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真傳》~ 臟腑經絡
臟腑經絡
1. 臟腑經絡
五臟為陰,六腑為陽;經脈為陰,絡脈為陽。臟腑、經絡,《內經》言之詳矣。今總其要而言之。五臟者,三陰之所主也,厥陰主肝,少陰主心、腎,太陰主肺、脾。肝、心、脾、肺、,腎,木、火、土、金、水也,肝木為風,心火為熱,脾土為濕,肺金為燥,腎水為寒,是五臟合五運,即有風、火、熱、濕、燥、寒之六氣。夫六氣與五運合者,以少陰、少陽二火而合五運也。
夫五臟有形,形中有氣,其氣通於六腑,而行於經隧;行於經隧,則皮、肌、脈、筋、骨,為五臟之外合,如肺合皮,脾合肌,心合脈,肝合筋,腎合骨者是也。通於六腑,則五臟與六腑相為表裡,如肺與大腸為表裡,脾與胃為表裡,心與小腸為表裡,肝與膽為表裡,腎與膀胱為表裡者是也。此五臟之大概也。
若六腑則三陽之所主也,少陽主膽與三焦,陽明主胃與大腸,太陽主膀胱與小腸。夫膽與三焦,少陽木火之氣也;胃與大腸,陽明土金之氣也;膀胱、小腸,太陽水火之氣也。此木、火、土、金、水、火之氣,乃合三陽而主六腑也。夫六腑亦有形,而形中亦各有氣,其氣則內通五臟,外行經脈,所謂五臟有俞,而六腑亦各有俞,五臟有合,而六腑亦各有合者是也。此六腑之大概也。
夫三陰主五臟,而厥陰不但主肝,又主心包,是手足三陰三陽,為十二經脈。十二經脈,則胸走手,而手走頭,頭走足,而足走胸。其氣內通臟腑,外通絡脈,環周於身。外通絡脈,則合孫絡而滲皮毛;內通臟腑,則合經血而行榮衛,所謂氣煦血濡,流行不息者也。今人不知皮肌經脈之淺深,有卒病寒熱而涉於經脈者,概以氣分之藥投之,鮮克有效。
蓋經脈十二,有三百六十五穴會,有三百六十五經絡,《素問》詳言之。此經脈之大概也。夫經脈之外,更有絡脈,絡脈之外,復有孫絡,故曰經脈為陰,絡脈為陽。蓋徑直而周於身者為經,橫行而左右環繞者為絡。十二經脈之外,復有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又有任脈之尾翳,督脈之長強,合為十五大絡。
此大絡者,出於經脈之外,而有左右相注之奇病。奇病者,左病注右,右病注左,乃絡脈病也。絡脈之病,《素問》有繆刺之法以治之。絡脈之外,又有孫絡,孫絡與皮膚相連,在通體毛竅之內,而胞中之血,充膚熱肉,澹滲皮毛。經云:孫絡之脈別經者,亦三百六十五穴會。
又刺法云:刺毫毛腠理者,無傷皮。知毛腠與皮分合之處,則孫絡之脈在其中。此因絡脈而及於孫絡之大概也。
白話文:
五臟屬於陰性,六腑屬於陽性;經脈屬於陰性,絡脈屬於陽性。關於臟腑和經絡,《黃帝內經》已有詳細的說明。現在我將其重點整理如下。
五臟,也就是三陰的主要管理部分,厥陰主要管理肝臟,少陰主要管理心臟和腎臟,太陰主要管理肺部和脾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肝木引發風象,心火引發熱象,脾土引發濕象,肺金引發燥象,腎水引發寒象。因此,五臟配合五行,形成風、火、熱、濕、燥、寒六種氣候。六氣和五行的結合,是由於少陰和少陽兩種火性氣候與五行結合。
五臟具有實質形態,形態中藏有氣。這種氣可以透過六腑流動,並沿著經絡運行。當它們沿經絡運行時,皮膚、肌肉、脈絡、筋骨就成為五臟的外部表現,例如肺部與皮膚相聯,脾臟與肌肉相聯,心臟與脈絡相聯,肝臟與筋相聯,腎臟與骨相聯。當氣通達六腑,五臟和六腑就會形成表裡關係,如肺與大腸,脾與胃,心與小腸,肝與膽,腎與膀胱的關係。這就是五臟的基本概況。
對於六腑,它們由三陽主管。少陽主膽和三焦,陽明主胃和大腸,太陽主膀胱和小腸。膽和三焦是少陽的木火氣,胃和大腸是陽明的土金氣,膀胱和小腸是太陽的水火氣。這些木、火、土、金、水、火的氣,共同組成了三陽,主管六腑。六腑也有實質形態,形態中藏有氣。這些氣向內通達五臟,向外沿經絡運行。這就是五臟和六腑都有特定的腧穴和合穴的原因。這就是六腑的基本概況。
三陰主管五臟,厥陰不僅主管肝臟,還主管心包,所以手足的三陰三陽形成了十二經脈。十二經脈從胸部到手部,再從手部到頭部,從頭部到腳部,再從腳部到胸部。其氣向內通達臟腑,向外通達絡脈,環繞全身。向外通達絡脈,可以滲透皮毛;向內通達臟腑,可以與血液結合,形成營養和保護身體的作用,也就是所謂的氣溫血潤,不斷循環。然而,現在的人們往往不瞭解皮膚、肌肉和經脈的深度,遇到突然發生的寒熱疾病,就隨意使用調節氣分的藥物,很少能見效。
經脈共有十二條,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有三百六十五條經絡,《黃帝內經·素問》有詳細的記載。這就是經脈的基本概況。除了經脈之外,還有絡脈,絡脈之外還有微細的孫絡,所以說經脈屬於陰性,絡脈屬於陽性。徑直貫穿全身的是經脈,橫向環繞左右的是絡脈。在十二經脈之外,還有脾臟的大絡,名叫大包,還有任脈的尾翳,督脈的長強,合稱為十五大絡。
這些大絡,出於經脈之外,能治療一些奇怪的病症。所謂的怪病,就是左邊的病會影響到右邊,右邊的病會影響到左邊,這是絡脈的病。對於絡脈的病,《黃帝內經·素問》有繆刺法來治療。絡脈之外,還有孫絡,孫絡與皮膚緊密相連,位於全身毛孔之內,胞中的血液充滿皮膚,使肉體保持溫暖,並滲透皮毛。經典中說,孫絡的脈絡,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
另外,針灸法中提到,刺入毫毛腠理時,不能傷害皮膚。瞭解毫毛腠理和皮膚的分界,就能知道孫絡的脈絡就在其中。這就是根據絡脈,對孫絡的基本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