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2)
卷之七·諸方(下) (2)
1. 玉龍丸
硫黃,硝石,滑石,明礬(各一兩),用無根水滴為丸。
白話文:
【玉龍丸】
成分包括:硫磺、硝石、滑石、明礬(每種材料各使用一兩),使用無根水來製成藥丸。在這裡,「無根水」通常指的是雨水,因為古人認為雨水未接觸地表,故稱為無根。
2. 胃苓湯
平胃散(見傷飲食),五苓散(見傷濕。各等分),上銼,水煎服,極效。
白話文:
【胃苓湯】
這是指將平胃散(用於治療因飲食不節導致的胃部不適,詳情可參考傷飲食條目)與五苓散(用於治療因濕氣過重導致的症狀,詳情可參考傷濕條目)以相同份量混合。將混合後的藥材進行研磨,再用水煎煮後服用,效果非常顯著。
3. 升陽除濕湯
蒼朮(一錢),柴胡,羌活,防風,神麯,澤瀉,豬苓(各半錢),陳皮,大麥糵,炙甘草(各三分),升麻(五分),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白話文:
【升陽除濕湯】
配方如下:取蒼朮一錢,柴胡、羌活、防風、神麯、澤瀉、豬苓各半錢,陳皮、大麥糵、炙甘草各三分,升麻五分。將所有藥材加入兩盃水中煎煮至剩下一盃量,應在空腹時服用。
這樣可以嗎?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告訴我!
4. 戊己丸
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五兩),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戊己丸】
內容:取黃連(去除根鬚部分)、吳茱萸(去除梗部後炒過)、白芍藥(各五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狀,大小約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空腹食用三十顆,用米湯送服。
5. 白朮調中湯
白朮,茯苓,橘皮(去白),澤瀉(各半兩),甘草(一兩),乾薑(炒),官桂,縮砂仁,藿香(各二錢半),為末,白湯化蜜少許,調下二錢,無時。煉蜜每兩十丸,名白朮調中丸。
白話文:
【白朮調中湯】
使用材料包含:白朮、茯苓、橘皮(需去除內層白色部分)、澤瀉(以上四種各半兩)、甘草(一兩)、乾薑(需先炒過)、官桂、縮砂仁、藿香(以上四種各二錢半)。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
服用方式為:取兩錢的藥粉,用熱水稍微融化一些蜂蜜來調和藥粉後服用,服用時間不限。
另外,如果用煉製的蜂蜜將藥粉搓揉成丸,每兩可以搓出十顆,這種藥丸就稱為「白朮調中丸」。
6. 快脾丸
生薑(六兩,淨洗,切片,以飛面四兩和勻,就日中曬乾),橘皮(一兩),甘草(炙),丁香(不見火,各二兩),縮砂仁(三兩),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二丸,食前薑湯送下。
白話文:
【快脾丸】
製作方法如下:首先取生薑六兩,清洗乾淨後切成薄片,再用四兩的麵粉拌均,然後在太陽下曬乾。接著準備一兩的橘皮,兩兩的炙甘草與丁香(需注意丁香不要經過火烤),以及三兩的縮砂仁。將上述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狀,再使用煉製過的蜂蜜揉成丸狀,大小約為彈珠般。每次服用時取兩丸,在飯前用薑湯吞服。
7. 四神丸
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上為末,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白湯送下。
白話文:
【四神丸】
內容如下:使用肉豆蔻(約60克)、補骨脂(約120克)、五味子(約60克)以及吳茱萸(需先浸泡後炒過,約30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另取生薑約240克及紅棗一百顆,將紅棗煮熟後,去核取其果肉與藥粉混合,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可取五十至七十粒,在空腹或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以上是四神丸的製作及服用方法。
8. 瀉心導赤散
生地,木通,黃連,甘草梢,等分煎。
白話文:
[瀉心導赤散]的現代白話文翻譯為:「使用生地、木通、黃連、甘草梢,這四種藥材以同等份量混合後煎煮。」
9. 參苓白朮散
人參,乾山藥,蓮肉(去心),白扁豆(去皮,薑汁浸,炒,各一斤半),白朮(於潛者,二斤),桔梗(炒令黃色),砂仁,白茯苓(去皮),陳皮,薏苡仁,炙甘草(各一斤),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或薑、棗煎,或棗肉和丸,或煉蜜丸亦可。
白話文:
這份古方叫做「參苓白朮散」,所需的藥材有:人參、乾山藥、蓮子(要去掉蓮子心)、白扁豆(需先去皮,再用薑汁浸泡後炒過,這些各需一斤半)、白朮(最好選用於潛產的,需兩斤)、桔梗(要炒到變黃色)、砂仁、白茯苓(要去皮)、陳皮、薏苡仁、炙甘草(這些各需一斤)。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用米湯調勻後飲下。或者也可以用薑和大棗一起煎煮,或是將藥粉和棗泥混合做成丸狀,甚至也可以用煉製過的蜂蜜來做丸子服用。
10. 八柱散
即附子理中湯(見中寒。)加罌粟殼、烏梅、訶子、肉蔻。
白話文:
這就是「八柱散」,內容其實就是「附子理中湯」(用於治療中寒症狀)再額外加入罌粟殼、烏梅、訶子、肉豆蔻這些成分。
11.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上分三服,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服。
白話文:
【赤石脂禹餘糧湯】
成分:赤石脂、禹餘糧(每種各一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分成三份,每次取一份,加入一盞半的水進行煎煮,煮至只剩下八分水量時,濾去藥渣後服用。
12. 附:赤石脂丸
赤石脂,乾薑(各一兩),黃連,當歸(各二兩),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附:赤石脂丸】
所需藥材有赤石脂和乾薑,兩者份量各為一兩;以及黃連和當歸,兩者份量各為二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約為梧桐子般。每次服用時,取三十粒藥丸,以米湯送服。
13. 厚朴枳實湯
厚朴,枳實,訶子(半生半熟,各一兩),木香(半兩),黃連,炙甘草(各二錢),大黃(三錢),為末,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厚朴枳實湯】
所需藥材包括:厚朴、枳實、訶子(需半生半熟的,各取一兩)、木香(半兩)、黃連、炙甘草(各取二錢)、以及大黃(三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三錢或五錢,用一盞半的水來煎煮至剩下一盞,然後去掉殘渣,趁溫熱時服用。
14. 固腸丸
樗皮(四兩),滑石(二兩),為末,粥丸。此丸性燥,若滯氣未盡者,不可遽用。
白話文:
【固腸丸】
內容:使用椿皮四兩和滑石二兩,研磨成粉末後,再製成粥丸。
需要注意的是,這款藥丸性質較燥熱,如果體內仍有氣滯未完全消除的人,不可以立即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