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辨舌

回本書目錄

辨舌

1. 辨舌

舌者,心之竅。心,火也。舌紅,火之正色也;上舍微胎,火之蘊蓄也:此為平人之舌色。若病則君火內虛,胃無穀神,舌色變而胎垢生,今人妄謂胸中有食,則舌上有胎,非理也。若謂胎因食生,則平人一日數餐,何無胎?若謂平人食而即消,病則停滯胎生,何初病一二日,舌上無苔,至三四日穀食不入,舌反有苔?則有食有苔之說,可知其訛謬矣。方書辨三十六舌,張大繁言,毫無徵驗。

世醫不知此屬偽言,臨病施治,執以為信,非所以救之,適所以害之矣。夫平人之舌本無苔,微有苔者,不過隱隱微微,淡白、淡黃之間耳!惟三焦火熱之氣,為寒所侵,則舌上白苔而滑,身發熱而谷不入,中、上二焦,虛熱相蒸,則舌上黏苔而垢。苔色淡黃,或微黃者,中土虛也;苔色灰褐,或醬板色者,中土寒也。

舌上紫色者,虛寒也;深紫色者,大虛大寒也;紫色光亮者,久病火衰,土無生原也,淡白光亮者,久病陰虛,榮血內脫也。苔色黑色者,君火虛衰,水色上乘也。須知舌者,火也,火得其色,乃為平人之舌。平人五火齊明,如天日光明,陰翳消除,何苔之有?惟傷寒大病,君火不明,至三焦相火乘於君火之位,則舌色反常。夫相火之乘於君火也,非相火之有餘,乃君火之不足。

醫者不知救助君火之不明,反汩沒相火之上乘,進以寒涼,則君火愈虧,相火併竭,神志散亂,未有不斃。平人胃氣有餘,三焦和暢,君火光明,凡五味入口,無論酸、咸、甘、苦,皆過而無苔;病則胃氣空虛,三焦失職,君火衰微,若五味入口,遇酸、咸、甘、苦,則舌上凝滯而苔生矣。人不之信,但觀小兒服藥,舌上藥色凝而不退,大人食酸,舌苔即黑,此其徵矣。

夫黑者,水色也。傷寒苔黑,世有火極似水之說,品方用藥,仍議清涼。夫火極似水,所謂物極必反也。既極而反,理應從治,不應對治,對治固宜清涼,從治則宜溫熱矣。奈何認舌,皆以虛為實,以寒為熱,不能探本澄源,盡是以訛傳訛。雖謂舌色反常,亦有實熱之證,然舌色反常而實熱者,十有二三,此三陽病也;舌色反常而虛寒者,十有七八,此三陰病也。

舌色反常上有紅點,大如芥子,此虛熱舌也;舌色如常,上有紅點,大如芥子,此實熱舌也。舌上苔黑而熱極者,其苔高浮於上,不傷舌之本體,或黑或灰,此犀角、芩、連、石膏之證,乃百中之一耳!至大、小承氣之證,舌上亦有燥黑者,然必出言壯厲,神氣雖昏,而原本之神凝聚於內,承氣下之而愈,亦百中之一耳!其有散黑而潤,四邊灰紫者,虛寒舌也。又有凝黑而枯,上如鱗甲者,大虛大寒舌也,並宜參、朮、桂、附,大忌寒涼。

若胃氣已絕,滿舌如繭,板硬而黃,或板硬而黑,如是之舌,百無一生。余之辨舌,不合方書,觀者未必能信,如能不棄余言,則殺人亦差少耳!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舌診,認為舌頭是心臟的窗口。正常人的舌頭顏色是紅色,上面有些許的薄苔,這都是正常的現象。然而,當身體生病時,心火會內虛,胃部無法消化食物,舌頭的顏色會改變且產生厚苔。

文中批評了過去一些對於舌苔由食物產生的誤解,指出如果舌苔真的由食物產生,那麼正常人每天吃好幾頓飯,為什麼舌頭上沒有苔呢?

舌頭上的紫色代表虛寒,深紫色表示大虛大寒,紫光色可能表示長期疾病導致火衰,土無生源;淡白色則可能表示長期疾病導致陰虛,榮血內脫。舌頭上出現黑色,可能是心火虛衰,水色上乘。

文中提到,如果醫生只看到表面的病徵,而未能理解根本的原因,可能會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這會使病情更加惡化。實際上,胃氣充足的人,即使吃了各種味道的食物,舌頭上也不會產生苔;然而,當胃氣虛弱,三焦功能失調,心火衰弱時,舌頭上就會產生苔。

文中也講到,雖然舌頭顏色異常,也可能存在實熱的病症,但這種情況只佔所有疾病的20%-30%,這是三陽病;而70%-80%的舌頭顏色異常且虛寒的病症,這是三陰病。

此外,舌頭上如果有紅點,大小如同芥子,如果是虛熱,舌頭顏色也會異常;如果實熱,舌頭顏色則不會異常。對於舌頭上出現黑色且極度發熱的情況,可能需要犀角、黃芩、黃連、石膏等藥物;對於大、小承氣的病症,舌頭上也可能出現乾燥的黑色,這種情況可能需要承氣湯。

最後,文中強調,對於胃氣已經消失,舌頭像繭一樣硬且黃色,或者黑色的情況,這種舌頭的病人,一百個裡面恐怕一個也活不了。他提醒讀者,他的舌診方法可能與傳統的醫書不符,讀者可能不一定會相信,但如果能接受他的觀點,那麼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