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呃

回本書目錄

1.

世有呃證,而經論有噦無呃,寧後世言呃,而古時言噦耶?《詩》云:鸞聲噦噦。謂聲有節奏也。人之發呃,勻勻而來,亦有節奏,故經論之噦,有作呃解。呃之微者,名曰𩜺。呃有逆呃,有虛呃,有敗呃。逆呃者,膈中有寒,胃氣從胸上膈,膈寒,其氣停止,止而復出,則呃也,此膈寒氣逆而呃。呃之至輕者,辛散溫行,數劑可愈。

白話文:

世間上有人得呃逆的症狀,但中醫經典中記載有「噦」而沒有「呃」。難道後世才稱之為「呃」,而古時候稱之為「噦」嗎?

《詩經》中說:「鸞鳥的叫聲噦噦。」指的是聲音有節奏。人的呃逆,也是有規律地發出,因此中醫經典中的「噦」,有可能是「呃」的意思。呃逆的輕微症狀,稱為「噫」。

呃逆有逆呃、虛呃、敗呃的區別。逆呃是因為膈肌有寒氣,胃氣從胸腔上升到膈肌,膈肌寒冷,胃氣受阻,於是停滯後又排出,就形成了呃逆。這是因為膈肌寒氣上逆而造成的呃逆。最輕微的呃逆,可以使用辛散溫行的藥物,服用幾劑即可痊癒。

若病傷寒,而三焦不和,胃中留滯,上焦不能如霧之灌溉,中焦不能如漚之腐化,下焦不能如瀆之濟泌,則上脘、中脘、下脘之胃氣,亦因以不和。三焦者,胃外之然也。今三焦火熱之氣,內不和於胃,外不達於肌,蘊熱上衝,發為逆呃。斯時熱者清之,寒者溫之,正虛邪實者,補而導之,不虛但實者,泄而通之,平胃、瀉心,皆可用也。

白話文:

如果得了傷寒,三焦失和,胃中滯留,上焦不能像霧氣一樣灌溉,中焦不能像發酵一樣腐化,下焦不能像溝渠一樣疏通,那麼上脘、中脘、下脘的胃氣也會因此而失和。三焦是胃的外圍。現在三焦的火熱之氣,在內部與胃不和,在外部達不到肌肉,鬱熱上衝,發作成逆呃。這個時候,熱證用清熱的方法,寒證用溫補的方法,正氣虛弱、邪氣實盛的,用補益和導引的方法,不虛但實的,用瀉熱和通便的方法,都可以用來治療胃氣不和和瀉心熱。

張潔古治逆呃,有丁香辛香暖胃,柿蒂苦澀清涼,是三焦鬱滯之呃相宜,而虛呃、敗呃不相宜也。虛呃者,人病傷寒,絕其穀氣,中胃空虛,復加寒涼消導;中胃既虛,而三焦火熱之氣亦失其職,陽明胃土不能合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寒氣凝滯,正氣內虛,則呃矣。參、朮、桂、附可以治之,然必能食則可治,不能食則不可治矣。

白話文:

張潔古治療逆呃,使用丁香辛香溫胃,柿蒂苦澀清涼,適用於三焦鬱滯所致的呃逆,但不適合於虛呃和敗呃。

虛呃是指患者因傷寒病後,飲食減少,胃氣不足,胃中空虛,又使用寒涼消導的藥物,導致胃中更加虛弱,三焦火熱之氣也失去作用,陽明胃土無法配合三焦排出氣體溫暖肌肉,寒氣凝滯,正氣虛弱,就會出現呃逆。使用參、朮、桂、附等藥物可以治療,但是必須能進食才能治療,如果不能進食,則無法治療。

又有泄瀉下痢,下焦虛寒,谷入少,而中、上二焦亦虛而寒,以致呃者,亦為虛呃。敗呃者,病起於陰,腎臟先虛,不救其虛,反以實治,致胃腑亦虛,於是戊癸不合,火無生原,發而為呃,是為敗呃,百無一生,雖有參、附,亦徒然耳!然虛呃不愈,則轉為敗呃,醫者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還有腹瀉,下半身虛寒,進食量少,而中焦、上焦也虛寒,導致打嗝,這也是虛呃。敗呃的病因從陰虛開始,腎臟率先虛弱,原本應該調養腎臟的虛弱,卻用補的方法來治療,導致胃腑也虛弱,於是土氣和水氣不協調,陽氣沒有生成來源,出現打嗝,這就是敗呃。敗呃後幾乎難以救活,即使服用人參、附子等補藥,也無濟於事。不過,如果虛呃不治療,就會轉變為敗呃,醫者必須知道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