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三焦

回本書目錄

三焦

1. 三焦

三焦者,上、中、下少陽之氣所主也。五臟合五腑,三焦一腑無臟與合,故曰是孤之腑也。不但無臟與合,而三焦之腑,且將兩臟;將,猶偕也,是以腑而並臟也。不但將兩臟,而六腑之氣,俱合三焦,故又曰是六腑之所與合者。是三焦之氣,合臟合腑,徹上徹下,徹外徹內,人身莫大之腑也。

白話文: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少陽之氣所主宰的。五臟對應五腑,三焦是一腑,沒有對應的臟,所以稱為「孤之腑」。不只是沒有對應的臟,三焦之腑還包括兩個臟;「將」,猶如「偕」,所以它是一種既是腑又兼具臟的特殊存在。不只是包括兩個臟,六腑之氣都匯聚於三焦,所以又說它是六腑之所與合。三焦之氣貫通臟腑,遍及全身內外,是人體最大的腑。

證之經論,其理自明。《靈樞·本俞》論云: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腑;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肝合膽,膽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穀之腑;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以明五臟合五腑。其三焦一腑,下屬腎,上連肺,將乎兩臟。經云: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

白話文:

根據中醫經典文獻,可以清楚地理解其原理。《靈樞·本俞》中說:肺與大腸相合,大腸是傳導飲食的臟器;心與小腸相合,小腸是接受和盛放食物的臟器;肝與膽相合,膽是儲存膽汁的臟器;脾與胃相合,胃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臟器;腎與膀胱相合,膀胱是貯藏水液的臟器。這說明瞭五臟與五腑之間的關係。三焦是一腑,下屬於腎,上連於肺,連結著這兩個臟器。經典中說:少陽屬於腎,腎上連於肺,所以連結著這兩個臟器。

謂少陽主三焦,下焦將腎臟,上焦將肺臟也。雖將兩臟,職不離腑,故又云: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由此推之,則三焦為中瀆腑,屬膀胱而出水道,無臟與合,是孤之腑也。孤者,獨也,謂獨任其上、中,下之化機也。

白話文:

所謂的少陽經主管三焦,下焦與腎臟相連,上焦與肺臟相連。雖然三焦與兩臟相連,但其功能並不脫離臟腑,因此又說:三焦是中空的臟腑,水液通道由此流出,三焦屬膀胱,是孤獨的臟腑,是六腑相會的地方。由此推論,三焦是中空的臟腑,屬膀胱且有水道流出,沒有與任何臟腑相連,因此是孤獨的臟腑。孤獨的意思是獨自擔當,指三焦獨自負責上、中、下三焦的生理變化。

既曰將乎兩臟,又曰六腑與合,是三焦一腑,則較之諸腑而獨尊,豈如一腑合一臟而已耶!仲師云:肌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榮衛不相將,則三焦無所仰,形冷惡寒者,三焦傷也。又云:三焦各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

白話文:

既然說(氣機)將與兩臟相連接,又說(氣機)與六腑相配合,那麼三焦只是一個腑,卻與其他腑特別尊貴,難道僅僅是它與一個臟相配合嗎?仲景說:肌膚腠理是三焦通達元真的地方,如果榮氣和衛氣不能互相作用,那麼三焦就沒有依靠,身體發冷怕冷的,是三焦受傷了。又說:三焦各自管轄其部位,上焦不歸位的,會嘆氣和唾液連續下嚥;中焦不歸位的,不能消化食物而進食;下焦不歸位的,就會遺尿。

仲師之言,即《靈樞經》所云上焦出胃上口,中焦並胃中,下焦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者是也。經又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合觀經論,則上脘、中脘、下脘,即上焦、中焦、下焦也;三焦所出之部,即三焦所歸之部也。三焦雖無有形之腑,實有所出所歸之部,抑且徹上徹下,徹外徹內,較諸腑而尤尊也。

白話文:

仲景所說的「三焦」,就是《靈樞經》中提到的,上焦位於胃的上面,中焦貫通胃的中部,下焦與回腸相連,最後連接到膀胱並滲入其中。經書中還說:上焦像霧氣,中焦像水泡,下焦像大溝。

綜合經文和理論,上脘、中脘、下脘分別就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發出的部位,就是三焦所歸納的部位。

雖然三焦沒有具體的臟腑形態,但實際上它有發出和歸納的部位。而且,三焦貫通上下,外內通達,比其他臟腑更加重要。

昔人不體經論,有謂三焦無臟空有名者,有謂三焦屬命門,有臟有名者,各執臆說,聚論不休。觀諸經論,其義自明,有形無形,可以悟矣。

白話文:

過去有些人沒有深入研究經典理論,有人說三焦沒有器官,只是個空洞的名稱;有人說三焦屬於命門,是有器官且有名稱的。各持己見,爭論不休。研讀各種經論後,其道理自然明瞭,三焦有形無形,可以從中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