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真傳》~ 辨藥大略 (2)
辨藥大略 (2)
1. 辨藥大略
又生薑為子姜,宣胃;乾薑為母姜,溫脾。脾胃有母子之分,而乾薑、生薑亦有母子之分。今有金衢溫臺之種姜,切片堅實黃亮,方能入藥,並不是本地之生薑曬乾偽充,入口最辣,止能辛散表邪,溫脾用無益也。
至藥之宜與不宜,先須知藥性之宜否,察人之病,投之中窾方宜。今世俗每用而不知宜否。今略舉十數種言之。今醫發散,每用前胡,考前胡《別錄》所收,陶宏景雲:上古止有柴胡,而無前胡之名,後人用之。是宏景雖收之,而實疑之也。且前胡降痰逐風,耗散消削,不若柴胡之芳香,清熱解表之謂得也。
今人不究藥性,有病在太陽,而早用柴胡,有引邪入少陽之說。夫柴胡名地勳,苗甚芳香,從未見邪入於太陽,正太陽經藥也。《傷寒論》云:無太陽證。本論云: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與小柴胡湯。謂可從少陽而外達於太陽,非少陽經之主藥也。其性自下而上,從內而外,根氣虛者不可用,用之是猶揠苗助長,故本論有柴胡不中與之誡。
至於升麻,亦拔根之藥。今人遇元氣虛脫之證,每用升麻,欲提之使上。豈知升麻,《本經》名周麻,以其具升轉周遍之功,初病發散可用;若裡虛氣陷,當補益其元,助之使上,不可升提,升提則上下離脫,即便死矣。
葛根藤蔓延引,乃太陽經脈之藥。本論云: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以明葛根治太陽經脈之病,而非陽明之主藥也。但色白味辛,可資陽明之燥。是從陽明而達太陽,與柴胡之從少陽而達太陽者,其義一也。
石膏,色白,味辛,性寒,為陽明之主藥。既為陽明主藥,必確有陽明燥熱之證,而元氣不虛,可用;若元氣虛而燥熱,必配人參,本論所以有人參白虎湯方。今人但知石膏清熱瀉火,遇傷寒大熱之證,不審虛實陰陽,每用石膏,用之而其病如故,復更用之。
夫用之不效,與病便不相宜,粗工固執不解,明者視之,真堪墮淚!余治傷寒,必審陰陽虛實,更必審似陰實陽、似陽實陰,確為陽明燥熱之證,不涉太陽之熱,不涉少陽之火,裡氣不虛,始投石膏,配合成方,必一劑而奏功。此鎮墜寒凝之藥,不可屢用而常試者也。至兒科治痘,亦用石膏,以為必先瀉其火毒,方可順序行漿。
以此不經之見,橫據胸中,無論痘之順逆,至三五日間,必用石膏以解毒。夫氣血調和,其毒自解,石膏解毒,未之聞也。且痘原系先天火毒,必遇君火相火司天在泉之歲,其出也廣,是痘非火不出,非火不長,非火不漿,非火不合者也。夫痘毒之外,復有他火,可以暫用,而痘內之火,無容瀉也。
其餘雜證,或病陽明燥熱,亦可用石膏以治,然非調和培養之藥,不可不慎其用也。
白話文:
又生薑,指的是嫩薑,作用是疏通腸胃;乾薑,指的是老薑,作用是溫暖脾胃。脾胃就像母子一樣有區別,而乾薑和生薑也有母子之分。現在有些地方產的薑,切片後堅硬、色澤黃亮,這種薑才能入藥,並不是本地的生薑曬乾後冒充的,這種薑吃起來最辣,只能發散表面的邪氣,對於溫暖脾胃沒有幫助。
至於用藥的適宜與否,首先要知道藥性的適合與否,觀察病人的病情,投藥才能準確有效。現在世俗之人經常使用藥物卻不知道是否合適。現在我簡單舉出十幾種藥來說明。現在的醫生在發散外邪時,常常使用前胡,但考查前胡在《別錄》中的記載,陶弘景說:古代只有柴胡,沒有前胡這個名稱,是後人使用的。可見陶弘景雖然收錄了前胡,但實際上對它有所懷疑。而且前胡有降痰、驅風的作用,會耗散消削正氣,不如柴胡那樣芳香,清熱解表效果更好。
現在的人不研究藥性,有病在太陽經,卻過早使用柴胡,認為會把邪氣引入少陽經。其實柴胡又名地勳,它的苗很芳香,從來沒有見過把邪氣引入太陽經的情況,它是正宗的太陽經用藥。《傷寒論》說:沒有太陽經的證狀。本論說:太陽病沒有痊癒,轉入少陽經的,可以用小柴胡湯。意思是說,可以從少陽經把邪氣向外發散到太陽經,不是少陽經的主要用藥。它的藥性是從下往上、從內往外的,根基虛弱的人不可使用,使用就像拔苗助長一樣。所以本論中有柴胡不適合使用的告誡。
至於升麻,也是向上提升的藥。現在的人遇到元氣虛脫的症狀,常常使用升麻,想把它向上提起來。哪知升麻在《本經》中被稱為周麻,因為它有升舉並周身運行的功效,初病發散時可以使用;如果裡虛氣陷,應當補益元氣,幫助氣向上升,不可用升麻提升,升提則上下分離,馬上就會死亡。
葛根的藤蔓可以蔓延伸展,是太陽經脈的藥。《傷寒論》說:太陽病,項背僵硬、沒有汗、怕風,用葛根湯主治。說明葛根治療的是太陽經脈的病,而不是陽明經的主要用藥。但它顏色白、味道辛辣,可以用來滋潤陽明經的燥熱。這是從陽明經而到達太陽經,和柴胡從少陽經而到達太陽經的道理是一樣的。
石膏,顏色白、味道辛辣、性寒,是陽明經的主要用藥。既然是陽明經的主要用藥,必然要確實有陽明經燥熱的症狀,而且元氣不虛,才可以使用;如果元氣虛而有燥熱,必須配合人參,所以本論中有人參白虎湯這個方子。現在的人只知道石膏清熱瀉火,遇到傷寒大熱的症狀,不辨別虛實陰陽,就隨便使用石膏,用了之後病情沒有好轉,又繼續使用。
用藥沒有效果,說明藥與病不相適應,庸醫固執己見不明白這個道理,明白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實在是令人悲傷!我治療傷寒,必定要審察陰陽虛實,更要審察好像是陰證實際上是陽證、好像是陽證實際上是陰證的情況,確實是陽明經燥熱的證狀,沒有涉及到太陽經的熱,沒有涉及到少陽經的火,裡氣不虛,才開始用石膏,配合其他藥物組成方劑,必定一劑就見效。這種鎮墜寒冷的藥,不可以多次使用來嘗試。至於兒科治療痘疹,也用石膏,認為必須先瀉掉火毒,才能順利地出疹。
他們用這種沒有根據的看法,充塞在心中,不管痘疹順利與否,到了三五天,必定用石膏來解毒。其實氣血調和,痘毒自然會解,沒聽說過石膏能解毒的。而且痘疹原本是先天火毒,必定在君火、相火當令的年份,痘疹才會廣泛發生,痘疹不是火就發不出來,不是火就長不大,不是火就不能長膿,不是火就不能痊癒。痘毒之外,如果還有其他火,可以暫時用藥,但痘疹內部的火,是不能瀉的。
其它的雜病,或者病屬於陽明燥熱,也可以用石膏治療,但它不是調和培養的藥,不可不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