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11)

1. 活命金丹

貫眾,甘草,板藍根,乾葛,甜硝(各一兩),川大黃(一兩半),牛黃(研),珠子粉,生犀角薄荷(各五錢),辰砂(四錢,研,一半為衣),麝香(研),桂,青黛(各三錢),龍腦(研,二錢),上為末,與研藥和勻,蜜水浸,蒸餅為丸,每丸重一錢,硃砂為衣,就濕用真金箔為衣。臘月修合,瓷器收貯,多年不壞。

白話文:

貫眾、甘草、板藍根、乾葛、甜硝各一兩,川大黃一兩半,牛黃研末,珠子粉、生犀角、薄荷各五錢,辰砂四錢研末,一半用作丸衣,麝香研末,桂、青黛各三錢,龍腦研末二錢,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與研好的藥末混合均勻,用蜜水浸泡,以蒸餅為丸,每丸重一錢,以硃砂為丸衣,再用真金箔為外衣。於臘月製作,收貯於瓷器中,可保存多年不壞。

如療風毒,茶清化下。解毒藥,新汲水化下。汗後餘熱,勞病及小兒驚熱,並用薄荷湯化下。以上並量人之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對於治療風毒,使用茶清進行下藥。解毒藥物則使用新汲水進行下藥。在發汗後剩餘的熱氣、勞累疾病以及小孩的驚熱情況下,都可使用「薄荷湯」進行下藥。以上藥方的劑量應根據個人的大小適度增減服用。

2. 牛黃清心丸

白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當歸(去苗),防風(去苗),白朮(各一兩半),柴胡,桔梗,芎藭,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各一兩二錢半),神麯(研),蒲黃(炒),人參(去蘆,各二兩半),羚羊角(屑),麝香(研),龍腦(研,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大黃豆卷(碎炒),阿膠(碎炒,各一兩七錢半),白蘞,乾薑(炮,各七錢半),牛黃(研,一兩二錢),犀角屑(二兩),雄黃(研,飛,八錢),乾山藥(七兩),甘草(銼,炒,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白話文:

白芍、麥門冬(去心)、黃芩、當歸(去苗)、防風(去苗)、白朮(各一兩半)、柴胡、桔梗、芎藭、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各一兩二錢半)、神麯(研)、蒲黃(炒)、人參(去蘆,各二兩半)、羚羊角(屑)、麝香(研)、龍腦(研,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大黃豆卷(碎炒)、阿膠(碎炒,各一兩七錢半)、白蘞、乾薑(炮,各七錢半)、牛黃(研,一兩二錢)、犀角屑(二兩)、雄黃(研,飛,八錢)、乾山藥(七兩)、甘草(銼,炒,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黃、雄黃、腦、麝四味外,為細末,入余藥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食後服。

小兒驚癇,酌度多少,以竹葉湯溫化。

白話文:

除了棗、杏仁、金箔、二角屑,以及牛黃、雄黃、腦、麝香這四味藥之外,將其餘藥材研磨成細末,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用煉蜜和棗膏做成丸藥,每兩藥材做成十丸,以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溫水送服,飯後服用。

小兒驚癇,可依其情況酌情服用,可用竹葉湯溫服。

3. 參附湯

人參,附子(制),水煎服

白話文:

使用人參和經過加工的附子來煎煮飲用。

4. 犀角散

犀角屑,石膏(各一兩),羌活(去蘆),羚羊角屑(各七錢半),人參(去蘆),甘菊花,獨活(去蘆),黃耆,芎藭,白朮,黃芩,天麻,枳殼(去穰,麩炒),當歸,酸棗仁,防風,白芷(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犀角粉、石膏(各1兩)、羌活(去蘆頭)、羚羊角粉(各7錢半)、人參(去蘆頭)、甘菊花、獨活(去蘆頭)、黃耆、芎藭、白朮、黃芩、天麻、枳殼(去穢,麥麩炒)、當歸、酸棗仁、防風、白芷(各半兩)、甘草(炙,2錢半)。

以上藥物全部切碎後,每次服用量為5錢,用1盞水加入5片生薑,煮沸後再煎煮至剩餘約6分水,最後過濾去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5. 牛黃散

牛黃(另研),麝香(另研),犀角屑,羚羊角屑,龍齒(另研),防風,天麻,獨活,人參(去蘆),沙參,茯神(去木),川升麻,甘草(炙),白蘚皮,遠志(去心),天竹黃(另研,各二錢半),龍腦(另研,一錢),硃砂(水飛),鐵粉(另研),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為細末,研令勻,每服二錢,煎麥門冬湯調下,不拘時。

白話文:

牛黃(研磨後使用)、麝香(研磨後使用)、犀角屑、羚羊角屑、龍齒(研磨後使用)、防風、天麻、獨活、人參(去除根節)、沙參、茯神(去除木心)、川升麻、甘草(炙烤後使用)、白蘚皮、遠志(去除心)、天竹黃(研磨後使用)、龍腦(研磨後使用)、硃砂(用水飛製)、鐵粉(研磨後使用)、麥門冬(去除心)。

以上所有材料各取二錢半,研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煎煮好的麥門冬湯調和後服用,無特定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