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1)

1. 葛花解酲湯

青皮(去穰,三錢),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豬苓(去皮),白茯苓(各一錢半),神麯(炒),澤瀉,乾薑,白朮(各二錢),白豆蔻,葛花,砂仁(各五錢),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但得微汗,則酒病去矣。

白話文:

【葛花解酲湯】

取青皮(去除內裡的瓤,約三錢份量)、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豬苓(去皮)、白茯苓(以上各一錢半)、神麯(炒過)、澤瀉、乾薑、白朮(以上各二錢)、白豆蔻、葛花、砂仁(以上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三錢份量,用熱水調和後服用。只要能微微出汗,那麼因酒引起的不適就會消失了。

2. 沖和湯

(即發熱門參蘇飲加木香。)

白話文:

「沖和湯這個藥方,就是在發熱時所用的參蘇飲裡添加木香這味藥材。」

3. 枳實半夏湯

枳實,半夏(各等分),加麥蘗。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溫服,無時。

白話文:

【枳實半夏湯】

藥材使用上,枳實和半夏各取同等份量,再添加麥蘗。每次服用時,取七錢的藥材,加入兩杯的水量,並放入五片薑一同煎煮,待水量剩下八分之時即可熄火。服用時趁溫熱飲用,並且沒有特定的服用時間限制。

4. 瓜蒂散

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漿水調下,取吐為度。

白話文:

【瓜蒂散】

內容:取適量的瓜蒂(經過炒製)、赤小豆(已煮過),兩者份量相等,然後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約二錢的粉末,用溫熱的米湯調和後服用,直至引發嘔吐即停止服用。

5. 小七香丸

甘松(八兩),益智仁(六兩),香附子(炒),丁香皮,甘草(炙,各十二兩),蓬朮(煨),縮砂(各二兩),上為末,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薑湯、熟水任下。

白話文:

【小七香丸】

成分包括:甘松八兩,益智仁六兩,香附子經過炒製,丁香皮,甘草(需先炙過)各十二兩,蓬朮(需先煨過),縮砂各二兩。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後,用蒸餅和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時,取二十粒藥丸,可用溫酒、薑湯或熱開水送服。

6. 感應丸

南木香,肉豆蔻,丁香(各二兩半),乾薑(炮,一兩),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研去油)杏仁(一百四十粒,湯泡,去皮尖,研),百草霜(二兩),上前四味為末,外入百草霜研,與巴豆、杏仁七味同和勻,用好黃蠟六兩溶化成汁,以重絹濾去滓,更以好酒一升,於砂鍋內煮蠟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秤用。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若秋冬則用兩半。

銚內熬令香熟,次下蠟四兩,同化成汁,就銚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捏作錠子,油紙裹放,旋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薑湯下,新舊冷積並治。(百草霜《醫貫》作一兩。)

白話文:

【感應丸】

所需材料如下:南木香、肉豆蔻、丁香各二兩半,乾薑一兩(需先炮製),巴豆七十粒(去皮、心及膜,研磨後去油),杏仁一百四十粒(用水泡過,去皮尖,研磨),百草霜二兩。

首先將前四種材料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百草霜一同研磨,最後與巴豆、杏仁混合均勻。另準備好黃蠟六兩,熔化成液態後,使用厚布過濾掉渣滓,再將好酒一升倒入砂鍋內,與蠟一同煮至數次沸騰,待酒冷卻後,蠟會自然浮在上方,取出蠟秤量使用。

在春夏季製作時,需使用清油一兩;而在秋冬季則需使用一兩半。將油在鍋內熬至香味濃鬱,然後加入四兩蠟,一同熔化成液態。趁熱在鍋內與前述藥末攪拌均勻,捏成錠狀,再用油紙包裹,隨時搓成豆粒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薑湯送服,對於新舊的寒涼積食都有療效。

(註:《醫貫》中的百草霜份量為一兩。)

7. 備急丸

川大黃末,乾薑末,巴豆(去皮心,研,去油用霜),上各等分,和合一處研勻,煉蜜丸,臼內杵千百下,如泥,丸如小豆大,夜臥溫水下一丸。如下氣實者加一丸,如卒病,不計時候,婦人有胎不可服。

白話文:

【備急丸】

藥材成分包括:川大黃磨成粉末、乾薑磨成粉末、巴豆(去除外皮及胚芽後,研磨,再去除油分使用其霜)。上述材料各取等量,混合在一起研磨至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揉成丸狀,在臼內反覆杵搗數百至上千次,直至質地如同泥狀,搓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於睡前以溫水服用一丸。若腸胃氣滯較重者,可增加服用一丸。若突發疾病,不限時間隨時可以服用。但懷孕婦女不宜服用此藥。

8. 治中湯

即理中湯(見中寒。)加陳皮、青皮等分。

白話文:

這是指「治中湯」,在現代白話文中即是:這就是「理中湯」的配方(可參考治療中寒的方劑),在此基礎上再加入陳皮和青皮,且陳皮與青皮的份量是相等的。

9. 紅丸子

京三稜(浸軟,切片),蓬莪朮(煨),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五斤),乾薑(炮),胡椒(各三斤),上為末,用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送下。小兒臨時加減服。

白話文:

【紅丸子】

內容如下:將京三稜先浸泡至軟化,再切成薄片;蓬莪朮經過煨製;青皮和陳皮都去除內側的白色部分,這四種材料各準備五斤。乾薑需經過炮製,與胡椒一同各準備三斤。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使用醋和麵糊作為粘合劑,製成形狀大小如梧桐樹的果實般的丸子,外層裹上礬紅作為包衣。每次服用時,應取三十粒此丸子,在飯後以薑湯送服。對於兒童,則應根據具體情況臨時調整服用的劑量。

10. 枳朮丸

枳實(去穰,麩炒,一兩),白朮(二兩),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朮湯下。

白話文:

「取一兩的枳實,先去除內瓤後用麥麩炒過;另取二兩的白朮。將兩者研磨成粉末。使用荷葉包裹著燒煮的飯製成藥丸,大小約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應取五十粒此藥丸,並以白朮煎煮的湯水一同服用。」

11. 半夏枳朮丸

(即上方加半夏一兩。)

白話文:

「(就是在上方提到的藥方中,再加入一兩的半夏。)」