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嬰兒

回本書目錄

嬰兒

1. 嬰兒

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父母精血之形以成,甫離胞胎,腑臟之形未充,陰陽之氣已立。此形此氣,賴乳為先,間有小疾,多屬本氣不和,不宜妄投以藥,即藥亦當調其本氣;若概以發散、消痰、清熱之藥投之,非惟無益,反害之矣。軒、岐論醫,言人身經脈循行之道,血氣交會之理,上下內外,升降出入,原無分於長幼。

數千年來,正道無傳,方技蜂起,不知經脈血氣,如何升降?如何出入?原本未明,遂謂大人、小兒當分科異治;治既分,則方科尋究方書,兒科秘傳歌括,昧昧昏昏,毒流天下。遇病,輒曰點乳勿與。

詎知嬰兒之病,輕者什九,重者什一,惟藉名醫,知臟腑之原,識陰陽之本,按經投治,以法救之耳!今既絕其乳,復以消散之劑投之,病至輕者,間亦自愈;若氣血有乖而身熱,脾胃內虛而生痰者,遇此斷不能愈矣。甚至痰益生,則消益峻,熱愈熾,則涼愈投,至死不變,猶謂如是以治而病不愈,無如何矣。

是則可嘆也已!夫嬰兒者,猶物之初生萌芽也,腸細胃小,藉有形之乳食,養無形之氣機,毋容絕也。即曰乳食太過,乍有壅滯,須知一周不食,胃亦空矣,一劑消食,滯已行矣。平人飲食入胃,傳化無停,一日數餐,次日皆傳道而出。

至飼乳小兒,則隨食隨消,傳化尤速:若絕養胃之乳,復投以戕胃之藥,施於無病之兒亦病,況已病乎!即更辯曰:小兒外感風寒,內停乳食,身發寒熱,胸膈氣滿,發散消磨且不愈,奚可食哉?而孰知其不然也。

風寒原非外感,飲食本不內停,但古先聖賢,未經明言,世何以知?蓋人之一身,有三陰五臟之氣,三陽六腑之氣,合十二經脈,氣血流行,外則從肌達表,遍行周身以御外侮,內則由臟至腑,氣歸於胃,以消飲食。如曰外感,則富貴之兒,襁之褓之,不出戶庭,何以多感?貧賤之兒,受風受寒,不避外邪,何以少感?受而不病,則無外感,不受而病,實從內生矣。

如曰內停,則無病之時,頻頻食乳,何不停食?既病之後,日日不乳,何以停食?若云初因停食而病,至今未消,試問人之胃腑,何如者也?食停於胃,如此不消,則胃之真氣已絕,尚何容醫?蓋在上脘者,名曰宿食,入於胃中,即便腐化。若上脘不清,則點水必惡,見食如仇。

何以抱病之兒,渴欲求飲,見食朵頤?由此觀之,則外感風寒,內停乳食之說,可廢矣。方書詐無為有,兒醫日殺生靈,罪將奚歸?天歟!其不欲蒼生之環聚歟,乃假其手於兒醫歟!

白話文:

人之所以能生存,是因為繼承了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並且通過父母的精血具象化而成。嬰兒剛從母體出來時,他們的臟腑尚未完全成熟,但陰陽之氣已經建立。這種形態和氣息,最依賴的就是母乳,偶爾有些小病,大多是由於本身的氣息不協調,不應該輕易地用藥,即使要用藥,也應該調整他們本身的氣息;如果一律使用散熱、化痰、清熱的藥物,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造成傷害。

幾千年的歷史裡,正確的醫療知識沒有得到傳承,各種偏方和技巧層出不窮,他們不知道人體的經脈和血液是如何運行的,如何進出的。原本的醫療原則被混淆,於是認為大人和小孩應當分開治療;一旦分開,醫生們開始研究各種藥方,兒科的祕方和歌訣,讓人們糊裏糊塗,導致了大範圍的醫療問題。遇到疾病,就說不要餵奶。

然而,嬰兒的疾病,十之八九都是輕微的,只有十分之一是嚴重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醫生,瞭解臟腑的運作,認識陰陽的本質,按照經典治療,用適當的方法救人!現在既然切斷了他們的奶源,再用消散的藥物治療,病情輕微的,偶爾也能自己康復;但如果氣血失調導致發燒,脾胃虛弱產生痰液,遇到這種情況,是絕對無法康復的。甚至,痰液越來越多,消炎的藥物越用越猛,熱度越來越高,涼性藥物越投越多,直到死亡也不改變,還會說,按照這種方法治療,病卻不好,真是無可奈何。

這真是令人感嘆!嬰兒就像是初生的萌芽,腸道細小,胃容量有限,他們依靠具象的母乳食物,滋養無形的氣機,不能切斷。即使說吃奶太多,偶爾會導致消化不良,要知道,一個星期不吃東西,胃也會空的,一劑消食的藥,堵塞已經疏通了。正常人的飲食進入胃部,消化不停,一天吃幾頓飯,第二天都能排出體外。

對於哺乳的小孩,他們吃什麼消化什麼,消化速度更快:如果切斷了養胃的母乳,再用傷胃的藥物,即使對健康的孩子也會生病,何況是已經生病的孩子呢!就算有人辯解說:小孩外感風寒,內部消化不良,身體發冷發熱,胸膈氣滿,即使散熱和消化的藥物都不能治癒,怎麼能吃東西呢?但是,他們不知道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風寒原本就不是外感,飲食根本不會在內部停滯,但是古人並沒有明確地指出,世人又怎麼知道呢?人體有一種三陰五臟之氣,一種三陽六腑之氣,合起來就是十二條經脈,氣血流通,外面的皮膚可以抵禦外敵,遍及全身,內部的臟腑氣血歸胃,用來消化飲食。如果說是外感,那麼富貴人家的孩子,他們穿著保暖的衣服,從不出門,為什麼會經常感染?貧苦人家的孩子,受風受寒,不躲避外敵,為什麼很少感染?受了風寒而不生病,那就沒有外感,沒受風寒卻生病,其實是內部出了問題。

如果說是內部停滯,那麼在沒有生病的時候,孩子們頻繁地吃奶,為什麼不會停滯?生病後,每天都不吃奶,為什麼會停滯?如果說最初是因為停滯導致生病,到現在都沒有消散,試問人體的胃腑是怎樣的?食物在胃裡停留,如果這樣都無法消化,那麼胃的真氣已經斷絕,還有什麼可以治療的?在上脘的食物,叫做宿食,進入胃中,立刻就會腐化。如果上脘不清,那麼即使是一滴水也會噁心,看到食物就像仇人。

為什麼生病的孩子,口渴想要喝水,看到食物就垂涎?由此看來,外感風寒,內部停滯乳食的說法,可以廢棄了。醫書中把不存在的說成存在的,兒科醫生每天都在殘害生命,這種罪行該由誰來承擔?天啊!你是不是不想讓百姓聚集在一起,所以才讓兒科醫生來做這種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