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真傳》~ 胎產
胎產
1. 胎產
胎產,乃婦人生育之常,非病也;其半產、漏下,則為病矣。半產者,未滿十月而產,俗云小產是也。漏下者,血不養胎,離經下漏也。未滿三月而漏者,胎必不保,以胎未成形,其凝結之血,即胎也,血行,恐胎亦不成矣。至四五月而漏者,其胎已成,大補氣血,不漏則安。
至於生產之後,不過氣血兩虛,謹慎調養,必無他患。或三四日之間,其身發熱,稍有微寒,總因氣血暴虛,陰陽不和之故;服藥只宜補氣調血,陰陽和而寒熱可愈。丹溪云:產後須大補氣血,雖有雜證,以末治之。誠哉斯言!若延醫診治,見其身熱,復有微寒,必曰此外感也。
投以散寒清熱之藥,不惟不愈,變證日加,證屢出則治屢更,至身體憊極,然後重用人參。與其補於既變之後,曷若無損於未變之先,且有力服參者,大半猶可挽回,若無力服參,不可保矣。至產後惡露,或多或少,或有或無,當聽其自然,不可破氣行瘀。有生產惡露無一點者,其身無病,亦無害也。
又產後腹痛,多屬經脈不和,中土虛寒,但當調其經脈,溫其中土,破氣行瘀亦所禁也。我故曰:生產原非疾病,服藥總宜溫補,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不若不藥之為得矣。其婦人妊娠、婦人產後、婦人雜病,已悉仲師《金匱》論中,參究可也。
白話文:
【胎產】
胎產,這是婦女生育的正常現象,並非疾病;但若出現半產、漏下的情況,那纔是病症。所謂半產,指的是懷孕未滿十個月就生產,這就是俗稱的小產。而漏下,指的是因為血液無法滋養胎兒,導致經血異常下漏的情況。如果懷孕不到三個月就出現漏下的情況,胎兒很可能保不住,因為此時胎兒尚未成形,凝結的血液就是胎兒的基礎,一旦血液流失,胎兒很可能也就無法形成。然而,如果到了四到五個月纔出現漏下的情況,胎兒已經成形,只要大量補充氣血,不再漏下,胎兒就能安然無恙。
至於生產後,主要問題在於氣血雙失,只要謹慎調理,通常不會有其他問題。有些婦女在產後的三到四天內,可能會發燒,伴隨些許寒意,這主要是因為氣血突然虛弱,陰陽失調所致;治療上,應以補氣調血為主,讓陰陽達到平衡,寒熱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丹溪先生曾說:產後應該大力補充氣血,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應以次要的方式來處理。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然而,有些醫生在看到婦女產後發燒,還伴有寒意時,會認為這是外感風寒。
他們開出散寒清熱的藥方,不僅無效,反而會使病情日趨惡化,症狀越多,治療方式就越頻繁地改變,直到病人體力耗盡,才開始大量使用人參。如果能在病情變化之前避免損傷,何必等到病情變化後才來補救?而且,有能力服用人參的人,大多還能挽救回來,但對於那些無法負擔人參的人,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至於產後的惡露,無論多少,有無,都應順其自然,不要強制排氣行瘀。有的婦女生產後,惡露一點也沒有,但她們身體健康,並無大礙。
另外,產後的腹痛,多數是因為經脈不協調,中焦虛寒,應調整經脈,溫暖中焦,同樣不能強制排氣行瘀。因此,我認為:生產原本不是疾病,用藥應以溫補為主,如果不從根本著手,只是在表面做文章,不如不用藥更好。關於婦女妊娠、產後、以及各種婦科疾病的討論,已經詳盡記錄在仲景先生的《金匱要略》中,可以進一步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