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蠱
蠱
1. 蠱
《易》曰:蠱,壞極而有事也。人病蠱者,脾土敗壞,身不即死,復有事也。事,猶病也。腹脹而硬,紫筋浮露,臍平如鼓,外勁內空,毋論能食不能食,總百無一生;若但浮大而軟,則將成未成,是為脹滿,猶可治也。夫心、肺之病,其死也速;脾土之病,其死也遲。人見其遲也,而妄施湯藥以治之,治之小愈,非真愈也,苟延時日而已。
善治者,於始萌之日,從其本原而治之,不使敗壞成蠱,醫之功也。若已成而復藥之,總無濟矣。世有蠱證,余無治法,姑列其目,以俟能者。
白話文:
【蠱】
《易經》提到:「蠱」象徵著事物壞到極點後會有所變化。當一個人罹患了蠱疾,代表他的脾臟功能已經嚴重受損,身體雖未立即死亡,但疾病仍持續發展。這裡所說的「事」,就是指疾病持續惡化。患者腹部會出現膨脹且堅硬的情況,皮膚下的血管呈現紫色,清晰可見,肚臍平得像鼓一樣,外表看似強壯,實則內部虛弱,無論他是否還能進食,幾乎都難逃一死;如果只是腹部浮腫且柔軟,那表示病情還在初期階段,這種情況稱為脹滿,仍有治療的機會。
心臟和肺部的疾病,一旦發病通常迅速致命;脾臟的疾病,死亡速度則較慢。人們往往因為看到其緩慢的病程,就胡亂投藥治療,病情看似稍有好轉,實際上並非真正痊癒,只是拖延時間罷了。
高明的醫生,會在疾病初發時,針對根本病因進行治療,避免疾病惡化成為蠱疾,這纔是醫生的本事。一旦疾病已發展成蠱,再用藥物治療也無濟於事。世上存在著蠱疾的病例,但我無法提供治療方法,僅列出相關症狀,留待有能力的人來處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