷胎。此天地自然之理也。

治宜開鬱理氣。其經自調。逍遙散加無灰酒、竹瀝。名酒瀝湯。專主尼寡寒熱。肥人用越鞠合二陳最宜。若兼怒動肝火而發熱。佐以小柴胡加減。若兼鬱結傷脾而寒熱。佐以歸脾湯。此證多兼經候不調。當審緩急治之。婦人形瘦肉脫。胸中常想著一事而百計不解者。勿與醫治。

後必成癲。凡婦人鬱怒發寒熱。逍遙散加丹皮、香附。脾氣不運。痰氣留著。結為痰癖。發則其塊上升。氣逆喘促。嘔吐酸水。初起元氣未傷者。四七湯加枳實、黃連。虛人。香砂六君加柴胡、白芍。下佐金丸。大抵郁證皆虛火用事。故多骨蒸寒熱。經閉不調。喘咳失音等證。

當詳虛損例治。但須兼調鬱氣。亦有陰血虧損。不勝香燥者。惟降火滋陰為首務耳。

千金云。凡人無子。當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故有絕嗣之患。夫治之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門冬丸。無不有子也。若丈夫陽氣不足。不能施化。慶雲散主之。婦人立身以來全不產。及斷乳後。十年二十年不產。此胞門不淨。中有瘀積結滯也。朴硝蕩胞湯主之。婦人月水不利。閉塞絕產者。白薇丸主之。

子嗣,子嗣一門。古方悉用辛熱壯火之劑。若施之於氣虛精寒之人。固所宜然。設概用於火旺精傷者。得不愈伐其陰乎。竊謂男子之艱於嗣者。一如婦人經病調理。然有不生不育之不同。大意在於補偏救弊。往往有體肥質實。偏生無子者。豈可一概歸於虛寒耶。蓋濕勝則氣滯。

氣滯則精雖至而不能沖透子宮。故爾不能成孕。惟宜行濕耗氣。助其流動之勢。如二陳、二妙、七氣、平胃之屬。皆可選用。甚則控涎丹先行嚮導。最為要訣。慎勿拘於世俗溫補壯陽之說也。且人之所稟不同。勇怯各異。有因男子真火式微者。有因濕熱傷精者。有因婦人胞門濁膩者。

有因血海虛寒者。有因子宮枯燥者。至如生而不育。亦自不同。有金石藥毒伏於髓中者。有酒客濕熱混於髓內者。有欲勤精薄者。有得胎後不戒房室頻泄母氣者。有妊娠不慎起居而致胎病不育者。有男子精髓雖沖。而督脈氣衰。陽氣不振。但生女不生男者。此豈一法所可治乎。

歷檢古方中。惟葆真丸千金種子丹五子衍宗丸等方。治男子陽道不振。精氣寒薄。與夫斫喪太過及年老無子者。咸為得宜。若精髓稀薄。陽氣不固。聚精丸是佳。陽衰。更加人參、鹿茸尤妙。生女不生男者。當大補督脈益陽氣。鹿茸四具。人參一斤。遠志四兩。醇酒丸服。

其有膏粱富貴。飽飫肥甘。恣情房室。氣竭精傷。不能生子者。但服煉真丹。勿令斷絕。雖在耄耋之年。每多生育。然非素享醲厚。形體豐盛人。服之無預也。至於婦人子宮諸證。當詳經帶例治。俟經正無病。隨其虛實寒熱調理。自然生育。大率婦人肥盛者。多不能孕。以中有脂膜閉塞子宮也。

雖經事不調。當與越鞠、二陳抑氣養胃之類。有熱。隨證加黃連、枳實。瘦弱不能孕者。以子宮無血。精氣不聚故也。當與四君、六味加蘄艾、香附調之。子戶虛寒不攝精者。秦桂丸最當。婦人多有氣鬱不調。兼子臟不淨者。加味香附丸。男服聚精丸。若因瘀積胞門。子宮不淨。

或經閉不通。或崩中不止。寒熱體虛。而不孕者。局方皺血丸為專藥。若帶下少腹不和。或時作痛者。千金大黃丸盪滌之。子戶虛熱。雖結而不能成實者。四物換生地加芩、連。然此皆由氣血偏沮。是可以藥奏功。若夫稟賦陰陽偏絕。雖日用參、術峻補。終無回天之力也。丹溪曰。

無子之因。多起於父氣之不足。豈可獨歸罪於母血之虛寒。況母之血病。奚止虛與寒而已哉。然古方治婦人無子。惟秦桂丸一方。其性熱。其辭確。今欲得子者。率皆服之無疑。夫求子於陰血。何至輕用熱劑耶。今得此丸。經血必轉紫黑。漸成衰少。或先或後。始則飲食驟進。

久則口苦舌乾。陰陽不平。血氣不和。焉能成胎。縱使有成。子亦多病。以其能損真陰也。按東垣云。李和叔中年得一子。至一歲。身生紅絲瘤而死。後三四子。至三歲。皆病瘤而死。乃腎中伏火。精氣中多有紅線。以氣相傳。生子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遂以滋腎丸數服。

以瀉腎中火邪。補真陰不足。忌酒辛熱之物。其妻用六味地黃丸以養陰血。受胎五月之後。以黃芩、白朮二味作散服。後生子至三歲。前證不復作矣。

胎教,胎教之說。世都未諳。妊娠能遵而行之。不特無產難之虞。且生子鮮胎毒殤夭之患。誠為廣嗣要旨。姑以大概陳之。婦人經後四十餘日不轉。即謹房室。慎起居。薄滋味。養性情。刻刻存心。與執持寶玉無異。舉趾必徐。行立勿仰。坐不實其前陰。臥不久偏一側。不得耽坐嗜臥。

使氣血凝滯為第一義。雖不可負重作勞。然須時時小役四體。則經絡流動。胎息易於動運。腰腹漸粗。飲食不宜過飽。茶湯更須節省。大熱大涼。總非所宜。犬羊鱉蟹等一切有毒之物。固宜切禁。即椒姜常用之品。亦須少嘗。其豕肉醇酒濕面之類。縱不能屏絕不食。亦不可恣啖。

歸精於胎。過於蕃長。致母臨蓐難產。而子在胞中。稟質肥脆。襁褓必多羸困。即如沃壤之草木。移植塉土。枝葉得不凋委乎。甫交三月。即當滿裹其腹。胎氣漸長。僅可微松其束。切勿因其氣急滿悶而頓放之。在夏澡洗。須避熱湯。冬時寤寐。勿迫爐炭。其最甚者。尤在不節交合。

淫火盡歸其子。以釀痘疹疥癩之毒。然須妊娠稟性安靜。不假強為。力遵實濟。若強制以違其性。則鬱火彌熾。此與恣情無禁者。雖截然兩途。而熱歸胎息則一。嘗見有切於求嗣者。得孕即分處房幃。而子仍歿於痘。豈非強制其火彌熾之明驗乎。蓋人之志欲匪一。苟未能起出尋常。

又須曲體母情。適其自然之性。使子氣安和。是即所謂胎教也。當知胎教原非一端。若懷子受驚。則子多胎驚。懷子抱郁。則子多結核流注。懷子恐懼。則子多癲癇。懷子常起貪妄之念。則子多貪吝。懷子常挾憤怒之心。則子多暴狠。懷子常造綺語詭行。則子多詐偽。非但懷子之後。

當檢束身心。而輕淨交感。慎毋恣肆。以遺胎息之患。若大醉後媾精。精中多著酒濕。則子多不育。大怒後媾精。精中多挾怒火。即子多乖戾。大勞後媾精。精中不滿真氣。則子多孱弱。若夫熱藥助戰。作意秘精。精中流行毒悍。則子多異疾。至於風雨雷電媾精。感觸震氣。

則子多怪類。以此言之。則三元五臘。宜確遵禁戒。誕育自是不凡。宗祧重務。安得視為嬉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