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痘

回本書目錄

1.

痘,豆也,形似也。豆為腎之谷,而痘之根源,亦起於腎,義同也。人之結胎,由父精母血而成,是交感之淫火,為痘之根源,藏於腎者。人之成形,先有兩腎,猶瓜實果種之兩葉。痘之出也,有循行之脈道,從脈道而出為順,不從脈道而出為逆。脈道者何?心包絡是也。心包之絡,主血、主脈,遍行周身。

白話文:

痘瘡是一種類似豆子的皮膚病,它的形狀像豆子。豆子是腎臟的精華,痘瘡的根源也源於腎臟,這兩者在意義上是相同的。人的胚胎是由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血液結合而成,這些精血交感產生的虛火是痘瘡的根源,它們儲存在腎臟中。人的形成過程首先出現兩個腎臟,就像瓜果種子的兩片葉子。痘瘡的發生有循行脈絡,順著脈絡生長出來的是正常的,不順著脈絡生長出來的是異常的。脈絡是什麼?就是心包絡。心包絡連接著身體各部,主宰氣血,遍佈全身。

其毒從陰出陽,由下而上,衝擊心包,從心包而走經脈,從經脈而出皮膚,夫衝擊心包,故必先發驚搐;從經脈而出皮膚,故續出而不驟;從心包而走經脈,故化血以成漿。如是,痘雖稠密,亦必收功。如不從心包之脈道而出,則隨三焦之氣,以走肌腠,從肌腠而出皮膚,為逆而險矣。

白話文:

毒氣由陰部上升到陽部,從下方往上方衝擊,衝擊到心包,然後沿著經脈運行,再從經脈透出皮膚。因為毒氣衝擊了心包,所以一定會先發作抽搐;毒氣從經脈透出皮膚,所以會陸續長出痘疹,而不是突然大量冒出;毒氣從心包沿著經脈運行,所以會使血液化為漿液。這樣一來,即使痘疹長得密集,也一定可以治癒。如果毒氣不從心包的經脈道排出,就會隨著三焦的氣,運行到肌肉和皮下組織,從肌肉和皮下組織透出皮膚,這樣的方式是錯誤且危險的。

夫心包主脈,脈者,陰血也;三焦主氣,氣者,陽氣也。隨心包血脈而出,則出之有漸,化血為膿,順之證也;從三焦氣分而出,則出之無漸,不能化血為膿,必至肉腫而痘不腫,氣至而血不隨,根窠不斂,界限不分,或扁大空倉,或碎雜紫豔,或陰寒灰白,則為逆矣。蓋毒走經脈,則三焦和,而為胃外之然,自能進食;如毒走三焦,則三焦病,而不能為胃外之然,自不能進食。故痘出順逆,有一定循行之道,醫者當靜以觀之,不可妄投以藥。

白話文:

心包掌控著脈絡,脈絡是陰血;三焦掌控著氣,氣是陽氣。隨著心包的血液流出,痘疹會逐漸出現,並將血液轉化為膿液,這是順利痊癒的徵兆。如果痘疹隨著三焦的氣體排出,則痘疹會突然出現,不能將血液轉化為膿液,最終會導致肉腫而痘疹不會腫大,陽氣到達而陰血沒有跟上,痘疹根部不收縮,界限不明顯,可能扁平空洞,或碎裂發紫,或陰冷灰白,這就表示出痘逆反。

毒素進入經脈,三焦就會調和,從而形成胃外面的熱症,患者可以進食;如果毒素進入三焦,三焦就會生病,不能形成胃外面的熱症,患者自然無法進食。因此,痘疹是否順利出痘,有一個確定的循行規律,醫生應靜心觀察,不可盲目用藥。

若與藥,便當泄腎毒而通經脈,毒盛則先泄之,毒不盛則導之引之,使從經脈而出。此為治之之法也,苟不知此,而處方投劑,落方書之窠白,大攻、大涼,非所以治之,適所以害之也。余為此言,乃一定不易之理,無甚奇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腎毒,就應該用藥物來幫助排出,打通經絡。如果毒素很嚴重,就先排出。如果毒素不太嚴重,就引導它排出,讓它從經絡中排出。這纔是治療疾病的方法。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在開藥方的時候就會陷入按部就班,大瀉、大寒,這不是治病的方法,反而是害人的。我說這番話,就是一個一定不會改變的道理,沒有什麼特別的。

醫者不知人身經脈氣血之道,陰陽交會之理,見驚悸,則曰心經痘;咳嗽,則曰肺經痘;扁大,則曰脾經痘;紅潤圓綻,則曰肝經痘;灰紫不起,則曰腎經痘:於是攻發虛其肌表,寒涼亂其經脈。常見痘之密而順者,遇兒醫而必重,重則危,危則死矣。未聞痘之逆者,遇兒醫而能收功者也。

白話文:

如果醫生不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和陰陽交會的原理,看到驚嚇症狀就說心經有痘,咳嗽就說肺經有痘,扁大就說脾經有痘,紅潤脹大就說肝經有痘,灰紫色、不起色就說腎經有痘,就會攻擊身體虛弱的表面,用寒涼藥物擾亂經脈。

經常看到痘疹密佈且順利的患者,遇上庸醫必定病情惡化,惡化之後就會有生命危險、死亡。但從沒聽說痘疹出現逆症狀的患者,會在庸醫的治療下康復。

嘗觀鄉村窮谷之中,醫藥少有,痘之生者常多;省會城市之內,醫藥最多,痘之死者大半。豈非治而致死之明驗歟!

白話文:

曾經看到鄉村偏遠的地方,醫療資源匱乏,但出痘的人很多;而在省會的大都市裡,醫療資源豐富,死於出痘的人卻很多。豈不是治療反而導致死亡的明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