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4)

1. 《三因》奔豚湯

甘李根皮(焙),乾葛,川芎,當歸,白芍藥,黃芩,甘草(炙,各一錢半),半夏(湯泡七次,二錢),上作一服,水二鍾,姜五片,煎至一鍾,食前服。

白話文:

使用烘焙過的甘李根皮、乾葛、川芎、當歸、白芍藥、黃芩、炙過的甘草(以上每種藥材各一錢半)、以及半夏(需先用熱水浸泡七次,用量為二錢)。將這些藥材配成一副藥。用兩杯水來煎煮藥材,再加入五片薑,煮到只剩一杯水量時即可。此藥應在飯前服用。

2. 二腎散

橘紅(一斤,淨),甘草(四兩),鹽(半兩),上用水二四碗,從早煮至夜,以爛為度,水乾則添水。曬乾為末,淡薑湯調下。有塊者加薑黃半兩,同前藥煮。氣滯加香附二兩,同前藥煮。氣虛者加沉香半兩,另入。噤口痢加蓮肉二兩,去心,另入。

白話文:

【二腎散】

內容如下:取橘紅一斤(需去除雜質),甘草四兩,鹽半兩。將這些材料用二十四碗水浸泡,然後從清晨開始煮到夜晚,煮到材料完全軟爛為止,若水煮幹了就再添加水。待煮好後,將材料曬乾磨成粉末,服用時以淡薑湯調和吞服。

如果材料中有結塊,可再加入薑黃半兩,跟先前的藥材一起煮。若是有氣滯的情況,可額外加入香附二兩,一同與其他藥材煮。對於氣虛的人,可以加入沉香半兩,但要單獨加入。如果是緊閉口不開的痢疾,則可加入蓮子肉二兩,但要去除蓮心,且單獨加入。

3. 通經散

陳皮(去白),當歸(各一兩),甘遂(以麵包,不令透水,煮百餘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乾),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臨臥服。

白話文:

【通經散】

內容:取陳皮(要去除內側白色部分)和當歸各一兩,甘遂則需先用麵粉包裹,確保不會滲水,然後煮上一百多滾,取出後再用冷水浸泡,去掉麵粉並烘烤至乾燥。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用溫熱的水調和後飲下,應在睡前服用。

這樣可以嗎?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告訴我!

4. 霞天膏

即倒倉法方熬如稀餳,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此節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壞矣。)大叚每肉十二斤,可煉膏一斤,瓷器盛之,用調煎劑,初少漸多,沸熱自然溶化。用和丸劑,則每三分攙白麵一分,同煎為糊,或同煉蜜。寒天久收,若生黴,用重湯煮過,熱天冷水窨之,可留三日。

白話文:

製作霞天膏的方法,是將材料以特殊方式熬煮至像稀稠的糖漿,滴入水中不會散開,顏色呈琥珀色,這樣膏體就算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否則會失敗。)大約每十二斤的原料,可以煉製出一斤的膏體,然後將它們保存在瓷器中。在調配煎劑時,開始時量少,逐漸增加,膏體在沸騰的熱水中會自然融化。如果用來和製藥丸,則需每三分的膏體加入一分的小麥粉,一起熬煮成糊狀,或者與煉製好的蜂蜜混合。在寒冷的天氣下長期存放,如果出現發黴的情況,可以用滾水煮過再使用。在炎熱的天氣下,用冷水保存,可以保持三天不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