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2)
卷之七·諸方(下) (2)
1. 大承氣湯
大黃(四兩,苦寒,酒洗),厚朴(半斤,苦溫,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苦寒),芒硝(二合,鹹寒),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勿服。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大承氣湯」的藥方。主要成分及用量如下:大黃四兩,經過酒洗處理,性質苦寒;厚朴半斤,需烤過去掉外皮,其性苦溫;炙過的枳實五枚,屬苦寒性;以及芒硝二合,其性鹹寒。
製作方法是,首先取一斗的水,將厚朴和枳實先放入水中煮,煮至剩下五升水量時,將藥渣濾掉,然後加入大黃繼續煮,直到只剩下二升的水量,再次濾掉藥渣。接著,將芒硝加入剩下的湯液中,再放到火上稍微加熱煮沸一兩次,最後把煮好的藥湯分成兩次溫服。如果服用後已經有排便反應,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2. 小承氣湯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白話文:
【小承氣湯】
藥材如下:大黃四兩,厚朴二兩(需先烤過並去掉外皮),以及枳實三枚。將上述三種藥材混合,加入四升水進行煎煮,煮至剩下一升二合的藥汁後,去除藥渣。然後將藥汁分成三次溫服。
在初次服用此湯劑後,應會有想要排便的反應,如果沒有這種反應,可以將剩下的藥汁全數喝完。但若已經有排便的反應,則無需再繼續服用剩下的藥汁。
3. 調胃承氣湯
大黃(三兩,清酒浸,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半斤,鹹苦大寒),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
藥材成分:大黃(約90公克,先用清酒浸泡,並去除外皮)、甘草(約60公克,需經烘焙)、芒硝(約250公克,性質鹹苦且極寒)。
製作方法:首先將上述三種藥材切碎,接著加入三公升的水進行熬煮,直至水分剩下約一公升時,將藥渣過濾掉,再將芒硝放入剩下的藥汁中。然後再次將藥汁放回火上,以小火加熱至藥汁沸騰,最後讓藥湯稍微冷卻後,分次服用。
4. 三一承氣湯
(即大承氣四味各五錢,加甘草一兩,姜三片。)
白話文:
這句古代中醫文字以現代白話文來說就是:「三一承氣湯的配方,就是使用大承氣湯的四種成分各五錢,再加入一兩的甘草,以及三片薑。」
5. 當歸承氣湯
(即調胃承氣大黃用一兩,芒硝用七錢,甘草用五錢,加當歸一兩也。引用姜五片,棗十枚。)
白話文:
這就是當歸承氣湯的配方:取調胃承氣湯的基本方,其中大黃使用一兩,芒硝使用七錢,甘草使用五錢,再額外添加一兩的當歸。此外,還需加入五片薑和十枚棗來配合煎煮。
6. 溫脾湯
人參,附子,甘草,芒硝(各一兩),大黃(五兩),當歸,乾薑(各三兩),水煎服。
白話文:
這份古方叫做「溫脾湯」,裡麪包含的藥材與其份量在現代白話文中可這樣解釋:人參、附子、甘草、芒硝,每一種藥材都用一兩;大黃則用了五兩;當歸和乾薑,兩者各用了三兩。這些藥材需用水煎煮後服用。
7. 半硫丸
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為細末),硫黃(明淨好者,研用柳木槌子),上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無灰酒或生薑湯任下,婦人醋湯下,俱空心服。
白話文:
【半硫丸】
內容如下:取半夏,先用熱水清洗七次後,烘烤乾燥再磨成細粉;硫磺則選擇清澈無雜質的,使用柳木製成的搗錘研磨。以上兩種藥材加入新鮮薑汁一同熬煮,再加入蒸熟的餅乾磨成的粉,充分攪拌均勻後,放入杵臼中反覆搗製數百下,然後捏成梧桐果實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可從15粒到20粒不等,可以搭配無灰酒或薑湯一起吞服,女性則建議用醋湯送服,且應在空腹時服用。
8. 握藥法
(此即《儒門事親》之握宣丸去桂附也。)
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黃,甘遂,白檳榔(各五分),為末,合均,飲和,分二粒,先花椒湯洗手,麻油塗手心握藥,移時便瀉,欲止則以冷水洗手。
白話文:
(這裡所說的是《儒門事親》一書中提到的握宣丸,但去除了肉桂和附子成分。)
使用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黃、甘遂、白檳榔(這些藥材各取五分),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後混合均勻,再用水調和成兩粒藥丸。在握藥之前,要先用花椒湯洗手,然後在手掌上塗些麻油,接著握住藥丸。過一陣子就會開始瀉肚子,如果想停止瀉肚,就用冷水洗手。
請注意,以上翻譯僅侷限於文字轉換,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或保證。
9. 人參利膈丸
枳殼,厚朴,大黃,人參,甘草,木香,藿香,當歸,檳榔,桃仁,火麻仁蜜為丸。
白話文:
這款藥丸名為「人參利膈丸」,其成分包括了枳殼、厚朴、大黃、人參、甘草、木香、藿香、當歸、檳榔、桃仁以及火麻仁,這些材料需用蜜製成丸狀。
10. 蓯蓉潤腸丸
肉蓯蓉(酒浸,焙,二兩),沉香(另研,一兩),為末,麻子仁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蓯蓉潤腸丸】
內容:取二兩的肉蓯蓉,先用酒浸泡後再烘培乾燥;另取一兩的沉香,須另行研磨成粉末。將這兩種材料混合後研磨成細末,再加入麻子仁汁搓揉製成藥丸,其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應取七十粒藥丸,在空腹時以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