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栻

《醫學真傳》~ 嬰兒

回本書目錄

嬰兒

1. 嬰兒

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父母精血之形以成,甫離胞胎,腑臟之形未充,陰陽之氣已立。此形此氣,賴乳為先,間有小疾,多屬本氣不和,不宜妄投以藥,即藥亦當調其本氣;若概以發散、消痰、清熱之藥投之,非惟無益,反害之矣。軒、岐論醫,言人身經脈循行之道,血氣交會之理,上下內外,升降出入,原無分於長幼。

白話文:

人出生時,稟受天地間陰陽之氣而生,又因父母精血凝聚成形,剛離開母體時,臟腑形體尚未發育完全,但陰陽之氣已經確立。這些形體和氣息,最初都要依靠母乳來滋養。偶爾出現輕微疾病,多半是本源之氣不協調所致,不適宜隨意用藥,即使用藥也應以調理本源之氣為原則。如果一概用發散、消痰、清熱之藥,不僅無益,反而有害。軒轅氏、岐伯論醫時,說明人體經脈運行之道,血氣交會的原理,不論年齡大小,上下內外,升降出入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數千年來,正道無傳,方技蜂起,不知經脈血氣,如何升降?如何出入?原本未明,遂謂大人、小兒當分科異治;治既分,則方科尋究方書,兒科秘傳歌括,昧昧昏昏,毒流天下。遇病,輒曰點乳勿與。

白話文:

過去數千年來,真正的醫療正道沒有傳承下來,各種偏門技術興起。這些人不懂得身體的經脈血氣是如何運行,不清楚它們如何流通出入人體。他們不懂得這些基本原則,就胡亂主張大人與小孩應該分科治療。治療分科後,一般科的醫生就鑽研醫書,而兒科醫生則祕密傳授歌訣和方法,這些都是錯誤模糊的觀念,導致醫界充斥毒害。他們遇到病患時,就常常說:「只要點些乳汁,就不必餵他其他東西。」

詎知嬰兒之病,輕者什九,重者什一,惟藉名醫,知臟腑之原,識陰陽之本,按經投治,以法救之耳!今既絕其乳,復以消散之劑投之,病至輕者,間亦自愈;若氣血有乖而身熱,脾胃內虛而生痰者,遇此斷不能愈矣。甚至痰益生,則消益峻,熱愈熾,則涼愈投,至死不變,猶謂如是以治而病不愈,無如何矣。

白話文:

然而,嬰兒的疾病,輕微的佔九成,嚴重的佔一成。只有依靠有名望的醫生,才能瞭解臟腑的根本,辨識陰陽的基礎,按照經絡對症下藥,用藥物去治療。現在既然斷了母乳,又用消散的藥劑來治療,病情輕微的,偶爾也會自己痊癒;如果氣血不調而發熱,脾胃虛弱而生痰的,遇到這種情況,絕對不會痊癒。甚至痰越生越多,用來消散的藥就越劇烈,熱氣越盛,用來清涼的藥就越加重,直到死亡都不改變,還認為用這種方法治療,卻治不好病,實在沒有辦法了。

是則可嘆也已!夫嬰兒者,猶物之初生萌芽也,腸細胃小,藉有形之乳食,養無形之氣機,毋容絕也。即曰乳食太過,乍有壅滯,須知一周不食,胃亦空矣,一劑消食,滯已行矣。平人飲食入胃,傳化無停,一日數餐,次日皆傳道而出。

白話文:

這真是令人痛心啊!嬰兒就像剛發芽的植物一樣,腸胃都很小,只能靠乳汁來滋養身體。所以乳汁不能斷掉。有人說乳汁太多,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但要知道,嬰兒一天不吃東西,胃就會空了,而吃一次化食藥,消化不良的問題就會解決了。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裡會被消化吸收,一天吃好幾餐,第二天都會排出體外。

至飼乳小兒,則隨食隨消,傳化尤速:若絕養胃之乳,復投以戕胃之藥,施於無病之兒亦病,況已病乎!即更辯曰:小兒外感風寒,內停乳食,身發寒熱,胸膈氣滿,發散消磨且不愈,奚可食哉?而孰知其不然也。

白話文:

對於餵母乳的嬰兒來說,他們吃多少就消化多少,新陳代謝非常快速。如果停止餵養胃部有益的母乳,又給他吃傷害胃部的藥物,即使是健康的孩子也會生病,更何況是已經生病的孩子呢!有人辯解說:小兒因為受風寒,體內停滯母乳,所以身體發冷發熱,胸腔和膈膜有氣堵,吃藥都不能治好,怎麼可能吃東西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並不是事實。

風寒原非外感,飲食本不內停,但古先聖賢,未經明言,世何以知?蓋人之一身,有三陰五臟之氣,三陽六腑之氣,合十二經脈,氣血流行,外則從肌達表,遍行周身以御外侮,內則由臟至腑,氣歸於胃,以消飲食。如曰外感,則富貴之兒,襁之褓之,不出戶庭,何以多感?貧賤之兒,受風受寒,不避外邪,何以少感?受而不病,則無外感,不受而病,實從內生矣。

白話文:

風寒不是從外面入侵的,飲食也不會停留在身體內。但古代的聖賢並沒有明確說明,後人怎麼知道?人的身體有「三陰五臟」和「三陽六腑」之氣,它們通過十二條經脈連接起來。氣血運行,外部從肌肉皮膚到體表,遍及全身以抵禦外來侵襲;內部從臟腑到胃,氣聚於胃,以消化飲食。如果說風邪寒氣從外入侵,那麼富貴人家的孩子,被抱在懷裡,不曾出過家門,為什麼也會經常感風寒?貧窮人家的孩子,常受風寒侵襲,也不避外邪,為什麼很少生病?接觸風寒沒有生病,就不是外感;接觸風寒卻生病,那是因為內在因素引起的。

如曰內停,則無病之時,頻頻食乳,何不停食?既病之後,日日不乳,何以停食?若云初因停食而病,至今未消,試問人之胃腑,何如者也?食停於胃,如此不消,則胃之真氣已絕,尚何容醫?蓋在上脘者,名曰宿食,入於胃中,即便腐化。若上脘不清,則點水必惡,見食如仇。

白話文:

如果說是胃中不消化,那麼沒有生病的時候,頻繁喝牛奶,為什麼不停止進食?生病以後,每天不喝牛奶,為什麼能不進食?如果說最初是因為停止進食而生病,至今未消,那麼人的胃腑,是怎樣的呢?食物停留在胃中,如果一直不消化,那麼胃的真氣已經完全斷絕了,還能治療什麼病?上脘部位的,叫做宿食,進入胃中,很快就會腐敗變質。如果上脘不淨,那麼吃一點水都會噁心,看到食物就像仇人一樣。

何以抱病之兒,渴欲求飲,見食朵頤?由此觀之,則外感風寒,內停乳食之說,可廢矣。方書詐無為有,兒醫日殺生靈,罪將奚歸?天歟!其不欲蒼生之環聚歟,乃假其手於兒醫歟!

白話文:

為什麼患病的小孩,雖然口渴但仍想喝水,看見食物還會張嘴想要?由此可見,中醫認為小孩發燒是外感風寒、內積乳食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那些醫書欺騙世人,胡亂說些虛假理論;而兒科醫師更是天天殘害小生命,他們的罪過該歸咎於誰?是上天嗎?上天不想眾生康健,所以才假手這些兒科醫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