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隔

回本書目錄

1.

隔,猶阻也。阻隔不通,不能納穀,此三焦失職之病也。上焦出胃上口,主納;中焦並胃中,主腐化;下焦別迴腸,主濟泌。平人食谷,從上脘而直入中脘。上脘、中脘,即上焦、中焦。直入中脘,便腐化矣。經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為胃外釜底之然。若中、上二焦,火氣衰微,上焦不能如霧之灌溉,中焦不能如漚之腐化,便不能消穀,谷入反出矣。患此病者,百無一生,但有中上、中下之分,速死、遲死之異。

中上者,上焦、中焦不和也;中下者,下焦、中焦不和也。中下不和其死遲,中上不和其死速。然治得其宜,速者可遲;治失其宜,遲者亦速矣。初患此病,醫者每用辛香行氣之藥,謂能寬胸以開胃,詎知不能食者真氣虛也,真氣既虛,豈可復行辛散以耗其氣乎?既耗其氣,元本不甚虛者,猶可苟延;其元本虛者,數月之間,身命便不保矣。又初患此病,醫者有用養血滋陰之藥,謂開闌門而使之下,可以不吐。

若系中、下二焦,不相通貫,谷入中脘,下焦不相順接,腐化有愆,仍從中脘而上逆,逆則吐,此滋潤下行之藥,投之亦效;愈而復發,復投此藥,便不效矣。初因下焦不得順接,可以滋潤下行;久則陰盛陽虛,下焦生陽之氣不能環復於上,下而不上,則不效矣;不效,必至身命不保矣。

其中、上二焦,火氣衰微,初起或便用參、耆、朮、薑、桂、附等藥,服之亦覺有效,藥雖效而病不除,其後必疑溫補之非,轉服他藥,終歸不治。天下豈有不食谷之人哉?經云: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善夫!

白話文:

【隔,就是阻塞的意思。阻塞不通,無法進食,這是三焦功能失調的病症。上焦位於胃的上方開口,主要負責進食;中焦在胃部中間,主要負責食物的腐化分解;下焦則在小腸末端,主要負責水分的吸收與排泄。正常人吃下的食物,會從上脘直接進入中脘。上脘、中脘,也就是上焦、中焦的位置。食物直接進入中脘,就開始進行腐化分解。古籍記載:上焦的功能就像霧氣,中焦的功能就像浸泡,下焦的功能就像河流。如果中、上兩焦的火氣衰弱,上焦就不能像霧氣那樣滋潤全身,中焦也不能像浸泡那樣腐化食物,就不能消化食物,食物進入後反而會被吐出來。得了這種病的人,幾乎無人能活,只有中上、中下之分,快速死亡、緩慢死亡的區別。

中上,指的是上焦、中焦不協調;中下,指的是下焦、中焦不協調。下焦和中焦不協調,死亡較慢;上焦和中焦不協調,死亡較快。然而,如果治療方法得當,快速死亡的可以延緩;如果治療方法不當,緩慢死亡的也會加速。剛得這種病時,醫生常常使用辛辣芳香的藥物來行氣,認爲這樣能寬胸開胃,卻不知道不能進食是因爲真氣虛弱。真氣已經虛弱,怎麼還能再使用辛辣的藥物來消耗其氣呢?一旦消耗了真氣,原本不是很虛弱的人,還可以勉強維持生命;但如果原本就很虛弱,幾個月之內,生命就難以保全了。還有剛得這種病時,有的醫生會使用滋養血液和陰氣的藥物,認爲打開闌門讓食物向下,就可以防止嘔吐。

如果是中、下兩焦,沒有順暢的連通,食物進入中脘,下焦沒有順利接手,腐化過程出現問題,食物仍然從中脘逆流而上,逆流就會引起嘔吐,這時使用滋潤下行的藥物,可能會有效果;但是痊癒後再次發作,再次使用同樣的藥物,就不會有效果了。最初因爲下焦無法順利接手,可以使用滋潤下行的藥物;但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陰盛陽虛的情況,下焦產生陽氣的能力無法向上環復,只向下而不向上,藥物就不會有效果了;一旦無效,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對於中、上兩焦火氣衰弱的情況,剛發病時可能就使用人參、黃芪、白朮、生薑、肉桂、附子等藥物,服用後也會感覺有效,雖然藥物有效但疾病並未根除,之後可能會懷疑溫補的方法不對,轉而使用其他藥物,最終還是無法治癒。天下哪有不吃食物的人呢?古籍記載:得到食物的人會昌盛,失去食物的人會滅亡。真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