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諸方(下) (2)

1. 細辛散

細辛(二分),川芎(七分),柴胡(二錢),黃芩(酒炒,一錢),生黃芩(五分),瓦粉(二分),甘草(炙,一錢半),黃連(酒炒,七分),芍藥(五分),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溫服。

白話文:

【細辛散】

所需藥材如下:細辛兩份,川芎七份,柴胡二錢,黃芩一錢(需先用酒炒過),生黃芩五分,瓦粉兩份,甘草一錢半(需經過火烤),黃連七分(需先用酒炒過),芍藥五分。服用時,取三錢藥材,用水煎煮,飯後趁溫熱時服用。

2. 清震湯

升麻,蒼朮(泔浸一宿,各一兩),荷葉(一個全者),為末,每服五錢,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溫服。升麻湯,河間云是《局方》。

白話文:

【清震湯】

內容:取升麻、蒼朮(需先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每種一兩)、完整荷葉一片,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水量,飯後趁溫熱時服用。升麻湯,河間學派認為這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方子。

【清震湯】

內容:使用升麻與蒼朮(需先在米洗滌水中浸泡一晚,每種藥材各一兩)及一整片荷葉,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的藥粉,再加入兩杯水進行煎煮,待水剩下八分水量時熄火,於飯後趁溫熱時服用。關於升麻湯,河間學派認為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本書。

3. 愈風餅子

川烏(炮,半兩),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甘草(炙,各一兩),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每服三五餅,細嚼,茶、酒送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治風餅製法】

所需材料如下:炮製過的川烏半兩,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炙過的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再用水浸泡蒸餅作為調和劑,將藥粉揉捏成餅狀。每次服用時,可取三至五個餅子,細細咀嚼後,用茶或酒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4. 人參消風散

芎藭,羌活,防風,人參,茯苓(去皮),白殭蠶(炒),藿香葉,荊芥穗,甘草(炙),蟬殼(去土,各二兩),厚朴(去皮,薑製),陳皮(去白,各半兩),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白話文:

【人參消風散】

藥材成分包含:川芎、羌活、防風、人參、茯苓(需去皮)、白僵蠶(需炒過)、藿香葉、荊芥穗、甘草(需炙過)、蟬蛻(需去土,各取二兩),以及厚朴(需去皮,薑汁處理)、陳皮(需去掉白色部分,各取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二錢,用茶水調和後服用。

5. 選奇湯

防風,羌活(各三錢),酒黃芩(一錢,冬不用,如能食,熱痛者加之。),甘草(三錢,夏生、冬炙用),每服三錢,水煎,稍熱服,食後,時時。

白話文:

【選奇湯】

內容如下:使用防風和羌活,兩者的份量皆為三錢;酒黃芩一錢,但在冬天不需使用,如果患者食慾正常且感到熱痛,則可添加之;甘草同樣是三錢,但其炮製方式會因季節而異,夏天用生的,冬天則用炙過的。每次服用的劑量為三錢,用水煎煮後趁微熱飲用,飯後隨時可服用。

6. 生熟地黃丸

生地,熟地,玄參,石斛,蜜

白話文:

這款藥丸名為「生熟地黃丸」,其成分包括:生地、熟地、玄參、石斛,以及蜂蜜。在現代白話文中,即是這款藥丸主要由生地黃、熟地黃、玄參、石斛和蜂蜜製成。

7. 羌烏散

川烏,草烏(各一錢,此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細辛,羌活,片芩(酒拌炒),甘草(炙,各五分),為末,分二服,清茶調下。

白話文:

【羌烏散】

內容:取川烏和草烏各一錢,這兩種藥材需先用童子尿浸泡兩晝夜。再取細辛、羌活、片芩(需與酒混合後炒過)、炙甘草各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分成兩份。服用時,用清茶調和藥粉飲下。

8. 小芎辛湯

川芎(三錢),細辛(洗去土),白朮(各二錢),甘草(一錢),水二鍾,姜二片,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小芎辛湯】

藥材如下:川芎三錢,細辛兩錢(需先洗去土質),白朮兩錢,甘草一錢。使用兩杯的水量來煎煮,加入兩片薑,煮至剩下約八分滿。應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

以上就是你要求的翻譯內容。

9. 透頂散

細辛(表白者,三莖),瓜蒂(一個),丁香(三粒),糯米(七粒),腦子,麝香(各一黑豆大),上將麝、腦乳缽內研極細,卻將前四味研勾,另自治為末,然後入乳缽內蕩起腦、麝令勻,用瓦罐子盛之,謹閉罐口。患人隨左右搐之一大豆許,良久出涎一升許則安。

白話文:

【透頂散】

所需材料如下:細辛(需選用外皮潔白的,約三根),瓜蒂(一個),丁香(三粒),糯米(七粒),腦子(即豬腦,一黑豆大小),麝香(一黑豆大小)。首先將麝香和腦子在乳缽內細細研磨至極細,再將前面提到的四種藥材細研,各自研成粉末。接著,將這些粉末加入乳缽中,與已研好的腦、麝充分混合均勻。使用瓦罐盛裝混合好的藥物,務必緊密封住罐口。

對於患者,依其左右鼻孔分別吸入約一小豆大小的藥粉,過一段時間後,若能排出約一升的口水或痰涎,病情就能得到緩解。

以上就是透頂散的製作與使用方法。

10. 紅豆搐鼻散

麻黃根(炒,半錢),苦丁香(半錢),紅豆(十粒),羌活(燒),連翹(各二錢),上五味為末,鼻內搐之。

白話文:

【紅豆搐鼻散】

成分包括:炒過的麻黃根半錢,苦丁香半錢,紅豆十粒,燒過的羌活,以及連翹各二錢。將以上五種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這種粉末吸入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