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卷之七·諸方(下) (1)
1. 茯苓琥珀湯
茯苓(去皮),白朮,琥珀(各兩半),炙甘草,桂心(各三錢),澤瀉(一兩),滑石(七錢),木豬苓(半兩),為細末,每服五錢,煎長流甘瀾水一盞調下,空心食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
白話文:
【茯苓琥珀湯】
成分:茯苓(去掉外皮)、白朮、琥珀(這三樣各取一半的量)、炙甘草、桂心(這兩樣各取三錢)、澤瀉(取一兩)、滑石(取七錢)、木豬苓(取半兩)。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
服用方法:每次取五錢的藥粉,用一大杯慢火熬煮的甘瀾水調和後服用,應在空腹時、飯前服用。服用後稍等片刻,再吃些美味的食物來緩和藥性。
2. 菟絲子丸
菟絲子(酒蒸,二兩),牡蠣(煅取粉),附子(炮),五味子,鹿茸(酒炙,各一兩),肉蓯蓉(酒浸,二兩),雞䏶胵(炙),桑螵蛸(酒炙,各半兩),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室心,鹽酒、鹽湯任下。
白話文:
【菟絲子丸】
成分包括:菟絲子(用酒蒸過,重量二兩),牡蠣(煅燒後磨成粉),附子(炮製過),五味子,鹿茸(用酒炒過,各自一兩),肉蓯蓉(用酒浸泡,二兩),雞內金(烘烤過),桑螵蛸(用酒炒過,各自半兩)。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用酒和成丸狀,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七十粒,空腹時服用,可以用含鹽的酒或鹽水送服。
以上是該藥物的製作及服用方式。
3. 蓯蓉丸
肉蓯蓉(八兩),熟地黃(六兩),五味子(四兩),菟絲子(搗研,二兩),為細末,酒煮山藥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酒下。
白話文:
【蓯蓉丸】
成分為:肉蓯蓉(約320克)、熟地黃(約240克)、五味子(約160克)、菟絲子(需搗碎研磨,約80克)。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後,用酒煮山藥製成的糊狀物來搓揉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應空腹食用70粒,並以鹽酒送服。
4. 遺尿不禁
5. 韭子丸
家韭子(炒,六兩),鹿茸(四兩,酥炙),肉蓯蓉(酒浸),牛膝(酒浸),熟地黃,當歸(各二兩),菟絲子(酒浸),巴戟(去心,各一兩半),杜仲(炒),石斛(去苗),桂心,乾薑(各一兩),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鹽湯、溫酒任下。小兒遺尿者,多因胞寒,亦稟受陽氣不足也,別作小丸服。
白話文:
【韭子丸】
內容如下:取家庭常見的韭菜籽,炒過後使用六兩,鹿茸四兩並用酥油烤過,肉蓯蓉和牛膝各需二兩,且都需先以酒浸泡,另備熟地黃與當歸各二兩,菟絲子一兩半需以酒浸泡,巴戟一兩半要去心,杜仲一兩需先炒過,石斛一兩需去掉苗部,桂心和乾薑各一兩。將上述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後,用酒糊製成大小如同梧桐子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粒,可逐漸增加到一百粒,空腹時服用,飯前可用淡鹽水或溫酒送服。
對於小孩尿牀的情況,多數是因為膀胱寒冷,或是體內陽氣不足所導致,應製作較小的藥丸讓孩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