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2)

1. 伏梁丸

黃連(去須,一兩半),人參(去蘆),厚朴(去粗皮,薑製,各半兩),黃芩(三錢),肉桂,茯神(去皮),丹參(炒,各一兩),川烏(炮,去皮臍),乾薑(炮),紅豆,菖蒲,巴豆霜(各五分),上除巴豆霜外,為末,另研巴豆霜旋入和勻,煉蜜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

淡黃連湯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半兩,通前共一兩,減黃連半兩,只用一兩,黃芩全不用。

白話文:

【伏梁丸】

藥材如下:黃連(去掉鬚部,用量一兩半),人參(去掉蘆部),厚朴(去掉粗皮,薑製,各半兩),黃芩(三錢),肉桂,茯神(去掉皮部),丹參(炒過,各一兩),川烏(炮製,去掉皮臍),乾薑(炮製),紅豆,菖蒲,巴豆霜(各五分)。除了巴豆霜之外,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將巴豆霜單獨研磨後加入混合均勻,用煉蜜做成丸狀,大小如桐子。

初次服用時,先吃兩丸,第一天後可增加一丸,第二天後可增加兩丸,逐漸增加直到大便稍微稀軟,再從兩丸開始逐步增加服用。

需搭配淡黃連湯服用,且應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當病情改善大半時,應停止服用。在秋冬季節,厚朴的用量可增加半兩,總量達到一兩,同時黃連的用量減少半兩,只用一兩,而黃芩則完全不使用。

2. 《三因》伏梁丸

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厚朴(去粗皮,薑製,炒),枳殼(去穰,麩炒),三稜(煨),半夏(湯泡七次),白朮(各等分),為細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米湯下。

白話文:

【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厚朴(去粗皮,姜制,炒),枳殼(去穰,麩炒),三棱(煨),半夏(湯泡七次),白朮(各等分)】

將去皮的茯苓、去掉蘆頭的人參、剝去粗皮並用姜處理後炒過的厚朴、去掉瓤心並用麥麩炒過的枳殼、煨過的三棱、用熱水浸泡過七次的半夏和白朮,這些藥材都按照同樣的比例混合。

【爲細末,麪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米湯下。】

將上述混合的藥材磨成細粉,然後用麪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取五十顆藥丸,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並用米湯送服。

3. 肥氣丸

柴胡(二兩),黃連(七錢),厚朴(半兩),椒(炒去汗去目及閉口者,四錢),甘草(炙,三錢),廣朮(炮),昆布,人參(各二錢半),皂角(去皮弦子,煨),白茯苓(去皮,各一錢半),川烏(炮,去皮臍,一錢二分),乾薑,巴豆霜(各五分),上除茯苓、皂角、巴豆外,為極細末,再另研茯苓、皂角為細末和勻,方旋入巴豆霜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

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兩丸加服,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在後積藥,依此法服之,春夏秋冬另有加減法在各條下,秋冬加厚朴一半,通前重一兩,減黃連一錢半。若治風癇,於一料中加人參、茯苓、菖蒲各三錢,黃連只依春夏用七錢,雖秋冬不減。

淡醋湯送下,空心服。

白話文:

【肥氣丸】

配方如下:柴胡(二兩),黃連(七錢),厚朴(半兩),花椒(炒去濕氣,去掉花椒籽及閉口的,四錢),甘草(炙過,三錢),廣朮(炮製過),昆布,人參(各二錢半),皁角(去皮去籽,煨過),白茯苓(去皮,各一錢半),川烏(炮製過,去皮去蒂,一錢二分),乾薑,巴豆霜(各五分)。除了茯苓、皁角、巴豆霜之外,其他藥材都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將茯苓和皁角分別研磨成細末,與其他藥粉混合均勻,最後加入巴豆霜,再次混合均勻。用煉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

服用方法:第一天服兩粒,第二天加一粒,第三天再加兩粒,逐漸增加直到大便略帶稀軟,然後再從兩粒開始服用,循環往復。當身體的積累減少大半時,應停止服用。之後如果需要再服用積藥,可依照此法。春夏秋冬各有加減法,秋冬時,厚朴需增加一半,總量達到一兩,而黃連則需減少一錢半。

如果用來治療風癇,每劑藥中需增加人參、茯苓、菖蒲各三錢,黃連的用量則根據春夏的標準,即七錢,即使在秋冬也不減。

服用時,用淡醋湯吞服,最好在空腹時服用。

4. 加減肥氣丸

柴胡,厚朴,人參,乾薑(各半兩),川烏,巴豆霜(各三錢),肉桂(二錢),黃連(一兩),川椒,甘草(各五分),上除巴豆霜外,同為細末,旋入巴豆研勻,煉蜜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醋湯下,空心服。秋冬去生薑半錢,加厚朴一倍,減黃連一半。

白話文:

【加減肥氣丸】

藥材成分:柴胡、厚朴、人參、乾薑,每一種都取半兩;川烏、巴豆霜,每一種取三錢;肉桂取二錢;黃連取一兩;川椒、甘草,每一種取五分。

製法:除了巴豆霜之外,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然後加入巴豆霜,一同研磨至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最初每天服用兩顆,隔天增加一顆,第三天再增加兩顆,逐漸增加直至排便稍微偏軟,再回到每天從兩顆開始服用,需搭配淡醋湯一起服用,並且在空腹時服用。

調整配方:在秋冬季節,需減少乾薑用量至半錢,並將厚朴用量加倍,而黃連則減半使用。

5. 《三因》肥氣丸

當歸頭,蒼朮(各一兩半),青皮(一兩,炒),蛇含石(火煅醋淬,七錢半),三稜,蓬朮,鐵孕粉(各三兩,與三稜、蓬朮同入醋煮一伏時),為末,醋煮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四十丸,用當歸浸酒下,食遠服。

白話文:

【《三因》肥氣丸】

使用材料有:當歸頭和蒼朮各一兩半,青皮一兩且需先炒過,蛇含石需先經過火煅燒再用醋淬煉,用量為七錢半,三稜、蓬朮以及鐵粉各三兩,這三樣需和醋一起煮一整晚。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後,再用醋和米糊做成丸狀,大小約為綠豆般。每次服用時取四十顆,用當歸浸泡的酒一同服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

6. 息賁丸

厚朴(薑製,八錢),黃連(炒,一兩三錢),人參(去蘆,二錢),乾薑(炮),白茯苓(去皮,另末),川椒(炒去汗),紫菀(去苗,各一錢半),桂枝(去粗皮),桔梗,京三稜(炮),天門冬,陳皮,川烏(炮,去皮臍),白豆蔻(各一錢),青皮(五分),巴豆霜(四分),上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余藥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

煎淡薑湯送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五錢,通前一兩三錢,黃連減七錢,用六錢。

白話文:

【息賁丸】

配方如下:厚朴(經過姜制,用量爲八錢),黃連(炒過,用量爲一兩三錢),人參(要去掉蘆頭,用量爲二錢),乾薑(炮製過),白茯苓(去掉外皮,另外研成細末),川椒(炒過並去除多餘的油分),紫菀(去掉莖葉,用量各爲一錢半),桂枝(去掉粗皮),桔梗,京三棱(炮製過),天門冬,陳皮,川烏(炮製過,去掉外皮和臍部),白豆蔻(用量各爲一錢),青皮(用量爲五分),巴豆霜(用量爲四分)。除了茯苓和巴豆霜之外,其餘的藥材都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煉蜜製成丸,大小如同桐子。

服用方式:每日起始服兩丸,之後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直到大便稍微變稀,然後再從兩丸開始增加。使用淡薑湯送服,應在餐後一段時間服用。循環這個過程,當累積劑量減至原來的一半時,應停止服用。

秋冬季節,厚朴的用量增加五錢,總計爲一兩三錢,而黃連的用量則減少至七錢,只用六錢。

以上就是息賁丸的製作與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