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真傳》~ 方藥
方藥
1. 方藥
品方用藥,豈非醫之長技哉!某藥合某方,某方治某病,輒取而用之,父傳師授,皆是術也。夫立方如舉子作文,隨題意而闡發無遺;用藥如軍師遣將,知敵情而因材器使。經云: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必如是而後可言醫,若執方治病,而不明五運六氣之本,經脈生死之原,概以為頭痛則散之發之,而陽虛頭痛受其害矣;脹滿則消之泄之,而氣虛中滿受其害矣;身熱則涼之,而陽虛發熱受其害矣;燥渴則寒之,而津液內竭受其害矣。仲師序云: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乃各乘家技,終始順舊,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
由此觀之,則成方不足重,用藥實為難。方技之醫,盍改弦易轍,而加之意乎?
白話文:
使用藥方,這難道不是醫生的專業技能嗎?特定的藥物配合特定的藥方,特定的藥方治療特定的疾病,總是按照這些去使用,由父親傳給兒子,老師教給學生,這些都是技術。制定藥方就像考生寫文章,根據題目充分發揮;使用藥物就像軍師派遣將領,瞭解敵情並根據士兵的能力來指揮。經典上說:觀察眼神的明亮程度,檢查面部的五種顏色,觀察五臟的過剩或不足,六腑的強弱,身體的盛衰,通過這些相互參照,判斷生死的可能。
必須這樣才能談論醫學,如果只是拿著固定的方子治病,而不明白五運六氣的根本,經脈生死的起源,一律認為頭痛就散發它,那麼陽虛導致的頭痛就會受到傷害;腹部脹滿就消除它,那麼氣虛導致的腹部脹滿就會受到傷害;身體熱就冷卻它,那麼陽虛導致的發燒就會受到傷害;口乾舌燥就降溫它,那麼體內津液耗盡就會受到傷害。張仲景在序中說:不思考經典的意旨,以擴展自己的知識,反而各自依賴家傳的技巧,始終遵循舊法,想要區分生死,實際上是很困難的。
從這可以看出,現成的藥方並不是最重要的,使用藥物纔是困難的。那些只懂藥方的醫生,何不改變方式,更加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